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9/17

趣品《圓覺經》之十五

(第五章 彌勒菩薩所問章)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金剛藏菩薩問法以後,可以說,世尊的解答,已經為咱大家打開了如來的秘密寶藏。哎,那就是說啊,黃金本來就在金礦裡面,而佛陀呢?本來就在眾生身心當中。

那麼,金礦需要提煉才能夠成為黃金;毫無疑問,眾生需要修行才能夠成佛。關於修行成佛的方法和根性差別,哎,就由彌勒菩薩,替咱大家來向佛陀請問。

於是,彌勒菩薩就在大眾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禮拜佛陀。起身之後,再圍繞著佛陀,順時針繞佛三圈,又回到了剛才禮拜的地方。然後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為諸位菩薩們,打開了如來廣大的秘密寶藏,讓法會的大眾們,深深地開悟了輪迴假相,具有了分別邪正的智慧。」

「您的這些開示,能夠布施給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以無所畏懼的菩提道眼,讓他們對於如來的無上大涅槃,生起了決定的信心。」

「而不會再隨著思維心的輪轉境界,總是生起輪迴見解了。」

在問法之前,彌勒菩薩首先讚嘆世尊的慈悲恩德,也順便把前一章的內容做了一個小結。

其中,所謂的秘密藏,就是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就具足如來的妙圓覺心,而且,「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就是說,一切世間法和一切出世間法,都是如幻不實的呀。它們,也都是妙圓覺心的化現呀。

——這是佛法的極大秘密,是佛陀覺悟的甚深究竟之妙法,再也沒有比這更殊勝的法了。因為,它就是佛陀的圓滿覺悟之境。

咱以宗門下流傳的《七佛傳法偈》為例,大家一看就清楚了。過去星宿劫的最後三尊佛,是這樣說的:

毗婆尸佛偈曰:

「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尸棄佛偈曰: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毘舍浮佛偈曰: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咱這個賢劫的千佛當中,最初的三尊佛,是這樣說的:

拘留孫佛偈曰:

「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偈曰: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於生死。」

迦葉佛偈曰: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第七尊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合稱為「過去七佛」,簡稱「七佛」,也就是離咱最近的七尊佛。這《七佛傳法偈》,其中的妙義,甚深難解。哎,還好有了《圓覺經》,似乎就是以上偈語的註解啦。

諸位佛陀覺悟的,如幻之妙境界,的確不可思議,難解難信呀。為啥呢?

——嘿嘿,一切眾生都在執著和貪愛當中,正折騰得歡呢,哎,忽然來了一個人,竟然說大家貪愛和執著的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是虛幻的!嗨,您這不是找揍嘛!

這樣的妙法呀,的確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學習的,它需要有極大的善根才行。哎,寶志公就說過:「無智人前莫說,打你色身星散」呀!

所謂的邪正,執著於任何一法為實有,都是邪法;了悟一切法虛妄不實,就是正知正見。

這樣的如幻妙智慧,能夠摧破一切牽掛煩惱,當下就是《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所以,自然就可以「度一切苦厄」。這樣的話,還有啥可畏懼的呢!

哎,像這樣的觀察,就叫做無畏道眼,無所畏懼的覺悟之眼啊。

下面,在讚嘆如來以後,彌勒菩薩正式問法: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游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惟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耀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如果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想要暢遊如來廣大寂滅的圓覺大海,應當怎樣斷除生死輪迴的根本呢?」

「在生死輪迴當中,眾生共有哪幾個種性呢?在修行覺悟的過程當中,又有哪幾種根性差別呢?」

「對於菩薩們來說,當他們返回到塵勞煩惱當中,廣度眾生的時候,應當運用哪幾種方便法門,來教化和利益眾生呢?」

「但願您哪,不捨棄救度世間的大慈悲心,予以解答。好讓正在修行的一切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智慧眼得以清淨,智慧之光內外明照,圓滿覺悟如來最無上的妙知見。」

彌勒菩薩一共問了四個問題,但是呢,「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這倆問題,其實就是同一個問題的兩面,所以,咱可以把它算作同一個問題。於是,本章當中,就可以歸結為三個問題:

第一、由於前一章當中,世尊說過:「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所以,彌勒菩薩首先針對這句經文發問,應當怎樣斷除生死輪迴的根本呢?換句話說,所謂生死輪迴的根本,到底是啥呢?

