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9/17

趣品《圓覺經》 之九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

這段經文,也包括後文在內,世尊呢,既是在深入地開示如幻三昧的具體修法,也是在回答普賢菩薩最後那個,總結性的問題:「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哎,普賢菩薩替咱都總結好了,所謂以幻修幻,就是要通過不斷深入地觀察修行,讓咱的心哪,一步一步地遠離幻化,最終呢?從一切幻化當中獲得解脫。哎,大家必須要知道,這所謂的解脫呀,首先是心的解脫,其次呢?

——還是心的解脫!

各位兄弟姐妹,有些人哪,總想著要轉變自己的色身,總想著要打通氣脈,哎,弄他個五眼六通,等等。

——這是極其危險的事,想不著相都難啊!

所謂的轉變色身,並不是在色身上面下功夫,恰恰相反,而是『化色歸心』,咋化?您哪,深深地知道,色身就是空花,就是圓覺妙心的顯現,也就是自性的顯現,既然是自性的顯現,咱哪裡還有必要執著它呢?咱用自性去執著於自性?那不有病嘛!完全多餘呀。更何況,它,還是如幻的呢。

於是,咱就完全消融了對於色身的執著,也消融了色與心的對立,絲毫不再認為它是實有的,不再錯認為色法是心外之物。哎,漸漸地,咱就把自己的執著心,還有執著習氣給化了——於是,色身呢?也就如同夏天的冰塊一樣,自然消融了。為啥?維護色身的那把保護傘——也就是咱自己對於色法的執著,沒有啦!哎,那就是說,咱呢,從根本上,把色法給解決了,把它的幻相徹底地給消滅啦!

——難道,它變沒有了嗎?

——非也,它,也就是色身,乃至於一切色法,都融化而回歸於心性了,哎,它本來就是心呀!但是,色法的樣子呢?還是會隨緣顯現,您長啥樣,還是啥樣,不會說,您證聖果了,您的臉一下子就變成十二面觀音啦,要麼,變成濟公啦!嗨,您娘胎里沒帶那基因哪!

所以,達摩祖師在《悟性論》裡面說:「是以蛇化為龍,不改其鱗;凡變為聖,不改其面」呀!但是呢,色法雖然仍舊顯現,卻已然如幻不實,了無障礙。哎,粗重色,自然轉變成了微妙色,微妙色與心又密不可分,這就叫做『化色歸心』。

——此時,全色即心,全心即色,牽一髮而動全身,運一念而用無窮。菩薩於色法得到了無礙自在,被稱為『色無礙地』,具足無量妙用神通,這就是八地菩薩的境界啊!

——哎,同樣是八地菩薩,名字有所不同,在大部分佛經裡面,把它叫做『不動地』。關於八地菩薩的境界,《楞嚴經》是這樣說的:「一真如心,名不動地」,嘿嘿,也就是說,色法都已經『化色歸心』了,盡虛空,遍法界,完全是清淨一心如如不動,所以叫做不動地呀。

其中所蘊含的法義呢?就是告訴咱們,只要親證『一真如心』,色法自然也就會隨之解脫。所以說,一切修行解脫的根本,都在於心。如果忽視了心的實修,而去專門修行氣脈等等,實際上,已經陷入到了『空花相』當中,能解脫才怪呢!

好,咱看這段經文,具體應該咋修行,應該怎樣逐步深入觀察,才能徹底遠離幻化呢?世尊是這樣解答的:

「各位善男子啊,一切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首先應當發願,要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這樣呢?也就樹立了一個『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的信念,同時也是心念,也就是大乘出離心。從本質上來說,它呢?當然也是幻化的,但是目前,它就是正念,需要用它來帶動實修,來逐步減少自己對於境界的攀緣心和執著心,這就叫做以幻修幻。」

「其次呢,在修行離幻的過程當中,隨著自己對於境界,攀緣心和執著心的減少,那麼,前面的那個『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的心念,也就是大乘出離心,本來是正念,但是,到了現在呢?它已經有些多餘了,變成了另外一種執著,於是,我們就應當把它捨棄。況且,它本來就是如幻的,現在,我們放棄它,遠離它,讓它不要障礙修行的進一步深入。」

在離幻修法當中,這一段經文是最最重要的,因為,它是基礎。如同萬丈高樓平地起一般,紮實的地基,尤為重要哇!

所以呢,各位兄弟姐妹,咱哪,首先要從內心深處,發起真實的大乘出離心,哎,發願要『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並且呢?咱得落實呀!咋落實呢?

