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五十七章)02


時間:2019/11/20 作者:清淨心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五十七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五十七章 諸仙猶羨凡里閒02

『汝勿外尋』不要用別的方法。現在教你們修止的方法:

但內守一,攀覺流動,皆從妄生。如旋火輪,輟手則息。洪波鼓怒,風靜則澄。

『但內守一』,這一類喜歡走個人路線的人,個性比較內向,也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偏向小乘管自己,那麼你要教他不要向外面追求什麼佛法,只要內在守一。這個問題大了!守那個一?『守一』思想出於《老子》,老子曰:『神得一以寧。』佛也說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但內守一,』只要守個清淨的境界,眼睛一閉覺得清淨,只要抓住這個清淨境界就守一不變了。『攀覺流動,皆從妄生』,攀覺是兩個觀念,攀是攀緣心;覺是妄覺心。人喜歡攀緣,譬如由老張認識其友老李,由老李認識老王……一路攀下去,由這一件事想到那件事皆是攀緣。攀緣心與妄想心不好,這兩種心理現象的流動性很大,『皆從妄生』,這個就是妄想,看清楚,這其中就是觀,你要看清楚,妄念怎麼停?妄念是假的。

『如旋火輪』,譬如於暗室旋轉一支香,不只看見一點亮光,而是看到一圈火光,實際上並無圓圈,因為轉動大快速,一點小光變成一圈火光。留意這個道理,我們打坐,感覺自己妄想不斷,其實妄想沒有那麼多,千點萬點就從這一點來,就是這麼一點妄念,因為這一點妄念在裡面攀緣得太快了,使我們害怕,覺得自己思想多,其實並沒有那麼多,你只要把這一點妄念突破,整個就破了!這個道理大家要搞清楚,所以說妄念如旋火輪。

『輟手則息』,輟是停掉,把手一停,不轉圓圈,那一點火光不動,就沒有火輪。

『洪波鼓怒,風靜則澄』,如颱風海面上的浪濤高及十幾層樓,海水本來平靜,因風而起浪。所以坐在這裡,認清楚而突破這一點念頭,實際上千點萬點就是這一點,當下突破,它就寧靜了!這個時候,不會起波浪,不管外境界的風,外境界風不動,風靜則澄。

接著他又引用佛經證明。

應無所『得』而生其心

《淨名經》云:『何謂攀緣?謂有三界;何謂息攀緣?謂心無所得。』

《淨名經》就是《維摩經》,維摩居士是在家佛,釋迦牟尼佛是出家佛。

怎麼叫攀緣?我們的心在三界裡,總想抓一個東西。人生來就要抓東西,要發財啦!要這樣要那樣,抓慣了。有些人學佛以後,說什麼都不想,就只是學佛,我說唉呀!你了不起啊!看空啦!想空,你看看,他說不想?照樣想。再不然說什麼都不想,只想修道、想解脫,那還是想。說不想,談何容易!攀緣的習慣永遠在抓。

那麼,怎樣息攀緣心呢?『謂心無所得』,只要此心無所求,無所得。打坐想求清淨,犯了一個基本的錯誤,已經在有所求了。應無所『得』而生其心,有所得已經錯了!為什麼不得?《維摩經》告訴你,因為你是以有所得的心,求無所得的果。白居易的一首詩:

『空花哪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就是這個道理。

又引用佛經。

去邪滅罪在一心

《瑞應經》云:『其得一心者,則萬邪滅矣。』

佛說只要達到一心不亂,則萬邪滅矣!什麼是一心?無所得、無所住,不是有境界,也不是沒有境界,現在就是一心,不要另外求個清淨。得到一心的人,萬邪就停止了!這是佛說的。

再引用龍樹菩薩說的:

龍樹云:『實法不顛倒,念想觀已除,言語法皆滅,無量眾罪除,清淨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則能見般若。』

龍樹菩薩可說是佛教中第二個釋迦牟尼佛,是中國大、小乘佛法的八宗之祖,嚴格講是十宗之祖。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告訴我們修法,真正的道,是明心見性的實法,不是顛倒心。那麼,不顛倒就是悟道的境界。這個時候既沒有心意、觀想,也沒有文字。

如果能夠究竟達到這個境界,無始罪業立刻消除,這個境界就是清淨心,清淨心若能保持永恆一致,就是了不起的見道的人,當然能得般若到彼岸。

仔細研究永明壽禪師所選擇引用的經典譬喻是很妙的!包含了入世、出世,先選用維摩詰的居士經,再選用釋迦牟尼佛的《端應經》和龍樹菩薩的論。最後結論。

諸仙猶羨凡里閒

夫山中幽寂,神仙所贊,況涅槃澄靜,賢聖尊崇。

他告訴我們清淨的重要。既不告訴你修定,也不叫你修現[觀],一念清淨就是止觀雙運,就是定慧,你不要另外去求個定慧。這句話說到底了,一念清淨,定慧在其中。不過不要搞錯了!經常有些學佛修道的人,把『一念清淨』當成沒有、空掉,又解釋錯誤!這裡頭沒有跟你說『有』,也沒有跟你說『沒有』,只叫你一念清淨。

他說山林中幽然寂靜,一切神仙都讚嘆山林中的清淨。但是山林中、太空中的清淨還是有相,不及自性涅槃的清淨。如果一個人得到涅槃,澄清寧靜到極點,那麼,涅槃澄靜境界,是一切賢聖所推崇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