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7/25

從加強佛教自身建設談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清遠法師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這一時期國家宗教工作的任務就是江澤民總書記所講的三句話:一是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是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三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其中「貫徹政策」、「加強管理」是條件和基礎,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則是「相適應」。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宗教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佛教如何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筆者認為,其核心內容和切入點就是加強佛教自身建設。

中國佛協已故會長趙朴初居士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上所作《中國佛教協會四十年》的報告中指出:「根據當前的形勢和我國佛教的實際情況,著眼佛教事業建設與發展的未來,各級佛教協會和全國佛教界都必須把注意力和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提高四眾素質上來」。這一正確論斷對於佛教界當今乃至將來相當時期的工作重心和方向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愛國愛教是廣大佛教徒立足社會的重要前提,而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貫徹執行這一不可或缺的外緣具足情況下,佛教自身建設的好壞則成為決定中國佛教興衰存亡的根本內因。加強佛教自身建設的重點是以戒為師,大力加強建立在具有正信,勤修三學基礎上的道風建設;加強自身建設的關鍵在於培養人才,提高四眾素質,在佛教教義的宣傳上高舉「人間佛教」的旗幟,提倡「以人為本」的人本精神,對四眾弟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其成為既有宗教信仰又有社會文明公德的優秀公民。只有這樣,中國佛教才能保持健康的機體和活力,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走上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正確道路。以下擬從六個方面闡述加強佛教自身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思想政治建設是原則,是愛國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佛教四眾弟子的愛國熱情和政治覺悟。思想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四個維護: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這是實現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根本原則,也是基本要求。佛教徒應自覺做到四個維護,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是大非面前,同黨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各級佛協和各地寺院應經常性地組織四眾弟子學習黨的宗教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在法律、法規和政策範圍內進行佛事活動,提高四眾弟子對於愛國愛教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

二、建立人間佛教運作體系。提倡「人間佛教」不應該是一句空話,應有其實質性內容,概括起來有七個方面:

1、以文化闡揚佛法、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契理契機地以文化闡揚佛法是實現佛教中國化、本土化、現代化、人間化的權巧方便。

2、以教育培養人才,通過院校教育、寺院教育、居士教育培養合格佛教人才,是佛教興衰存亡的關鍵所在。

3、以修學淨化人心,如法如律地勤修戒定慧三學是佛弟子覺悟人生、淨化人心的重要內容。

4、以朝聖磨鍊心志,朝禮佛教名山古剎,參學善知識,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在朝聖中磨鍊心志,開闊視野,堅定志求解脫、奉獻人生的信心和決心。

5、以慈善回報社會。報國土恩,報眾生恩,是佛教徒知恩報恩,慈悲濟世,無我利他的積極人生觀。慈濟和奉獻的精神應在佛教界大力提倡,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獲得社會的認同,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

6、以團結促導進步,團結全國各民族佛教愛國人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積極因素,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佛教的發展進步貢獻力量。

7、以經濟帶動發展,佛教界的經濟建設同樣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以經濟實現僧尼自養、寺院修繕、發展佛教文化事業;濟助貧困,以報恩的心回報社會;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讓祖國的名山大川更加秀麗。

