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我們要像王鳳儀一樣,真乾,從放下執著乾起


時間:2019/9/8 作者:心源

在早年我們學經教確實很困難,不要說我們這個時代證悟的人沒了,從前李老師常常感嘆著跟我們說,這個世間沒有聖賢出世,沒有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我們眾生苦。原因是什麼?業障太重,造作無量無邊不善的業報,所以造成障礙,障礙是什麼?佛菩薩不來了。現在我們懂得,不是佛菩薩不來,佛菩薩要不來,不就真的把他障礙了,哪有這個道理?這在《華嚴經》上講不通,沒這個道理。來,來怎麼樣?絕不是用佛菩薩的身分來,沒有不來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樣的身,現身說法。現在人不相信倫理道德,有很多年輕的小孩就懂得孝順父母,那是什麼?佛菩薩在那裡示現,把孝的樣子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懂得孝道了,教孝。

現在人不相信因果報應,以為這是迷信。我今天看到一個信息,昨天有人告訴我,今天他們從台北的一個報導,這個報導是說台北縣中和市的市長,你看,還有彩色的。中和市長,樹神託夢給他,他移這個樹的時候,樹受了傷,樹神託夢。他在移樹的時候也受了很大的痛苦,這個痛苦是樹神懲罰他,告訴他三個月之後他的腳就會好,因為樹神受的傷要三個月才能恢復。有樹神,這個樹聽說有五百年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樹木高度有一個人高就有樹神。所以在過去,出家人在山上修行,要想搭個茅蓬,那一定要砍樹,做個梁、做個柱子,搭個小茅蓬修行,遮蔽風雨,佛許可的。但是怎麼樣?要在三天之前,砍樹三天之前要跟樹神溝通。我們相信市長沒有跟樹神溝通,就把樹砍了,所以樹神在懲罰他。跟樹神溝通,給他誦經、供養、祭祀,請他搬家。實在講樹並沒有神,這個要知道,為什麼有樹神?有些鬼神依靠樹木花草他就住在那裡,好像是他的房子一樣,這樣久而久之他就變成樹神。他也有執著、也有分別,這個樹是他的家,你把他的家破壞他不答應的,他就跟這個樹合成一體。這個鬼神身是什麼?那樹的樣子就是他的身體,所以你傷害他的時候他有痛苦。這是最近發生的訊息,發生在上個月,五月一號,一個月之前的事情,我們現在才知道。真有樹神,草木都有神,草木神沒這麼大的神通,但是他要碰到愛護花草的人,他有了困難,也會去找他求救、求幫忙。這些事情我們都聽說過,決定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從國外一些心理醫生,他們用催眠術來替人治病,治病找病根,你的病是怎麼發生的。有許多疾病是與生俱來的,他到這個世間來就帶來的,這個病根什麼時候發生的?可能在前生,可能在更遠的前生,過去世一世、二世、三世、四世,還有一個人一直追溯到過去八十世,差不多將近三千多年,這個病根深了。只要找出來,知道原因,把這個原因消除,你心開意解,不再執著、不再分別,病就好了。道理我們要懂,這些理論、事相佛經裡面講得透徹,可惜我們天天在這裡學,學了怎麼樣?沒認真去乾。如果真正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你什麼病都沒有。你看這些病人了解病因,把這個病因放下,放下就是懺悔,放下,他病就好了。這篇文章教導我們「妄盡還源」,你能把妄統統斷盡、統統放下,你就還源,還到哪裡?究竟圓滿的佛果,回歸到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真高明,這一下就超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還有四十一個階級,你這四十一個階級都沒有了,這叫頓悟,這就頓超。在理論上,一點都沒錯,在事實上,也沒有錯誤,事真的是如此,問題你能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斷掉?一念之中統統放下,放下就是。所以大乘教裡面講,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華嚴經》上說「念劫圓融」,這是從時間上講,時間沒有長短,你真明白、真肯放下,一念就成功了。放下執著你證得阿羅漢,證得阿羅漢,六道裡面這些病全沒有了,他超越六道,哪裡還有六道的病?他不可能把六道的病帶到四聖法界,沒這個道理,全沒有了。也就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換句話說,不再放在心上,心裏面已經沒有六道的事情,這就能超越六道;你心裡有六道,你就超越不了六道。六道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你心裡頭還有六道。

