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佛經上有四句話:「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先走幾圈,看了這四句話,再跟你說。走!
(啪!)什麼是諸行?行並不是我們在這裡走路,在這裡轉就叫行。心理上的思想,外在的行為,物質世界的一切環境,一切關係,家庭兒女人生,都謂之「行」。
行者動也。一切都在動態中。宇宙萬有的現象,包括我們的身心,隨時都在動態之中,都在變動中,沒有不變的事。
這一切「行」無常,不能永恆。這不永恆的都是生滅狀態,一起一落,一生一滅。就像我們的思想、念頭,前一個思想過去了,抓不住。「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了,像水上的花紋一樣,再也抓不回來。
上午的時間過去了,抓不回來;上午的思想過去了也抓不回來。
世界上的人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那麼多死死知生,都是生滅。
花開花落,太陽下去了,月亮出來了,都在生滅中。
所以,先體會內心的生滅,你的思想、念頭一個一個連續不斷的來,也連續不斷的滅。
心念不斷的生生滅滅,你作不了它的主。它呢?!也作不了你的主。它生起之後,又跑了,它也沒奈你何。
觀心,觀察自己的心念。
初步要做到,前一個念頭過去了,讓它過去。後一個念頭還沒有來,你不要去想它,它就不來了嘛!
它來了,你就讓它過去,前面的念頭過去了,已經過去了,後面的念頭還沒有來,中間這一段,能夠保持乾淨、清淨、安詳、寂滅。
說起來容易唷!作起功夫,體會一下看看。
幾十年來,你做到了就有點眉目了。
寂滅是什麼?寂滅就是涅槃。就是小登科囉!證到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中間一段空。《金剛經》不是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把這三個階段的心一切斷,寂滅現前。到這個時候差不多了,寂滅為樂。
世界上的快樂、享受、幸福都是相對的,都是生滅法,都是靠不住的。只有寂滅境界才是樂。連「樂」都沒有,有個「樂」又是苦。
你看!在這樣苦難的眾生世界中,我們居然跑到這裡來,兩腿一盤「寂滅為樂」,這個代價、福氣太大啦!尤其我們離開了世俗家庭,跑到這裡來,若找不回來自己這個東西,那真是「空向人間走一回」喔!
這是初步的漸修。
那麼你說道理我懂了,但是做不到「寂滅為樂」呀!
所以只好練習打坐囉!練習修定了。
那麼,怎麼辦呢?先不要緊張,我一直叫你們放鬆啊!放鬆啊!身體放鬆,頭腦放鬆,心理放鬆。
沒有事,在這裡休息。放鬆以後,慢慢調整自己的呼吸。
不要作氣功喔!身體一放鬆了,呼吸自然就調好了。
慢慢的心平氣和了。不管身體,哪裡氣動了?!哪裡脹啦!頭昏腦脹呀!都不要管。
你曉得是四大皆空嘛!我們的身體給我們的累贅太大了,它總是給你找痲煩,一身都是病,一身都是業,不要理它。
你若跟著它,這裡動動,那裡搖搖。你那個心已經跟著動了,跟著生滅了。
不去理它,然後,安祥,觀心,觀這個念頭。
不是在那裡想,不去製造念頭,也不排除念頭。
看著念頭來來去去,不要去理它,也不去掃除,讓它「一任自來還自去」,你仍然看著它,這就是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
慢慢功夫作深了,「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依照這個觀照的方法去修行,慢慢功夫深了,智慧開發的時候,忽然像天亮一樣,電燈開了一樣,就照到身心內外一片空靈。
此中無苦亦無樂,度一切苦厄。
這是觀照法門,無論禪宗、淨土、密宗、天台、華嚴,任何宗派,不走此路,永遠不通。
-02-
觀世音菩薩的十種自在
(一)壽自在:
三明六通的阿羅漢在入滅前,能夠隨意住世一劫,但只限一生而已。
菩薩的壽命要長可長,要短可短,不但隨自己安排,而且是隨機示現的,已無生死壽夭之相。
延萬劫而不長,促一念而不短,這就是壽自在。
釋迦牟尼佛也是壽自在,只要眾生請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間一劫來度化眾生。
(二)財自在:
菩薩所要一切所須之物,不用經營,自然可得到,這並非以神通力得到,而是過去世所修的果報殊勝,所須之物應有盡有,這就是財自在。
天人心想要進食,其所想要吃的食物就現前,這也是財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
(三)業自在:
眾生隨業力所轉,隨業力去投胎,隨煩惱業習去造業,但佛和菩薩摩訶薩就不被業力所轉,他們能夠知道過去世的某些業因緣,跟某地區的眾生有緣,可應機設化,利濟自如。
這與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稱為無生,這一生了結了生死,就進入涅槃,不再出生了。
(四)受生自在:
菩薩能隨願入胎,在六道中隨願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緣的眾生。
他的受生並不像眾生愚痴般的入胎。
有些菩薩入胎不迷,住胎就迷惑了;
有些入胎、住胎都不迷惑,但一出胎就迷了;
只有不退轉菩薩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
悉達多太子(前生是淨幢菩薩)就是如此受生自在,從兜率天觀機緣,再決定到淨飯王家中受生。
(五)願自在:
凡夫有願,難得自在做到,就成虛願;
而菩薩要做的事,必得圓滿完成,隨心想而做,隨願而成,沒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慨。
(六)心自在:
凡夫通常心猿意馬,妄想紛飛,心隨境轉,沒有辦法給予切實的控制;
菩薩則不一樣,能掌握自心,不被外境所轉,不被貪、嗔、痴等煩惱所迷惑,於任何境界,內心自由自在。
(七)如意自在:
也叫做神力自在。
菩薩具大神通,威力難量,要變化什麼都能,要到哪裡都可到,無障無礙。
(八)法自在:
菩薩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說一切法,普令眾生,受法圓滿。
(九)勝解自在:
菩薩於佛法中自得勝解,了徹勝義;
亦為他說,令他普得勝解,了徹勝義。
(十)智自在:
菩薩具大智慧,善說法要,辯才無礙;眾生愛樂,歡喜受化。
觀自在菩薩,即般若觀慧已得自在的菩薩,這主要是指菩薩以慧眼觀察世間的真相,心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
用經文來解釋,照見五蘊皆空即是觀,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所以凡是能觀察真理獲得痛苦解脫者,都叫觀自在菩薩。
-03-
覺林菩薩偈,又名破地獄偈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節選自《印光大師文鈔》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篇
吾人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了無有異,其智愚苦樂天淵懸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修所習,有善惡順逆之所致也。
《華嚴經》雲,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言法界性者,即生佛同具之妙真如性,在佛不增,在生不減,處生死而不垢,證涅槃而不淨,亙古亘今,不遷不變,湛寂常恆,如如不動。
此性最可尊貴,故眾生雖迷之及極,如來絕無一念棄捨之心,多方教化,冀其復彼本性也。
一切惟心造者,乃指修習順逆而言,順修則為人,為天,為聲聞,緣覺,菩薩,極之則圓成佛道,安住寂光。
逆修則墮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極之則永墮阿鼻地獄,經塵點劫,受諸極苦,莫由出離也。
由是觀之,十法界皆由今昔修習而得,故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了此,而不返迷歸悟,背塵合覺,以慎所修習者,未之有也。
其返迷歸悟,背塵合覺之道,固非一端,求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者,唯淨土法門為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