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17

漫說《雜阿含》(四十八)

(卷第四十八)

1267經~1269經:此三經是佛陀應天人之請而闡述佛法。

在1267經中,天人向佛陀請教道:「世尊,比丘,比丘度駛流耶?」駛流意為生死的瀑流(比喻煩惱),流有四流,分別為欲流、有流、見流和無明流。有流指有情的生存流轉,見流指被邪見所轉。眾生都被此四流所漂泊,如浮萍般隨波逐流而不能自持,故將這些煩惱之惑比喻為瀑流。

那麼比丘是不是能夠度過生死之瀑流呢?當然是的。天人復問道:「無所攀緣,亦無所住,度駛流耶?」在生死之河流中,比丘雖亦為凡夫,但是這只是暫時的。只要能夠做到「無所攀緣,亦無所住」,便可以平安度過駛流。這裡的「無所攀緣,亦無所住」,實際上是很難理解徹底的,從原始佛教來看,主要是根境識三者的關係處理。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無所攀緣,亦無所住」呢?佛陀回答說:「我如是如是抱,如是如是直進,則不為水之所漂,如是如是不抱,如是如是不直進,則為水所漂。」這裡的「抱」,譯義不明,我將其理解為「對佛法的堅定信念」或者是「成就聖道的決心」;這裡的「直進」,可以理解為「一往無前、勇猛精進」。只要信念具足、方法對頭並且精勤不怠,就一定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相反,如果流於懈怠、耽於沉淪,則一定不會有好的收穫。

1268經是天子問佛有關眾生是否都能得到解脫的問題。「比丘(指佛陀)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耶?」對於這個問題,佛陀給予了肯定性的回答。那麼眾生為什麼都能夠「決定解脫」呢?佛陀闡釋說「愛喜滅盡,我心解脫;心解脫已,故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只要能夠做到對內外境的貪喜與愛念都做到「滅盡」之時,也自然便是解脫之時。

1269經是對1267經內容的重說或廣說,只是用偈頌的形式加以複述。「誰度於諸流,晝夜勤精進,不攀亦不住,何染而不著?」佛陀回答是:「一切戒具足,智慧善正受,內思惟繫念,度難度諸流。不樂於欲望,超越於色結,不系亦不住,於染亦不著。」大意是對「度於諸流」所指對象的一個界定。佛陀在分析時,談到了「戒具足」,即持戒;談到了智慧與禪定,同時也談到了對欲界、色界的超越。能夠達到這樣高度的人,便可以做到「度於諸流」了。(3.12.)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