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17

《如何依止善知識》講記(六)

傳喜法師

10.7.29 首屆佛教慧日夏令營

我們先唱一遍夏令營的主題歌《菩提大道》,振奮振奮精神。

大家唱這首歌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啊?學歌的時候流過淚的請舉手,有不少啊,請放下。我剛寫出來第一次教大家唱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流淚了,有的流了二天淚,一唱淚水就止不住地流下來。「我們相聚,佛陀召喚而來」是不是啊?(學員:是)是這樣的,我們的相聚是追隨佛陀而來。今天已經二十九號了,眼看著中級班也已經過了一半了,大家要珍惜啊。《如何依止善知識》,我先給大家介紹了照片上面的大德高僧,離我們生活最近的這些大善知識。下面我們學習「序」,一起來讀:

學佛欲了生死,成菩提度眾生,如理依止善知識至為關鍵。因為菩提道上的每一步需要善知識指點,每一分善根需要善知識培養造就,每一種歧途需要善知識事先的教誡遮免。沒有善知識的攝受、養育、將護,一介博地凡夫豈能以自力徑直步入增上生與決定勝的善道,遠離歧途不遭魔擾,步步升進而圓成菩提?方今末世五濁正熾,外有邪師誤導邪緣引誘,內有無明障覆煩惱動亂,修行者不依止善知識,有幾人能不中途退轉陷溺?善知識乃過去諸佛之化身,未來諸佛之源泉,現在諸佛之補處。有緣幸遇善知識,實為修行者一生的大事因緣。譬如嬰兒依母而生,依母而長,以善知識的慈悲加持培育,便能於菩提入門深入,直至圓滿成就。然而值遇善知識後若不了解依止的方法,或雖了解而不能執為大要,從始至終精誠奉行,則所謂佛法的成就終究以無根本而成畫餅。下等者緣殊勝對境的善知識,時日一久漸生傲慢懈怠,常尋過失,甚而謗師叛道,淪為善星比丘之流,生無佛法可成,死而直墮地獄。又有最初依師非為佛法而來,僅是世間名利交涉。又有隻重財物供養,並未實修依止的意樂加行。又有不能始終貫徹財物供養、身語承事如教奉行,致使今日修行人中,能與善知識真實相應的實不多見。學佛以依止善知識為第一前提,依止善知識又以長久依教奉行為第一關鍵。鑒於目前修行人中多有不如理依師的現狀,特從益西彭措堪布講授的《廣論講記》中擷取「親近善士」部分單行流通,作為修行者依師的法鏡。最後,祈願修行者都能把握依止善知識的扼要,以如理依師的緣起,迅速成就無上菩提!下面是科判,科判是全書的一個總綱,《如何依止善知識》全文總的分二個部分,我們把科判也讀一遍(略)前面先告訴你善知識的法相,什麼樣的人是善知識呢?就像教你辨認石頭裡的鑽石一樣是有標準的。現在善知識有了,那麼依止善知識的弟子有沒有法相呢?徒弟也有徒弟的相,什麼樣的徒弟是合格的徒弟呢?佛教里有個比喻,獅子之乳要放在琉璃器中才能存住,如果獅子乳倒進其它的器皿,其它的器皿不堪接受就會爆碎掉。佛法這麼殊勝, 我們自己不成法器會怎麼樣?因對境殊勝故我們反而會墮落,知道嗎?世間做壞事有因果,依著佛法或對著善知識做壞事,那個因果就更大了。世間的壞人你對他不好或許還有功德,世間的好人如果你打罵違背他就有因果,更何況諸佛菩薩以種種機緣度化我們?你像阿育王的佛舍利,二千四百多年前就伏藏在那裡,一千七百年前湧出地面,等著我們寧波這片土地的有緣眾生。除這之外中國十九處佛陀舍利,佛早就親自來等著我們,佛還化現了很多善知識,我們如果不配合的話,還以自己的習氣反對,是不是要下地獄呀?

