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31

我們需要終極的皈依

寬見法師開示 (弟子整理)

時間:2010-11-08

地點:北京天開寺

弟子:香港信各種宗教的很多,一個小地區就有幾百種不同的宗教,目前比較時興的好像是印度教。

釋寬見:印度教的比較多?

弟子:對,因為這個宗教的興起是需要時間的,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大家都是忙於工作,有這個心,有這個願,而且能夠堅持下來,就是很難得的。但是這種印度教,還有其他東西,它開始不是以一個宗教的形式來講的,它是以一種治病的方式來講的,然後就用來治病。這也是修行的過程吧?去掉一些心理上的這種障礙啊。

釋寬見:其實這很正常,因為現在社會節奏很快,大多數人都想找一個馬上見效、短平快的快餐文化,就跟我們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氣功熱一樣,跟那個相差不多。這部分人還沒有理智地進入宗教,他是想要治病啊、健康啊甚至是美容啊、時尚啊這樣一種東西。也包括女孩子喜歡瑜伽,瑜伽其實也跟印度教牽連吧。它們都來自於印度,但是印度教的前身其實是婆羅門教,那麼婆羅門教的歷史很悠久,在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前,婆羅門教已經實行了,因為剛開始講有相近的地方,但肯定是不一樣的,到現在為止,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而印度教它的範圍應當來講比較小,主要還是在印度文化圈,印度教的文化圈就像我們漢文化圈,它是印度文化圈裡頭,是印度教,它不是世界性的宗教,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

弟子:印度教它要是婆羅門教的本身,那局限性很大啦。有的人去練習,到那個芝加哥世界靈修大會上,很流行參拜團,到印度去不同的聖地去參拜進行靈修。我最近看到德國人經常去很多,美國人尤其是加州很多人,我認識的人也很多,就是說就去追求靈修。

釋寬見:很正常,這有很多方面原因,首先印度它本身就是宗教很發達的這麼一個國家,印度民族喜歡冥想,所以它的宗教事實上確實是很多,而且信仰宗教很虔誠,也比較注重冥想。而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呢,有一個新的特點,這個世界非常浮躁,衝突爭端很多,人們內心當中有很多的苦悶,而且現在地球有很多的災難,人們很多人很擔心2012,是不是啊?事實上眾多綜合的因素使得人們想要找一個皈依,這其實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也相當於一種時尚啊!到印度去,去冥想啊,去靈修啊,比較新穎的名詞兒。

當然它說的這些聖地,可能不僅僅是哪一個宗教的聖地,是很多宗教的聖地,他都願意去一去,是不是?這些要經過一個過程的沉澱吧,他能找到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剛開始可能是人云亦云。就是自己還沒有經過沉澱,或者是找到哪個需要我,就像那一陣子氣功熱一樣,流行什麼,我們就去跟著幹什麼,但是這也是綜合因素下產生的一種現象。

弟子:是一個過程,就是像我所注意的面臨的這個過程,挑戰力比較強,就像佛教和天主教,兩個都在你的面前。

釋寬見:如何去選擇是嗎?

弟子:對,基本就是這個兩個主要的,天主教,基督教。

釋寬見:天主教其實我也有所了解,基督教跟天主教它是一個大基督教的概念啊,天主教相對來講它比基督教要系統一些,但是基督教它很民間化,就是它跟老百姓走得很近,而且基督教的變種特別多。佛教有一個特點,佛教都是不強迫的,不強求的,它不會說死乞白賴的,狂轟亂炸的。基督教有一個特點,就是它這種主動性特彆強,就是進攻性很強的,它會很主動去拉你,或者說你進教以後,它會告訴你帶著你的家人來,帶你的朋友來,把福音傳給他們,甚至到捷運口去發傳單,它主動性很強啊。

會有這方面的選擇是很正常的,現在還是選擇嗎?過去是一邊倒,西方文明占主導地位的,西方經濟發達,人們對西方也很崇拜。你看小孩子,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電視裡影響,你看喔,兩個人一結婚,基督教式的在教堂,你看聖誕節,哇,很浪漫,好像覺得……但是事實上你要是談起佛教,很多人認為是迷信,但是現在慢慢人們就理性多啦。

