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六十二章)02


時間:2019/11/26 作者:清淨心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六十二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六十二章 黃土讓花紅02

如何『練精化氣』?

聽觀多,如日蕉芽,即應聽止,潤以定水。或聽定淹久,如芽爛不生,即應聽觀。令風日發動,使善法現前,或時馳覺,一念叵住,即應聽止,以治散心。

『聽觀多,如日蕉芽,即應聽止,潤以定水』。聽觀則理論、思想就來了。比如我們妄念多了,檢查自已就是觀想。我經常告訴大家學佛之道,就是經常檢查自己、反省自己。唉呀!我脾氣那麼壞,嗔念重。嗔念是什麼?是無明。無明怎麼來?無所從來也無所去,那怎麼會發脾氣?那是一念無明而起,無明則不明白,既然是無明那算了,乾脆丟了它。丟了它,果然不錯了。這不是觀嗎?我這是粗略描寫心理的觀察歷程。這就是轉妄想為觀想的問題,假如妄想可以轉成觀想,那麼我們把痛苦拚命想成快樂不是蠻好嗎?是蠻好的,這要看你做不做得到!

像我十幾歲就燒[曉]得,當年在大陸鄉下上館子,跑堂的端個菜來,指甲長得好幾分長,裡頭烏黑的,就插在燒好的紅燒豆腐里。我那些學醫的同學說,這怎麼吃呀?我說把眼睛閉起來,把它想成是纖纖玉手端來的,我說吃了管它!在大陸有許多鄉下地方,走路一邊是毛坑臭得不得了,一邊是垃圾堆,大家說這怎麼過呀?有些現代化的同學,把白手帕拿來捂在鼻子上,我說幹什麼?他說不衛生。我說,去你的,人家住的鄉下人活得蠻長壽的,這邊是青山、那邊是綠水,我們優哉樂哉地過去吧!人若是那麼容易變過來,這不是蠻好嗎?然後人的行為也能夠因此一下轉過來,就更好了。

但是這樣轉變心理狀況,聽觀多,就完了!因為怕昏沉不明,因此要提起來觀理,但理搞多的人一天到晚用思想,等於太陽光太熱了,所以說『如日蕉芽』,剛剛萌芽那點清淨的打坐功夫,在裡頭道理一轉,等於是燈泡太亮了,就像鈷六十一樣,照得那個定的根芽都蕉了。此時就要趕快不要再用思想,也就是禪宗講的放下。這個時候『即應聽止』,就要修定不要再起觀,這樣是『潤以定水』。道家認為妄想就是火,因此修道的人說: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功寒。意就是妄念,做功夫妄念動了就好像煮飯一樣下面的頭[火]亂吹,飯就煮不熟了。所以想的道理多了,火太大了把一點靜的根芽都燒了,光是修慧而沒有功夫不能得定就無法成道。因此,此時要趕快走修定的路子。

『或聽定淹久,如芽爛不生,即應聽觀』。藥就是病,病就是藥,藥吃多了會生病,生起病來要吃藥。病好了整天抱著藥在吃,一定會吃死掉。『聽定淹久』,光是在定的境界上等於是給水淹了,淹了太久了。『如芽爛不生』,那萌芽的根都爛了沒有重生的力量。這時要馬上轉過來『即應聽觀』,因此定慧要等持,止觀要雙運。

黃土讓花紅

『令風日發動,使善法現前,或時馳覺,一念叵住,即應聽止,以治散心』。定久等於泡在水裡久了,會清涼,得清淨,清淨久了,就容易昏沉。這時必須要使它起智慧的觀察,在定中能起一點升華的力量,這段文字比喻得很好,升華的力量就靠氣動。生命的氣脈如風,智慧如太陽,風一來烏雲就散開了,太陽一照萬物都光明,這是兩個比方。有了智慧的觀照及身體氣脈起了變化了,就是『風日發動』。『使善法現前』,使人一切心理行為的良善現前,好像大地讓花草萬物生長,這點意義很重大。