知道善知識之相,弟子之相,然後怎樣依止,依止當中要避免哪些,應該具足哪些,然後修到不同境界的時候應該對善知識升起怎樣清淨的見,講的非常詳細,這本書可以說是我們做弟子的一個守則。你要想學好佛,這就是依止善知識的守則,把這本書好好地帶著,這本書送給大家,你們迎請回去好好地看。《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是誰啊?——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大師被大家尊為是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三尊菩薩的合一。下面我們一起念:

【原論】甲一、《廣論》所出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分二:乙一,宣說依止之根據。 乙二,正式宣說依止軌理。今初乙一、宣說依止之根據《攝決定心藏》云:住性數取趣,應親善知識。《博朵瓦語錄》云:總攝一切教授首,是不捨離善知識。

書上的黑體字是宗喀巴大師的原論,接著的細體字是益西堪布的解說。

【解說】何為善知識?《法華文句》說: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何為住性?《瑜伽師地論》云:云何種性?謂住種性補特伽羅有種子法,由現有故安住種性補特伽羅,若遇勝緣便有堪任便有勢力,於其涅槃能夠得證。(安住種性的補特伽羅由於具有種子法,遇到殊勝助緣就有勢力,堪能證得涅槃。)

補特伽羅什麼意思啊?就是我們的凡夫身。什麼叫種子法呢?就是佛性。我們每一個凡夫有沒有佛性啊?(學員:有)如果遇到助緣的話,我們能不能成佛啊?(學員:能)什麼是我們的助緣呢?(學員:善知識)。【解說】《攝決定心藏》說:安住種性的補特伽羅應當親近善知識。(安住種性是具因,親近善知識是殊勝助緣,因緣值遇便能證得涅槃,所以應當親近善知識。)

這裡面的因、緣、果報都出來了,我們每一個人的佛性是成佛的因,以後成佛是果,當中殊勝的緣是什麼啊?是善知識。如果沒有善知識,我們能成佛嗎?不能。我們帶著佛性卻輪迴在六道,你冤枉不冤枉啊?所以我們親近善知識是為了成佛,善知識是為我們成佛而服務的,是幫助我們成佛的。所以善知識倒駕慈航來接引我們,我們對善知識的重要性要有足夠的認識,對善知識的感恩心要生起來。

【解說】又如鐸巴匯集的《博朵瓦語錄》中說:總攝一切教授的首要,就是不捨離善知識。總攝一切修行的教授,以修持上師瑜伽最為重要。

上來先總攝:所有一切學問最重要的就是什麼?——不捨離善知識。你的知識是不是來自善知識的傳授啊?一切修行的教授,修行上應該以什麼為首啊?——跟善知識相應為首。你光依止不相應有什麼用啊?你們這次來參加,有的是第一次見師父,有的是好多次了,你們是來依止來聽法的,法大家都聽到了,但是相應的有多少啊?所有的教法當中應當依止聽聞,而實踐修行上的核心是什麼?是跟師父心連心啊。心連心了你聽教言,馬上就融化到你的身心裏面,甚至在聽的當下你汗毛直豎,師父講到什麼境界,你的身心就跟到什麼境界,這個道理就是修持上師瑜伽,瑜伽就是相應,與師父相應,與師父的心相通,這是最為重要的。

【解說】 以下宣說原因,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故於最初依師軌理極為緊要。 能讓學人相續中,下至發起一分功德、減少一分過失,這一切善樂的根本來源就是善知識,因此最初依止上師的軌理極為緊要,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在我們具有佛性的凡夫當中,我們能夠前進一步,增加一個功德,減少一個過失,乃至一切善樂的本源,都源於善知識的緣故,小到一點的進步都來自於這個,更不要說我們得到大的成就佛果了,這個當中所有都來自善知識,沒有這樣的因緣,我們是得不到的。下面引經證明,佛有沒有這樣說呢?我們經典里有證明。【解說】《菩薩藏經》說:總之,我們能獲得菩薩的一切修行,能圓滿一切波羅密多,能獲證一至十地的果位,能成就安忍、等持、神通、總持、辯才,能發起回向、大願,乃至能成就佛的功德法,這一切都依賴上師,以上師為根本,以上師的大慈大悲而得以出生,以上師的護持方得增長。一切地道功德之出生乃至圓滿都依靠上師,上師是一切利樂的源泉。

