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8/28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2-2

(序分)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十方諸佛攝持我的善根,感謝十方菩薩護念我的善根,感謝十方父母傳承我的生命,感謝十方國土安住我的身心,我們再感恩一下生活。

誠心祈求,佛陀示現諸佛國土

光明無量,韋提希樂生極樂國

觀經前面序分的這一段話,是感應道交的教法。任何一部經典都是對機說法,眾生有什麼困難,佛陀就現量跟他講法,唯此經典為求。國王在牢房裡面祈求,夫人也在禁室里祈求,佛陀從空中感應道交,這是自性的顯露。從相上看,好像眾生有求佛陀的大悲就示現,其實告訴我們,是我們自性的顯露。明的是講相,暗地裡是講智,表露出一種智慧。佛從空而來,空代表眾生的空性,就是佛性,能顯一切法。佛從空中到牢獄裡來,證明外面的相沒有障礙,我們的自性跟法性實在沒有任何衝突和障礙,不管現在還是過去,不管我們是苦是樂,外面一切相都沒辦法障礙我們跟佛陀交流,沒辦法障礙我們的喜悅。任何物質障礙不了我們的解脫,障礙不了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祈求而感應道交,表露出我們的自性本來俱足寶藏。最重要的,我們要知道,我們自性中心的祈求,就能感應到法的顯現,通過外在的苦讓我們爆發出一種誠心,虔誠的心。如果世間沒有苦,我們就貪著於世間的東西而不求於自心。外面太快樂了太具足了,我們的心反而閉塞。所以當我們住在生活很快樂的體上面的時候,反而對佛很淡泊。為什麼講天人不能修道呢?因為他的環境太好了,福報太大了,就沒辦法跟佛心相應。像韋提希,像國王,業障非常重的情況下,憂愁苦惱萬分的情況下,竟然能見到佛,證明我們的心很重要。並不是你的福報很重要,也不是你的功德有多大很重要,更不是你的名利很重要,而是你的心很重要。這部經以文殊菩薩為當機眾、為開顯法的人,證明此經典暗合於妙道,是智慧的體現。

韋提希不樂此惡國土,不樂此穢土,感受到這個世間的苦,想出離故。蕅益大師說我們有兩種信:信此世界惡,五濁惡世無有修道之緣;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願,相信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真實。兩種深信,叫信成就。韋提希「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求哀懺悔,就是謙虛的意思,懺悔自己過去的因,求於佛,讓她正受清淨之業。這主要是講韋提希內心不清淨,也感到國土的不清淨,所以請佛來教她,觀於清淨業處。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台,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這時釋迦牟尼佛眉間放光,眉間代表佛智,代表平等性智,口代表妙觀察智,口裡放光就是妙觀察智,接引眾生故。頭頂放光是示現佛。「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他這個光旋轉十方世界,然後在自己的頭頂上化為金台,就像一面鏡子,在裡面顯現出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密宗裡面就有這種修法,觀一面鏡子,鏡子裡面有微妙的國土,可以觀察出來的。釋迦牟尼佛在韋提希面前示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其實在《無量壽經》裡面講,當時法藏比丘造西方極樂世界之前,也向世自在王如來祈請,要看十方諸佛國土。世自在王如來示現十方諸佛微妙莊嚴國土讓法藏比丘取捨,清淨微妙莊嚴的就攝取,污垢的就不要。垢的東西是什麼?就是分別心。分別心就是九法界的心。唯攝取十方諸佛微妙莊嚴的國土,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九法界的分別心,唯有一真法界的佛心;唯攝佛體,不攝眾生體。然後他要把十方諸佛功德修圓滿,在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心中完成。五劫思維,兆載修行。五劫思維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報莊嚴;然後又建立依報,接引眾生的方便,再把這個成就圓滿的國土,送到每個眾生心中去。他無量劫的兆載修行,就是要把佛的國土放到每個眾生心裏面去,就是「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彌陀佛成佛了,他的國土正在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心光之中,否則阿彌陀佛就不成佛。是故十方世界所有諸天人民,所有世界的眾生心中,都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