三、加強信仰和道風建設。信仰建設的核心是樹立正信、破除迷信,加強對佛教教義教理的學習。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是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如果沒有正確的信仰作為核心得到始終如一的貫穿,就談不上道風建設,道風建設是信仰建設的具體體現,首先是要求僧尼具足正信,勤修三學,遵守戒規,嚴肅道風。寺院必須堅持早晚課誦、過堂用齋、修禪念佛、講經說法、半月誦戒、夏季安居、冬季打七以及在佛教傳統節日舉行法會等。上述這些修學活動,各寺院都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使之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寺院負責人應具有相當的素質,以身作則、領眾熏修,這是抓好寺院道風建設的關鍵因素。同時,各寺院要注意在建立良好道風的基礎上根據歷史傳承及實際情況樹立宗風,以形成和發揮佛教對四眾弟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抓不好道風建設,佛教就失去了其生存的根本,同時失去了自身的形象,也就談不上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社會服務。當前,在佛教界的道風建設方面存在著嚴峻的挑戰,佛教界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鬆弛;有些人道風敗壞,追名逐利,蛻化變質、奢侈享樂乃至腐化墮落;個別寺院的極少數僧人甚至有違法亂紀、刑事犯罪的行為。這種腐敗邪惡的風氣嚴重侵蝕著佛教的肌體,極大地損害了佛教的形象和聲譽,應當引起全國佛教同人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四、大力對人才的培養。人才建設是關鍵,培養造就一支政治上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又有相當佛教學識的合格僧才隊伍,是黨和政府的要求,也是關係到中國佛教命運和走向的頭等大事,是當前我國佛教事業建設與發展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要加強各級佛學院的管理,在佛教院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要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佛學院教育只是培養人才第一步,如何在佛教事業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培養、起用、鍛鍊、造就人才是加強人才建設的關鍵所在。各級佛協、各地寺院要在實際工作中大膽起用人才,使其在工作中鍛鍊成長。要大力培養講經弘法人才,所謂「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如果佛教界不加強對佛教理論的宣傳,就難以使初入佛門者建立信心和正信,在明了佛理的基礎上深入經藏、如法修行,甚至會使一些人喪失信心、誤入邪教。應建立健全佛教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建立人才庫及人才交流體系。同時,防止人才流落在國外,流失在佛教以外,要在實際生活中關心、幫助、引導他們,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佛教教育體制除院校教育外,還要加強寺院教育、居士教育,開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和進修班。隨著教育科學的進步,佛教教育應逐步發展函授教學、電化教學、網路教學以及同社會大學相結合的代培教育。

五、加強組織和教制建設。組織建設是保證,加強寺院和各級佛教協會的組織建設,是佛教事業順利開展的保證。繼承和健全寺院叢林組織人事制度。在寺院管理上應推行民主管理,改良家長制,即一人說了算的農莊經營管理模式。選住持及班首執事,要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堅持愛國守法、具足正信、戒行清靜、作風正派,具有一定佛學水平和辦事能力的條件。全國和地方佛教協會都要健全組織。要使各級佛教協會成為佛教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基地;傳達黨和政府宗教政策、法律法規知識的橋樑;團結、聯繫各民族佛教徒的紐帶。要為加強佛教自身建設、維護佛教合法權益、引導佛教界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作出積極貢獻。組織建設是教制建設的保證,只有組織建設抓好了,才能談得上教制建設,而教制建設是基礎,在國家強調「以法制國」的今天,加強佛教內部事務管理制度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佛教內部制定有關管理辦法和規定,是加強佛教自我管理的重要舉措,是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具體體現,對加強寺院的規範化管理,提高四眾弟子素質,有序地開展教務活動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有利於黨和政府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中國佛教協會已制定並頒布了《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通則》,同時出台了《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授三壇大戒管理辦法》、《全國漢傳佛教實行僧尼度牒僧籍制度的辦法》、《全國漢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退職的規定》。其中關於傳戒的管理辦法自1994年9月頒布施行以來,有效地遏制了濫傳戒的風氣,得到佛教界的廣泛認同,這是佛教教制建設的重要成果。針對佛教界目前仍然存在各種混亂現象,教制建設亟待加強,譬如,抓緊實施關於實行僧尼度牒僧籍制度的辦法和寺院住持任職退職的規定;研究制定全國性的佛教財務管理制度、居士登記管理制度、僧尼掛單管理辦法等都勢在必行。

六、加強佛教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是載體,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非常豐富,佛教文化學術研究;佛教與心靈環保;佛教寺院的建築、雕塑、繪畫、園林藝術;佛教與文物、旅遊的密切關係,以及佛教在哲學、文學、倫理道德、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內所積累的豐碩成果,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在當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別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積極作用,必將在今後不斷發展的東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放射異彩。佛教寺院在修建和日常的修繕維護方面應特別注重文化品味、園林設計、與自然協調及使用功能等諸多因素。佛教界應加強佛教文化的研究,充分利用這一載體為闡揚佛法,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奉獻力量。

通過以上的論述,應該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道路中,佛教界自身建設應有一個不斷加強、調整和提高的過程。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是佛教界走相適應道路的切實可行的重要內容,是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沒有佛教界自身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和加強,沒有佛教界自身的健康發展,就談不上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所以,只有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才能使佛教更好地走相適應的道路,才能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昌盛和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