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01-
兩個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時,一個用金杯,一個用泥杯。
前者覺得自己富貴,後者認為自己貧賤;前者得到了虛榮的滿足,後者陷入無謂的煩惱中。
他們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所煩惱。
-02-
清朝蘇州孝廉曹錦濤,醫術高明,無論什麼疑難雜症,都能妙手回春。
一天他剛要出門,一個女人跪倒在他家門口,哭著哀求:「先生行行好吧!替我姑姑看病。我們家窮,實在請不起別的醫生,聽說先生慈悲心腸,您一定肯屈駕上門醫治的。」
曹公立刻前往救治。不料他看病結束離開後,病人發現枕頭底下藏著的五兩白銀不見了,懷疑被他偷走了。那女人上門興師問罪,曹公二話沒說,拿出五兩銀子給了她。
回去後,姑姑說銀子找到了。女人很難為情,趕回來送還銀子並賠罪,同時她不解地問:「先生既然是被冤枉的,何苦還說自己偷了銀子?」
曹公說:「我一心希望你姑姑的病快好,要是不承認,她一定急得病上加病,甚至再也無法醫治。我只求你姑姑病體康復,不怕別人說我偷錢。」
這一片忠厚之心感人肺腑。曹公所生的三個兒子,長子為御醫,活到八十多,家境殷實;次子當了翰林,官一直做到藩台;三子也是翰林,精通經史,著書立人;孫輩乃至曾孫輩,人才濟濟,門庭顯赫。
-03-
過客問:怎麼做到禁慾的?專家說禁慾有害健康呀?
堪布答:搔癢固然覺得無比舒服,但不癢的話,豈不是更快樂?
-04-
有一個父親在學校教書,他的孩子念國小一年級,父子倆剛好同一個學校。孩子父親是行政人員,都是比較晚下班,所以孩子就主動地幫老師、同學,每一次都是最後離開教室,關好門窗。孩子很單純,能夠去服務大眾,他也很歡喜。每一天都是把教室都檢查好了,他就邊走邊有一點蹦蹦跳跳、歡歡喜喜地去找爸爸,再跟爸爸回家。有一天,他父親跟他講:「你怎麼這麼傻,每一次都是你做,那你多吃虧!」哇,這個孩子愣住了。他爸爸這麼跟他講,他也覺得父親是他尊重的人,他就接受了,從那一天開始就不做了。所以父母、老師思想觀念影響孩子一輩子。他從那一天不只不會主動服務別人,開始非常計較,慢慢地變成刻薄。國小四年級的時候,他的同學父親去世了,他不只沒有憐憫,還笑話人家是沒有父親的孩子,同學就哭得很傷心。他罵完同學沒幾年,他們家遭小偷,他的父親脾氣也大,看到小偷就窮追不捨,把那個小偷追到死巷子,最後這個小偷可能情急之下,抽出一把刀就回過頭來刺他,剛好刺到心臟,當場就死了。兩年前這個孩子還笑人家沒有父親,結果沒多久他變成自己沒有父親了。所以刻薄,「薄」就無福。
一個孩子本來這麼歡喜去幫助別人,他是有福氣的人,就因為父親錯誤的引導,他開始變得很計較,心量很小,最後沒有福報,又損人,那他的家也沒有福報了。
而這個故事,是他上了國中以後,主動回來講給老師聽的,那也是他的善良,希望這些錯誤後面的人不要再犯。一個學生假如從小就念念為人想,這個孩子一生不可能沒有福報,你不用擔心他,走到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05-
問:「孩子婚嫁父母不同意,雙方應如何處理?孩子是否完全隨順父母心意才算盡孝?」
答:孝,中國對孝最重要的要求是順,孝順。但是順,不是順情識,是順本性,這個要知道,千萬不能弄錯。
現在有些父母喜歡兒子作大官、發大財,自己好享受;兒子要是隨順父母,這就錯了。所以,順是順性德,不是隨順煩惱,不是隨順無理的要求,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如果父母有過失,父母知見不正,像中國講孝道,第一個講大舜,舜王,舜王的父母跟他繼母生的弟弟都不懂道理,都不是善人,起心動念想方設法想把舜害死。
如果大舜要是孝順、隨順,那就只好死了,死了才順他父母的心,這就大錯,這就造成父母最大的過失。
所以你看看大舜,他那個孝順是順性德;知道父母有這個錯誤的觀念,用高度智慧,佛家講善巧方便,讓他的父母、讓他的弟弟覺悟,改過自新,回頭是岸,這叫大孝!