「或有國土,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華。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玻璃鏡。十方國土,皆於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而釋迦牟尼佛又在韋提希這位菩薩心中,也來顯現十方諸佛微妙的國土。有的國土七寶合成;有的國土純是蓮花,功德所聚;有的國土如自在天宮;有的國土如琉璃之鏡。十方世界所有國土,都在裡面顯現出來。嚴顯可觀,嚴是嚴密,顯是顯現在鏡里,讓韋提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韋提希看到諸佛國土,非常清淨,皆有光明,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最為殊勝。《無量壽經》講:十方諸佛光明或照一國,或照二國,或照三、四國,百千國,唯有阿彌陀佛光明熾盛照十方國。他的亮光像天上的月亮一樣,十方諸佛國土的亮光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所以韋提希自然選擇月亮,唯獨樂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因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韋提希當然看到他的願力。阿彌陀佛是已成佛,韋提希是未成佛,大願已成就,當然韋提希一見就見到了,這也是祈求出來的。「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就是教我念佛三昧。教我思維,思維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教我正受,正受就是三昧,思維是念佛,三昧是定,叫做念佛三昧。後面也有一個念佛三昧,是五百宮女得念佛三昧,那是通過觀察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得到的。韋提希是通過日觀、地觀、水觀等前六觀,就得到正受,佛就現前了,即得念佛三昧。十方諸佛現前三昧就現前。後面講五百宮女得念佛三昧,是從第七觀到一十三觀。為什麼韋提希觀日、觀地、觀水的時候就得三昧呢?因為前面她已經觀察過十方諸佛微妙莊嚴的國土,包括阿彌陀佛清淨莊嚴的國土。事實上,同諸佛國土相比,阿彌陀佛的國土更加清晰,因為十方諸佛是依因地而發願的,阿彌陀佛是依諸佛心而發願的。阿彌陀佛攝取的是諸佛微妙莊嚴,但是十方諸佛攝取的是什麼呢?是依大悲心而安立的,攝取眾生心而成就的莊嚴。眾生的體成就了國土的莊嚴,然後把他的功德圓滿成就眾生。像釋迦牟尼佛攝持娑婆世界,藥師佛攝取東方世界,攝取的眾生不一樣。因為眾生不一樣,就有東南西北之分。因為眾生有分別心,是故有十方。但是阿彌陀佛攝取諸佛微妙莊嚴,諸佛都被阿彌陀佛攝取,所以阿彌陀佛遍滿十方,沒有什麼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而十方諸佛攝取的是十方眾生,攝取因位,十方諸佛都在眾生因地上面,所以有東方、南方、西方、北方這種差別。到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就是見十方諸佛,見到十方諸佛叫念佛三昧。只有信阿彌陀佛才能進入念佛三昧,不信阿彌陀佛沒辦法進入念佛三昧。因為念佛三昧是以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必須要信阿彌陀佛。你如果要自己進入念佛三昧,除非你發跟阿彌陀佛一樣的願,攝取十方諸佛微妙莊嚴的國土,成就跟他同樣的願力,然後十方諸佛再攝取十方眾生。