第二、緊接著,在斷除生死輪迴的過程當中,對於輪迴的眾生來說,有哪幾個不同的種性呢?相應地,在修行成佛的路上,他們的根性有什麼差別呢?

第三、菩薩們出離了生死輪迴以後,發大慈悲心,返回到塵勞煩惱當中,哎,就是所謂的倒駕慈航,應當用哪幾種方法,來廣度眾生呢?

可以說呀,佛法當中的基本問題,都在這兒啦。您看,先是自度,應當怎樣斷除生死輪迴的根本;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呢,分為哪幾種根性和層次;末了,自度大體成功以後,怎樣回到塵世間來廣度眾生,行菩薩道。

度盡有緣眾生以後呢?自然就會圓滿佛果。所以,彌勒菩薩,實際上,替咱大家問清楚了這條完整的成佛之路。世尊咋回答的呢?咱哪,靜候下文。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彌勒菩薩這樣請法以後,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而且呀,像這樣的請法儀軌呢,竟然重複了三次,從頭到尾,有條不紊。

——哎,菩薩是在以身表法,用行動告訴咱大家,啥叫做恭敬佛法,啥叫做珍惜佛法。身教勝於言傳哪。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這時呢,由於彌勒菩薩虔誠請法,法緣已經具備,所以呀,世尊就開始解答這三個問題,告訴彌勒菩薩說道:

「太好啦,太好啦!善男子,你們能夠替諸位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向如來請問最深奧、最秘密的微妙法義。你們的提問,將會讓諸位菩薩們的智慧眼得以清淨;還能夠幫助一切末法時代的眾生,讓他們徹底斷除生死輪迴,從心中開悟實相,成就無生法忍。」

「現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為大家解說。」

——啥叫做「心悟實相」,啥叫做「具無生忍」呢?

——哎,踏實地開悟覺性,開悟妙圓覺心,就叫做「心悟實相」。所謂實相,一切法無非都是實相,所以稱為「諸法實相」;所謂實相,一切法無非都是幻相,深深地了達於此,則非幻的妙覺性如如不動,涵蓋一切,幻化一切,圓滿一切,伴隨一切,所以叫做諸法實相啊!

到這時,妙覺性無生無滅,一切法無生無滅,深達此妙性,而能夠安忍於心,就叫做「具無生忍」啊。

關於無生忍,也就是無生法忍,依據《瑜伽師地論》所說,大約可以分為五個層次:

第一、悟無生忍,就是開悟妙覺性,也就是本章所說的「具無生忍」。依據《楞嚴經》所說,最初開悟無生法忍,還是凡夫菩薩;逐漸實修,很快就可以契入賢聖位。在《瑜伽師地論》當中,則把悟無生法忍,對應於初住位菩薩。

第二、入無生忍,如實契入法身,對應於大乘初地菩薩。

第三、得無生忍,也叫做證無生忍,對應於大乘八地菩薩。

第四、清淨無生忍,對應於大乘十地菩薩。

第五、圓滿清淨無生忍,對應於佛陀的圓滿覺悟。

——哎,您看,從最初的開悟妙覺性,直到最終的圓滿成佛,都叫做無生忍,都叫做無生法忍。這說明呀,開悟妙覺性的凡夫,與圓滿的佛陀,在覺悟的內容上,並不存在本質差別,只是呢?覺悟程度的不同而已呀。

這呢,也就是見性成佛的依據,哎,初住位菩薩,相似見性,屬於相似的見性成佛。初地菩薩如實見性,屬於正宗的見性成佛。大覺世尊究竟見性,正是圓滿的見性成佛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相信自己能夠見性成佛嗎?

