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佛陀的教法是智慧的傳承,可以知苦,了苦,解苦。能聽聞佛名的凡夫俗子,都需要具足因緣福報。「一切唯心造」,我們的心起動念,都會在外境顯現出來,所謂心之嚮往,與之相應。正確的知見,就會吸引正面的能量,只有斷除內心的邪念,才能離苦得樂。智慧,源於自心。
優婆提舍和拘律陀是王舍城的兩個年輕人。有一次在觀賞戲劇表演時,明白世間的幻相,因此決定尋求解脫之道。他們首先親近城裡的苦行者刪闍耶,但不久之後覺得他的說法不夠究竟,就離開他。兩人協定誰先找到正法要通知另一人後,就分道揚鑣,到全國各地區去尋找解脫的正法。但經過很久的探訪,仍然找不到正法,只好又回到王舍城。
有一天,優婆提舍偶然聽到馬勝比丘念誦:「諸法因緣起」,當下就證得預流果,並且遵照兩人的協定,去找拘律陀,告訴他說自己已證得預流果了,並為他念誦「諸法因緣起」的偈語。拘律陀聽完這偈語後也立即證得預流果。然後他們想起以前的老師刪闍耶,兩人就去找他,並告訴他說:「我們已經找到可以指引究竟解脫之道的人,佛陀已經出現世間了,正法已被發現了,僧伽(團)也已經成立了,走吧!讓我們一齊去找佛陀!」但刪闍耶拒絕了。
優婆提舍和拘律陀就和他們眾多的弟子一齊出發去找停留在竹林精舍的佛陀,並加入僧伽(團)為比丘。
拘律陀是目犍利的兒子,所以別人就稱呼他作大目犍連,而優婆提舍則被稱為舍利弗。大目犍連在出家後第七天就證得阿羅漢果,舍利弗則在第十四天之後才證得阿羅漢果。他們兩人就是佛陀的二大弟子。
他們也向佛陀轉述刪闍耶的話:刪闍耶說,他已經是眾多弟子的老師,若再成為佛陀的弟子,就像大口瓶變成小水杯一樣。再說,只有少數人是聰穎的,大多數人則是愚昧的。他認為聰穎的人應追隨佛陀,而愚昧的人可以跟隨他。
佛陀說,刪闍耶的傲慢使他不能如實知見正法,他誤以非法為正法,所以永遠不可能證得正法。
備註:
馬勝比丘的偈頌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做如是說。」
學佛修行,並非是一種無謂的消遣。當然,如果說把佛學當成一種談資的話,在這個淺層面上,都是需要福報因緣具足的。為什麼有人會在某種契機下,談佛,聽佛,論佛及皈依佛,念佛乃至想成佛呢?這個緣起的產生,一定是有對人生某個階段的經歷有所感悟,當然痛苦、無助、彷徨等等這些感知的比重更大,更能激發大家想在內心的黑暗處找到一絲光明的依靠,由此也更能促成一種作用力去反思人生,乃至於成為思考生命意義的源動力。
我們且不說有幾人能同上述故事中的優婆提舍和拘律陀一般,在觀戲之後,就能體悟世間的一切都是幻相,進而想追尋一條解脫和證悟實相之道。那看起來似乎是一種聖者之路,有點遙不可及。
退一步說,我們就以凡夫俗子心來論,每個人都會經歷痛苦,無論以何種形式來表現,為此沒有一個人不會流淚,不會無助,不會驚恐,不會在重重困難前不經歷舉足無措等等,但是,能在痛苦,挫折的風雨洗禮後,以信仰的方式去化解內心的躊躇,直白的說,以此機緣就能聽聞佛名,了知佛法,以種種佛陀智慧的傳承以及精神的傳遞,就能了苦,知苦,解苦的。
坦白的說,少之又少,不含糊的講,這種能在生命的歷程中,以某種機緣促成從而與「佛名」結緣的有緣人,都是鳳毛麟角。所以說,佛渡有緣人。此話,不是說佛不渡眾生,而是眾生想被佛渡,那是需要福報因緣具足的。
這個世界,每天都有人生有人死,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能結佛緣的,真是可以用「稀罕」來形容了。這是在討論,聽聞佛名,結佛緣都需要殊勝的福報因緣,更何況已經皈依佛門的佛子們呢?