——哎,美女帥哥是『幻化虛妄境界』,咱要遠離,行為上遠離,情感上遠離,交往上遠離,桃花美夢更要遠離呀!

——哎,財富與事業是『幻化虛妄境界』,咱要遠離,追求上遠離,拚命上遠離,折騰上遠離,朝思暮想更要遠離呀!

——哎,父母兄弟和朋友,是『幻化虛妄境界』,咱要遠離,糾纏上遠離,愛恨上遠離,期望上遠離,牽掛思念更要遠離呀!

——哎,這個世界,乃至於一切眾生,乃至於萬事萬物,都是『幻化虛妄境界』,咱要遠離,貪戀上遠離,痛恨上遠離,取捨上遠離,分別執著更要遠離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要是大體做到了這些,至少,能夠時常這樣觀察的話,那才叫做大乘出離心呀!才算是做到了離幻的第一步啊。

——有人會說了,這和小乘出離心,沒看出啥不同呀?

——嘿嘿,您看仔細囉:小乘出離心,也就是普通的出離心,它是以為呢?生死輪迴是實有的,苦、空、無常是實有的,所以呢?哥們兒,趕快逃啊!抓緊時機出三界去,快出離吧!哎,這就是小乘出離心,它並沒有看破事物的虛假性,不知道一切都是幻化虛妄境界呀!

——哎,《圓覺經》所顯發的:「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這種出離心呢?它是以「知是空花」為前提的,是以大空性智慧為基礎的,即便是出離,也是比較自然的,比較輕鬆的,比較自在的呀!哎,咱知道它們是空花,那出離它,就順理成章啦!

——小乘出離心就不同了,因為它沒有法空的智慧,所以啊,出離得就比較痛苦,比較生硬,哎,行話叫做『心境角立』,就是說,心和境界,總是頂牛啊!您想想,心要出離,而境界呢?又都是實有的,於是,離來離去,處處碰壁。嗨,簡直沒地兒好逃哇!

好,當您大體做到了『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大乘出離心已經運用得比較純熟,可以說,也就成就了離幻的第一步修行。哎,您做到了『離境』。

——這個『離境』可不簡單,它並不意味著什麼都扔掉,而是呢?就在生活修行當中,您的心,已經離開了對於境界的攀緣和執著。咋做到呢?哎,就通過前面咱對於美女帥哥,財富事業,父母兄弟和朋友,乃至於整個世界和一切眾生的種種觀察,時常進行觀察,時常讀念大乘了義經典,就比如這部《圓覺經》,心與法逐步相應,就會漸漸『離境』。

『離境』的心,其實就是清淨心,就是菩提心,它呢?大體是沒有煩惱的。六祖大師說得很清楚「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哎,這也就是所謂的「煩惱即菩提」,『著境』也罷,『離境』也罷,都是咱那當下一念心呀!

那麼,當咱在「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這個心念的指導下,大體做到了『離境』和『離幻』的時候,咱當下這個『離境真心』,它是否就是『圓覺妙心』呢?

——可能還不是,因為,它還死死地抱著一個東西,抱著一朵狂花,哎,那就是「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這個心念呀!

所以,世尊告訴咱:「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哎,咱的那個「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之心,也是如幻的呀!所以,也需要遠離。

如果說,「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是『離境』的話,那麼,「心如幻者,亦復遠離」,就是『離心』。這樣,咱就初步完成了『離幻』的前兩步修行:一是『離境』,二是『離心』。

第三步是啥呢?咱繼續聆聽世尊的教誨:

遠離為幻,亦復遠離。

在『離境』和『離心』的基礎上,世尊繼續為咱開示『離幻』法門:

「還有,那個『心如幻者,亦復遠離』的心,也應當遠離啊。」

——哎,在前面『離境』和『離心』的基礎上,必須要知道,咱的那個「『離心』之心」,它也是幻化的,也是虛妄心呀!所以呢?也應當遠離。

這實際上也是第三重的『離心』,因為,所謂的『離幻』,最終,都是『離心』。為啥呢?因為呀,一翳在眼,空花亂墜;一事掛心,煩惱無邊啊!

雖然說,『離幻』的第一步修行,是「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是『離境』,可是,境界有啥好離的呢?難道咱不吃飯了嗎?難道咱不睡覺了嗎?難道咱不工作了嗎?難道咱不說話了嗎?

