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8/6

印光大師論特別法門與通途法門

余池明

印光大師是近代中國淨宗之集大成者,繼承了歷代淨宗判教思想,融歷代淨宗思想於一爐,闡普被三根之妙道。印光大師判佛說一代時教為特別法門和通途法門,其中淨土法門為特別法門,其他法門為通途法門(普通法門)。各類修行法門都可在這兩大類法門中找到相應的位置。印光大師關於特別法門和通途法門的開示散見於諸多書信中,本文試摘錄概述大師開示,說明特別法門和通途法門的含義,二者的區別以及相互關係。一、特別法門和通途法門的含義大師在增廣卷三《近代往生傳》序中開示:“竊維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里;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吾人既無立地成佛之資格,又無斷見惑任運不造惡業之實證。若不專修淨業,以期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則恐盡未來際,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離也,可不哀哉!願我同人,鹹生正信。”這段開示明確給出了通途法門和特別法門的定義,同時以畫山水比喻通途法門漸,以照山水比喻特別法門頓,以步行登程比喻通途法門難、遲,以乘轉輪聖王輪寶比喻特別法門易、速。在續編卷下講堂楹聯題記中的開示中則言簡意賅地說:“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仗佛力者,名特別法門。佛教淨業社講堂落成,命撰楹聯,因標示宗旨。”顯示特別法門的宗旨是仗佛力,只要仗佛力就屬於特別法門(淨土法門),我們知道通常說淨土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三法,這裡說特別法門的宗旨是仗佛力,自然兩個說法是一致的,是從不同的角度說同一件事情。因此信願念佛就是仗佛力,仗佛力就是信願念佛,離開信願念佛別無佛力可仗。在楹聯中說: “法會宏開,教行並進,欲得千機普育,利鈍齊修,是故略資通途,偏崇特別,以華嚴圓滿菩提之妙因,唯在導歸淨土。“講筵大啟,理事雙詮,擬求萬派朝宗,聖凡等益,由茲揀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業之含識,現生同赴蓮池。”上聯說明華嚴將通途法門導歸淨土的意思,下聯正說淨土法門揀去自力,注重佛加,聖凡等益的意思。大師進一步開示,淨土法門為特別教理,其餘法門為通途教理。大師在增廣卷一《復周智茂居士書》中開示:“以淨土法門,仗佛慈力,其餘法門,皆須己力。一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資格而為官。一為特別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墮地即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種法門,不可並論,而具足惑業之凡夫,可不慎所擇哉?”大師還開示淨土法門“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古今多有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於此法門,不生信向者,以死執仗自力通途之教義,論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也。”(續編卷下《無量壽經頌序》)二、特別法門與通途法門的區別上文說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為特別教理、特別因果,它特別在哪裡,與通途法門不同在哪裡?拜讀大師的開示,可以看出,大師著力為我們分清佛力、自力的界限,並由此派生出大小、難易、遲速、頓漸、橫超豎出等區別,還有所被根機的不同、了生死的條件不同等等。1、佛力、自力的界限從大師講堂楹聯題記中的開示已經知道,大師以仗自力和仗佛力為判別通途法門和特別法門的標準,而關於佛力的和自力的含義,大師在《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淨土問答並序》的第二個問答作了專門的闡述。原文如下:“問:自力、佛力,其義云何,願垂明誨。 “答:律教禪宗,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則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使理明功深,亦頗斷惑。倘有絲毫未盡,依舊不出苦輪。直待惑業淨盡,方可出離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懸遠。更須歷劫進修,始可圓滿佛果。譬如庶民,生而聰慧,讀書學文,多年辛苦。學問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從小漸升,直至宰相。官居極品,再無可升。於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貴賤天淵,何況皇帝。畢世為臣,奉行君命。鞠躬盡瘁,輔治國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勞,通身能耐。到下場頭,不過如是。若學問才能,稍不充足,則不能如是者有百千萬億也。此是自力。學問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斷惑證真。只可稱臣,不敢作君(臣決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宮,為皇太子。修余法門,亦可成佛,但與淨土較,奚啻日劫相倍。讀者須善會其意,勿泥其詞。然依《華嚴》末後一著,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回嚮往生。正與托質皇宮,為皇太子,意義相齊。淨土法門,得《華嚴》一經,遂得如大海之橫吞萬川,如太虛之總攝萬象耳,猗歟大哉),譬雖出生死,尚未成佛。學問不充,不能如是者甚眾,譬惑未斷盡,不出生死苦海者甚眾也。念佛法門,縱不明教理,未斷惑業。但能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即此一生,定補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謂信願持名,是自力能感於佛。