從前做父母的跟現在做父母的,確實有很多在觀念上不相同。
從前作父母,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孫作大官、發大財,這種念頭固然也有,絕對不是都是的。明理的人希望自己的兒孫作好人、作善人,作聖人、作賢人。
所以中國古時候的教育,讀書志在聖賢。
現在上學念書,他志在哪裡?我們普遍去問這些年輕人,志在發財,這就錯了。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去學哪個,都是想到「這個行業會不會賺錢?賺錢快不快?」
全是為了賺錢去讀書、去求學,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完全喪失了。
人生就是為了賺錢來的嗎?他是真的為賺錢來的,一生就賺錢,他會賺,他不會用,他不會享受,最後到死了,他所賺的別人享受了,冤不冤枉!我從前講經做過比喻,有錢的人,許許多多風景好的地方都建了別墅,房子都建得很大,富麗堂皇;自己沒有時間去住,雇幾個傭人到那邊去住,每個月還要給他錢,請他到那裡去享福。有的時候建了一棟別墅,自己一生當中一晚都沒住過,冤不冤枉!這個就是什麼?這個就是他的一個錯誤觀念,一生為賺錢,不懂得享受,這個錯了。
為了賺錢,兒女教育疏忽了。中國古人講「父子有親」,父子親情沒有了。父親沒有照顧兒女,兒女心目當中也沒有這個父親,這就是家不成家,這是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動亂悲慘的一個原因,我們要曉得。
所以這是大學問,不是普通的事情。現在人沒有人懂得孝道了,沒有人教他,他怎麼會懂?他不是生而知之,要教。今天沒有人教孝了,什麼叫做孝,他不懂。
做父母的也不懂,做兒女的更不懂;你在學校裡面問老師,老師也不懂,老師也沒學過,難就難在這個地方。
所以今天兒女結婚,最好提醒當事人,你們結婚的目的何在?如果是為了兩個人相愛,這個結婚是非常脆弱的。為什麼?到哪一天不愛就完了,他的婚姻壽命就死亡了,這是最危險的。今天社會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就是結婚的目的錯了。至少,結婚的目的是有共同的願望、共同的志願、共同的生活目標,這樣它才能維持長久,這是必須要考慮到的。
所謂是志同道合,雙方的興趣相同、志願相同,在社會上願意從事某一種行業,有這樣相同的一個志趣,維持這個婚姻就會久一點了。
這是在現實狀況之下,談道義談不上了,道義現在沒人懂。
真正受過古聖先賢教誨的人,他懂得道義。
道義的結合,神聖都讚嘆。但是現在沒有人教,誰懂得道義?什麼叫「道」?什麼叫「義」?
這兩個字,一般人能認得,也能念得出來,什麼意思不懂。
連《三字經》都說:「人不學,不知義」。
這個「學」,一定要學古聖先賢的教誨,它有用,它不是沒有用。
古聖先賢是真實的智慧,累積千萬年的經驗,是人生一條康莊大道,可惜現在人不肯學,這個就沒法子了。
舉世之人不學,我們明白了,我們認清楚了,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
-06-
從前有個苦命孤兒,給財主當長工,出的是牛馬力,吃的是豬狗食,三年期滿,狠心財主欺他老實,一個銅板也沒給,只給了他一小桶豆油,就算是三年的工錢了。
小長工提著一小桶豆油,離開了財主家,他很茫然,不知這點油能幹什麼。這時他想起小時候,在寺院裡看到別人用豆油點佛前燈,就想,反正我靠這點油也活不了命,乾脆送到後山的法雲寺供佛吧。
卻說這法雲寺的老方丈,這天晚上做了一個夢,第二天他便召集全寺僧眾大開山門,兩序恭迎,說今天有大施主光臨。
當一身襤褸的小長工提著小桶油來到寺院時,老方丈身披大紅祖衣親自迎接,將小長工所攜豆油,很莊嚴地添加進大雄寶殿的一盞盞燈池,並親自主持法會,為小長工誦經念佛回向。僧眾們見迎了半天,所謂大施主竟是一個如此寒酸可憐的小長工,心裡發笑卻礙於老方丈的威德,不敢有半點怠慢。
