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法藏大師的華嚴教理體系1、三性與因緣法藏大師的華嚴教理的根本體系,乃以三性、因緣、十玄、六相四部分組成。三性說是法相理論中實相論的一面,即由種子說的緣起論思想為主要學說而發展。但藏大師的思想,卻與真諦三藏的攝論派及玄奘大師的唯識學派不同。藏大師的三性論,乃緣由法相的三性說,以法性為主體而解釋「如來藏緣起」的互融無礙,成為華嚴思想中的特殊卓見。法相的三性說,根據依他起性為主觀,而不認圓成實性的隨緣。而且以遍計所執性為所執之境。對此,若以法性而論,即以真實性為主體而顯示隨緣,即以真實性為主體而顯示隨緣,以分別性為能執之心。然藏大師的三性論中心思想,前者針對「依他」與「遍計」,即假與妄的分別;後者乃「真實」與「依他」,即真與妄的對立。所謂依他性,乃仗真實性的隨緣而成立,故將能執之心的根本無明,加以分別性為妄的解釋。分別性是:虛妄心,構劃計度,不稱境故,名為分別,就能為名,因為分別依他成立,故謂依他性。最終以真妄交徹,本末無礙,性相融通為「三性論」的結論。藏大師對於三性一際,舉一全收的圓融無礙引證解釋,可以說是依據真諦三藏所說而來。對於法相教理,即由《起信論》思想,融會於「如來藏緣起說」以導入真諦三藏的攝論體系。法藏大師對於因緣論即「種子說」,乃依智儼大師的緣起說為理論基礎而演繹。即將「三性說」加上「無盡緣起說」,組織在華嚴思想體系之中。因緣論亦是「十玄緣起說」組織的根據所在。藏大師是以「正因」對緣而成三義,限定直接的因果關係為「親因緣」的因,認其自體具空、有二義,故成六義。其相對的「緣」即增上等三緣,果亦限於親因緣的自果,然果唯具空有二義,其自體為他因時必具六義。故因果不屬存在性、固定性,乃屬作用性、互動性的妙用。故於阿賴耶識的因果,顯現熏種時雖現行而具六義,雖是種子,但對果卻是唯有二義而已。 用「因緣論」來與龍樹大士的「八不」對照時,即六義屬肯定性,八不乃否定性的顯示。有關「六相」的問題,智儼大師亦有提示,但藏大師有更明確的規定:六義是依緣起的自體,六相是緣起的義門。六義依六相為趨入一乘的方便道,然六義自體是一乘的自然緣起為理論中心。即因體的空有,以相即而導引,因用的有力無力,依相入為主體。對緣於待不待,成立異體、同體,而異體與同體乃體之「相即」與用之「相入」。此為「十玄門」緣起無礙的理論基礎。2、十玄與六相有關「十玄門」的組織,乃依《一乘十玄門》的思想而來,即由智儼大師授與藏大師的思想繼承而完成,其一為因緣論上所見的論理性為根據,其二為鞏固事事無礙的明確性。藏大師將異體、同體、相即、相入的原理,依因緣論為基礎而闡述「十玄門」。即於事的對他性是異體,對自性是同體的分別,乃《一乘十玄門》所明,但關於體乃相即,於用規定相入,在智儼大師尚未明示,至藏大師依因的論理性而演繹始顯出其特色。以此可以窺見藏大師的思想體系的獨特成就。後世稱智儼大師所創立的十玄為「古十玄」,法藏大師所繼承和發展的為「新十玄」。現根據法藏大師在〈<華嚴經探玄記>〉中提出的「新十玄」略作闡述:⑴、時具足相應門:緣起諸法,同時圓滿具足而又彼此互相照應。一切諸法都是相即相入,互為一體的關係,同時圓滿具足,同時相應無礙,依緣起之理而成立。⑵、自在無礙門:從空間上看,一切諸法似乎有廣狹之間的對立和矛盾,但在事事無礙的境界,其廣狹之間的對立和矛盾,通過相即相入的媒介,可以圓融自在而無障礙。⑶、多相容不同門:此是從一切法的作用而言。所謂多中有一,一中有多,多有含一,一能具多,然又不失一、多之相。⑷、法相即自在門:緣起諸法,從本體上講都是一樣。得一即得一切,得始即得終。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圓融自在。⑸、密隱顯俱成門:一切法都互有隱顯,隱中有顯,顯中有隱,而隱顯一一之相,同時成就,無有先後,互不妨礙,圓融自在。⑹、妙相容安立門:諸法大小相狀無礙自在而相容,每一法中,以小入大,以一攝多,小中現大,大小相容,互不為亂,無礙自在,不壞大小,一多之相,同時顯現於一門之內。⑺、陀羅網境界門:借「因陀羅網「為喻,以闡明緣起諸法,相即相入,即互為條件,互相攝入,融為一體的境界。⑻、事顯法生解門:隨托一事,即能障顯一切事法,皆互為緣起。所託之事和所顯之理俱圓融自在,無別無二。⑼、世隔法異成門:一切法門顯現或存在於十世之中,在時間上雖有前後長短差別,但都相即相入、圓融無礙,百千大劫為一念,一念即百千大劫。⑽、伴圓明具德門:一切諸法,相互交徹,互為主伴。隨舉一法,其他諸法都伴隨於此,同時具足一切德相。 藏大師用「十玄「的理論闡釋法界緣起,使其在內容上更為複雜和豐富,可以說比業感緣起、賴耶緣起和如來藏緣起的內容更豐富,達到了佛教緣起論的最高峰。所謂「六相說「,乃」十地品「初地的第四願,以總、別、同、異、成、壞的六相為淵源。藏大師於<<華嚴五教章>>里,詳述了此六相之理。據〈〈五教章〉〉看,六相的名義如下:(1)總相:一含多德故。(2)別相:多德非一故,「別」依止「總」,滿彼「總」故。(3)同相:多義不相違,同成一義故。(4)異相:多義相望,各各異鼓。(5)成相:由此諸義,緣成成故。(6)壞相:諸義各住自法,不移動故。六相之中,總相、同相與成相,是屬於圓融門,別相,異相與壞相,是屬於行布門。圓融不礙行布,行布不礙圓融,相即相入,所以總相即別相,別相即是總相,同異、成壞各種二相亦然,都是相即相入的,六相圓融,所以萬物無不圓妙,這是由六相所明的事事無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