做布施要生歡喜心,也要令眾生歡喜
◎ 宣化上人 講述
I5十行十位(分十)
J1歡喜行J2饒益行J3無瞋行J4無盡行J5離痴亂行
J6善現行J7無著行J8尊重行J9善法行J10真實行
今J1
【 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
前邊講的是「十住」的菩薩位,現在講「十行」:(一)歡喜行、(二)饒益行、(三)無瞋恨行、(四)無盡行、(五)離亂行、(六)善現行、(七)無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實行。這「十行」,也就是「十度」,也就是十種波羅蜜。現在先講第一的歡喜行,這歡喜行,也就是個布施行。
佛又叫一聲阿難說,阿難哪!是善男子,成佛子已:這位善男子既然受灌頂做佛子了。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已經具足無量這麼多的如來妙德,和佛所有的德行差不多了。十方隨順:所有十方一切的國土、一切眾生,都隨順隨喜他。名歡喜行:歡喜隨順,就是做布施。這兒的布施波羅蜜,有兩種的意思。以前常常講的布施,本來是三個意思,有財施、法施、無畏施,那麼現在又講兩個意思。這兩個意思並不是這個財施、法施、無畏施這三種,而是另外有兩個意思。
因為它叫歡喜行,這歡喜,第一的意思:自己去做布施,要有一種歡喜心,歡喜行這個布施。不是說,我要做布施,又很勉強的,很不自然的;又想做又想不做,又不想做又要做,猶豫不決的。我想做布施,但是這個錢給人家了,「舍錢如割肉」,舍錢,就像在自己身上往下割肉一樣,又捨不得痛。不想布施嘛,那我又做不了功德了,又沒有功德!因此就想做,又怕錢沒有了;不想做,又怕自己的這功德沒有了。所以你說,也不知道往前進好,也不知道是往後退好!這就不叫歡喜行,這就叫「勉強行」,勉強去做布施。這種布施呢,不能說沒有功德,但是功德已經打了折扣了,已經減去一半了。為什麼?你不是真心做的。這是對自己做布施要生歡喜心,甚至於我做了布施,我自己就沒有錢用,都要生歡喜心。
第二個意思:又要令眾生歡喜。你布施給眾生,不要拿這個好像對開口要飯的人那麼樣子。那個門口來要飯的說:「喔,大爺啊!大奶奶!你幫助我,幫幫忙啦!」你拿出來或者十個cent(分),或者是兩毫半,就往他那兒一丟:「哎,拿去了!」這不叫「布施」,這種根本就談不到什麼功德,並且接受的那個人也不會生歡喜心。在中國有這麼一句話說,「不食嗟來食」,不食嗟來食是怎麼樣子?好像那個人沒有飯吃,他到你的門口去討飯,你拿著一碗飯:「給你啦!」這麼樣子你給他了,還要罵他一頓。若有廉恥的人,寧可餓著,也不吃這碗飯了,這叫「不食嗟來食」。你要是這樣去布施給人,人就不會歡喜的。一定你要表現得很真誠的,布施給人,幫忙人,還不要令他生一種感謝的心,說:「喔,這我可要謝謝你了!」不要有這種的求,這叫令人也歡喜——你布施給對方,使令對方也要歡喜;你要是令對方不歡喜,那也談不到這歡喜行。所以這「歡喜行」也就這個樣子,要彼此歡喜;自己要歡喜,他人也要歡喜。
J2饒益行
【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這個「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就是用這個戒法,使令眾生守持戒律,這就是毗離耶波羅蜜,即持戒波羅蜜。那麼用這個戒法,去度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守持戒律。若人人都守持戒律了,那麼這就是對於世界上一切眾生都有益處,所以叫「善能利益一切眾生」,這就叫饒益眾生行。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諸病從何來?丨八萬四千種病,都有前因後果(宣化上人)
諸病從何來?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無常鬼不是只有一種,最低限度有五種:青、黃、赤、白、黑。根據中醫的理論,五行配合人身體內的五臟,也和五色、五季、五方等相應。簡略列出如下,如果要詳細解說這個道理是無窮無盡的。
① 肝—木—東—春—青
② 心—火—南—夏—赤
③ 肺—金—西—秋—白
④ 脾—土—中—長夏—黃
⑤ 腎—水—北—冬—黑
五行有相生相剋的道理,而五種無常鬼,也本著五行相剋的道理,能令五臟產生連鎖性的疾病。
(一)黑無常鬼:譬如,某人本身有腎臟病,腎屬水,黑色。因為水克火,所以能影響到心也生病。(二)黃無常鬼:脾屬土,黃色。脾有病,土克水,次而影響到腎有問題。(三)青無常鬼:肝屬木,青色。肝若有病,木克土,接著便能牽涉到脾臟也有病。(四)白無常鬼:肺屬金,白色。金克木,所以能影響到肝臟也有病。(五)紅無常鬼:心屬火,紅色。心臟有病,火克金,所以心臟病又能影響到肺的功能。如此五行相剋,五臟的病痛也就隨著一定規律的惡性循環而產生。
一個無常鬼,能引起五個無常鬼一齊都到來,足見人命無常,僅在呼吸之間。人可以死去,也可以活過來,這五個無常鬼在人的生理及心理上有極大影響。但是它不是忽然來的,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人從小至長成,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最後釀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追究它的根本,一切鬼怪,諸病的來源,乃至所有生死,都是從「無明」而來的。如果把無明破除了,那一切病、一切無常鬼也沒有了。無明是所有罪惡、煩惱、病苦,及生死的根本。人要學智慧,有了智慧便能運轉五行,把五行「相剋」的道理變成「相生」:可使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生就是互相幫助,互相提攜,能化干戈為玉帛。
