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第六編(一)02


時間:2019/4/21 作者:清淨心

第六編淨土資糧:信、願、行

第十六章信門

第二節淨宗六信,理事圓融

淨宗之信藏,浩博無涯,愚夫愚婦可以造入,及其究竟處雖聖人亦有所不能也。淨宗經論與祖師著述,對淨宗的信藏內涵力用多有詳明而精闢的闡釋,其中蕅益大師六信之詮釋,周全而精要,理事圓融,多為淨宗行人所依憑。六信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分述如下。

一、信自

“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①

上述文句意為:信自即是信自性本有的常住真心,而不是信肉團之假心,也不是信緣塵分別影事之妄心。此常住真心在時間上豎窮三際,無始無終;在空間上橫遍十方,廣大無邊。真心具不變與隨緣二義。不變常隨緣,隨緣常不變,雖然隨形六道,常住真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真心包裹太虛,微塵國土皆是妙明真心所現的景物,西方極樂世界亦自心所現。吾人雖因妄想執著,真心未能顯現,但吾人若能一念回光,發菩提心,求生淨土,決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極樂世界,淨業行人於此更無疑慮,是名信自。

信自是大乘行人修學佛法的基本前提。大乘一切法門全歸自性,千經所演無有餘因。然而,眾生在沒有開悟之前,是無法知曉常住真心的。諸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這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人人本具妙明真心,即是佛之知見。釋尊菩提樹下悟道時的最先開示:“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①眾生舍父浪走,客作賤人而不知返,此由不覺故,才覺則現前妄想執著,全是如來智慧。因為如來智慧無體,以眾生妄想為體;眾生妄想無體,以如來智慧為體,如水成波,全波是水,從本以來,畢竟常住無餘涅盤故。佛典廣說一切眾生諸煩惱中有如來藏,常以種種譬喻況之,諸如:糞穢中真金,地中珍寶藏,弊壞衣所纏的真金像,貧賤女懷轉輪聖王,焦黑泥模中的上妙寶像,乃至阿鼻獄中皆有如來身,等等。

淨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基點即是信自。能念的心是佛,所念的名號(或所觀想的淨境)也是佛,念佛即是佛念。深信是心是佛,方能勇猛精進地作佛。故而念佛往生,先以明了自性彌陀為本,然後一心稱名求願往生,親切自然,相輔相成。依據心性,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名號朗然彰顯;藉托彌陀名號,觀於心性,心性容易顯發。西方淨土種種依正莊嚴,皆是引發吾人自心莊嚴的增上本質境,所謂“瓊林玉沼,直顯於心源;壽量光明,全彰於自性。”①無量光即自性照,無量壽即自性寂,觀世音即自性悲,大勢至即自性智,聲聞即自性真,菩薩即自性俗,淨土種種莊嚴即自性萬德萬行。若有一毫法從心外生,則不名為大乘圓頓淨宗。深知無量壽在吾人心內結跏趺坐,無量光在吾人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便能引發吾人對生命尊嚴的重視,強化修道念佛的信心。有些人謬指淨宗是心外求法,是不明淨宗理趣所致。

淨宗修因證果的全過程,均與信自密切相關。建立在信自基礎上的信他,才有力度。以阿彌陀佛的大願作增上緣,自力、法力、佛願力的合力,即能疾速成辦往生大事。內重己靈與外慕諸聖,乃一體兩面,不可或缺。信自不足,只能生到邊地疑城。淨業行人具足信自,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增上往生的品位。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