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人所貪的,佛不貪;世間人所愛的,佛不愛,因為沒有貪愛,就沒有煩惱。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開示於萬佛聖城
佛陀雖為印度的太子,可是他對世間的富貴,深生厭離,願意舍離國榮王位,出家修道。他也願意令一切眾生,知道世間法皆是妄想。這世界怎麼成就的呢?就是由於眾生的妄想而成的,將來也是由眾生的妄想而毀壞,所謂「如是因,如是果。」世間一切都是無常敗壞。菩薩也厭離世間法,佛更是厭離世間的一切法,不生一切染污和執著。
佛是永遠斷棄世間人所有的一切貪心愛欲,世間人所貪的,佛不貪;世間人所愛的,佛不愛,因為沒有貪愛,就沒有煩惱。我們人的煩惱,是怎麼生的呢?就因為「貪」和「愛」生出來的。若不貪,就沒有自私;沒有自私,也就沒有煩惱。為什麼要貪?就因為被慾念所支配,所以生出貪愛來;有了貪愛,不能遂心如意,就生出煩惱;有煩惱就有顛倒,有顛倒就有染污。修清淨行,就是破除一切染污。
佛時時刻刻都利益一切眾生,佛在王宮時,不貪著一切愛欲和世間的榮華富貴;出家之後,他捨棄世俗的一切威勢,不和人鬥爭與爭論,他得到無諍三昧。所謂「爭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云何得三昧?」佛住於無諍法。
佛成就往昔所發的願,具有無量的功德,他以大智慧的光明,滅除世間一切愚痴、一切黑暗,做世間眾生無上的福田,時時都為一切眾生,讚嘆十方三世諸佛的功德,令一切眾生,在三寶里種福、求慧、種一切善根。佛以智慧眼,見到一切真實的道理,又為一切眾生,讚嘆出家的功德。
出家是「出三界家」--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是「出世俗家」,世俗就是世間俗人的家,出家也就是沒有世俗的觀念。又是「出煩惱家」,我們每一個人在世間,都住在這煩惱的家裡,一發脾氣覺得比吃什麼珍饈美味,更有味道,所以出家就要出這煩惱家。又要「出無明家」,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什麼事情也不明白,所行所作顛顛倒倒,所以要出這個無明家。
出家又有種種的分別,好像中國的出家人,有的因為年老,無依無靠,出家以後吃飯比較容易,所以就出家;有的被環境所迫而出家,或許犯了法、殺了人,就改名換姓,做一個出家人,王法也不管他了,找也找不到他了;有的小孩因為不容易養,就送到廟上去出家。以上這三種出家人,能不能修行?不知道,或者能、或者不能。又有一種是真為生死,發菩提心而出家的,這種出家人,如果不退心,就真能痛念生死發大菩提心,依照諸佛所說的法去修行,所以出家也有這種種不同的情形。可是出家後要清淨過失,沒有一切的過失,離過絕非,恢復本有的清淨,永遠出離三界的家、煩惱的家、無明的家、世俗的家。
※※※
問:為何沒有女佛?
上人答:不是沒有女佛,也有的。《法華經》上說得很明白;「龍女獻珠,立地成佛。」龍女是女的,她把寶珠獻給佛,便立地成佛。這證明女身也可以成佛,不過很少的。至於為什麼做男人?為什麼做女人?就因為歡喜。歡喜女人的念頭多,就做女人;歡喜男人的念頭多,就去做男人。這是受自己所造這種業的果報,這叫造業受報,自己跟著這個業轉。
然而也有人能支配自己的業,自己不隨境界轉,而能旋轉乾坤,能把業轉變過來,能做主。若是隨業轉,就不能控制;若能轉業,就能控制。為何菩薩要發願呢?就是為了控制自己不隨業流轉,有這一種大願做支柱,就能轉業。所謂「人能轉業,而業不能轉人;人能轉境界,而境界不能轉人;人能轉果報,而果報不能轉人。」所以這是可以控制的,可是要有智慧,才可以控制;若是盡愚痴、無明、做顛倒事,則不能控制。我問:「你為何要做顛倒事情?」你說:「不知道。」不知道,就跟著業跑了。
並不是女人不能成佛,也不是說佛就是陽,鬼就是陰。不錯,可以這麼說,佛是純陽,鬼是純陰,人是半陰半陽的,不是男人就完全陽,女人就完全陰。如果男人是完全陽,就不必與女人結婚;如果女人是全陰,也不必與男人結婚。結婚之後,就變成半陰半陽了,不是純的了。要是修行修到無漏,就是純陽。男是陽,但陽中有陰;女是陰,但陰中有陽,所以結婚之後,可以生小孩子,都是陰陽變化,這不是絕對的,不是男人一定是陽,女人一定是陰。《易經》上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
偏陰偏陽之謂疾。」
要是偏一邊就有毛病了,「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這是中庸之道。所以做男人的,不要以為我是陽。如果你是陽,那為什麼你要結婚?一結婚就陽中有陰;女人結了婚,就陰中有陽了,這互相交換,這是陰陽問題。
至於什麼叫「人」?「人」只是個假名而已。以前我不是講過很多次嗎?我說:以前一開始人就叫做「人」,若是那時候把人叫做「狗」,那就叫狗了。因為叫久了,就成習慣了,所以「人」只是個名字而已。所謂一陰一陽為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冬天裡邊藏著夏天,夏天裡邊又藏著冬天,冬至這一天是一陽生,夏至那一天是一陰生。所以一年也是陰陽,陰到極點就是陽,陽到極點就是陰了。我們人生來是陽,死了就是陰,這道理也是一樣的。
所以你說我們叫做人,若是當初叫做雞,人的名字就是雞,叫慣了,就不覺為怪。好像小孩給他取個名字,叫小狗;長大後,誰叫小狗,他就知道是叫他,這只是假名而已。姓張的說:「我姓張。」問他為何姓張?他說:「因他爸爸姓張。」那他爸爸的爸爸又姓什麼?也是姓張。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往上追,追到不可追,那時候他姓什麼?那就不知道了,因為這都是假的。
所以人不要執著,說我怎麼樣,又怎麼樣。這都是有個「我」,有個「自私」,所以有煩惱。假如沒有一個我,沒有自私,那又有什麼痲煩?人為何發脾氣?就因為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對我有損害了,就發脾氣;對自己有利益了,就高興。這都是被無明的境界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