——啊?不敢相信?嘿嘿,那您就念佛求生西方吧。因為呀,馬鳴菩薩早就說過了,您哪,就屬於「其心怯弱」的眾生呀。如來呢,早就給您準備好了極樂大餐,一生西方,妙樂無窮,常見無量壽佛和諸大菩薩,畢竟不會退轉哪。

——啊?您絕對相信?嘿嘿,您真是人才呀!恭喜您!不過,您可千萬小心,滿腔的意氣,那是盲目執著,可不是道心呀。

——啊?您就這麼幹?一條路修下去,不見性成佛,誓不罷休?今生成不了,下輩子接著乾?其它事兒都靠邊站?嘿嘿,菩薩們都是這麼幹的呀。哎,橫下一條心,打破生死幻覺,必定見性成佛呀。

不過,您要是大體見性了以後,該幹啥呢?

——嘿嘿,該幹啥幹啥嘛。一個見性的凡夫,依據五祖弘忍大師的《最上乘論》,要麼,「瞭然守本真心」,直成聖道;要麼,「瞭然不失正念,而度眾生」,「是有力菩薩」呀。

所以呀,各位兄弟姐妹,無論是自度,成就聖果;還是度人,逐漸圓滿無上菩提,都是以開悟妙覺性為前提的。否則的話,想要自度,茫茫然無路可行;想要度人,喧囂間名利心起,煩惱叢生,終無有益也。

除此之外呢?嘿嘿,見不見性,隨它去。咱就老實學經,老實念佛,老老實實地回向淨土,明明白白一條極樂大道,如此行去,不斷地培植福慧資糧,還有啥好憂慮的呢!

哎,放下思慮憂愁之心,才好學佛修行啊。輕快明朗的心境,就是本來佛心呀。

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時啊,得到了世尊的讚嘆和鼓勵,以及即將說法的允諾,彌勒菩薩,心中充滿了歡喜,和在座的大眾菩薩們一起,默然無語,靜靜地聆聽世尊說法。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

世尊輕舒圓音,如此說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因為有了種種的恩愛和貪慾,所以才有了生死輪迴。」

「所有世界當中一切種類的眾生,無論是卵生、胎生,還是濕生和化生,都是因為淫慾心和淫慾行為,而成就了性命。」

「應當知道,所謂的生死輪迴之根本,就是貪愛呀。」

世尊呢,首先解答彌勒菩薩的第一個問題,即「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本段經文,世尊直接告訴咱,所謂的輪迴根本,是啥呢?嘿嘿,就是男女之間的貪愛呀。

——有人說啦,不對吧,好像無明才是最根本的呀!

——您說的沒錯。不過,所謂的無明,有兩個方面:一是「發業無明」;二是「潤生無明」。

啥叫做「發業無明」呢?哎,據憨山大師所說,就是無始際,最初的一念妄動,迷失了圓滿覺性的緣故,所以叫做無明。這是最根本的無明,也就是文殊菩薩所問章當中,所說的「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的這個無明。

在「發業無明」的基礎上,就有了虛妄的生死輪迴,然後呢,「發業無明」就轉變成為了「潤生無明」,哎,也就是世尊所說的「當知輪迴,愛為根本」了。

嚴格說來呢,這個無明之「愛」,也有很多種,並不僅僅限於男女貪愛。比如,對於色界天和無色界天來說,他們已經沒有了男女貪愛,但是,他們並沒有超出生死輪迴,因為呀,他們還有其它的愛。哎,後面,世尊會給咱大家詳細解說的。

所謂的卵生、胎生、濕生和化生,就是六道輪迴當中,一切眾生誕生的幾種不同方式,母親下出一個卵,再孵出下一代,這叫做卵生。母親在體內直接孕育嬰兒,生出來以後,就是下一代,這叫做胎生。

不需要父母,而只依靠業力習氣和潮濕溫暖的環境,以及適當的營養成分,直接生出來,叫做濕生。比如,衛生間裡面常見的「濕濕蟲」,就是一類濕生的眾生,哎,哪裡潮濕而溫暖,哪裡就有它們的蹤影。

依靠業力習氣,變化而出生,叫做化生。有時,有父母,比如欲界天神的後代,既有父母,也是化生。有時,沒有父母,比如地獄、部分餓鬼之類,依靠業力也能化生,乃至於刀山火海,荒漠血河,等等,所生存的環境,也都是業力習氣所化現的。

——那這業力到底是啥呢?