現在他會有一個比較平等的選擇,如果說稍微願意去思維的話,就知道其實就是基督教的這種道理非常簡單,佛法的道理博大精深,很系統全面廣泛,不僅僅有深奧的部分,它也有淺顯的部分,它像一個系統的學校一樣,從國小、中學到大學,一直到研究生院,全部都有。所以,如果他願意去思維這種道理的話呢,很多人會選擇佛教。如果說對西方文化比較感興趣的話呢,因為西方文明是以基督文明作為一個基礎啊,他可能就會對基督教比較感興趣一些,因為有一些人在兩者之間現在還是猶豫啊,在比較,因為現在的人需要一種皈依,心靈的皈依,這就是什麼?這種皈依就上了宗教層面了,終極的皈依,人沒有終極的皈依,他的人生真的是很蒼白,就像人慢慢地變老,你想想看,沒有這種終極的皈依,人生真的沒有太大的意思。就那麼幾十年,退休了以後怎麼辦呢?體力、記憶力、容貌都一天不如一天,如果在沒有精神的寄託,那就只有慢慢等死了,就是這個人生越往下就會慘澹收場,但是宗教會給你終極的關懷,它會讓你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年紀越大反而學習以及改變自我的願望非常的旺盛,現在都需要有這種終極的皈依,而終極的皈依現在(面對不同的宗教)就是選擇的問題了。

弟子:如果您要說到終極皈依的話,就會談到一種信仰,就是選擇什麼信仰。

釋寬見:當然是了。

弟子: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上通過一些非宗教的所謂靜坐啊、回向啊這些東西,你會有一些體驗,體驗以後你就發現它不是一種信仰,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如果從尋找信仰的下一步來說的,尋找一種真實性,就是說你能夠感覺到什麼,你能夠覺得什麼對於你來說是真實的。所以我覺得無論是佛教,或是天主教或是其他的任何宗教,它只是提供一個平台而已,幫助你認識這種最終的真實性。比如佛有他的解釋,當他開悟以後他能夠擁有神通,所以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那麼天主教有他的解釋,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明心的路也都不一樣,就是各有各的機緣,那只能順著這個機緣保持著尋求真理的這個信心去發展了,所以我覺得,已經不是選擇什麼宗教,什麼平台去接近這個真實,我覺得可以跨過這個直接去尋找這個真實,因為平台只是一個跳板,而最終才是你所要尋找的。

當然都是很幼稚的想法,就是所有的最終它都會是一致的,好像有一個拼圖一樣,最終會把各個東西拼在一起,只不過因為我們都站在某一點,我們對最終的認識也跟盲人摸象一樣,只能看見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敞開那顆心去尋求,然後去接受。所以我覺得各種宗教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太大的衝突,只是切入點不同。就是一種膚淺的看法吧。

釋寬見:不要緊,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想法,因為實際上,它是一個我們自己去選擇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強迫你,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強求你,只不過很多時候就是剛才像你談的這些東西,它只是你的一個想法。比如說一年前你這些的想法,你覺得你現在的想法跟剛才的這些想法跟一年前有沒有變化?

弟子:每時每刻都在變。

釋寬見:那麼你認為你現在的這些想法在一年之後會不會變化?

弟子:絕對,可以說現在說的每一句話過兩天就會……

釋寬見:對了,所以說,你現在的這些想法是一個很不可靠的想法。但是我們說的這些想法是從來不會更改的,因為這不是我們自己的想法,是一代一代人走過來的、經過的路,一代一代驗證的,這就是不一樣的地方。打個比方來講,我們在森林裡頭迷路了,我們要想走出這個森林去,理論上來講就是有一個嚮導也好,沒有一個嚮導我自己摸索也好,我都可以走出去。但是如果說有一個嚮導,他是完全清楚這個森林是怎麼回事,他經常出入於這個森林,你要跟隨他,可能就在一天之內就走出去了,如果說你沒有這個嚮導,你一輩子在這個森林裡轉悠也轉不出去,為什麼?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今天你覺得這邊是東,明天也許覺得那邊是東。嚮導不一樣,因為他已經完全清楚內內外外。