誓願攝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應於我。感應道交,故得如是。又若深明教理,斷惑證真,則往生品位更高,圓成佛道更速。所以文殊、普賢、華藏海眾,馬鳴、龍樹、諸宗祖師,皆願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宮,一出母胎,貴壓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長大,學問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聽詔諭。此則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門,亦復如是。未斷惑業,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猶如太子初生,貴壓群臣。既往生已,惑業自斷,定補佛位。猶如太子長大,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也。又已斷惑業,如馬鳴、龍樹、諸宗祖師,已登補處,如文殊、普賢、華藏海眾,皆願往生者。猶如昔鎮邊鄙,不堪承紹。今居東宮,不久登極也。祈盡舍舊習,於此法門,極生信願,專精修習。則無盡煩惱,不難頓斷。無量法門,自然證入。其圓成無上佛道,度脫無邊眾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尚勉之哉,尚勉之哉。”窺上文意思,佛力就是阿彌陀佛誓願攝受,垂慈接引之力,而自力則有兩種含義,第一種是依律教禪宗修行無佛力攝持的自力,第二種就是眾生信願念佛是一種自力,“謂信願持名,是自力能感於佛。”兩種含義的自力大不相同,在三編卷三《思歸集發刊序》中,大師進一步闡明了兩種自力的區別:“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議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圓顯。(此自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固與專仗自力者,奚啻恆河沙數之天淵懸殊也。”不仗佛法力之自力,不到斷盡見思惑的地位就不能了分段生死。而信願念佛之力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2、難易遲速不同大師在增廣文鈔卷二復法海大師書中開示:“若按通途教理而修,雖明心見性,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明心見性是悟,不是證。今人能悟者尚少,況能證乎?證則惑業淨盡,生死之因既斷,自不感生死之果矣。初果七生天上,七返人間,方能斷盡見思二惑,而證阿羅漢果。天台示居五品,南嶽示居十信。如此大士,尚自隱其本德,示居內外凡位。則證道之說,實非易易。此約通途教理,欲即生證道之難也。若按如來所立之特別法門,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則上至等覺,下至五逆十惡之流。莫不蒙佛慈力,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則悟道證道,直同拾芥,極速極易。”此段概說通途難和特別易,比較通途、特別的開示在文鈔中隨處可見,如增廣卷四濟南淨居寺重興碑記開示:“末世眾生,根機陋劣。修余法門,難得實益。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唯茲淨土,全仗佛力。仗自力,須斷惑證真,非最上利根,不能現生了脫。仗佛力,具真信切願,縱最下鈍根,亦可帶業往生。二法相較,其難易遲速,奚啻天淵。”三編卷一《復吳思謙居士書》:“接手書,知從前所謂道者,皆魔外之道。嗣後閱大乘諸經,皆仗自力了生死法門。法門雖高深玄妙,欲依此了生死,又不知要經若干劫數。以約大乘圓教論,五品位尚未能斷見惑。初信位方斷見惑,便可永無造惡業墮惡道之慮。然須漸次進修,已證七信,方了生死。初信神通道力,已不可思議,尚須至七信位方了生死。了生死事,豈易言乎。即約小乘藏教論,斷見惑即證初果,任運不會行犯戒事。若不出家,亦娶妻生子。若以威逼令犯邪淫,寧肯捨命,決不犯戒。初果有進無退。未證初果則不定,今生修持好極,來生會造大惡業。亦有前半生好,後半生便壞者。初果尚須七生天上,七返人間,方證四果。天壽甚長,不可以年月論。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難也。念佛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非將業帶到西方去。)無論工夫深淺,若具真信切願,至誠稱念,無一不往生者。若是凡夫,欲仗自力修持一切法門,欲了生死,其難也難如登天。”3、所被根機不同《印光法師文鈔續編髮刊序》開示:“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無一法不從此法建立,無一人不受此法鈞陶。以如來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皆隨眾生根性而說。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機,或契機而不能徹契至理。因茲如來出世度生之本懷,郁而不暢。眾生即生了脫之大法,卷而未舒。華嚴雖已導歸西方,而人天權乘未聞。諸經亦多略示端倪,而法門綱要未著。由是如來興無緣慈,運同體悲,特於方等會上,說彌陀淨土三經。普被三根,全收九界,闡如來成始成終之妙道,示眾生心作心是之洪猷。機理雙契,凡聖齊資。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治。如十方虛空,萬象總含。普令聖凡,現生成辦道業。大暢如來,出世度生本懷。倘如來不說此法,則末世眾生,無一能於現生了生死者。”就是說通途法門有的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機,有的契機而不能徹契至理,惟有淨土法門普被三根,全收九界。特別法門所被根機比通途法門更廣泛。4、橫超與豎出不同淨土法門又稱為橫超法門,大師在增廣卷三《橫超蓮社緣起序》中開示:“《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況當此互相鬥爭,弱肉強食,殺人之法,無奇不有,而複種種天災,頻相見告之時乎!