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第六編(十一)01


時間:2019/5/15 作者:清淨心

第十九章行門

第三節淨業助行

當前位置:無量光明 > 淨土宗 > 淨土經論 > 淨土宗教程第六編(十一)

淨土宗教程第六編(十一)

淨土經論 | 發表時間:2014-07-23 [投稿]

二、普賢十大行願

普賢十大行願是修學大乘佛法的基本原則。普賢十大行願,約因來說,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約緣來說即是緣因佛性(十大行願具足離染行、方便行與大悲行);約果來說,十大行願即是了因佛性(每一行願具足與佛性相應的無分別智)。

普賢十大行願亦是淨宗修持的重要科目。淨土經典記載:參與無量壽如來法會的四眾弟子、諸菩薩聲聞以及天龍八部等,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又以十大願王,勸進華藏海眾,導歸西方極樂世界。互文證知:普賢行願與淨宗因緣甚深。

十大行願的內容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除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茲分述如次。

1.禮敬諸佛。

禮敬諸佛旨在生起敬信善,格除我慢障。記憶體恭敬之心,運於身口而遍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禮敬過去佛與現在佛,稍具善根者皆能做得到,而禮敬未來佛,非有相當的智慧涵養不能為也。因為禮敬未來佛,即是禮敬現在一切眾生。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是釋迦本師對大勢至菩薩所演說,對淨宗修持尤具深意。此品講述有一比丘名常不輕,當他在路上遇見比丘、比丘尼或優婆塞、優婆夷時,不管對方是誰,皆悉禮拜讚嘆,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可是有些人覺得他太羅嗦,有些人則認為他是在諷刺而生氣,有人傲慢地認為你有什麼資格為我授記,於是向他投擲棍棒、石頭或土塊。然而常不輕比丘不生瞋恚,頂多只退到受攻擊的範圍之外,更大聲地重複那些話,一生如是行持。常不輕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獲得六根清淨,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命終之後,得值千萬億佛。釋迦本師就是那位常不輕菩薩。

常不輕菩薩為身口意三業禮敬諸佛提供了一個典範。不輕眾生而深敬,即是如來座;忍於打罵,即是著如來衣;以慈悲心常行不替,即是如來室。又深敬是意業,讚嘆汝等皆當作佛是口業,故往禮拜是身業。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經典,但以禮拜作為自己的修行,凡夫眾生只具理性佛,尚且禮敬;況修因證果的佛陀,更會禮敬。常不輕菩薩的行持,對初心菩薩降伏我慢,培植忍辱慈悲、正直平等的心態,是一付良藥。此良方以大勢至菩薩為當機,實為淨宗修持之所必備。

禮拜在淨宗修持中不可或缺,經雲,至心禮佛一拜,罪滅恆沙。宋代王龍舒居士每日禮佛一千拜,臨終站著往生。拜佛引發行者的虔敬心、降伏我慢。又拜佛儀式通過單純相同形式的無限重複,容易令雜亂的心念有序化。拜佛眼觀佛像,以佛像的莊嚴暗示引發自心的莊嚴,依現量(直覺)的集起(綜合),獲致對自性妙心的體悟,故淨宗行人每日行持,禮佛一項,不可或缺。

此行願最後以四無盡作譬(虛空無盡,眾生無盡,眾生業無盡,眾生煩惱無盡),禮敬諸佛亦無有窮盡。顯示菩薩行者捍勞忍苦的長遠道心,在虔敬禮佛中,消除業障,開顯慧光,成就淨業,禮佛境界與自性開顯呈正相關。

2.稱讚如來。

如來即是不生不滅的性德理體,稱讚如來功德甚為殊勝。釋尊的因地,因以「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一偈讚嘆弗沙佛,而功超九劫,先在彌勒之前成佛。證知,修持稱讚如來這一行願,可以速增福德智慧。

如來的本跡理事,具無量功德,需有甚深的如理智與廣大的如量智,方堪稱述讚揚。譬如自在天王,有一名叫善口的彩女,口具五百妙舌根,一一舌根,能出百千種音聲;一一音聲與百千種音樂相應。其聲清徹,旋律和雅,贊佛功德。普賢菩薩稱讚如來的妙辯,以大海般深廣磅礴的音聲,無有間斷地廣贊諸佛如來無盡的功德。

稱讚如來,弘宣佛法,需要辯才,所謂四無礙辯,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詞無礙辯,樂說無礙辯。如是四種辯才,九地菩薩方得具足。吾輩凡夫如欲速具如是辯才,唯有往生西方淨土,得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便應時可得。

吾輩學人,欲發大心,弘揚淨土法門,自愧辯才欠缺,應懇請佛力加持,施以辯才。諸大乘經提示,若不得如來神力加持,而能說法,無有是處。由是,釋尊殷勤勸勉行人,或誦經,或誦八十八佛,久之便可得妙辯。站在淨宗角度,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即總持陀羅尼,含攝萬德,如至心持念久久,無礙辯才自得顯現。古往今來,由念佛發辯才的事例甚眾。淨業行人隨時隨機廣說阿彌陀佛因行果報,大願功德,即是稱讚如來的殊勝體現。稱讚如來這一行願修持純熟時,則風聲雨聲、車聲馬聲、木魚引磬聲,皆是稱讚如來之音聲,如西方淨土水鳥樹林,皆演法音,由心迴轉故。

3.廣修供養。

這一行願離慳貪,與前二行願並修,能令現行三業清淨。一切菩薩道人皆修供養,如釋尊因地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阿彌陀佛因地,為圓滿成就大願,無量劫來積功累德,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又諸菩薩,常以種種上妙供具,供養諸佛。如是供養,一一皆有廣大殊勝果報。在吾輩凡夫分上,無福力置辦上妙供物,亦應隨分隨力,每日最少以長燈一盞、長香一枝、清水一杯,而作供養。供養功德,在心不在事。或以一花供佛時,當作觀想,身諸毛孔,令一毛孔,出無數華雲,運想擬意,供一切佛;一一佛上,化成花台,諸佛受之,於十方界,施作佛事。其它供養,亦復如是。是知但運一心,廣大無際,功德智慧二種莊嚴,六度萬行,無不圓滿。

無量供養按性質分:可分為財供養與法供養兩種,而以法供養最為殊勝,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教故。法供養的內涵,凡有七種,一者如說修行供養,二者利益眾生供養,三者攝客群生供養,四者代眾生苦供養,五者勤修善根供養,六者不捨菩薩業供養,七者不離菩提心供養。法供養的內涵與功德,甚深甚廣,茲不詳述。

在眾生份上,財供養不及法供養功德大,然就大菩薩而言,財供養即是法供養。《維摩詰經》記載:維摩詰大士接受長者善德的瓔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隨即告知善德長者及與會大眾:「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為具足法施。」行人作財布施時,應持平等無相之心,深觀能供所供,皆是實相,如是供養,理事圓融,財供養與法供養,並無二致。

財供養又分外財與內財,內財(頭目腦髓)供養,難能可貴,若能稱性,亦是法供養。《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過去日月淨明德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法華經》,喜見菩薩樂修苦行,滿萬二千歲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心生歡喜,即念我得三昧,皆是聞《法華經》力。即入三昧,從空雨種種華香滿千二百歲,以香油塗身,於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願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千億恆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聲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若以華香瓔珞乃至國城妻子,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諸佛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養諸如來故。可見,融通財供與法供,廣修供養的行願方臻圓滿。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