弟子:那你怎麼知道哪一個是真正的嚮導呢?這麼多人站在面前,都說我是嚮導。

釋寬見:哪個是真正的嚮導這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只是告訴你,有嚮導跟沒有嚮導是兩回事。你明白了嗎?肯定存在真的嚮導,存在假的嚮導,我只是告訴你,有嚮導跟沒有嚮導是兩回事情。就像我們剛才講的依靠,皈依啊,你是皈依一個不確定的想法,經常在變化的一個想法比較可靠一些,還是皈依一個從來不會更改的一個想法比較可靠一些。真理是不會更改的。再一個什麼叫真實?真實就是不變的才叫真實,老是在變化的東西,那不叫真實。

你可以去思索一下,這些東西都是你自己選擇的事情,就好像老師上課一樣,比如他說一加一等於二,你可以選擇信,也可以選擇不信,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比如說我今天認為一加一等於一,明天我覺得也許一加一等於三也可以啊,為什麼非得要等於二呢?我們可以這麼想,但是我們老師教我們一加一等於二永遠不會更改,那麼怎麼樣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呢?是靠我們今天想一下,明天想一下能學到知識啊,還是依靠走一個正規的學校,由正規的老師來引導教育我們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呢?

當然你說怎麼樣鑑別一個真的老師還是不好的老師,這是另外一個問題,總之,有老師跟沒有老師是不一樣的,你先得說需要老師,下一步才談到哪個是真的老師,如果你連需不需要老師都不能確定,那麼老師是真是假這個命題是一個偽命題,沒有意義的問題,是嗎?供你參考,呵呵,阿彌陀佛!

弟子:您的意思是說一個老師和一個宗教……

釋寬見:宗教或者老師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啦,比如說,他叫你姐姐對吧,英文叫sister,到底是姐姐還是sister呢?其實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啦,不要去追究這個,名詞只是為了讓你明白而已,宗教,你也可以叫宗教,還是叫religion,是嗎?其實叫宗教也好,或者叫religion也好,都不重要啦,關鍵就是這麼個意思而已。

弟子:就是說自己要走出一條路,把這些東西真正找到明白。

釋寬見:對啊,你不要管老師或者是宗教,其實它叫什麼並不重要,你說它是麵包也好,或者說是bread也好,都可以啊!關鍵是要能填飽肚子啊,對不對?叫什麼都可以,關鍵是我需要它,把它吃下去填飽我的肚子,是不是啊?你叫它宗教也好,你叫它老師也好,關鍵是我們要趨向真實啊, 我們要讓自己更加接近真理啊,對不對?而不是讓自己處於很多變數當中,不確定當中,一加一就是等於二,不會等於其他啊?也許等於三,也許等於四,也許等於五,是嗎?真實是不會變化的,比如說,你看你們倆是姐弟關係,那就永遠是姐弟關係,不會變化,這就是真實啊,今天是你弟,明天就變成你哥啦,有可能嗎?是不是啊?慢慢來。

弟子:這個真實它是不是不變的,我也想不清楚,因為真實它總是有很多條件的,某種事情在這種條件下它是看起來是真實的,那麼要換一個環境,它又變了……

釋寬見:你可以去考慮考慮,不是我要說服你什麼,我真的沒有想要說服你什麼,我剛才已經跟你講的很清楚了,真實就是不會變化啊,比如說,太陽會從東方出來,這就是真實的呀,比如說,你就是他的姐姐,這是真實的呀!

弟子:那下一生的目標是什麼呢?

釋寬見:下一生是下一生的,我們講這一生就這一生的真實啊,比如說現在你在天開寺,這就是真實,你不會說,既在天開寺又在另外一個地方,又在八大處靈光寺,對不對?這就是真實性的東西。所謂真實就不會說也許這樣子,也許那樣子,這個就是真實,比如說萬有引力定律,如果你把蘋果丟上天去它一定會掉下來,這個就是真實的,而不會說它也許會掉下來,也許會飛上去。

弟子:那麼是在哪個星球上呢?

