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菩薩一千年中心無雜念,而我們一年、一月、一天下至一小時中都做不到,如果再不勉力行持少分精進,修學大乘恐怕十分困難。如果連眼前力所能及的精進都不發心修持,行菩提心何在呢?是否已流於空談呢?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若不從低處實行,就無法到達高處。--主題摘要
要修行圓滿,生活中的磨練和苦行是重要的。若是完全沒有任何苦行,沒有一點艱苦,想要在法上生起功用力量,那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的導師教主釋迦牟尼佛以無量劫勤聚福德資糧,雖是利根聖者,也要經過無量劫的功德積聚,就算在最後生成就佛道的一世,也要示現六年的苦行,像導師釋迦牟尼佛這樣功德無量積聚的聖者也要如此辛苦求道修道,我們看到這般的示現,不能只是在驚訝佩服的。所有的三界眾生包括天人、天王和梵輪王都讚嘆、恭敬、供養佛菩薩。可是我們有時連周圍幾個人的讚嘆和恭敬都沒有得到。
自己若是不能同樣的精進,想要不苦無難的快快樂樂成就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世間法的成功也要早起晚睡的付出心血體力,只是一年、兩年的成果利益,卻要多少辛苦代價才能換得的。我們平時嘴裡雖然念著佛號,但其他任何利益眾生念頭不起,眾生需要幫助時,我們怕苦怕累,利益眾生事情也不肯做,這是念佛麼?!西方三聖的佛像里,阿彌陀佛是坐著的,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站著的,這都是表法。阿彌陀佛坐著不動,表示一切法的本性是不動不變,不來不去,不生不滅。兩位菩薩站著,表示佛菩薩為了眾生一剎那也沒有休息,利益眾生的事業一剎那也沒有停止。這世界沒有象我們那麼那麼懶惰的菩薩的!所以,要利益眾生,我們首先要培養和磨練自己有一顆強大的心!
忍耐就是清淨那個被寵壞的心
宗薩仁波切忍耐就是清淨那個被寵壞的心。以歷史的觀點來看四加行,佛從沒有教過四加行吧!密勒日巴也沒有修過四加行!許許多多大成就者,像帝洛巴、那洛巴也沒有修過四加行。雖然他們都沒有真正修過四加行,但他們確確實實做過上千次的加行。「加行」是什麼?是忍耐。使人堅定是很重要的,在理論上,一切都是本性清淨,無差別的。這在口頭上談得容易,但實際上我們並未真正去了解。如果我們用頭去撞牆,即使不小心撞到了,也會原諒自己。同樣的道理,為什麼會有敵人?因為有我,如果世界上沒有我,就不會有一個「我」的敵人存在。就像撞牆頭會痛,是因為我們有頭的緣故。加行就是訓練我們的堅持、忍耐。喜歡的就去做,那麼和我們以往所造的業有什麼不同?喜歡殺人就去殺人、喜歡追求感官快樂就去追求、喜歡灌頂就去灌頂、不喜歡這個上師就趕快換一個上師,所以我們常說這是「以前的」,以前的上師、以……。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我們被寵壞了。對一個這樣被寵壞了的自我,難道不應該去調整、不應該去忍耐嗎?這就像一頭牛站在懸崖邊,因為無知而不知閃躲走避。當我們告訴它種種危險牛聽不懂,所以不會走開。但如果我們鞭打它,牛就會走開,這就是忍耐的重要。現在的問題是,對許多人來說,修四加行是一件挺愉快的事,而且大家還把它視為一項運動,可以減肥、可以鍛鍊胸肌,可以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止高血壓,做完一百個大禮拜會讓人感到身心舒暢。如果是以這樣子的心態來修四加行,即使修一百萬次,也不算是加行。忍耐是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忍耐是為了消業障。消什麼業呢?就是清淨那個被寵壞的心。從印度大成就者的傳記可知,帝洛巴從沒有教那洛巴四加行,帝洛巴是個非常偉大的成就者,他叫那洛巴去城裡偷湯,那洛巴遵守上師的命令,結果被人逮到,給狠狠的揍了一頓,回到***處所,也因為沒有偷到湯,又被***狠狠揍了一頓。帝洛巴不像我們一樣,給那洛巴上千個灌頂、上千個教法,他只是給他上千個苦行,訓練他的忍耐。忍耐(堅定)是以不同的形態出現的,對一個人有意義的忍耐,對另一個人未必有用。
很多人因為沒有經歷苦行,對佛法缺乏難得心