有智識者,因茲提倡淨土法門,以期一切同倫,同得出此三界,登彼九蓮也。若論豎出,非力修戒定慧道,斷盡煩惑不可。倘煩惑稍有未盡,則三界依舊莫出。況末世眾生,善根淺薄,壽命短促,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以其唯仗自力,是故難得實益。若論橫超,但依淨土法門,生信發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兼以敦篤倫常,恪盡己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萬不漏一,鹹得往生。既往生已,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臨終方念者,亦預末流。此則全仗佛力,其利益與唯仗自力者,天淵懸殊。”大師在三編卷四《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中具體解釋了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古人有個譬喻,拿來解釋,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比做一條蟲,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節,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這個蟲子要想出來,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豎出的,一個是橫超的。豎出的,是自下至上,一節一節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節咬破了,才能夠出來。這是比修別的法門,定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出三界的。見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這許多的品數,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那蟲向上直鑽出來,就叫做豎出。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要經過七生天上,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才能證阿羅漢,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間,才能證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盡,還要在五不還天,漸次修習,才能斷盡思惑證四果。這才算是出三界的無學聖人。如果是鈍根的三果,還要生到四空天,從空無邊處天,以至非非想處天,才能證四果。這豎出的法子,是如此艱難久遠的。橫超的,就是這條蟲子,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只向旁邊橫咬一孔,便能出來。這樣的法子,比那豎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復如是。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到了這個清淨國土,見思煩惱,不斷而自斷了。何以故,以淨土境勝緣強,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塵沙無明,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直捷簡易的事。所以古人說,余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大師還開示不要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否則得益淺而受損深。增廣卷二《復何慧昭居士書》:“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證,若無信願,亦難往生。禪家說淨土,仍歸於禪宗,去信願說,果能依之而做,亦可開悟。而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以凡夫往生,由信願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今既不生信願,又將佛一一說歸自心,何由感佛?感應不符,則生自生,佛自佛,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其得益淺而受損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說,亦能開悟。受損者,既去信願,則無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禪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5、力用不同《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念佛一法,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即此萬德洪名,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由其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則化之。即生作佛,轉凡成聖,其功能力用,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斷惑證真,方得了生脫死。念佛法門,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斷惑業者,速證法身;具足惑業者,帶業往生。其法極其平常,雖愚夫愚婦,亦能得其利益;而復極其玄妙,縱等覺菩薩,不能出其範圍。故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也。