為什麼韋提希觀太陽、大地和水這前六觀就見到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因為十方諸佛在眾生心想之中,十方諸佛攝取的是十方眾生心。我們的一切業力,都在諸佛的大悲心中,只要你業力一轉就可以見得到。韋提希前面已經見過了,她再見很簡單了,何況她信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為正行。而後面的五百宮女沒有見過,必須要觀佛真身,觀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再跟自己的本心相應。韋提希為什麼要觀太陽、大地呢?西方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佛顯現出來的,她必須要重觀一次。而五百個宮女為什麼可以直接觀察佛身、極樂世界的莊嚴?因為她們沒有看到過,釋迦牟尼佛沒有在她們面前示現,是她們自己觀出來的。觀者,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觀的體正好是實相的本身,也就是顯的體。在大地裡面可以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不斷的觀察西方極樂世界,大地就轉為西方極樂世界了,這是在教法上面講的。我們在此世界觀察,如果業不清淨,心中很多的猶豫和牽掛,就沒有這個心思來觀。如果先從後面觀行不行?完全可以。從前面觀可不可以?也是可以的。慧遠大師一生中三次見佛,西方三聖在空中顯現,那就是第一十三觀。第十一觀、十二觀、十三觀就是慧遠大師的觀法。慧遠大師生活在東晉,而善導大師是在唐代,他們相隔很多年。善導大師只觀察到第六觀,慧遠大師觀察到西方三聖現前的時候,是第十三觀,就是說,慧遠大師的觀察力應該超過了善導大師。三次西方三聖現前,這是第十三觀裡面才現前的。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爾時釋迦牟尼佛即便微笑,放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頻婆娑羅王常常受八戒,又有富樓那給他說法,佛光一照,心眼即開,無有障礙,頓時就證阿那含果位。阿那含就是信心不退。

淨業三福,不可思議之善法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否?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佛告訴韋提希,「汝當繫念」,繫念就是相續的意思。阿彌陀佛離此世界並不遠,說遠是迷,說近是覺。如果你覺了,就在當下;如果你迷了,就是離此十萬億佛土。「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但是又「今現在說法」。所謂「今現在說法」,就是當下;過十萬億佛土,又在遠的地方。亦遠亦近,亦近亦遠。所以佛說「去此不遠」。「去此」就是遠,後面加個「不遠」,汝當繫念,就在眼前;如果不繫念,就離此十萬億佛土,叫「去此不遠」。「諦觀彼國」,觀西方極樂世界淨業成就。

「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今為汝廣說眾譬」,我跟你用比喻的說法,「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世界。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這個很重要的,修任何法,必須要有前提,如果前提不具足,修一切法皆是外道!現在很多人,還沒具足修行的前提,就開始要修法,這是有問題的。從始至終淨土法門都是以善往生,不是以惡往生。以善往生,首先講三福。後面講下品往生者,此人被苦所逼,不能念佛,有善知識跟他講佛名或者大乘經典,教彼插手稱名: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沒有機會再造惡業了,插手念南無阿彌陀佛,此人命終即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十二大劫花不開。哪怕是下品下生,也是以善業往生,就是以你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臨命終時一善念往生的,絕對不是以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小乘都可以往生,唯不攝惡故,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沒有三惡道。極樂世界有天有人,就是沒有三惡道,沒有講三惡道可以往生,沒有這樣的說法。以善往生,一定要以善。印光大師講持戒、念佛,不可以噁心,比如說我有罪啊,以惡來往生,這種觀點從頭到尾都沒有。你以為殺生可以往生?哪有這樣的說法!你現前的那一善念是往生體,突出的是那一善念,不是突出惡念。如果突出惡念,那完全是錯誤的!很多人講淨土法門,認為我是惡人往生,突出這個惡念,這完全是錯誤的。