大陸上有個劉善人,最近在不少地方治病,我聽說了,他講得不錯,他用什麼方法?就是把你的病因說出來,叫你放下。他有個案例,一個老先生得病,幾年都不能好,治不好,遇到他,他就告訴他,你這個病是從怨恨得來的,你怨恨誰?他說出來,他說他有三個兒子,兩個都考取大學,老三不用功念書,沒考上。劉善人說,你就恨他?是,恨他,恨他不成器。你的病就從那個恨得來的。他就勸他:你要知足,你家三個,兩個考取,不錯了,哪有個個能考取的!這樣一說,他心裡想想,不錯,哪有個個人都考取的!好,我不恨他。這一不恨,這個心病,心痛的病,他就不痛了,過不了幾天就好了,沒事了。他們也常常見面,他說你還怨不怨恨老三?不恨,現在不恨了,我也不把他們放在心上。這老人健康了。所以病,我們想這個因,佛法講的貪瞋痴慢疑,這叫三毒煩惱,你有這個東西,你心裡有毒,外面境界現前你就感染,怎麼呢?你就生煩、生惱、生怨、生恨,再發怒、發脾氣,那病馬上就得了。得的病總不外乎心肝脾肺腎,他講得很詳細。所以佛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你就百病不生,你裡頭沒有貪瞋痴慢。貪瞋痴慢沒有,你肯定沒有煩惱、沒有怨恨,你也不會發脾氣,因為你從根把它消除掉了。為什麼會有貪瞋痴慢?總的根就是個「我」,自私自利,都是為了這個。自己愛好的,喜歡控制、喜歡得到;自己討厭的,喜歡他遠離,永遠不要看到他。心裏面有這些妄念、這些妄想,這就是得病真正的原因,他沒智慧。有智慧的人曉得空色都不可得,都不是真的,所以無論是物質環境或者是精神環境,都不放在心上,這個人就成佛了,真正的妄盡還源。

這些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可真難,你試試看,你去放放看,看你能放多少。才說放下,下定決心我放下了,境界一現前,妄念馬上就起來,煩惱就起現行,不是那麼容易事情。佛菩薩大慈大悲,為我們開方便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有個特別法門,就是念佛。這個法門是真好,不管你是善念是惡念,你是歡喜還是煩惱,念頭才起,「阿彌陀佛」。不起念頭沒事,一起念頭全是阿彌陀佛,用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雜念取而代之。第一個是妄念起來,第二個就換成阿彌陀佛,決定不讓這個妄念相續,這個叫功夫。果然能夠用一句佛號代替,功夫就得力,將來你到哪裡去?你要是開悟了,當然你成佛了;沒開悟,沒開悟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在那裡等你,他會幫助你開悟。這法門殊勝,十方諸佛都讚嘆,十方諸佛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勸我們求生淨土,勸我們親近彌陀。古大德有句話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是好事,不要當面錯過。

所以智慧現前,沒有生死;沒有生死,我們的身在此地,我們的身到這個世間來是什麼?到這世間來是業報身,過去生中造的業,業力牽引著你到這個世間來投胎。你跟父母有緣,沒有緣不會到一家來,到一家來都是有緣。這一生要怎麼樣去過?那就看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善根深厚,你會遇到善友、善知識,遇到好老師,老師教導你。你要是有福德,你會聽老師的話;不聽老師的話,那個人沒福,有善根遇到了,福報不夠,老師講的東西不能完全接受、不能完全奉行,這沒福。所以自己的福報,就是老實人有福,不是說聰明人有福,老實人有福,古諺語裡非常有道理。你能夠聽一個字,就琢磨這個字我怎樣把它做到。

劉有生先生的祖師是王鳳儀先生,「萬國道德會」的創始人。我跟這個會還有一點關係,早年萬國道德會在美國洛杉磯開第三次世界代表大會,我也隨他們的團到美國。我是他們團裡面的顧問,在洛杉磯大會裡面做報告,我講的題目是佛門的「十善業道」。最近香港那邊有個同修送一本王鳳儀的傳記《言行錄》,印成一本送來給我看。我看到他的傳記,非常難得,這個人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可是他家裡面先人,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讀書人。到他這一代,父親死得早,家境非常窮困,就沒念書。祖先世世代代是讀書人,所以他就發了一個大願,一定要叫他兒子讀書,我怎麼樣苦,我也要叫兒子讀書,繼承家裡面讀書的風氣。兒子讀書也很認真,那個時候讀私塾,他跟他兒子一起學。他兒子在學校學了之後,回家來講給他聽,講什麼?講《大學》、《中庸》,講給他聽。他聽完之後,他也講給他兒子聽,他講什麼?他聽了一句,他聽了一個字,他就琢磨這個字我要怎樣把它做到,這是真學問。他學到一個「孝」字,他就孝養父母,真做到;學到一個「儉」字,勤儉,他學到了,無論幫誰做工他都非常認真負責,所以富有的人家都喜歡雇他。這個人老實可靠,他又不講價錢,不像一般人做一天工一定要多少錢,他不講。他說你雇我來做,我就認真做,你給我多少錢都可以。多給少給都一樣,他不計較,生活節儉。以後他開悟了,這一開悟他都通了,一切理事他都通。為什麼會開悟?人真誠到極處,真誠就是定,定不一定要盤腿打坐,沒有雜念,起心動念都是為人,沒有想到自己。他自己很簡單,因為他過去父親曾經跟他講過,人要有五畝地生活就能過得去。所以他有五畝地他就不貪了,他不需要更多的產業,我能活得下去就行。他心是定的,定能開慧,佛家常講「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就能解決問題。

