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似乎成為了當下非常主流的一個詞。很多時候,都會聽說有人感覺自己好像抑鬱了,或是將要抑鬱了。其實,當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抑鬱的狀態時,往往說明,社會群體的心理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了,而且真的是不容小覷的嚴重。
人人都會有煩惱,可是當這種煩惱和憂愁的狀態得不到很好的排解和釋放時,內心的負能量在不斷的聚集過程中,就會發生一種量到質的變化。當今的社會,受抑鬱症困惑的人不在少數。抑鬱症幾乎已經成為了現今社會中,最為流行的心理和精神類疾病,據不完全統計,每一百個人中就有三人患有抑鬱症,其中因為憂鬱症所帶來的身體疾病,甚至到自我傷害、自我毀滅的例子比比皆是。
抑鬱症,也被稱為「心的感冒」,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的一類心理疾病,其臨床表現輕型病人,外表如常態,但內心有明顯的痛苦體驗;稍重的人可表現為情緒低落、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自卑等;重型抑鬱症則會有出現悲觀厭世、絕望自責、幻覺妄想、食欲不振、甚至伴隨有嚴重的自殺企圖或是自殺行為等等。
其實,任何一種疾病,都會有它明顯的或是較為隱形的前因後果。
輪迴中的任何個體都是一個個承載著自身因果和共同因果的相關聯的因果產物。
準確的說,都是能明顯感知痛苦和煩惱的五蘊結合體,但是,當我們又不能清晰知道,自我只是一個受五蘊(色、受、想、行、識)短暫結合而假名安立的自我時。因為,各自受生的業力,我們帶著未了的痛苦之果,和繼續產生的痛苦之因,而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對於自我的肯定,和強烈的執著,內心又不夠柔軟和具有彈性度時,把執著的種種培養成為了更多可能產生痛苦的催化劑,但是因為內心沒有控制力和缺乏智慧的自我情緒的調節能力。當執著的懷揣種種希望時,又被一次次的失望所打擊時,執著的本能卻沒有改變,於是讓心對於失望和痛苦的執著又拿著不放時,內心過於緊繃,精神過於緊張,把本身可能不算太大的痛苦過度的放大化,又無法掌握好執著的鬆弛有度的分寸感,那麼,心就會出現嚴重的病態。
其實,心病還需心藥醫。如果說,我們發現自己或多或少的會有抑鬱的傾向時,或是正在經歷抑鬱的折磨時,除了正常的根據醫囑口服藥品,配合適當的身體治療外,還是需要盡多可能的聽聞佛法的開示,並從佛法的智慧中,找到心生病因的原因,和解開心病的對治良方。
痛苦來自於心的感受,那麼心為何會感知痛苦?痛苦為什麼會感知不盡呢?佛法會一一解開我們的心結。佛法,本身的教育會有一種正能量很足的影響力。這種力量會慢慢滲透到我們的內心,可以掃除我們心靈的昏暗,也能撫平我們內心的創傷。其實,抑鬱本身,就是內心因為過度的執著、嚴重的缺乏安全感、又是無比脆弱,當歷經挫折之後,又完全沒有能力去調試和撫平我們內心的創傷,因而使得心變得誠惶誠恐的完全找不著方向,從而使得心念,亂闖亂碰,一次又一次的傷痕累累之後,完全無法歸位,而成為「一條道走到黑」的局面。當內心受到創傷時,我們想要保護自我,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保護自我時,就成為了一種過分執著而傷害自己的惡性循環。
通過佛法來療治內心的創傷,不管我們從中學到多少受用,但是最起碼會漸漸的知道去給內心鬆綁,讓心有了呼吸的可能,那麼在最黑暗的死角處才會有被光亮照進來的可能。
心生抑鬱,並不是心就被判了死刑。而是內心由於過度緊張、過度的執著、而讓內心有了短暫「缺氧」的可能,只要,知道如何給緊張的內心適時鬆綁,在佛法的聽聞中,給心找回迷失後的方向,並通過,持誦六字大明咒,蓮花生大師心咒,及念誦《心經》、《金剛經》等經文,並多聽能放鬆身心的佛樂,讓心找到回歸的路途,想必用不了很久,我們就能身心輕鬆的感受每一個歲月靜好如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