法會結束後,老方丈又帶受寵若驚的小長工到後院,掀開一個小井蓋,讓他朝井裡看。小長工看到井裡一片光明,光明中顯出一棟富麗堂皇的宮殿。小長工從來沒見過這麼美的光景,便問老方丈這是什麼地方。老方丈告訴他,這是他來世住的地方,都是由於他今天布施燈油的功德。
小長工施油的事傳到那個財主的耳中,財主就想,小長工施捨一小桶油就有這麼大的福報,我去多施捨一些東西,不就有更 大的福報了嗎?於是,他就裝了滿滿一大車大米、白面、錦緞、布匹,送到法雲寺。令財主失望的是,沒有受到小長工所受的那種隆重接待,儘管也為他舉辦了法會,老方丈卻沒有參加。法會剛結束,那財主就急著見方長,要求看看那井,想知道他的後世能得到什麼福報。老方丈說不看也罷,財主便苦苦請求,老方丈只好帶他看了那井。
但見那井中,有一頭毛驢在拉磨轉圈。財主便問老方丈這是怎麼回事,老方丈說,這頭毛驢就是施主你的後身呀。那財主就急了,他不相信這是真的。就問老方丈,怎麼那個小長工布施一小桶油,就可享大富貴,我布施那麼多財產,卻落這麼個下場呢?老方丈便告訴他,你沒法和小長工比,人家是把三年苦力的全部收入,也就是他的全部家產全布施到了寺里,而且心無希求,這功德福報當然很大;而你只是拿出自己財產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用作布施,而且這些財產還是剝削壓榨窮人的血汗得來的;更何況以貪求之心而布施,發心不清靜,哪裡會有大的功德?本來你是要下地獄的,能夠轉生做毛驢,償還業債已經很該知足啦!
-07-
弟弟「託夢」姐姐
唯一在央視播出的"靈異"刑事案件
央視節目《撒貝寧時間》(以前的《今日說法》)曾對此事進行過報導。
事情發生在2008年6月,劉曉林是吉林省長白山腳下附近一個小村莊的村民,這一天,她在自家柴垛底下發現了一件帶血的男式迷彩上衣,她認了出來,這是她的鄰居——失蹤一周多的張永成的衣物。
據劉曉林說,張永成是她賣山貨的合伙人,最後一次看到他是在2008年6月11日晚上10點左右,張永成在她家打理完山貨後就回去了。之後卻再也沒出現過。
警方很快聯繫到張永成遠在老家遼寧的姐姐張燕,張燕趕到後警方對張永成家進行了搜查,但並未發現入室搶劫或者離家出走的跡象。警方認為,張永成可能是發生了什麼意外。
沒過幾天,張燕找到了警察,說出了一件至今都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
她說自己做了一個夢,夢到弟弟張永成說他已經被人殺了,埋在一個地方……
張燕希望警方能和她一起去找藏屍地。
▼
儘管警方能理解張燕焦急痛苦的心情,但他們還是很難相信「託夢」的存在。不過為了安撫張燕,一行人還是跟著張燕去了……
蹊蹺的是
張燕從來沒有來過長白山,路上有各種灌木叢和分叉路,可她在帶路時卻沒有絲毫遲疑。
走了一會兒,他們來到一處人跡罕至的空地上。這裡離鐵道有20米距離,是個「無人區」。
張燕表示,她弟弟就埋在了這裡……
警方半信半疑……
挖了2米多深之後,
一具男屍赫然出現在眼前!
經過辨認,死者就是張永成,他還穿著那條和上衣一套的迷彩褲。
張永成身上的傷痕多達13處,均為刀傷,有一刀直刺心臟。可見兇手對張永成有著極深的怨念,洩憤傾向非常明顯。
很快,一條重要線索傳來:
村里很多人說,張永成的山貨合伙人劉曉林和他關係曖昧。而劉曉林是一個有夫之婦,她的丈夫常年不在家。
但經過排查,
劉曉林在當晚沒有作案時間。
在對村民的走訪中,警方還發現,張永成不是唯一一個和劉曉林有私情的人。劉曉林的前任山貨合伙人——韓志剛也曾經和劉曉林傳過緋聞。根據劉曉林的說法,韓志剛這個人極有占有欲。
劉曉林並沒有離婚的想法,韓志剛讓她感到煩不勝煩,後來就轉而和張永成合夥了,對此韓志剛還來警告過劉曉林。
6月11日,張永成失蹤的當晚,韓志剛的弟弟表示曾在10點多看見過他哥哥,人的確在家。但奇怪的是,在張永成屍體被警察發現的第二天,韓志剛就對家人說要去山東看讀大學的女兒,離開了家,並且手機也聯繫不上。
由於韓志剛的嫌疑很大,警方故意放出訊息稱:兇手已經抓到了!