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障厚業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則萬難萬難。” 三編卷三《思歸集發刊序》:“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誠可謂三世諸佛之總持法門,一代時教之特別妙道也。但以法門大而攝機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視之。謂為愚夫愚婦之修持法門。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不可以語言文字形容也。以一切法門,依戒定慧力,修到業盡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業盡情空,豈易言哉。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況思惑乎。縱令見地高深,以煩惑未斷,仍舊輪迴。再一受生,退者萬有十千,進者億少三四。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己智,而不隨順如來誓願攝受之道乎。修淨土法門者,但具真信切願,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為,不與佛法世誼相悖。則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縱絲毫惑業未斷,帶業往生者。其所得,尚超過業盡情空之阿羅漢上,以種性不同故。況已斷者又何待言。”6、暢佛本懷的不同此義也在《印光法師文鈔續編髮刊序》中說。又在增廣卷三《歸宗精舍同修淨業序》中開示:“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斷煩惑而證涅槃,其難如是。致如來普度眾生之懷,郁而不暢,眾生速出生死之道,塞而罔通。然如來大慈,必欲令一切眾生,同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遂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淨土法門,無論上中下根,悉令現生度脫,乃以己信願念佛,感佛慈悲攝受,感應道交,故獲斯益。”7、了生死的條件不同通途法門必須斷盡見、思惑,才了分段生死。淨土特別法門,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大師在增廣卷三《淨土釋疑序》中開示:“而末世眾生,業障深厚,善根淺薄,心智狹劣,壽命短促。加以知識希少,魔外縱橫。修余法門,欲於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誠為甚難希有之事。唯淨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唯此一法,最為周摯。”三、特別法門與通途法門的關係1.高超義高超就是淨土法門的力用超出一代時教之上,其原因在於仗佛力。續編卷上《復陳慧新居士書》:“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三編卷四《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唯有念佛一法,是如來普應群機而說的,亦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成就的。無論上中下根,皆可修學。即煩惱惑業完全絲毫未斷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實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脫了,所以說是最超勝的。” 三編卷二《複葉福備居士書一》:“以仗佛慈力,且極容易生,但以念佛為因。生後見佛聞法,必定圓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為超勝。一切修持法門,唯此最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汝且莫聽別人話,自可得此最勝益。”2.統攝義、增廣卷一《與悟開師書》:“竊聞淨土者,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為什麼說淨土法門統攝一切禪教律呢?大師在增廣卷四《淨土問答並序》中開示:“問:念佛法門,愚尚能修。律教禪宗,智猶難曉。何謂此法統彼諸法?“答:欲知此義,須深明佛力、自力大小優劣,則一切疑惑,泮然冰釋矣。夫佛與眾生,心性雖同。若論力用,天地懸殊。良由眾生具足無量煩惱惡業,功德智慧,不能顯現。佛則具足無量功德智慧,煩惱惡業,淨盡無餘。佛與眾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勝劣迥異。律教禪宗,皆仗自力了脫生死。所以久經長劫,尚難出離。念佛法門,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脫生死。所以盡此一生,便登不退。”3、歸宿義淨土法門為諸宗的歸宿,既有經教的依據,又有歷史的事實。續編卷下《企廬蓮社緣起》:“如來大法,有律,教,宗,密,淨五種,唯淨土一法,最易修持,最易成就,為律,教,宗,密之歸宿。”續編卷下《勸修念佛法門序》:“淨土法門,其大無外,為一切法門之發源歸宿法門。是故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也。”增廣卷二《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須知律為教、禪、密、淨之基址,若不嚴持禁戒,則教、禪、密、淨之真益莫得,如修萬丈高樓,地基不固,則未成即壞。淨為律、教、禪、密之歸宿,如百川萬流,悉歸大海,以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法門。”增廣卷三《信願念佛決定往生淺說跋》:“淨土法門,為諸法之歸宿。猶如大海,盡世間所有江河溪澗之水,莫不趣入其中。然一至其中,則同得海名,同成鹹味。雖深廣之極,莫能窮其邊底,自淺而易見處論,其名、體、味、性,固與深不可測處,無二無別。自世尊宏開此法以來,不知幾何恆河沙恆河沙數眾生,依教修行,往生西方也。”