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舍利弗善聽。】
增上慢、我慢、不信,這些問題我們四眾弟子通有,只不過在通有當中也各有側重。像出家二眾,增上慢的多;優婆塞,有我慢的多;優婆夷,是不信的多。出家二眾,比丘、比丘尼大多修道得禪定,有些出家眾在得禪定之後,誤認為自己已經得了聖果。得初禪的,說自己證了初果;得二禪的,認為自己證了二果;得三禪的,認為自己證了三果;得四禪的,就認為自己證了四果。他們未證言證、未得言得,就起了增上慢,所以這裡說,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這是在家男眾,有些男眾執著我相,再加上有的非常的富有、有的社會地位尊貴、有的有學問等等,就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別人,所以在家男眾起我慢的比較多。優婆夷,在家女眾,在家女眾大多都是起卑慢,看到別人勝過自己,心裡想:你勝過我又能怎麼樣?我們前面講過這叫卑慢。由於有卑慢,或者智慧淺,對大法多生不信,不肯修學勝道,所以說優婆夷不信。
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這句好理解,像這樣有增上慢、我慢、不信的弟子,前面講過五千人離席,不自見其過。智者大師解釋說:「不自見其過者,三失覆心,藏玼揚德,不能自省,是無慚人也。」由於被我慢等煩惱蓋覆其心,喜歡宣揚自己好的一面,不肯反省自己犯下的過失錯誤,明明是在犯錯,還認為自己都是對的,那麼這樣的人,肯定也不會生起慚愧心來,所以叫做無慚人。
於戒有缺漏,我們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律儀戒有所違犯叫做缺,定共戒、道共戒有過失叫做漏。律儀戒包括五戒、十戒、具足戒,這是律儀戒,律儀戒是戒的身和口。定共戒是以定力壓伏住煩惱才不犯戒,這個定共戒是入定才有,道共戒是由智慧力斷除煩惱而不犯戒,這個要證無漏聖道才有,所以定共戒和道共戒戒的是意,戒的是意、也可以說戒的是心。
護惜其瑕疵,律儀戒是戒的身和口,我們剛才說的,如果律儀戒有所違犯,我們想想,律儀戒戒的是身和口,那他有所違犯,就會在身和口上表現出來。比如說犯殺戒、犯妄語戒、犯偷盜戒,這些是在身和口上表現出來了,大家都能看到,這就如玉露疵。如玉露疵,露在玉外面的斑痕叫做疵,大家都能看到,所以違犯律儀戒如玉露疵。而這個定共戒和道共戒戒的是心,一般人看不出來的,如果沒有定共戒和道共戒,心就會意念紛飛,甚至會起惡念,這些妄想、雜念、惡念,它是在心裡的、起心動念的、別人看不出來的,這就如玉含瑕。如玉含瑕,玉裡面的斑痕叫做瑕,是在玉裡面的,別人看不出來的,身口意有了過失,掩蓋起來不想讓人知道,不肯發露懺悔,自己還認為自己很好,做的非常好,自己是菩薩,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這就叫做護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這五千四眾弟子自認為已經證了聖果,出離了生死苦海,其實他們得的只是世間的禪定,還沒有出三界了生死,他們只是得的世間的小智,是妄把有漏當成了無漏,所以說是小智。
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糟就是酒糟,酒提煉完以後、發酵完以後所剩的渣子,酒糟;糠就是稻子的皮,這些都是不能食用的。這五千弟子有以上說的過失,不是大機、不是大根機、不能聽受大法,對於修學大法來說他們都不是法器、是沒有用處的,所以用糟糠來比喻,說他們是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這五千人就退席了。為什麼會離開呢?是佛的威德力使他們離開的,如果不讓他們離開,他們留下來聽佛說《法華經》,因為他們的增上慢,因為他們不是大法器,他們自認為已得和佛一樣的,所以他們會誹謗大法、墮落地獄受苦,所以佛以威德力讓他們離開。
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尠福德就是少福德的意思,這五千人退席,一方面是佛的威德力;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福德太少,無福堪受大法。所以說聽聞大乘法不能少福德的,福報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福報就不能承受大法。所以我們看,我們要是再遇到什麼喜事、什麼樣的好事的時候,來的時候,如果你的福報不夠的話,第一、準是好事跑了,第二、來的福也轉為禍,禍福相依。所以任何的事情都不能少福報的,沒有福報,同樣也不能承受大法。福是慧基,福報是智慧的基礎,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注重多修福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大家也要會修福報,不要只是去修世間的福報,要修出世的福報來作為自己修大智慧的基礎。當然出世的福報很多種修法的,像修淨土法門的,作種種的善,我們把種種的善回向求生極樂世界,這就是出世的福,回向求生極樂世界作為我們往生淨土的助緣、作為我們往生淨土的資糧。還有像《地藏經》中說的修福報。我們不要只回向世間的這種人天福報,我們回向法界,這就是做出世的福報,等等很多很多的。
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五千人退席之後,大眾中剩下的就都是能夠堪受大法的人了,都是載道之器,我們說都是法器了。就像枝葉落下剩下的都是樹幹,棟樑之材。
摘自 宏圓法師《妙法蓮華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