釋寬見:就在這個星球上,這個就是所謂的真實的,你不要脫離這種環境。比如說我現在講這個,比如說你現在就在天開寺,這就是在這個角度講,你不要說那我夢中呢,我夢中又沒在,這個就不要胡攪蠻纏了。語言其實啊,它本身是不夠的,你要知道語言是在一種環境中它才有意義,就說你是叫它麵包也好,還是bread也好,其實這都是指的一樣東西,你說它叫麵包是真實,叫bread 也是真實,它還可以叫bread呀,沒錯,這是在一個語言環境裡頭啊,是不是啊?

弟子:好像有一點沒懂,但是不知道心裡哪一點沒懂.....

釋寬見:不要緊,打個比方,比如說這個麵包,我們不一定需要,我們餓了,需要吃麵包,你說不一定啊,我不一定需要吃麵包,吃其他的也可以啊,等到有一天,你肚子餓得受不了啦,這個時候只有麵包是唯一選擇啦,你就什麼也不想,就把它拿來吃啦,到那個時候,你就不會懷疑了。

我們無法認識到一切都是無常的事實,我們現在覺得似乎生命好像對於我們來講還很遙遠,還很悠長,所以我們很多時候覺得好像還兩可,我們覺得並沒有那麼迫切,真的又怎麼樣?假的又怎麼樣?我覺得我有很多選擇的餘地,等你發覺當沒有選擇的餘地的時候,也就是當無常到來的時候,你就會不再選擇啦,就好像說那個小孩子喊狼來一樣,第一次喊狼來啦,大家上當受騙,發現狼沒來。第二次喊狼來啦,再看狼又沒來,第三次,狼真的來了,他再喊的時候,大家不來,他這時候就後悔了,再想我不應該這樣子,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他想:「為什麼我不可以呢?我們開個玩笑不行嗎?」事實是,有些時候是不能開玩笑的!時光不等人,錯過了不可以再來!在現實中,我們無法replay!

因為你沒有認識到它對我們影響有多麼重大!雖然我們人生可能過得很順,我們會不覺得有些東西真的是那麼重要。但是你知道嗎,如果你是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這個時候對人生的感覺會跟你完全不一樣,他需要「確定」的未來。這個時候他就不需要那些不確定性了,但是人往往到這個時候才明白,可是恐怕就已經有點晚啦,為什麼不可以早一點確定下來呢?何必要等到臨終才抱佛腳呢?何必要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如何呢……人不要把自己逼到那一步的時候才……那樣子的話,往往就已經很倉促了。

釋寬見:因為你沒有認識到它對我們影響有多麼重大!雖然我們人生可能過得很順,我們會不覺得有些東西真的是那麼重要。但是你知道嗎,如果你是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這個時候對人生的感覺會跟你完全不一樣,他需要「確定」的未來。這個時候他就不需要那些不確定性了,但是人往往到這個時候才明白,可是恐怕就已經有點晚啦,為什麼不可以早一點確定下來呢?何必要等到臨終才抱佛腳呢?何必要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如何呢……人不要把自己逼到那一步的時候才……那樣子的話,往往就已經很倉促了。

等到臨終的時候,你所有那些不確定性都已經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了,就好像我們在森林裡迷路,我們剛開始覺得可能我們不需要嚮導,然後我們走了三天四天五天,最後發覺還是走不出去,可以我已經餓得不行了,已經沒有力氣了,這時候才想,我確實需要嚮導,嚮導你來吧!何必要等到那個時候呢?等到那個時候嚮導不一定出現了,因為他已經來過了。就好像我們平時不管是工作也好,做朋友也好,我們要隨時準備去迎接這個機會,而不是說等著機會來找我們,我們要去找這個機會,機會來了,我們不去抓住它,然後等機會錯過了之後,我們再想,啊,為什麼機會不來找我呢?這個時候往往就已經晚了。