「當修三福」,為什麼這樣講?不管你修任何法門,禪宗、密宗、淨土宗,乃至於修般舟三昧、修心中心法,都以善來安住。為什麼要以善法?因為我們不能帶貪嗔痴三毒。不管修任何法,比如修般舟三昧,如果前面不具足眾戒、持戒不犯、依善知識、事師如佛,不能行。並且前面還有一段三字經,講得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如果沒有具足前面的條件,你不可以行。佛經里講,不具足眾戒者,或者說不具備善法者,或者不具備般若智慧者,而修一切法,就像沒有頭而行持一樣,都是外道,只能堅固你的惡業。比例來講,如果你非常喜歡打痲將,這邊在拚命念佛,那邊如果不了知痲將的惡,不知道痲將的空性,不生起對痲將的厭倦心,那你怎麼修行都沒有用。為什麼呢?你一出了那個圈子,馬上就想打痲將,你對痲將生愛故,貪心未除故。只能更加堅固你的惡業。修行的力量越大的時候,你就覺得你有很大的功德了,到後來沒有人勸你,也勸不了你了,為什麼呢?貪心入心故。瓶子裡有砒霜,你把所有的佳肴都放進去,吃下去照樣把你毒死。所以一個人修行沒有前提不行的。為什麼出家人到寺廟裡要先乾三年苦活?勞動,挑大糞,就是要降伏這個狂心,貪嗔痴的心,世俗的心。很多人修行修了一輩子,俗氣不改,一看就像個俗人不像修行人。真正的修行人,首先教他持戒、修威德,不要攀援、不要執著、放下世間的東西,把他的四大威儀、種種細行修完以後,才教他法。法有了以後,再加上與他平時的生活相應,一點事都沒有。如果貪嗔痴一點未除就教他修法,成就了以後,他借用這個體來做貪嗔痴的事,就像給了他一把刀,會殺很多人,很可怕的。很多人修行,很多女眾,從來不教她次第和種種方便,不教她消除過失,直接教她修法,到最後怪怪的,借用這個怪怪的法,來滿足她貪嗔痴的心。她本身就有貪心,修法跟她的貪心一相應,那就完蛋了,變成一個大魔頭了,誰都改變不了她。她有堅固的法、有堅固的世俗習氣,你要破她的法就像破她的命一樣,這樣的人不可救了。所以必須要有加行,必須要有次第。

這個三福是不可思議善法,其實我不需要詳細的講,但是我把經的本意說出來。三種福有次第,一個講眾生本有的自性,第二個講開顯的相,第三個講入菩提之心。「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敬父母是為自性佛,奉事師長是為自性法,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為自性僧,行為叫自性僧。在沒有皈依三寶之前,要開顯我們的自性,孝敬父母就是你的自性佛。我們孝敬父母就是自性佛已經含在那裡,你不知道而已。只要在家裡孝敬父母,此人已經有了佛心,沒有顯而已。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首先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孝名為戒,孝就是戒,戒就是孝。孝的含義非常廣大。在家孝順父母,在世間要感受天地,在佛教要感受佛陀。佛陀就是我們的生命,就是我們的戒體,就是我們的法性,他遍一切處。要見一切眾生都是你的父母,在境上看天地就是你的父母,在家裡面看到你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所以叫三重父母。三重之孝,小孝也好,大孝也好,都是一,只是心悟的大和小。悟到大,那一切眾生都是你的父母。如果悟到了功德,天地是你的父母。如果你悟到小,在家裡面,你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這只是心量大和小的問題,而孝是一。你的孝和佛的孝有沒有差別?沒有!佛陀遍法界故,菩薩功德故,眾生就是分別故。眾生在分別裡面孝,菩薩在功德裡面孝,佛在法界裡面孝。如果你心量大了,就像我們出家會於佛故;像你們這些菩薩,會於功德故;世間的凡夫,在家裡孝。他沒有悟,但是已經抓在手上。勸人行孝者,了知與理不二故,此是自性佛。所以我們應當勸一切人行孝。不孝者就是不恭敬佛;不孝者就是殺我父母。所以不孝有大惡在,直接破佛身故。修一切法應當孝字當頭,一定要孝順。應該知道。你們是菩薩,上會於佛,知法界故,下會於眾生,了知孝故。知道眾生行孝,就是你的體,十方諸佛就是你的體,十方諸佛遍法界是你的體。上供諸佛,下化眾生,眾生的孝跟諸佛的孝不二故。佛就在眾生心處,心就在佛處。所以勸眾生孝就是請佛住世;見眾生孝而生歡喜就是讚美諸佛,稱讚如來;讚美於孝就是供養於如來。一個孝道就是普賢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懺悔業障就是懺悔自己如何不孝,上對不起佛,中對不起眾生,下對不起自己的父母啊。這種懺悔是究竟的懺悔,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自己不孝。五者隨喜功德。當然要隨喜功德了,別人在孝敬父母,你不隨喜功德不是不隨順佛嗎?你了知佛心,別人在孝敬父母的時候,你去讚美就是讚美於佛,在你心裡不是他在孝,他孝的這個體跟佛是無二的,當然要隨喜功德了,你隨喜他就是隨喜於佛。六者請轉*輪,勸人行孝就是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行孝者就是佛住世,不管大孝小孝,或隱或顯,或見或不見,你看到的是佛。行孝道就是佛,所以勸人行孝就是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自利利他,念念圓滿,此孝即佛,無二故,形上雖有差別,我是凡夫,在家裡孝順父母,在眾生面前敬天敬地、修諸功德,但是對上來講遍法界故,跟諸佛心相應故,中間跟功德心相應故,對下跟父母心相應故。差別中圓滿故,自利利他圓滿。如果你行孝道,就可以獲得圓滿體。就是一個孝道,上會諸佛,下會眾生,何等之重要!所以,孝就是皈依佛。不孝者已經失去佛性,離開一切功德了。所以我們作為菩薩,應該三心具足,下至眾生,中間功德,上會於佛,上供下化,這個體與你相應,這是孝道。回去思維一下,你有沒有孝道?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法,乃至於貼牌位,也是一份孝。並不在於這張紙有什麼用,而是你的孝心很重要,會於佛心故。所以我們要見相識體,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是次要的,明了此體很重要。所以孝道非常重要,孝道就是皈依佛。