嘿嘿,就是思維心,以及其中所守持的思維習慣性呀!所以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啊!哎,知過改過,就叫做懺悔。知道了思維心的過患,就放下它,也放下它的細微思量,那就是第七識當中的內容了,一旦斬斷了第七識的細微思量,哪怕只有一秒鐘,也會明見心性。

那就如同撥雲見日一般,只要踏實地看見了一次太陽,就永遠也不會再懷疑它的存在與明朗。這呢,就是凡夫菩薩見性的情形。哎,由於分別習氣還不少,凡夫菩薩們,即使已經見性,也是相似見性,沒有辦法立即證得法身。於是呢,逐漸的修行,逐漸地消融幻覺,是必不可少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悟後修行」了。宗門下,把它叫做「騎牛回家」。

哎,要想斷除生死輪迴的根本,首先得知道,啥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才行,如佛所說「當知輪迴,愛為根本」。有愛有恨,就是生死輪迴啊。

那麼,愛和恨的幫凶是誰呢?嘿嘿,那就是欲望。正是它推波助瀾,讓咱不斷地生生死死,浪跡天涯,找不到回家的路啊!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所以,世尊繼續說道:

「又因為有了各種各樣的欲望,它們會不斷地助長並發揮愛的習性,讓愛和恨得以持續,因此,就能夠讓生死輪迴相續不斷啊。」

哎,愛和欲望,是分不開的。為啥呢?

——您看,您如果喜愛啥東西,喜愛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想要得到它,這就是欲望呀。而且呢?喜愛地有多深,欲望呢,就有多強烈,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愛和恨,也是分不開的。為啥呢?

——您看,您愛啥東西,於是呢,凡是影響您心愛之物的人或物品,您都會討厭它,甚至憎恨它。

或者,一旦您心愛的人,背叛了您,嘿嘿,您哪,就恨死他了!恨不得啊,一刀宰了他算了。

N年以前,當我還在某個企業工作的時候,我親耳聽到一對同事夫妻的對話,大家都很熟識,所以,他們也不背人。那次對話的最後一句,是女方說的,她說啊:「某某某,你要是敢背叛我,我就殺了你!」

哎,平時相當溫柔和氣的女同事,人緣非常好,總是面帶笑容,不過,到了緊要關頭,嘿嘿,真是心狠手辣呀。

沒錯,愛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同時,有愛就有恨,有愛就有欲望,有了欲望以後呢?就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造出數不清的業。它們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菩薩的慈悲呢?則與此大不相同。慈悲,是無相的包容和互助,其中,沒有任何牽掛和與情感。所以,即使什麼「大愛無疆」,也不能算作真正的慈悲,因為,裡面還有實有之執著,以及情感之牽掛。

某些提倡大愛的宗教,當面對著異教徒的時候,是咋愛的呢?嘿嘿,把他們捆綁到十字架上,燒毀他們「骯髒的身體和心靈」。

僅僅因為見解和信仰不同,就要燒死別人,這種心境,叫做啥呢?嘿嘿,那可不是一般的恨呀,那是大愛之恨。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緊接著,世尊闡明了,愛和欲望是如何令生死相續的:

「欲望,因為愛而產生;生命,因為欲望而形成。生命形成了以後,眾生就會貪愛自己的生命;其中原因呢,還是想要滿足自己與生俱來的欲望。」

「所以呀,眾生以愛和欲望為生命之因,有了生命以後,就會貪愛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生命之果。這個果裡面又有了愛和欲望,所以,本輪生命結束以後,又會有新一輪的生命因果發生,乃至於,無窮無盡。」

