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頂禮上師!無論是世間的家庭、工作團隊,還是出世間的修行上,為什麼付出越多的人,越會有人對他不滿意?
嘎瑪仁波切答
身處紅塵的居士弟子們,在世間法上面,很多事只要努力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就連偉大的釋迦牟尼佛都有人挑剔,找他的缺點,何況是凡夫俗子呢?靜命大師曾說過:「連佛陀都沒有辦法讓所有眾生歡喜,何況我等凡夫啊!」
還很清楚地記得我二十四歲那年,在塔公與老上師——尊貴的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告別的時候,當時老上師準備離開塔公佛學院,我也準備離開塔公佛學院回馬爾康。
我對老上師說:「我願意按照您所講的一切去做,但是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我不知道。」
老上師威嚴地騎在馬上,如慈父一般回過頭來,對我說了一句話:「顏班,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再見面了,但是你只要能讓百分之六十的人歡喜、滿意,我就會給你最大的肯定!」
我馬上跪在老上師面前說:「師父,我們會見面,而且會經常經常見面,您不到我那兒去,我也會經常來看您。」當時,就在塔公佛學院側面的那個位置,現在閉關中心下面一點,我到現在都清清楚楚記得,老上師騎在馬上回過頭來,教導我的那一刻。
只要是某個團隊裡的負責人,一定會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我們寺廟裡非常辛苦的堪布和管家喇嘛們,能聽到對他們的埋怨也是最多的,我就告訴他們:「因為你們優秀,人家才會對你有埋怨,如果這個時候能夠忍得下來,用歡喜的慈悲,去面對每一個埋怨你們的人,你們就是最好的修行人,將來成就比任何人都快!」
居士團隊裡,為大家服務的人也是如此。修行得好,付出得多,任勞任怨,但是也會有人對他們不滿意,這很正常。
只要一年、兩年、三年……乃至很多年努力堅持下來,雖然不求讓所有人滿意,但是你對自己信仰的堅持,無愧於心,這也是對自己最大的獎勵!
那些原來不滿意的人,也可能會突然發現:他原來是人啊,還不是菩薩,不是佛,為什麼要苛求呢?
很多時候,大家彼此只要多一點關心,多一點隨喜,團體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一個團體優秀了,不管走到哪裡,大家都會讚美有加:看,這些喇嘛們、信徒們,樸實、謙和、踏踏實實……行走的姿態,講話的方式,甚至得當的穿著等等,一看就受過良好的佛法教育。
我想很多人是長期養成了良好的素養,素質真的是很高,而不是裝出來、表演出來給別人看的那種輕聲細語,那種站姿做派。
不求人人滿意,但求無愧己心。
做得好的方面,好的還要更好,給自己鼓勵;做得不好的方面,努力把缺點全部改掉,以後還繼續再接再厲。大眾對你們所有的肯定,就是你們修行所帶來的功德和福報;大眾對你們的一切批評,正是大家前進的動力。為此,要持續不斷地努力,這也是我對弟子們一直以來的期許。
-02-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突然覺得某個人可能對你有看法,你的內心起了懷疑,那就馬上把功德回向給他為首的十方眾生,你對他的懷疑和負面的想法就變了。
他對你有沒有看法,那是他的事;你對他沒有任何惡意,反而願意以菩提心作回向,這是你自己的修行,是你的福報,這種善根功德一直到你成佛為止,都會不斷增長!
有時候人生氣發洩,為圖一時之快,泄一時之憤,讓負面的情緒泛濫,接著就開始痛苦,不傷人也害自己。
懂得約束很重要,修正自己的貪嗔痴,修正在生活中犯的錯,將正確的做法堅持下去,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了解自己的缺點毛病,想犯錯誤想罵人的時候先冷靜一下,想想是否應該發脾氣,發完會不會後悔,有沒有其他平和的方式解決。
遇到任何事情,在腦子裡轉一下念,也許負面的情緒和力量就削弱了。
現在抑鬱症越來越多,生活溫飽沒問題,家庭生活也很正常,卻不知道為什麼得了抑鬱症。
實際上,我們多少都有點兒精神病,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心靈空虛,沒有信仰,抗壓能力不斷減弱,無法找到精神上的平衡與寄託。無論以前的人或是父輩,他們都有各自的信仰和心靈寄託,儘管物質貧乏,但精神卻充滿力量。可現在不同了,大多數人的信仰只剩下錢!把信仰找回來,讓心回家,精神自然就會收穫平衡的安寧喜樂。
一切安好,當然是最衷心的祈願。
可是,這不能使得我們在歡慶的同時,卻淡忘了輪迴的本質和無常的不確定性。
感覺太過於美好,往往會讓我們心生更多執著,可太過於消沉,又會讓生活變得更加被動。
所以,不偏不倚的生活態度,才會讓我們的人生更趨近於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