——都不是的。而是呢?咱照樣吃飯,只需要放下貪吃和挑食的心;咱照樣睡覺,只是不要貪睡,適當少睡,保持心的清醒;咱照樣工作,只是不要痴迷於其中,應當明白它的如幻;咱照樣說話,只是要少說,沒必要就不說,對於大家所說的內容呢,也不必太過在意,因為,它如幻嘛!

哎,這樣的『離境』修行,其實質,正是『離心』呀!離啥心呢?就遠離把境界當做了真實的,咱的那些分別與執著心呀!

可是,當咱堅持要遠離『把境界當做了真實的,那些分別與執著心』的時候,咱又產生了一個心,哎,也就是前面這個『堅持要遠離』的心,它呢?毫無疑問,也是空中花,也是幻覺,因為,它把『把境界當做了真實的,那些分別與執著心』,又當做真實的啦!

——所以,這個『堅持要遠離』的心,也需要遠離才行啊!哎,這就是『離幻』的第二步修行。

不僅如此,這『離幻』的第三步修行,還是要離心,這回離啥心呢?就遠離上面那個:遠離『堅持要遠離的心』之心呀!

——啊?有點兒像繞口令?是啊,重重遠離,重重無盡,沒法不繞口呀!

咱再來看,『離幻』的第四步修行,那就更繞口啦!世尊繼續說道:

離遠離幻,亦復遠離。

在『離幻』修行的過程當中:

第一步、離境,其實就是『離著境之心』;

第二步、離心,也就是離第一步的那個『離境之心』;

第三步、遠離第二步的那個『離心之心』;

第四步呢?遠離第三步的那個「遠離『離心之心』的心」呀!

所以,世尊說道:「前面第三步修行的那個『遠離為幻,亦復遠離』之心,也應當遠離呀!」

——沒啥好說的啦!總之,每一個修行步驟,都是要遠離上一個步驟的那個心念。因為,它們都是思維心,也都屬於狂花,應當遠離。

那麼,當這樣一直遠離下去,層層遞進,最後,會怎麼樣呢?世尊說道:

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哎,這就好像剝冬筍一樣,咱哪,一層層地剝下去,最終,筍皮全剝乾淨了,白白嫩嫩的冬筍肉呢?就出來啦!隨您咋做,它都好吃啊!什麼筍絲雪菜湯啦,清爽!什麼油燜冬筍啦,哎,最帶勁了!那是又香又甜呀。

——修行,和剝冬筍的道理一樣,咱哪,把什麼欲望心、攀緣心、概念心、覺受心,以及細微思量心,一層層地給它剝乾淨,嘿嘿,剩下的,那個沒法剝了的,就是那個美滋滋的常樂我淨之妙心呀!它妙用無窮,而且不會死啊!您看多美呀。所以呢,在秘密教法當中,說是真正見性,或者說證悟法性之後呢?必然會有「大樂」發生,與本性相伴隨,不屬於生滅。

所以,世尊說道:

「就這樣先離境,再離心,再層層遞進地遠離細微心念,直到一心純淨,朗然無念,無所執著,實在沒啥好離的了,那麼,也就除滅了一切幻化。」

此時呢,心體純淨而無形,當即就是圓覺妙心,把它叫做『心』,也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呀!實際呢?它是無心之心,哎,沒有了心念妄想,所以是無心;又不會失去本來的明朗覺照,不入斷滅,所以是無心之心呀!宗門下有一句話,就是說的這種情形,叫做:

「皮膚脫落盡,唯露一真實。」

哎,禪宗門下,機鋒禪語當中,多用比喻。為啥呢?因為呀,真實境界,難以言表啊!真如實相,不是語言文字所能夠準確表達的,只有藉助於比喻,才能說其大概罷了。

比如說,見性之後,有的大德就說了,他呢,別無所有,只有一顆「赤子之心」。啥叫做「赤子之心」呢?哎,那就是如同嬰兒一般的,極其純真的心境呀!「赤子」本意是指嬰兒,因為,小孩子剛剛生出來的時候,渾身上下,都是通紅通紅的。另外呢,「赤子」本身就有純真的含義,也常常被引申為無比忠誠的意思。

這樣的「赤子之心」,意味著已經遠離了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也遠離了那些細微的妄想心。哎,心哪,歇息了妄念分別,已然回歸本來妙境。《楞嚴經》說得好:「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

這個「赤子之心」呢,也叫做「一絲不掛」,哎,那就是說呀,咱的心境呢,已經到了「得無所離」的地步,啥思維分別都沒有了,啥幻覺都消融了,就好像呢?一個人呀,脫光了身上所有的衣服,連一絲一縷的棉線都不曾掛在身上,沒法脫了。再脫呢?嗨,那就該蛻皮啦!