哎,咱以人的輪迴為例子,簡要說明一下:

前一生結束以後,咱呢?就離棄了身體,在業和習氣的作用下,顯現成為了一個中陰身,它是微妙色,具有不思議的神通,所以呀,它就開始尋找,找啥呢?嘿嘿,看看這大千世界當中,哪裡有自己喜歡的事兒發生。

——哎,有啦!業力和因緣所感召,有緣的父母在發生關係的時候,它就看見了,無論多遠,它有神通啊!嗖地一下子,飛到了跟前,嘿嘿,有緣嘛,咱就參加了啊!

於是,入胎,把父母的精卵混合物,當做了自己新的身體和生命。喜愛男方的,就生為女孩;喜愛女方的,就生為男孩。所以呀,在佛陀涅槃了兩千多年以後,弗洛伊德終於再次發現,哎,普遍說來呢,男孩兒有戀母情結,女孩呢,有戀父情結。

不僅如此,父子之間呢,容易對立;母女之間呢,容易相互嫉妒。哎,這人生啊,乍一看挺風光的,仔細一琢磨呢?嗨嗨,何其顛倒啊。

各位兄弟姐妹,咱的身體,就是這樣來的。哎,咱的新生命開始了,它在慢慢地成長。

於是,咱哪,上學,讀書,畢業,工作,成家,發揮愛和欲望,孕育下一代,不斷地儲藏新的愛、恨、欲望,等等習氣,然後,衰老,死亡。嘿嘿,很快,咱又將變成中陰身啦。

哎,到那時,咱再找啊,再找有緣的父母啊!只不過呢,在那個時候,咱看起來,父母都是人形。等到入了胎,鑽出來之後呢?一看,啊?咋換了一身皮呀!

——嘿嘿,這就叫做業力不可思議呀。

哎,就這樣,在愛和欲望的驅使下,一切眾生的生死輪迴,循環往復,無窮無盡。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關於生死輪迴的景象呢,世尊也給咱大家進行了解說:

「眾生由於貪愛欲望境界,於是呢,就深陷其中,被順境和逆境所左右。」

「一旦遇到了逆境,自己的貪愛和欲望,無法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憎恨和嫉妒。緊接著,就會發起種種不良的言語和行為,造下惡業。於是,將來就會投生到地獄,或者餓鬼道當中。」

哎,在這裡,世尊解說了三惡道的因緣,那就是說,眾生以欲望心為因,遇到了逆境為緣,於是,就會惱羞成怒,要麼憎恨,要麼嫉妒。為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就會發起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造作,通常,都是要去傷害別人,哎,這就是惡業,也叫做罪業。

以這樣的罪業為因,來世就會感生到三惡道當中,要麼畜生,要麼餓鬼,要麼地獄,這就是惡果。

如今的社會呀,犯罪率居高不下,您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所有的犯罪,基本上都發源於欲望,追求欲望而得不到滿足,就會鋌而走險;甚至不惜直接去傷害別人,以達到洩憤的目的。所以,就有了犯罪。

同時,如今的人們哪,往往都覺得缺少幸福感,除去社會普遍因素之外,內在的貪慾,則是其根本原因。因為貪慾,而爭名奪利;因為貪慾,而勾心鬥角;因為貪慾,而你死我活;因為貪慾,而富富窮窮,極大懸殊。這樣的時代,真地有點兒令人觸目驚心,真地有點兒可怕呀。

——嘿嘿,在俺這個「怯弱」眾生看來,還是西方淨土好一點兒。俺死了以後哇,就不陪諸位啦,您在這兒慢慢玩兒吧,俺就準備到極樂世界進修去啦。

在沒死之前呢,哎,出家人不問國事,咱是修行出世解脫之道的沙門,咱的本分呢?就是修行與弘法,就是自利利他。效果呢?不強求,倓虛大師說得好:「豈能盡如人意,但願無愧我心」呀。