要想成就佛果這個是最重要的,我們要認識到,你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那你成道成佛這個路不知道漫長到什麼程度。這個清晰認識了,那我們心跟上師心相應的話,那成就是很快的。唱戲的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你看台上一分鐘蠻簡單的,他來自於十年功的積累。善知識也是啊,善知識積累了很多很多的功德教給學員,學員只要相應,一百年積的功德一天就教給你們了,對不對?很快的。你看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他到哪裡都如理如法,一見善知識,馬上善知識的功德他就證得,年齡小小的就證得了普賢菩薩的果位,然後就能夠安住在極樂世界,處在無量光無量壽的境界,現前成就佛果。所以如法地依止善知識,是我們迅速成就的一個捷徑,是我們離苦得樂的一個捷徑。如果沒有這種善的助緣,那真不知道要磨到什麼時候。

【原論】博朵瓦亦云:修解脫者更無緊要過於尊重。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若無教者,亦且無成,況是無間從惡趣來,欲往從所未經之地,豈能無師?

【解說】博朵瓦尊者也說:凡是修持解脫再沒有比上師更緊要的助緣,即便是觀察今生,我們可以看他做事,若無老師指導也無法成就,何況剛從惡趣中出來,想去往從未經過的地方豈能沒有上師?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說:一切佛經、續部、論典中,從未宣說過不依止上師而成佛的歷史。我們現量見到的也無有一人以自我造就及魄力而生起十地五道功德的。如此,自己以及一切眾生對於邪道很有造詣,而對於解脫與遍知的聖道卻猶如無依無靠的盲人,迷失在空曠的荒野上一般知之甚少,沒有不依靠商主而從如意寶洲中取寶的例子。

歸納:住種性者,如理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因為總攝一切教授的首要,是不捨離善知識之故,一切善樂的本源即是善知識之故,菩薩的修行乃至佛功德法等,均依上師而出生之故,《菩薩藏經》中明顯宣說之故。(諸理由中,後後是前前的能立,以教證了知一切功德皆依上師出生,可以決定善樂之源為善知識,由此了知一切教授的首要是不捨離善知識),所以如理依止善知識極為緊要。

博朵瓦是一位大格西,是仲敦巴三大弟子之一,仲敦巴尊者是繼承阿底峽尊者衣缽的人。仲敦巴尊者雖然顯現在家人的形象,但是他真實的身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繼承了阿底峽尊者的衣缽弘揚佛法,他的弟子裡面又出現了三位特別優秀的弟子,其中博朵瓦格西就是三大弟子之一,是噶當派教法里非常主要的一位傳承者。噶當派的代表是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是印度那爛陀大學的校長,那爛陀寺代表了當時印度佛教的中心,所以說噶當派代表了當時印度佛法的最頂峰。你們那天看過《玄奘大師》的電影了,知道那爛陀寺是什麼了。當時,那爛陀大學是我們這個地球上佛教的中心,阿底峽尊者當時是得到菩薩的授記的,告訴他應當把佛法弘揚到雪域高原去,因為印度要有大災難,佛法要受到極大的摧殘,聖者預知未來麼。所以他親自前往西藏,把全部教法傳承保存在了西藏。這之前我西藏去了很多次了,看到西藏的佛教,西藏的佛像等,就以為那些起源就是藏傳佛教。前二年我去印度到了那爛陀大學,看到那邊挖掘出來的很多聖物佛像,跟西藏看到的所有本尊像一模一樣,我這才知道,藏傳佛教完全傳承於印度佛教的。

阿底峽尊者不僅是那爛陀大學的校長,同時也是印度幾大寺院的方丈,而且所有教派的法他都有傳承都是法主。他到西藏之後,聽到印度某位大師圓寂了,阿底峽尊者很哀傷,他說:這個教法世界上只有我和他二個人得到,現在我到西藏來了,他圓寂了,印度這個教法就沒有人傳承啦。教法的傳承很重要,在座的你們誰能發如此大願,比如說繼承並弘揚天台宗,然後專門研究天台宗,博證旁引,由通達天台而通達佛教,那你就不得了了。或者發願專門研究法相宗,發願我來做玄奘大師的追隨者,發誓把玄奘大師帶回中國的法相唯識繼承下來,那你馬上得到彌勒菩薩、玄奘大師放光加持,你以法相深入博通一切教法,而通達佛教,那你不得了了。或者發願把阿底峽尊者印度最正統的佛法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