增廣卷四《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記》:“律為教、禪、密、淨之基址,不持律,則教、禪、密、淨之真益不得,如修萬丈高樓,地基不堅固,則未成即壞。淨為律、教、禪、密之歸宿,不念佛求生西方,則律、教、禪、密,皆難究竟。以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所以《華嚴》證齊諸佛之等覺菩薩,尚復以十大願王,回嚮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況其餘一切聖賢,與未斷見思之凡夫乎哉。”續編卷下《阜寧合興鎮淨念蓮社緣起序》:“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將成佛之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臨墮獄之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為眾生離苦之捷徑,暢如來出世之本懷。故得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溯自大教東來,遠公首開蓮社,其高僧巨儒之預會者,凡百二十三人。若終公之世,三十餘年之內,其入社而修淨業,報盡而獲往生者,何可勝數也。自茲厥後,代有高人,宏揚傳布,遍達中外。律教禪密,諸宗知識,或務密修,或兼顯贊,皆以淨土為歸宿者。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也。”4、兼容義淨土法門兼具人天乘、菩薩乘和佛乘,此義在三編卷四《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中說:“竊維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禪四定,則生色無色界天。(二)聲聞乘。修四諦,得四沙門果。(三)緣覺乘。觀十二因緣,得辟支佛果。(四)菩薩乘。修六度萬行,證菩薩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覺。人天乘,而兼菩薩乘佛乘者,其唯淨土法門乎。蓋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惟此淨土法門,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淨土者,必須敦篤倫常,恪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加以四弘誓願,廣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內而父母妻子,外而鄰里鄉黨,皆修五戒十善,並修淨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人雖系凡夫,實即菩薩。何以故,以心廣大故。”文中接著舉例詳說兼具人天和菩薩之義,尋文可知。續編卷下《無錫佛教淨業社年刊序》:“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墮地,顆顆皆圓。不獨于格物致知,窮理盡性,覺世牖民,治國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農工商,欲發展其事業,老幼男女,欲消滅其疾苦者,無不隨感而應,遂心滿願。”一法具一切法名圓,這段開示說明淨土法門圓攝、圓具諸法之意。5、總持義淨土法門為一代時教的總持法門,總持體現在三根普被和統攝一切法,為一切法門的起源和歸宿上。續編卷下《崑山佛教西方蓮華會緣起序》:“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具攝國中後法,普被上中下根。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於現生中,定出生死。不歷僧祇,親證法身。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實眾生一切修持中之出苦要道。以其仗佛慈力,故與專仗自力者,其利益奚啻天淵懸殊也。以故將墮阿鼻者,由十念而即得往生。已證等覺者,發十願而回向淨土。是知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也。”續編卷下《無量壽經頌序》:“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統攝律,教,禪,密之宗,貫通權,實,頓,漸之教。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古今多有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於此法門,不生信向者,以死執仗自力通途之教義,論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義,則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也。”續編卷下《淨土十要序》:“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眾生,就路還家,複本心性而已。然此諸法,皆須自力修持,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絕無他力攝持,令其決於現生入聖超凡,成就所願也。唯淨土法門,仗佛誓願攝受之力,自己信願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於現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已證悟者,直登上品。未斷惑者,亦預聖流。是知淨土法門,廣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統攝群機,了無遺物。誠可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暢如來出世之本懷,開眾生歸元之正路。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2005年7月28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