這段經文,講的是由於貪慾得不到滿足,所以造下了惡業,來世呢,就會投生到三惡道當中。

下面,是由於貪慾,而投生到善道的情形。

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復現天、人。

世尊繼續給咱開示生死輪迴的景象:

「有些眾生,知曉了貪慾的過患,知曉了欲望就是一切罪惡之源,所以,就開始厭惡欲望;轉而呢,喜愛上了『厭業之道』,就是厭惡惡業,也厭惡所感生的三惡道。」

「這些眾生,在捨棄了惡業造作之後,變得樂於行善積德,樂於助人,於是,在命終以後,還是會出生在人間和天道當中。」

哎,需要說明的是,善業和惡業的造作,主要是在人間實現。對於三惡道的眾生來說,由於被自己的罪惡業力所主宰,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自由去修行,即使想要行善,也是非常困難的,很難有這樣的機會和因緣。

不過,一旦有了機會,它們的一個善念,就有可能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據佛經當中說,地獄眾生,如果能夠念一句佛號的話,立即就可以脫離地獄苦海,投生善道。

——啊?念一句佛號,這也太簡單了吧?

——嘿嘿,簡單嗎?就怕到時候念不出來了呀。所以,咱平時就多用功,念佛也罷,念經也罷,發起善心也罷,咱把自己訓練得純熟了,那就隨時都可以提得起來正念,有備無患呀。

所謂的「愛厭業道」,其中,「厭業道」是一個專用名詞,就是指厭惡罪惡,厭惡惡業,也厭惡三惡道的這個法門。

哎,這一類眾生啊,他們明白了惡業和三惡道很苦,所以就非常討厭種種惡業。但是呢?他們的愛心還是很執著,既然不愛粗俗欲望了,那愛啥呢?嘿嘿,咱就愛這個「厭業道」吧!

所以呀,他們就愛上了善業,特別喜愛行善積德,喜愛助人為樂,喜愛道德倫理,喜愛美好生活,等等。

——放在當今時代,這樣的人非常了不起。但是呢,在佛法當中,這還遠遠不夠,因為呀,他們還有「喜愛」這個割捨不下的執著,這讓他們沒有辦法得到自在,仍在生死輪迴當中流轉。不過,由於善業的力量,他們還是會投生在天道,或者是人間。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

還有一些眾生,他們在喜愛善業的基礎上,又有了升華,獲得了更為超越的修為,世尊說道:

「又有一些眾生,他們知道啊,所有的愛,最終都是苦的根源,所以呢,令人厭惡。於是,他們就捨棄了對於善業的愛,轉而樂於修行捨棄之法。」

「結果呢,這個『樂於』,其實還是愛,還是會滋養那個潤生無明,也就是愛的根本。於是,他們的來世,就會顯現為色界和無色界的眾生,仍然屬於有為法當中的增上善果。」

「以上這三種情形,貪愛欲望而造惡業,就會墮落到三惡道;捨棄惡業,喜好善法,就會轉生到欲界天和人道;再進一步,乃至於捨棄善業和欲望,轉而樂於修行捨棄之法,就會投生到色界天和無色界天。這些,都屬於生死輪迴,還沒有斬斷愛根的緣故,所以,無法成就出世聖道。」

下面,世尊對於彌勒菩薩所問的第一個問題:「云何當斷輪迴根本」,進行小結性的回答:

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慾,及除愛渴。

世尊說道:

「因此,一切眾生想要解脫生死糾纏,免除輪迴之苦的話,就必須先要斬斷貪慾,除去心中的愛和渴望。」

——哎,斬斷貪慾,大家或許還可以接受。可是,這除掉愛和渴望之心,很多人都會不理解,難以接受哇。

各位兄弟姐妹,大家都知道,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妄語者。即便如此,聽到這樣的開示,您能夠接受嗎?