你發願好了,只要你真心發願那就不得了啊。能夠發誓把不同法脈的法流延續下去的,我們在座的有沒有?如果你暗自下決心也不得了,那就有可能成為這個法的繼承者傳承者。釋迦牟尼佛一次次地轉世化現,圓寂之後又轉世成蓮花生大士再來,其實阿底峽尊者也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化身,也被尊為蓮花生大士的一個化身。佛菩薩無數次的轉世化現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把這個法脈傳承下來,否則的話你想想,我們這還是百萬分之一選來的,結果大家都是懵懵懂懂、恍恍惚惚的,那這佛法怎麼振興啊?怎麼興盛啊?佛法越來越沒落,結果是什麼?眾生的指路明燈沒有了,汪洋大海當中的救生船沒有了,聖教衰落,眾生沒在苦海之中。我講博朵瓦大格西的時候,略略也鞭策我們大家一下,希望大家也能發起一個大心。我出家之後倒是曾經想過,從我崇拜的對象上來說,我想做大迦葉尊者這樣的行者,結果,現在不但苦行沒有修起來,倒天天在修樂行,吃得好睡得好。但我內心還是以他那樣為鞭策的,佛陀所講的:大迦葉尊者的頭陀行在則正法在,一直是我心裡所敬仰的,所以去年特意去雞足山朝拜大迦葉尊者。佛陀又說:毗尼住世則正法住世。那我就想,佛學院我倒沒有什麼想法,我想戒律學院應當去學學,所以一受戒,那邊有招生的我就報名了,結果沒訊息,因緣也就錯過了。

之後我又想,我師父是天台宗的大法師,我就跟師父說:師父啊,您教我天台宗吧。師父這時候已經七八十歲了,師父說:我現在只說諸法大意,已經不按照那些條條框框講經說法了,條條框框講得大家聽著很累,也聽不懂,就直截了當把核心大意告訴你們。這個倒也好,師父這樣講法反而是把諸佛密意的加持傳給我了,所以我現在講經都是講諸佛大意,法的大意。我現在會怎麼講呢?比如說我來講《楞嚴經》,《楞嚴經》很長很長,我會把它講到很短很短。以前祖師的註解也都是很長很長的,一本書一百頁,註解出來至少兩百頁。以後我要把它壓一下,一百頁的我把它講成二十頁,因為現在眾生的業障重啊,他看不了那麼久,而且他在那裡面也揀不出關鍵要點來。我們把裡面的寶貝多揀點出來,然後讓大家聽了很清楚,所以講諸法的大意很好,不過我到現在還沒開始講。現在我們先把這個《如何依止善知識》學好。

下面有對博朵瓦格西的介紹,我們也讀一下:

博朵瓦:仲敦巴尊者三大弟子之一,生於一零三一年。尊者初出家時就非常重視因果,曾管理札覺寺一年,但期間從未比其他僧眾多喝過一杯乳酪,行為如此嚴謹。尊者智慧廣大,對經典通達無礙,本想隱姓埋名到康區覓一靜處專修,但二十八歲至惹珍寺拜見仲敦巴尊者時,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便留住惹珍寺學法。尊者從仲敦巴圓寂後至五十歲之間專重於自修,五十一歲後才弘法攝受徒眾,日常有一千餘人隨他學法,居無定處。所講之法以《菩提道炬論》為主,也常宣說《大乘莊嚴經論》《菩薩地》《集學論》《入行論》《本生論》《集法句論》,世稱噶當六論。尊者所講的經論,所有文義都結合修行,一字不漏,噶當之名從此大振。晚年創建博朵寺,駐錫於此弘法,一一零五年圓寂,住世七十五年。

整理:妙恩、妙生 校對:慧照 編輯:德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