第二,奉事師長為自性法。我們要奉事師長,供養師長。師長為法,叫皈依法,法就是善知識。你無量的善根從善知識而生。你的孝道來自於何方?法最重要。法,上令你孝道,下令你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這個法上通下達。就像我現在跟你講法,如果我不跟你講,你能知道嗎?你知道你的孝道上會於諸佛,下會於眾生,中間會於功德嗎?你不知道啊,是不是?所以師父很重要。為什麼無量劫來你不孝順呢?為什麼無量劫來你還在這個地方不成佛呢?不敬事師長故,過去誹謗善知識,誹謗師父故。今天聽到就應該知道了,要奉事師長。如果誹謗師長,誹謗法,你對孝也不會真切,你聽我的話也不會真切。所以要隨順,得到這個法要孝順。我們要勸人敬事師長,因為敬事師長獲得大法故。此人在此世界對師長恭敬,將來會得不可思議之殊勝法。就像你今天聽我講法,如果你過去沒有敬事過師長,我講法你如聾如啞,你聽不進去,聽不懂,乃至於聽法的時候耳朵裡面發鳴。耳朵發鳴就是有東西在障礙你,過去不敬師長的這種業在障礙著你,你就聽不到。甚至頭髮暈全身冒汗,就是聽不進去,這就是過去的業力,無量劫來誹謗善知識所感召。這個很可怕的。就像聾盲喑啞、佛前佛後難。佛陀出世你不在世,佛陀去世你來了,總也遇不到佛,遇到的都是煩惱。今天好不容易才遇到貧僧,常福。所以不敬師長過失很大的。