所以一定要破無明而生智慧,有智慧就能破除一切執著。人為什麼有執著?因為無明作怪。無明是罪魁禍首,所以修行人一定要破無明,把根本問題滅除,其他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所謂: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諸病的因由,就是業障和鬼神在作怪,疾病並不是肉眼所能觀察的現象那麼簡單,而是病人本身有業障,所以種種鬼怪來跟他算帳,跟他搗亂。所以在某些情形之下,純靠醫藥治療是不夠的,還要病人明白他本身的業障因緣,加上佛法的靈咒,那治病的效果會提高,收到藥到病除的靈驗。古來有些醫師被譽為神醫,如華陀(東漢人)、孫思邈(唐朝人),他們的醫德不可思議,這些人都是信佛的,不過醫案上沒有記載而已。
有些病人,醫生給他治療,就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但是也有些病人,醫生把他這個病治好了,另一個病又跑出來;把那個病治好了,另一個新的又生出來,如是者接二連三,這就是因為業障在後面糾纏不清。醫生把這個病鬼打退了,這個鬼會去找別的鬼來幫忙,從另一個窟窿鑽進來,鬼都是一幫一幫集體行動的。
中國有一句成語:「病入膏肓」,比喻病情嚴重,已不可救治。左傳成公十年,有以下的記載:「晉景公有疾,秦伯請緩治之。未至,公夢見二小人,一曰:『緩,良醫也,恐將傷我,奈何?』一曰:『吾等居肓之上,膏之下,其奈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
晉景公夢到兩個小鬼鑽進他體內膏肓的地方。後來,雖然請到秦國的太醫高緩來診治,高緩(扁鵲之高足)乃當世良醫,但對於晉景公的病卻無法挽救,因為肓之上、膏之下的部分,針炙治療也達不到。所以後人便將「病入膏肓」這句成語,形容不可救藥的死症。
世間上千奇百怪,什麼都有,所謂「疑難雜症」,令群醫也束手無策,古靈精怪的奇疾,連醫書上也沒有記錄。我剛出家時,常為人治病;但我並沒有為病人開藥方,也沒有動手術、針炙等。只憑一顆真心,並且念佛教的靈咒。我這個真心志在救人,但當時不懂得要救鬼、救魔,心裡只存著救人的思想,卻把鬼弄得很不高興,因為你去治人的病,魔鬼便以為你跟他敵對,於是便遷怒於你。
我在東北時,無以數計的山妖水怪,都從四面八方而來,晝夜六時監視著我,伺機報復。如果有絲毫漏洞,他們就乘虛而入。這真是防不勝防!往往要吃大虧,或者令我周圍的人跟著我吃虧,或者我單獨吃虧,可是一般人完全不知內幕。有一次在東井子屯發水,僅僅在四小時之內,就淹死三十人,衝去八百多間房子。洪水來得那麼快,人站在炕上,一樣被淹死,這些人吃了我的虧。本來,那些妖魔鬼怪發水是想來淹我,結果沒有把我淹死,卻連累了很多人。直到今天,我對這件事仍耿耿於心,覺得很對不起這些人。
疾病與業障
人夙世有業障,時間到了,
鬼就來討債。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凡是惡疾,如瘧疾、癌症等,都有鬼在後面支配著,令人體內五臟錯位,四大不調,都是業障鬼在作怪。因為人夙世有業障,時間到了,鬼就來討債。也因為這個人的陽氣不足,陰盛陽衰,所以鬼就能得其便。
你若能常常無煩惱,智慧現前,鬼也無隙可乘;一旦生了慾念、無明,鬼便容易鑽進來。
以此類推,八萬四千種病,都有前因後果。甚至蚊子咬你一口,蜜蜂螯你一下,還有其他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因果互為經緯。人若明白這個道理,那一點錯事也不敢做,一做錯就要受報應。尤其是修六度萬行,更要腳踏實地,絲毫不能行虛偽,所謂「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到果地的時候,就有很多痲煩。
所以諸位要「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不能有少許放逸的行為。大家要隨時隨地提高警覺,不去害人,只去利益人,那什麼毛病也不會發生,鬼也找不著你。
說到鬼,昨天有一個「開悟」鬼從 San Jose(聖荷西)來找我。這個鬼以為自己開悟了,她丈夫也以為她開悟。她說:「人不需要修行,也不需要持戒。」其實她的目的是來找我鬥法。
這個人一九八O年在新加坡居士林曾經皈依我。她來了美國數年,學會了打坐,就說自己已開了悟。她一進來便向我叩頭,但不準許她的丈夫和孩子看,唯獨她一個人向我叩頭。起初沒什麼事,等到叩了三次頭,繼續叩下去時,她就開始哭!愈哭愈大聲。
我問她:「你哭什麼?」她答:「我不知道,不是我哭,是另外有一個人在哭。」
我問:「誰教你叩頭的?」答:「是我自己要叩的。」
我說:「你在耍什麼把戲?」她答:「不知道!總之,不要修,不要學,不要持戒。」
我說:「你是南洋大學的畢業生,你是不是不讀書就畢業的?」答:「不是!」
「修道亦復如是,你連門尚未進來,若不修行,云何得道?你是不是不讀書就認字?」
這回把她的鬼也說得老實了。這是六欲天一個「自然」鬼,本欲與我鬥法,但來到此地又無法可斗,於是便耍暗招,用軟攻的方法!一邊哭一邊噴毒,可是也不起作用。後來,我把那個鬼說得理窮智盡,她也老實下來,清醒過來,不再胡鬧了。
恭錄自《 宣化上人開示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