修行到了這地步,那真是不得了呀,了不得!請問,您把它叫做啥呢?

——啊?叫做「佛」?

——嗨,那不就又穿上了一件「佛」衣嘛,哪還能叫做「一絲不掛」呢!

——嗯?叫做「無相」?

——嗨,那不又落入了「無相」的幻覺當中嘛!

——喔?叫做啥都不中?

——嗨,就算您學習南嶽懷讓禪師,也得學到位才行呀!您說叫做啥都不中,那不等於說,否定了一切語言文字嘛!照您這樣說,看來世尊就不應當講說三藏十二部經典啦。

……

好,當咱把『離幻』法門,修行到了「得無所離,即除諸幻」的地步,那具體情形會如何呢?咱繼續聆聽世尊的教誨: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世尊繼續告訴咱們:

「那種『得無所離,即除諸幻』的修行境界,像什麼呢?就好比鑽木取火一樣,是用兩塊木頭,互為因緣,相互摩擦,功夫一到呢,火就出來了。於是,兩塊木頭都燃燒了起來,燒到了最後,木頭沒有了,火息了,煙也滅了,最後的那一點兒灰呢?被風吹散了。」

「以幻修幻的修行,也是這樣的道理。修行人的身心就好像其中的一塊木頭,所修行的法門呢?就好像另一塊木頭,它們,都是如幻的。」

「如幻的人,修行如幻的法門,就好比兩塊木頭相互摩擦一樣。產生了火,就好比修行當中發起了離幻的智慧。火把兩塊木頭都燒盡了,就好比智慧呀,最終把如幻的身心和如幻的修行境界,都給消滅啦。最後呢?如同灰飛煙滅一樣,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都消滅乾淨了。」

「但是,有一點是不一樣的。鑽木取火到了最後,灰飛煙滅,啥都沒有了。而咱們如幻三昧的修行呢?最終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以後,並不是啥都沒有了,而是啊,妙圓覺心,如如不動,它,雖然無相,卻不會落入斷滅啊!」

——所以,比喻也有它的局限,並不能夠完全代表實際狀況。就如同咱常說的「空性」一樣,也叫做「虛空性」,它就是一種比喻,佛法當中常用它來描述佛性。但其實呢?佛性和虛空性不完全一樣,佛性是空而明朗,虛空性呢?卻是空而愚頑無知呀!

好,關於以幻修幻的修行方法,世尊最後總結道: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哎,輾轉了一大圈兒,世尊呢,又繞回來了,又回到了頓悟、頓覺、頓證的圓覺、圓頓之法,究竟了義之無上乘呀!

世尊如此說道:

「各位善男子,大家要知道,當菩薩真正了知一切如幻的時候,他就已經消融了對於如幻境界的執著,同時也就遠離了幻化虛妄境界呀!於是呢?也就根本不需要採取什麼措施,不需要運用什麼遠離心了。這叫做『知幻即離』。」

「當菩薩『知幻即離』的時候,在菩薩離幻的同時,他就已經覺悟了呀!其中呢?也不存在什麼次序和過程啊!」

這幾句經文,和文殊菩薩章當中的「知是空花,即無輪轉」等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頓悟、頓證的圓覺妙法。

——有人會問了,普賢菩薩請問的是如何以幻修幻,乃至於離幻的漸次修法,這為啥,世尊,末了又回到了頓悟法門呢?

——嘿嘿,您有所不知,修行是可以漸修的,但是,漸修的最終結果呢,一定是頓悟啊!哎,連辯證唯物主義都知道,量變,最終將導致質變呀!

所以呢,您看悉達多太子,歷經了六年雪山苦行,精進禪修,日食一蔴一麥,骨瘦如柴,哎,這就是漸修的過程。乃至於,到了菩提樹下,發願「不成正覺,不起此座」——哎,這是樹立了修行的方向。成佛,是必須要誠心發大願才行的。

此後呢?還是漸修。在四十九天裡面,安住於第四禪當中,順逆觀修十二因緣,所謂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就是業)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

——哎,這是順著生死輪迴發展的方向來觀察。反過來呢?就可以消滅生死輪迴,也就是: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滅。

——哎,又經過了四十九天的觀察修行,仍然是漸修,最終呢?太子在某個黎明,不經意間,忽然看到啟明星的時候,一念迴光返照,而無明頓斷,徹底消滅了無明,也就徹底解脫了生死輪迴的幻覺,成為了圓滿覺悟的佛陀。

所以說呀,漸修的結果,必然是頓悟、頓覺,所有的佛陀都一樣,最終,都是頓悟成佛的。

——咱學佛呀,要學誰呢?就是要學習佛陀。或許,您會覺得佛陀高不可攀,哎,那咱就來學習悉達多太子,人家貴為王子,連王位和諸多妃子,那都是絕色美女呀!都能夠捨棄,咱呢?本來就沒啥了不起的東東哇!還有啥不能捨棄的呢!