我們要在三寶面前不斷的祈禱,在佛面前發發願,希望師父健康,希望師父平安。你的祈禱是你的事,實在我是很平安的,但也代表著你對師父的一種恭敬。有人常常拜我,當然我的福報很弱,你們拜我也會折福啊,但是如果你覺得敬事師長能使你無量劫來不離善知識,我折福也願意。你年紀都這麼大,我還接受你的拜,我內心有愧啊,但是為了你們除去恭高我慢來敬善知識,那我必須要接受。所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我和尚坐在這個地方,你不要以為我沒有謙虛心,我不好說出來,不能講,把謙虛放在肚子裡面。虛雲老和尚那時,人家說他不剃頭髮,他說,有苦難言啊!我的懺悔和恭敬心誰又看得見?!你們看見出家人昂著頭拿著錫杖在外面走路,你以為他沒有謙虛心,以為他很驕傲,他是為了傳承法故,其實內心中很謙虛的。所以我們要敬事師長。如果你不敬師長,一剎那時間失去人身萬劫不復,再也沒有善知識在你面前現前了。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人身難得今天已經得到;佛法難聞今天已經聞到;善知識難遇,你能不能得到善知識,千生罕遇。今天我坐在這個地方跟你講法,是你千生難遇的機會啊。你有多少機會聽我講法,一年有幾次啊?那還算不錯了,很多眾生無量劫聽不到的。如果生到邊地疑城就更痲煩。釋迦牟尼佛有一次觀一隻螞蟻,九億個大劫都沒有出來過,在裡面受愚痴之苦,為什麼?過去誹謗善知識不敬三寶故。我們對沒有皈依三寶的人,要勸他奉事師長。只要他對師長恭敬,就有親近三寶的福報。我們皈依三寶,親近善知識,過去都是有因的,沒有因都不會有現在的果報,我們對此因要生無上的信心和歡喜。因為恭敬三寶與法相應故,因為清淨是實相。《金剛經》講,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果你心中迷了,什麼法都不是佛法。如果你不敬事師長,什麼法都不是法。如果你敬事師長,一切法就現前。所以我們看到一切敬事師長的人,就是法的顯現,就有機會來聞佛法,過去現在未來聞法的人,都要奉事師長。

第三,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為自性僧。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我們的行為,是對什麼來講的呢?慈心不殺,是對於生命來講,對於我們的慧命來講;修十善業是對於我們的報身來講。慧命就是我們的正命,十善業是我們的依報。不殺是為正,殺是殺我們的慧命;十善業是我們的報,修十善業得天報,天報恆隨。我們孝順父母、敬事師長有什麼好處?獲得慧命,獲得天報。孝順父母得慧命故,敬事師長得十善業故,身口意業。後面是講不殺生,這裡是講慈心不殺,前面加了一個慈心,慈心不殺代表佛心,就是大悲心,就是不害眾生。在十六觀的後面,中品往生裡面,講了不殺,沒有講慈心不殺。慈心,就是大悲心、佛心,跟第一諦是相應的。慈心不殺代表你的慧命。修十善業,十善業大家都知道,身口意業,身體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沒講慈心不殺;我們的口業,不妄語、不歧語、不兩舌、不惡口;我們的意業,不貪慾、不嗔恚、不愚痴。菩薩戒也是攝持三業的。天報恆隨,這叫依。一切善法從此生,就是身口意。五戒也是十善,五戒也是身口意十善法,護持我們的報身故。十善業就是我們的報身。這叫自性僧寶。