普通小說上講學佛的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是我們仔細反省,有多少時間我們做到了真慈悲。清朝有位名士袁枚,他說:

『愛民心易起,只是治民難』。

我們的心裡理論上講愛天下人、愛這個社會、國家,這個心念容易起。把這個愛民的心拿到人世間來處理事情的時候就困難了,複雜得很。從愛民之心到有愛民的事實,這中間太難了。例如,學佛的四個基本態度,慈悲喜舍,慈是男性的愛心,悲是母性的愛心,喜就是對一切人都喜愛,舍就難了,舍是布施,一切都捨得,講起來很容易。

有時候有人來說老師你這東西蠻好,是呀!蠻好!他多看兩下,想摸一下,我說你不要給我拿髒了,你看這樣都捨不得給人家多碰一下。像這樣哪裡來的慈悲喜舍?愛心容易發,做到非常難,結果只變成一種情緒發洩而已。為什麼難做到呢?這裡告訴我們,必須風日發動,也就是要智慧朗照及身體上的氣脈通了,自然會達到慈悲喜舍的境界,就不會再掛著那張討債的臉孔。這個時候才能使喜法自然現前,而不是裝裝樣子的。

『或時馳覺,一念叵住』,雖然修到了風日發動,使善法現前的境界,但還未到家,只是剛剛有資格稱得上是學佛的人,有了這個基礎才算是修行入門了。但這樣有時候還會馳覺,就是因為觀久了起散亂而使得覺性跑開了。『一念叵住』,不能安住在覺性就會起妄念,但不論是善念或是惡念不可讓它停留住,停留了就會變成執著,執著久了就會變成絕對的妄想,妄想變成習慣了,連串的妄想就是習氣。所以『即應聽止,以治散心』,只要念頭一散亂就要回過頭來修定,來對治散亂的心。

止觀雙運驀直去

或沉昏蒙蒙坐霧,即當聽觀,破此睡熟。或聽止豁豁,即專聽止。或間觀朗朗,即專聽觀,是為自修信行,八番巧安心也。

『或沉昏蒙蒙坐霧』,一上座因為心跑累了,那個散亂心剛剛休息下來,因此還覺得沉靜,然而坐久了便糊裡糊塗墜在蒙蒙的霧中。『即當聽觀』,這時要趕快起智慧的觀照。『破此睡熟』,把渾渾噩噩智慧發不起來的境界破除。『或聽止豁豁』,豁豁,是虛有其表沒有內涵。雖然打坐修止,但是裡頭沒有打坐的定境。『即專聽止』,因為修的定是空空洞洞的,就是風日沒有發動,氣不充滿,智慧沒有朗照,不是真的得定,因為要專心地修定。『或聞觀朗朗』,如果在理上空的境界都解釋觀察得到,朗朗,像燈開了,兩旁的燈也開了,光線太強了,慧觀用得太強了。這時也要將就下去,『即專聽觀』,要順勢續下去,把它凝聚下來。『是為自修信行,八番巧安心也』,上面所講的我們學佛自修,從信門修行進入的方法,相對地修定太過了容易昏沉時要修觀;修觀太過了容易散亂就要修定。如此反覆地八次,叫做八番。善巧方便,自己知道變化,以此安心。

若法行心轉為信行,信行心轉為法行,皆隨其所宜,巧鑽研之。自行有三十二,化他亦三十二,合為六十四安心也。

我們修行學佛,想證得佛法成果的人,不論是走做功夫的法行路子;或是從理上入門的信行路子,甚至二者互轉,由此入彼。不管是走在哪個法門,一定要選自已性向相近,或是選環境自己比較適合的地方,要善巧地、專一地鑽進去研究它。『自行有三十二,化他亦三十二,合為六十四安心也』,自己修行,不管是走做功夫來的或是從理上來的,合起來反反覆覆有三十二種變化,同時你懂得自修以後,將來你有所成就要教化人家的,合起來也有三十二種變化,這兩種合起來共有六十四種法門。這就是天台宗的止觀法門。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