再打個比方講,一個小孩子,他站在學校門口,他說你怎麼可以證明我要是在你的學校學習,將來我就一定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呢?你能保證嗎?沒有學校可以為你做保證,但是你不進入學校去學習是你自己的損失,我們要主動去選擇學校,而不是等著被動地讓學校來選我們,我們要去適應這個社會,而不是讓社會來適應我們!其實人生有一些逆境是好事,人有一些逆境會幫助我們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位置,所以人其實有一些逆境是好事啊,逆境能夠幫助我們成長,逆境能夠去掉我們很多的包袱,逆境能夠讓我們把面子放下來,逆境能讓我們學會謙虛,逆境能夠去掉我們的偽裝,逆境可以去掉我們不必要的固執,我們其實並不需要向別人顯示或證明我的強大,其實這正是因為我們心虛才這樣啊。

比如有些人說我不需要任何人來幫助我,我也不需要任何人來拯救我,我就可以拯救自己,我甚至可以拯救這個世界,其實這是很狂妄的想法。你說宇宙這麼浩瀚,我們真的認為自己可以認識整個宇宙嗎?這個宇宙有多少的未知數啊!我們需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來認識這個世界,我們不能想,我不一定要站在巨人肩膀上,我就可以自己使勁吃,我要吃到巨人這麼高。有一個故事說,七十年代有一個發明家,有一天在大街上看見有黑白電視,他覺得這個太了不起了,於是他就回去就開始準備發明黑白電視。等過了二十年,他終於把黑白電視發明出來的時候,全世界都早流行壁掛大彩電了。

我們要多讀聖賢書,繼承幾千年以來大家公認的智慧,學會繼承,承前啟後,牛頓尚且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何況我們?學會認識到我們自我的卑微,這樣子我們才能完成自我的偉大。所以古人講,天人合一,你不肯天人合一,我們認為我可以比天比地還要偉大,那麼我們終究會認識到這是很荒謬的想法,對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自主性,尚且有自己的個性的認識,結果呢,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認識,大相逕庭,那到底聽誰的啊?

弟子:那您說的是用自主性去尋找一番道理,然後藉助外力,能夠發展得更好,能夠更有意義。相對來說沒有成為巨人的野心的時候,反而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釋寬見:那你試一試。

弟子:我不明白您的意思,你是說……

釋寬見:就是說你要好好思考我剛才講的這些。比如說,我不需要嚮導,我也有可能走出這個森林,難道我就沒有可能嗎?不是沒有可能,但這個問題我就不跟你談了。就好像那個波音747,是不是很複雜呀?波音747有上億個零件,然後我們工人把這些零件組裝起來,組裝一個波音747。但是你又說了,這些零件擺在這,即使是一隻猴子,它也有可能組裝成一個波音747來,有沒有可能?理論上有可能,但是這個問題我就不跟你講了,你說不一定沒有可能呢,你要是這麼講,我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你能聽得懂嗎?不是沒有可能,的確不是沒有可能,就像我剛才講的,難道我自己就不能發明出一個電視機來嗎?不是沒有可能,沒有必要,別人早已走過的路,我們現在已經有現成的、前人的知識,我們只是要繼承下來,沒必要我們再去重新把這個電視機發明一遍,您能聽明白嗎?這是前邊無數人幾千年心血的結晶,從理論上來講,你也有可能把他們再發明一遍、發現一遍,理論上有可能,但是這就不是我跟你談的領域啦,這是一件很笨拙的事情啊。現成的東西為什麼不去繼承呢?我倒不一定說你非要去學佛教,你也可以學任何一個其他宗教,這都可以,但是原理也是一樣的,

弟子:就是應該找到一條路。

釋寬見:你學任何一個也是一樣的,學任何東西你都必須這樣子的,但是佛教跟你這麼講,其他宗教不一定會跟你這麼說,佛教給你很寬容的範圍,尊重你個人的選擇。你要自己選。也許我也可以做上帝啊,也許我也可以做佛陀啊,釋迦牟尼佛之前他不也是自己成佛嘛,也許我也可以啊,那我就不好在說什麼了。理論上你可以啊,沒有什麼不可以的,自己好好考慮考慮吧。

弟子:好,謝謝您,我再想想。

釋寬見: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