孝敬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是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無量壽經》裡講,釋迦牟尼佛出世,除五惡,持五善,去五痛,離五燒,就是五戒。為了令眾生除去五種惡業,就是殺盜淫妄酒;修五種善業,就是不殺不盜不淫不妄不酒,令眾生自性具足故,首先要讓自性里的本體顯現出來。如果你自性不能顯現出來,聞佛而不能生信。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一個不敬事師長的人,一個沒有慈心不修十善業的人,你跟他講淨土,跟他談西方極樂世界,他會信嗎?他不會信的。釋迦牟尼佛出世,令眾生除五惡,修五善,去五燒,趣入泥洹之道。就是說,只要讓眾生除去五惡修五善,就是泥洹體,他這個體就已經得到了。只要得到這五種善法,就得到自性的顯露。所以先令眾生種善根。我們做寺廟幹什麼,令眾生種善根故,教他們相信因果。《地藏經》就是一部孝經,要令眾生孝順父母,尊重師長,修十善業,讓眾生髮起佛法僧本體的自性,讓它顯露出來,讓一切善法顯露出來。佛性就在當下這個善法裡面。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個體。受持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講依佛陀的教法了。前面只是講我們的自性體,讓它顯露出來,再令他來受三皈, 證明三皈的因是來自於這個體。過去沒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修十善業,哪有三皈的機會呢?!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三皈由戒來護持的,不犯威儀,四大威儀具足。三皈,有別教皈依、共法皈依。什麼叫共法皈依?皈依佛,就是皈依所有的佛;皈依法,就是皈依佛講的所有的法;皈依僧,所有的出家人都是你的師父,叫共相皈依。別相皈依,比如修禪宗就以禪為師,修淨土宗以淨土為師,不要搞亂了。修禪宗的人跑到淨土宗來拜師,不是把你搞亂了嗎?你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卻跟一個禪宗的人在一塊,他說:心淨則土淨,心清淨了就是土淨了。你要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其實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你清淨的時候,你心清淨了就不要念佛了,因為心淨土就淨,這樣講就痲煩了。心淨是識淨,落到三界裡面,怎麼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呢?那是騙人的。禪宗跟淨土宗,修法是有區別的,體是一樣,究竟的果是一樣,但是因位上面還是有區別,修行的方法還是有區別。

別相皈依裡面,要找師父,不是一個師父,要五個師父:皈依師、受戒師、羯摩師、剃度師、依止師。皈依師就是一個。受戒師,傳授你的菩薩戒、什麼戒的戒師。懺悔的師父,叫羯摩師,羯摩就是懺悔你的罪業。懺悔的師父一般都是男眾,就是比丘具備五夏、十夏以上,出家十年了,才有資格懺悔你的罪業。你很重的罪,通過他來懺悔,幫你懺掉,要找到這樣的一個師父,這也是你的師父。還有一個,學法師。我現在跟你講法,你要皈依的。不要以為我是拜別人作師父,不要這樣想。我在講法的時候,你馬上就要發起皈依的心,一秒鐘也不能等待。你不需要告訴我,心裡皈依就可以了。就是說,我在講法的時候,你首先要皈依。你覺得我講法有問題,可以馬上離開。你也可以不皈依,不皈依就是不要聽我的話。聽法必須要皈依,否則你犯前面講的不奉事師長的過失。對於師長,對於善知識,心中排斥、不滿,可能令你多生多劫會有危險。一念就是萬念,你這一念生起的時候,就是對所有的善知識不恭敬。比如對一個師父不恭敬可不可以?也不可以的。你對十方諸佛都恭敬,但是就是對一個佛不恭敬,可不可以?不可以的。如果對一尊佛不恭敬,就這一尊佛,你就墮落了。只要對一個師父有不恭敬之心,就把你帶走了,那就遠離善知識,因為我們眾生墮性很重啊,你臨命終時一剎那時間,這個惡報很快現前,就把你帶到邊地疑城。火燒功德林,你本來很多善知識,一念之間,把你所有的善知識都摧毀了,因為善知識一體故。善知識的體是一、不是二,誹謗一個就是所有的都誹謗了,所以不能夠隨便的誹謗某一個人。你可以說他講的在某一個次第上面,但不能直接的誹謗別人。你可以寂默,不作聲,也可以離開,或者拚命的磕頭、懺悔。過去的人,一念誹謗善知識,會用一輩子來懺悔。當時無著跟世親,無著是學大乘的,世親是學小乘的,無著學了大乘回來跟世親辯論,結果世親辯輸了,世親就懺悔自己的業障,準備用刀把自己的舌頭割下來。後來無著告訴他,你不要割,你能夠用這個舌頭誹謗大乘,就可以用它讚美大乘。從此以後他就讚美大乘,讚美佛法,對小乘再不提一句。《菩薩戒》裡講,不要跟著外道和二乘人修,他也是這樣,二乘的法從不宣揚,從此以後唯宣佛乘,為了懺悔自己過去誹謗的過失。印光大師曾經也誹謗大乘,誹謗淨土,後來他一生懺悔專修淨土。我對師父都是無比恭敬的。我不動任何念頭。如果對善知識、對師父生出不好的心態,誹謗,那你很危險的,你一生都要懺悔,這表達你對法的尊重,並不是說你懺悔不掉。還有一個叫依止師。什麼叫依止師?出外到任何一個寺廟裡去,三日之內必須要找到依止師。不是說你皈依常福,以後到外面不能皈依別人,不是這樣的。只要你不懂得戒律、不懂得法,你到任何一個寺廟裡去,三日之內要思量,如果找不到師父,你心裏面就要有一個師父的顯現,比如虛雲老和尚。這個依止師,事師如父,看到師父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你們在家的弟子,對戒律不清楚,對法上不清楚,一定要依止於師父。如果有師父而不依止,你也會有很大的過失。如果在一個地方聽法師講法,你不依止,這也是錯誤的。是心中起依止心,以他為師,來聽他的法,內心徹底的安靜下來,把所有的知見排除掉。經過他的講法,不斷的思維,觀察自己的本性,這樣就得到法益。你不要辨別他講得對不對,而要把他講的法落於心,立即對事上觀照,馬上就得到利益。任何法師講法都有利益。比如一個師父跑過來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立即觀察自己,喔,我今天遇到你是善,你講這個話是善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我今天不是善嗎?啊,是的,沒錯,沒錯!因為你對師父恭敬,自然就反應。沒錯,沒錯,我今天到廟裡來,是因為我過去種善才得來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跑到痲將廳里去了,人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聽,我今天遇到痲將是有惡報,是我過去造的惡業,沒錯,沒錯。你心裡馬上就有這樣反應,因為如法觀照實相,馬上就解脫。如果你想他講的對不對啊?你仰著頭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不去觀照,而是拿筆記下來,拚命記,記下來以後放在一邊就不管了,你沒有觀照的體,過了兩天就來誹謗他,他講的怎麼樣不好啊,怎麼樣的好啊,你就不會當時往法上會。