他大概是三十七、八歲的時候智慧開了,後半生到處講學,他還辦了很多學校,成為一個名人,仰慕他的人、尊敬他的人、跟他學習的人愈來愈多。由此可知,人最怕的是沒有志氣、沒有恆心、沒有毅力,人要有志氣、有恆心、有毅力,沒有不成就的。他一生講他走的是聖賢之道,對古聖先賢,聽別人講,講書也好,講故事也好,他是聽得津津有味,聽了他真有心得,真聽進去,真想學,這麼一個人。世代相傳,但是真正像他這樣做的不多,他是真乾,是一位實行家。近代,也就是現代,大陸上劉有生先生也是農民出身,也是沒有念過書的,現在到處給人講病,繼承王鳳儀先生的教誨。他有什麼長處?他完全學王鳳儀先生,真乾,學一樣要把它做到,而且做得很徹底,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他們所說的這些原理原則,全在《華嚴經》裡頭,《華嚴經》講得很多,讀誦的人很多、研究的人很多,沒有能落實到生活,所以成就不如他們。

我們今天學習這篇文章是賢首大師著作的,大師著作這篇文章用意,前面我們都報告過了。《華嚴》的分量太大、太豐富,縱然你很想去學它,修學的綱領抓不到。賢首國師也是佛菩薩再來,來幫助我們,他這篇文章就是《華嚴經》修行的綱領,所以它的經題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還源就成佛,到什麼人才真還源?《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還源了,這些人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他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還源了。我們常說,不執著,六道沒有了;不分別,十法界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沒有了,最後還源了,還源是回到哪裡?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是什麼?就是這篇文章第一段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你回到這裡來。回到這個地方來,在佛學裡有個名詞,叫究竟圓滿佛;在《華嚴經》上講,這個位次是妙覺位,第五十一個等級叫等覺,五十二個位次叫妙覺,往上就沒有了,這是妙覺位,究竟圓滿的佛果。真難得!你看大師把這樁事情這樣簡單扼要的給我們指示出來。

我們今天要做的,就像王鳳儀一樣,他真乾。從哪裡乾起?從放下執著乾起,要真做。吃飯不再挑剔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你挑剔,你不就是執著嗎!穿衣服不再講求料子,也不再講求款式。都落實,穿衣吃飯都落實,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樣樣放得下,不再執著。不再執著叫隨緣妙用,叫隨緣,什麼都好。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那個生活就是隨緣妙用,吃飯托缽,給什麼吃什麼。我們相信他托的那缽飯,即使人家很貧窮菜飯很差,甚至於菜飯都餿了,有這個情形,窮人家見到佛、羅漢、出家人來,他供養修福。你們想想,釋迦牟尼佛吃那個飯是什麼味道?無上的妙味,你們相信嗎?我相信,為什麼?境隨心轉。實在講,飯菜一個鍋里煮出來的,如果我們四個人在這一桌吃飯,每個人味道不一樣,為什麼?每個人的心不一樣,念頭不一樣,起心動念就能改變這裡面的色香味。佛心多清淨,一點分別執著都沒有,什麼味道到他那裡都變成無上的妙味。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境隨心轉。如果這個人吃飯的時候正在發脾氣,什麼樣的好味到他那裡都變成壞味道,所以他會摔盤子、摔碗,境隨心轉。日本江本博士他告訴我,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東京見面他就跟我講,他說宗教徒吃飯在飯前做祈禱大有道理,為什麼?這個心是善心,把所有吃的、喝的東西裡面的分子全都變成最好的。他用水做實驗,你的善心對它,它變現的結晶是最美的;你不善的心對它,那個結晶是最差的,非常難看,這就是境隨心轉。所以我們不但要善行,比善行更好的是清淨行、智慧的行,真能轉境界。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五十集)2009/6/18台灣高雄檔名:12-047-0050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