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這是第三時節同。日月燈明佛當時講《法華經》,講了多長時間呢?這裡說是六十小劫。我們換算出來,一小劫是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大概是這麼一個時間,那六十個一千六百八十萬年,這麼長的時間裡,日月燈明佛都一直在坐法座說《法華經》,不曾起來過。當時會中聽經的大眾,也是六十小劫都坐在一個地方身心不動,聽佛來說《法華經》。這裡謂如食頃,就是說大眾聽經過了六十小劫,但是沒有感覺到時間很長,好像一頓飯的時間,就是謂如食頃,一頓飯的時間。為什麼會有這種境界呢?這裡面,第一有佛的加持力,第二也有聽經人的誠心和清淨。佛加持這些聽經的人,讓他們得到法喜法樂,所以才能感覺到謂如食頃。在後面,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的時候,經文中說「五十小劫,謂如半日」,和這裡的六十小劫謂如食頃的情形是相同的,相似,所以說是時節同。
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就是聽經的大眾,不論身心都不疲不倦,聽經聽到這個程度,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像我們平時聽經的話,要是心散亂的話,幾分鐘就坐不住了,身上就開始發癢,心裡就開始按捺不住,就開始急躁。我們想想,六十小劫,這麼長的時間,非常的了不起了。我們現在坐一會兒,現在我們都有點功夫了,坐個一個小時還可以,如果要是坐的長了的話,就受不了的。現在我有深刻的體會,過去剛學講經的時候,講了半個多小時、四十分鐘,就開始非常的累,思維就不這麼敏捷,心就定不下來。現在在上面講兩個小時,感覺還是這樣的如如不動,但是還是有點勞累的,有點口乾舌燥,但是心還是比較靜的。為什麼我們現在和這些與會的大眾差別這麼大呢?這就是大家在聽經的時候意念太多、思慮太多、放不下的東西太多。這就叫什麼?心不清淨,沒有進入到佛的境界當中去,你要是進入到佛的境界當中去了,那你的心肯定是清淨的,真的是剎那之間。
摘自宏圓法師講《妙法蓮華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