只要你有恭敬心,任何法師講法都能讓你得到利益,就怕你不觀照。只要你在法上面一觀照,就不可思議。只要稍微觀照一下,你就不會住在這個法師上面,這個人上面,而是住於法。住於法就是恭敬,順從於法是孝,百孝不如一順。善知識講法的時候,順從這個法,起到力量的時候,就叫做孝道。順從於法故,就得到利益。所以要敬事師長,要依止,一定要依止。如果自己有法了,有戒了,就不要依止了,為什麼呢?你以法為依止了,還依止人幹什麼呢?以戒為師,以法為師,當然就不要人了。如果你以法為依,以戒為依,而有人誹謗你,這個人一定有問題。

你以法為師來建立一切相,因為法建立一切處,不是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就依這個法了,不是這個。這個阿彌陀佛不是法,是你的念而已。把《無量壽經》展開以後,那個叫依止於法。就像我平時講的四十八願展開以後,出家人皆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其中的一個願,你把它展現出來以後,一看到就解脫了,因為依止於法即得解脫,遍一切處。不是說你每天拜一百拜,每天念多少經,不是這樣的依止於法,這個不是法,是教你打工啊!法與佛心相應故,與法界相應故,於本心相應故,這叫正法。如果那樣是法,那我看小說也可以了。拜佛得到一種快樂,得到身體棒,這個就不叫法了,因為你體會不到它跟佛相應,體會不到它跟境相應,體會不到它與自己的本性相應,這個就不叫法,緊緊記住。法一定跟境相應,跟佛相應,跟功德相應,跟你自己的本性相應,這個叫做法。傳承這個東西的人,才叫善知識。不傳承這個東西的人,就等於是一個朋友而已,與本心不相應故。

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