接下來再細說佛弟子們的因緣福報。
我們常常聽到佛法開示里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這麼老生常談的話,有些人可能會不屑,覺得這有什麼困難嘛,我都已經學佛好多年了……。
各位親愛的佛友,在這裡,你的不屑和覺得聽聞佛法並不困難的前提是,我們是因為在累世積累的福報因緣具足顯現下,今生才能踏入了佛門!但是,這就是我接下來要和大家討論的,這個踏入,到底是一隻腳進來了,還是兩隻腳穩穩的,妥妥的站在了正信佛門裡呢?
學佛修行,您是正信,正知,正見還是在邪知、邪見、瞎邪乎呢?這裡玩笑的講,可以說,事實面前會讓答案很尷尬,正信佛教徒,如摩尼珍寶一般的稀有珍貴。如果嚴肅的說,佛友們!這個時代,你學魔容易,學佛並不是很容易喔!
所以,不要自我感覺良好的說,我學佛怎樣怎樣了,修行已經多久多久了……這種狂言的背後,路走偏與否,我們是很難看清楚的。
我們不要動不動就拿末法來說事,這不是時代的悲哀,也不是我們學了幾斤幾兩就知難而退的藉口。倘若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那麼相信邪師說法的人之多也會是恆河沙啊!
為什麼邪可以遍布,可以猖獗,可以欣欣向榮不見一點衰弱呢?前提是有人信啊,為什麼信?這叫:心之嚮往,與之相應!
人與人相處,喜歡與厭惡都會彼此形成一種磁場,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就是一種近似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比喻。更何況是一種心靈以及精神層面的企及呢?
「一切唯心造」我們常聽,但是基本覺得就是很玄的一句話,得靠悟。其實,「一切唯心造」是句很實用的話!你心裡想什麼,就感召什麼!一切的起心動念都會波及相應的外境,人、物、相等顯現。由此,不難理解,真正的正與邪來自於哪裡。那就是我們的心念。
如果說,真要從我們的心外去找一個真實的魔,真實的佛,坦白的講,沒有!那麼有人要問了,邪師哪兒來的?掛著佛名唯利是圖的人哪兒來的?
那麼我想問下大家,你的心裡是在求什麼?是在貪什麼?又是在執著什麼呢?這麼追問下去,大家就可以自問自答了。真正的佛教真諦,是助我們了脫生死的,是要助眾生脫離輪迴之苦的。
哪怕在踐行的路上,會以某種勾攝滿願來讓眾生得到現實利益的歡喜心,但根本還是要通過這些方便教化,來促使大家最終即見自性的佛性啊,斷除一切造成生死根本的煩惱心。
所以,正真的佛法教義都是在敦促大家發具足無上菩提心的大願,發成佛的願,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慈悲之願等等,正信佛教都在勸導大家發菩提心,這是什麼,這就是心之所向,唯心造的概念啊!
正心,正念,正知見,正行當然感召正能量,最後不是成全的我們自己像佛陀一樣了脫生死,離苦得樂,那是什麼?大智慧在這裡呢。
那麼繼續說就更不難理解了,如果你遇到了邪師,邪法,哪裡來的?你的心之所求來的。我們都知道,修行也是為了斷煩惱心,造成煩惱的根源在哪裡?來自於我們業力的「貪、嗔、痴、慢、疑」,修行,這個修的過程,就是在和這些煩惱習氣博弈,最後怎麼能離苦得樂呢?就是完全斷了煩惱心,和這些業力習氣說拜拜了。
如果,我們學佛修行表面是佛腔佛調,在內心深處完全是全副武裝的貪得無厭,還有更甚的唯利是圖,把如此難得進入佛門的殊勝因緣變得兒戲和覺得可以為所欲為,但以為無人知曉的僥倖心理去求,去貪,去執著的話。騙子不騙你,騙誰?你不信正偏信邪,怪誰?一念佛一念魔,這句話不是歌詞啊,是真理。你有善念就會有佛心相應!你有魔念,就會有邪心相應!
所以,各位佛友們,佛法句句是大智慧,不向外求,只問自心!真正的邪與正,善與念,都是一切唯心造的!大家不要以為冠名佛教徒,就能成佛!道路還是崎嶇的,能否得渡,還是要看大家的用心和所行!
事實也真的是:
一念正,獲三寶殊勝因緣同歸途!
一念邪,莫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真正具足正見的人,才能了悟正法!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