「果不其然,在訊息放出後的第三天,韓志剛就返回了長白山。而在警方進一步的走訪中,一個關鍵性的證據出現了——有一個村民說,在6月11日晚上,韓志剛曾向他借過獨輪車,說是要運沙,而且第二天洗的乾乾淨淨地還了回來。」
獨輪車的出現,一下打通了很多案件中的疑團——
100公斤的張永成完全可能是兇手用獨輪車運到沙土空地上的。儘管韓志剛清洗過獨輪車,但警方還是在車斗下方的膠帶附近提取到了張永成的血跡。
接著,警方又在韓志剛家院子一個簡易淋浴棚的磚頭下挖出了兩把帶血的刀,上面的血正是張永成的。
至此,張永成被害案的兇手韓志剛終於被鎖定。
據韓志剛交代:
自己殺人的動機是因為看到劉曉林和張永成走的很近,讓他嫉妒得發狂。他打定主意要殺張永成。
6月11日晚,他帶著刀,先是在張永成家找他,可他卻不在家。這時,他看到張永成正巧從劉曉林家出來,妒火中燒的韓志剛衝上去捅了張永成幾刀,張永成則和他搏鬥起來,掙扎中,張永成的外套剛好丟在劉曉林家的柴垛底下。
張永成試圖逃跑,韓志剛追過去又給了他幾刀,張永成倒地身亡……隨後,韓志剛回到家推來獨輪車,帶上鏟子,用塑膠布蓋在張永成身上,用獨輪車將他推到事先挖好的坑裡埋了起來。
此案算是結案了,但到最後,警方都無法解釋張永成給他姐姐託夢這件事……
-08-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跟波斯匿王講,身是無常的,剎那剎那都在變化。
在楞嚴會上,大王已六十二歲了,他感到年歲一年比一年老,感到無常之苦,便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我們這個身體,哪一部分不生不滅?
佛給他開示,就問他:你第一次見到恆河是什麼時候?
他說:三歲。
你十三歲的時候是不是比三歲老?
是的。
十三歲的時候,你那個見跟你三歲的見,有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然後十年十年問他,二十三歲比十三歲,三十三歲比二十三歲,最後問到他六十二歲,你那個見性有沒有老?
沒老。
這一問一答,波斯匿王聽懂了,他非常歡喜,他曉得不生不滅的是自性,生滅的是這個肉身。
也許有人說:我現在這個見,眼力不如從前。
不如從前是你眼睛這個工具出了毛病,不是你的見性退化,只要配副眼鏡,就看得很清楚,由此可知,這見性沒有生滅,而是你這個工具老化。
再舉個例子,人年歲大,聽力不行了,要戴助聽器,戴了助聽器他還能聽,說明他聞性沒有變化。
所以要知道,我們根身衰老有退化,六根的能力不退化,自性不退化,自性不生不滅。
原來我們身上有一樣東西不生不滅,佛要不說明,我們都疏忽了。
-09-
視頻:放生十年的神奇鯉魚,
只要念佛,它就會游過來、任你摸~
念佛,應該給眾生來回向,不為自己來念佛,要為大眾念佛。
我念一聲佛,就回向這個功德給一切眾生,這個功德更大,更是圓融無礙。
為什麼這樣講呢?
因為以前釋迦牟尼佛,帶著一班徒弟到了一個國家去化緣,沒有人布施,任何人都不供養佛,也不供養佛的弟子。當時目犍連尊者沒有跟著佛一起去,等到摩訶目犍連尊者最後來了,你說怎麼樣啊?這城裡所有的人,國王、大臣、老百姓恭恭敬敬地向摩訶目犍連尊者來叩頭歡迎,又問他:「您用什麼,我都供養您;您所需要的什麼東西,我都給您!」一般佛的弟子就不明白這件事,請問佛說:「以佛這麼樣大的德行,到這個城裡邊,沒有人來供養;摩訶目犍連尊者是佛的弟子,反而這麼多人恭敬他。這是什麼道理呢?」
佛向弟子就說了:「為什麼我來,這些個國王、大臣、老百姓不供養我呢?因為我和他們在過去生中沒有種下善緣,和他們都是什麼緣也沒有的。那麼,摩訶目犍連同他們有什麼緣呢?