——嘿嘿,您要是真能夠接受的話,您的善根,真是太了不起啦!毫無疑問,您哪,立即就會具足出離心;殊勝的解脫智慧,等等,就從這個當下,迅速發芽、成長,很快就會結果的呀。

到此為止,世尊完整解答了,彌勒菩薩的第一個問題,告訴咱,所謂的生死輪迴之根本,就是愛和欲望。咱要想暢遊如來的大寂滅海洋,首先就要斷除它們。

下面,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因為呀,很多數不清的菩薩們,都示現在六道輪迴當中度眾生,哎,要入胎的。那麼,難道這些菩薩們,也是以愛和欲望為根本的嗎?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慾而入生死。

世尊針對這樣的疑問,如此回答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菩薩,依據其因地的廣大菩薩願,也會隨緣變化,示現在人世間,但是,與普通眾生不同的是,他們不是以愛為根本的。」

「恰恰相反,他們只是用慈悲心,來幫助有緣的眾生,讓他們捨棄無明之愛罷了。菩薩們,方便地借用貪慾法門,而進入生死輪迴當中,廣度眾生。」

哎,有人問啦,既然是菩薩,比如觀世音菩薩吧,本事多大呀!乾脆就直接飛過來,就別入胎了嘛!來帶領著咱大家修行,他啥都會呀!把一切殊勝的妙法都教給咱們,咱們一修,哎,都成就了,這多好哇!

——嘿嘿,您說的,那正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情形,咱這娑婆世界呢?它不適用呀。為啥?嘿嘿,因為呀,沒有這個因緣哪。再說,咱大家,也沒種下這麼大的福分哪。

哎,就算是佛陀出現在人世間,也要示現入胎的,何況是菩薩們呢!

所以呀,諸大菩薩分身千百億,廣度眾生,通常,都是要入胎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和光同塵,用菩薩四攝法,所謂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來與無數眾生廣結善緣,共同圓滿無上菩提。

在回答「云何當斷輪迴根本」這個問題的最後,世尊給咱做了修行上的進一步提示: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世尊這樣說道:

「如果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能夠按照如來的教導,捨棄種種貪慾,並除掉愛、憎之心的話,就可以徹底斷除生死輪迴。」

「然後,他們再發心,勤奮地求證如來圓滿覺悟的境界,那麼,對於自性清淨心,就會得以開悟。」

哎,又是關於開悟的問題。世尊啊,清清楚楚地告訴咱們,只有斷除粗重的貪慾,以及愛恨分別,才能夠消除輪迴之心。這時呢?再發起菩薩心,勤奮地求證圓覺妙境,時機一到,就會開悟清淨心,也就是開悟覺性。

不過,其中妙義,大家要善巧理解,並不是說,要把所有的貪慾習氣都清除乾淨了以後,才能夠開悟覺性。

實際上,剛剛開悟覺性的菩薩們,都還有著或多或少的貪慾習氣,所以,進一步的修行,是必不可少的。一旦,修行到了貪慾習氣都清淨了的時候,就會得證聖果。

甚至,在家菩薩,有妻子兒女,沒有斷除淫慾行為,也是有可能見性成佛的。哎,這是達摩祖師在《血脈論》當中說的:

「只言見性,不言淫慾。只為不見性,但得見性,淫慾本來空寂,自爾斷除,亦不樂著。縱有餘習,不能為害。」

——意思很清楚,不需要多說。

總之,只有淡泊欲望,消融愛憎分別,心才會清淨,才有可能開悟覺性。不可缺少的是:「勤求如來圓覺境界」,發願和求道之心,必須要具備。因為,它就是咱開悟覺性的源動力呀。

但是,過分執著地追求開悟,又可能會著偏執之魔。其中的尺度呢,所謂的中道,各位兄弟姐妹,咱要善巧把握呀。

好,到這裡,世尊就全面解答了彌勒菩薩的第一個問題:「云何當斷輪迴根本」。下面,將繼續解答第二個問題,關於幾種種性,和根性差別的問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