釋迦牟尼佛於久遠之前,為國王甘謝訥巴樂時,四處尋求正法饒益眾生。有一婆羅門說自己有正法,但要想獲得法,須在身上挖一千個洞,插入千根燈芯做成一千盞燈,點燃後才可傳授佛法。國王欣然答應,挖肉做成千燈之後,婆羅門傳給他:「積際必盡,高際必墮,聚際必散,生際必死。」釋尊在因地時,僅僅為了四句簡單的無常法,就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苦行。我們不要說為四句法挖一千個洞,甚至為一部法挖一個洞,可能也忍受不了。還有一世,佛陀為香朗嘎樂國王時,忍受了在身上釘入一千根釘子的苦行,終在一婆羅門面前換來了:「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僅僅為了四句正法,釋尊昔日付出一切,經歷了百般苦行。現在大家不用花任何代價,舒舒服服、快快樂樂就能聽到如此殊勝的佛法,理應懂得萬般珍惜。其實,現在這樣也有弊端,很多人因為沒有經歷苦行,對佛法缺乏難得心,覺得每天聽法很容易。平時有時間的話,應當再再翻閱佛陀和高僧大德的傳記,他們往昔也是凡夫人,跟我們沒有什麼差別,後來就是通過求法而獲得了證悟。我們對佛法若也有這樣的希求心,也定能得到相應成就。
真正的苦行,外表苦行,內心法喜。
有耐心,有精進心,想方設法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不畏艱險地認真修行,這才是苦行的意義。學法的苦行也是這樣,有些人認為出家人很苦,在哪裡哪裡苦行,其實,對於那些對佛法有信心、利益眾生的心特彆強的人而言,出家的苦行比起在家人生活的痛苦,根本不算什麼。自古以來的高僧大德雖然住在山上,沒有吃的、沒有穿的,表面上看來過得很苦,但實際上,他們內心的快樂無與倫比,跟住豪華洋房、過奢侈生活的世間人相比,真不知道是誰痛苦?!象米拉日巴***特意以山中瑜伽士作修行的典範來示範後學,相信對未來的弟子,會是有信心的模範;對後世的弟子,也是很大的恩德。***怎麼會有這種大勇氣,過這種不可思議的苦修生活?我們只要好好思輪迴過患,自然對法就會生起信心,開張眼睛看到眾生的痛苦,悲心絕對會不斷增長,絕對不會生不起精進心的。不要一講米勒日巴的故事,有的人就嚇跑了,覺得太苦了。實際上不苦啊!他不一定要經過這樣的苦難,他內心裡也不苦。他是給我們示範?也是一種表法啊!他內心肯定是無比的快樂,他才是真正的成就者。他雖然條件特別差,但是他有唱有跳,特別享受。在表面上看苦,這才是苦修。***曾發了一個大願:未來,如果有任何弟子,已在解脫道上,想解脫成佛,以我一生苦行,未來弟子將不再受任何痛苦。
佛在《大寶積經》中講述了兩位菩薩的精進:他們行持精進時,一千年中,沒有起念想躺臥;一千年中,沒有起念想坐下;一千年中,沒有一次彎身蹲著;一千年中,沒有起念分別食物的鹹淡、酸甜苦辣、味道好壞等;一千年中,每次乞食時,從未看過布施者是男是女;一千年中住在樹下,從未抬頭看過樹的樣子;一千年中,衣服從未更換過;一千年中,沒有起過一念欲覺、恚覺、害覺;一千年中,沒有緣念父母、兄弟、姊妹等親人眷屬;一千年中,沒有起念仰觀虛空、日月、星宿、雲霞等景色;一千年中,沒有起念想從陰影處移到光亮處,或者從炎熱處移到清涼處;一千年中,在嚴寒時節沒有起念加厚衣,讓身體暖和舒適;一千年中,沒有起念談論世間無利益的話語。雖然以上大菩薩的堅固精進遠非凡夫所能企及,但我們仍要了解大菩薩的精進是何等深廣、堅固,若能以大菩薩為榜樣發起廣大志願,則不會稍有境界就沾沾自喜。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慚愧,因為大菩薩一千年中心無雜念,而我們一年、一月、一天下至一小時中都做不到,如果再不勉力行持少分精進,修學大乘恐怕十分困難。如果連眼前力所能及的精進都不發心修持,行菩提心何在呢?是否已流於空談呢?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若不從低處實行,就無法到達高處。
假如我們沒有忍耐和精進的恆心,我們不論下定決心做什麼事,假如這件事沒有完成,也會障礙其它事的圓滿。由此等流或習慣性,會導致誓願受取的律儀也不堅固,所以我們訓練自己的忍耐心相當重要。做事中途放棄的過患:由於串習的力量,來世修善時也會習慣性地半途而廢(造作等流果)。如是毀壞誓言的人將會增長罪惡和痛苦(士用果),並且會障礙後面所做的其它事,其果也會變得低劣,果的成熟也將推遲,而且這件事本身也沒有完成。以上是教誡我們,做事必須先觀察再趣入。古德每造一部論典,首先都建立誓言,在未完成之前始終不放棄。他們的誓言都像刻在石頭上,觀察好了就不會更改,這也是由於對上述道理生起深刻定解所養成的品格。佛在菩提樹下發誓:若不成道,終不起座。
人生無常。要造惡業的話,我們應該儘量拖延,明日復明日地一直拖下去;但若是行持善法,則應以最快的速度去行持。請把握當下的每一天!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