——只要還有一樣,捨不得的話,放不下的話,無論是啥,嘿嘿,那就不可能離開幻覺呀!又怎麼可能覺悟呢!

所以,「知幻即離」,咱哪,既然已經聽聞了由文殊菩薩發問,由世尊開顯的,如幻智慧妙法,那咱就應當立即放下攀緣執著,放下牽掛糾纏呀!哎,這就是離幻了,不需要再去採取啥額外措施了。

同時呢,就在咱放下攀緣執著和牽掛糾纏的那一刻,咱哪,自性自照自明,當即就會覺悟,就猶如太子睹明星而悟道一樣,頓除無明,頓成佛道。

禪宗祖師所提倡的「見性成佛」,就是這樣的頓悟。但是,必須要說明的是,一般高僧大德,或者是大德居士的「見性成佛」,所明了的本性,雖然與世尊沒啥本質差別,不過,明了的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由於明了程度的不同,凡夫菩薩可以見性,賢位菩薩可以見性,地上菩薩可以見性,如來也可以見性。雖然都叫做見性,然而,見性之後的功用是大不相同的。

——究竟有啥不同,嘿嘿,這個不急,等到了《圓覺經》的第六章,清淨慧菩薩所問章當中,世尊呀,就會給咱大家一一詳加說明的。

——以是因緣,普賢菩薩所問,雖然是以幻修幻的修行次第,但是呢?世尊在循序漸進地解答了以後,仍舊驀然回首,歸結為「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的頓悟成佛之道。其中深意呢,各位兄弟姐妹,請務必善自體會呀!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哎,這是世尊對於普賢菩薩所問的,那個總結性問題:「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進行了總結性的回答。世尊說道:

「一切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們呢,都應當依照上述方法修行,先要了解啥叫做幻化,然後,以幻修幻,重重離幻,到了『得無所離』的地步,就能夠永遠徹底地,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了。」

——咱也沒啥說的啦!咱就依照世尊的教導,反覆研習,先知幻,再離幻,步步深入,終究啊,各位兄弟姐妹,咱都能夠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明心見性,頓斷無明,而圓滿佛果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依照慣例,世尊在用長行回答了普賢菩薩的問題以後,為了加深大家對於法義的理解和認識,又用偈語進行了重頌,世尊說道: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

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世尊用偈語最後重述本章法義:

「普賢菩薩呀,你要知道,一切芸芸眾生,從無始以來的,種種幻化的無明,以及由無明而發起的一切煩惱業力,一切生死輪迴,等等,都是從哪裡來的呢?都是從如來的圓覺妙心當中,得以建立的呀!」

「這就好比呀,病人眼裡的虛空花一樣,是依託於廣大的虛空,才顯現出了空花的樣子。當眼病好了,幻覺消失了以後,虛空裡的空花就消失了,而虛空呢?卻從來都是如如不動的呀!」

「同樣的道理,眾生的幻化虛妄境界,都是從它們的圓覺妙心當中產生的,當一切幻覺都消失了以後呢?圓覺妙心顯現了,大家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心,本來就是如如不動的圓覺妙心呀!本來就如此呀!」

「對於一切菩薩,以及一切末法時代的眾生們來說,應當發願要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並且,應當經常進行遠離幻化的修行。」

「當他們重重修行離幻法門,最終,徹底遠離了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以後,就好像鑽木取火一樣,兩塊木頭相互摩擦,產生了火焰,最後,把木頭燒成了灰燼,乃至於一陣風吹來,灰飛煙滅了。」

「最終的覺悟呢,則超越了次第,一旦幻化滅盡,當下成就正覺。不過,在此之前,以幻修幻,不斷離幻的修行方法,就如上文所說,也是需要的呀。」

哎,到此為止,世尊圓滿地解答了普賢菩薩的三個問題,以及最後那個總結性的問題。關於以幻修幻的,次第離幻法門,大體介紹完畢啦。

後面呢?該大慈大悲的普眼菩薩登場了,菩薩將要為咱大家,向如來進一步請問,關於如幻三昧,更加詳細與具體的修行方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