在往昔無量劫以前,摩訶目犍連尊者那時候做一個砍柴的樵夫,到山上去砍木頭(firewood)回來燒火。有一次,在砍柴的時候,他碰到一窩蜂子要來螫他,他當時就念佛,又發願說:
『南無佛啊!你們這一班蜂子不要螫我,等我將來得道的時候,我先度你們成佛去!你們不要有這種噁心來害人!』
他發了這種願,所以這一班蜂子也就不螫他了。後來這隻蜂王就做這一個國家的國王,這一班蜂子就做國王的大臣或者老百姓,繁殖很多人民在這個地方。
現在目犍連尊者出家做了比丘,到這個城裡來,就因為宿世他發願度這一班的眾生成佛,所以今天他來了,這一窩蜂子都向他叩頭頂禮,這樣地歡迎他。」
由這一件事情看來,我們每一個人修道,都應該結緣,應該要對任何人都好,發願令每一個人都成佛;不但令每一個人成佛,所有的眾生都度他們成佛。
你發這個願,無形中你看不見,但是人與眾生心裡邊,都有一個無線電通著的──你看不見,但是你對他好,他默默中一定會知道的。
你應該對一切眾生都存一種度脫他成佛的心,我們每一個人若存這種心,到任何地方都有緣。說:「我到某一個地方去,沒有人招呼我,也沒有人理我。」為什麼?就因為宿世同這個地方的人沒有緣。
所以這個「緣」是最要緊的,我們每一個人修道,必須要與一切眾生結緣。所謂「未結菩提果,先結眾生緣」,沒有到成佛以前,必須要先和眾生結緣。
與眾生結緣,怎麼樣結法呢?就是要對所有的眾生都好,以好心對待一切眾生,以好事來待一切眾生;力量能做到的事情,就應該儘量去做好事。這都是大乘菩薩的發心,不要做小乘那個羅漢、自了漢,只顧自己、不顧他人。
「欲結菩提果,廣結眾生緣」,就是對眾生要結緣。為什麼?眾生就是佛,你對眾生好,就是對佛好;你若對眾生不好,那也就是對佛不好。
所以你若能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這眾生見到你也是佛;你若見眾生都是魔王,眾生看見你也是魔王。這就像什麼呢?
你戴著綠眼鏡,看見人都是綠的;那人來反看你呢?也是綠的。你戴紅眼鏡呢?看人都是紅色的。你眼睛看人家是什麼樣子,人家也就看你是什麼樣子。
所以我方才說,一切眾生的心裡,都有無線電互相通著的。
你不要以為我這兒動一個惡念,他不知道。不錯,他不知道,但是他那個自性上有一種感覺,會知道的!所以人對人,你若對人好,這就屬陽;對人不好,這就屬陰的。
-10-
有一次,空也禪師出外弘法來到山間,突然竄出一群強盜,揮刀向禪師要買路錢。這時,空也禪師不覺掉下了眼淚。
那群強盜看後大笑:「這麼一個膽小的和尚」。
空也禪師回答說:「我一個出家人生死置之度外,我是為你們而哭。我只是想到你們這些年輕人,體健力壯而不為社會工作,服務人群,卻每天在此打家劫舍。我想你們所犯的罪過,國家法律不容,社會所不容,將來必定墮入地獄受三塗之苦。因此,我想到這裡為你們而落淚。」
因緣成熟,經過禪師一番的教導,強盜們終於放下貪慾掠奪的心。
而且不可思議地放下屠刀歸依了空也禪師,從此邁向正道。
禪師用慈悲的眼淚感動了他們。
這時,弟子們開始了正當的行業,為社會工作而心安理得,也博得大家的尊重而得財富。
比原來搶劫強奪被人所憤棄,終日也人心惶惶,總擔心有一天會被官方抓拿。
他們都感受到遠離惡業卻原來是這麼開心,這麼有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