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2/5/2

密宗與淨土宗——學佛的思悟

賈題韜

----------------------------------------------------

先生號玄非,法名定密,當代著名佛學家。山西洪洞人,1909年生。先後任山西大學、金陵大學、成華大學教授,講授邏輯學、哲學等。四十年代在成才創建「維摩精舍」。是當代四川禪林中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

----------------------------------------------------

我學佛的因緣是在初進大學時,得了一場大病,病得非常厲害,心裡纏繞上許多人生問題。無意間,我接觸到一本談人生問題的書。書是誰寫的,現在已記不得,這本書介紹了一點中觀思想。大概是說,世上一切事物皆由因緣而生,皆由因緣而逝。思想豁然開朗,心裡得到解脫,病隨之而好。病雖好了,只惜當時沒有繼續研究佛學。

大學畢業後,我留在山西大學教授邏輯學,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因明學,並進一步由因明學涉及到佛教。當時受影響最大的是《印光法師文鈔》、《安士全書》,這是專門提倡修淨土的。淨土宗相信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描繪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盡善盡美、莊嚴奇妙的景象。信仰淨土的人臨終發願就可以到那裡去。讀這兩本書後,我對淨土非常嚮往,想馬上得點受用,於是我開始吃素,每天念一次佛。不過那個時候畢竟對佛教理論涉及不廣,認識不那麼深刻,又逢大學教學工作繁忙,少有時間專門研究。

幾年後,有兩方面的重要原因使我同淨土宗在心理上出現了一定距離。一個是,抗日戰爭的爆發,面對這場戰爭,我深感大部分念淨土的人缺乏直面現實的態度和行動,沒有承擔現實生活的責任感。另一個是,從我內心深處產生出來的關於人的生命問題的疑慮,我迫切地需要得到三世因果的肯定答案。

抗日戰爭爆發後,到處是一片混亂,人們紛紛逃難流亡,我們所在的大學也要南遷到西安,同事都催促我趕緊去西安。看到國家如此狼藉像,心裡實在不是個滋味,心想:學佛學淨土的在此時此刻應當作何打算呢?仍一心留戀西方極樂世界貪圖往生,未免與現實相隔太遠吧?!平時口裡離不了慈悲,曾度眾生,而眼睜睜看見同胞苦難,卻能躲則躲,其唯一手段仍是念佛。若這樣脫離現實實際,談普度眾生,慈悲為懷,豈不完全是空話!我沒有去陝西,卻回了家鄉,拿出了一部分家財招兵買馬,號召我的同事和學生參加打游擊,組織了一個約二三百人的學生抗日游擊隊,在汾霍一帶抗日。當時出於個人的熱情而行,政治上沒有經驗,沒有同其他抗日隊伍取得聯繫。槍枝彈藥都得不到供給,最後只得把這支隊伍交給了第二戰區司令部。他們想了解我的政治背景,我告訴他們:「是阿彌陀佛。」他們都很驚疑,但我說的完全是真實的心裡話)這是我沒有以淨土宗為歸宿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沒有間斷淨土修持,但像從前一樣,拿出全付精力,對我來說,是再沒有辦法做到。

在修淨土的過程中,一個樸素而又根本的問題猛烈地震動我的心靈;人死後到底還有沒有?如果有,下一生是人還是其它什麼?人的身體垮了,是什麼東西可以繼續下去,轉成這樣或那樣?這個問題如此重要,如此根本,以致於這個問題得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不管修持淨土的方法再多,西方極樂世界再美妙,都落不到實處。人要確有了下輩子,咱們現行修道才不至於白廢功夫。一個學佛的人若不覺得這個問題重要,去真正解決它,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明確意識到,三世因果問題是整個佛教最核心的問題。對我來講,三世因果問題不解決,就去修淨土,實在有些拿不準了。

此後,我帶著三世因果問題,開始潛心研究佛經。佛經里直接談三世因果的,只有十二因緣這條公式:無明-行-識-名色一六入一觸一受一愛一取一有一生一老死。其它大多都是談境、行、果的。佛國淨土美妙極了,衣服飲食,微妙音聲,宮殿樓閣,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而至。依理而行的行法,也豐富繁多。修行圓滿後各自證得菩提、涅槃聖果。但這一切都應以三世因果作為基礎,離開三世因果,把一切說得天花亂墜,看似高妙無比,也可能只是基於想像、幻覺。

在十二因緣當中最難理解的是「無明緣行」和「行緣」。識在這裡是一個關口。這個識不是我們一般所謂認識的這個識。人死後,仍舊存在。任何人一生當中。識都要保持前生業習,又把這一生帶到下一生;有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大腦好一點,認識就好用一點;大腦退化了,認識就減弱了,有了重病,神識就不清楚了,當下就看不到識的作用。怎麼解決人死後,這個識還存在呢?十二因緣的前三項就是在專門解決這個問題。

後來我又研究中觀。中觀對空性談得很透徹,比起小乘更進一步。代表中觀思想的有四部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我看後,找不到比十二因緣更有力的說法。十二因緣很好,但沒有徹底解決我的問題。我用起心來,發願要把這個問題弄透徹,攻克這個堡壘。

又學了唯識宗。先看了《成唯識論》。《成唯識論》辯理深刻,名相繁多。比中觀要難懂些。後又看了支那內學院出版的各種書籍。慢慢地,摸索到唯識論解決這個問題的門徑。唯識在這個問題上建立了阿賴耶識,建立了種子與現行的關係。對唯識思想體系的了解,使我對三世因果有了初步的信心。佛陀說法階段大概分為三轉*輪,此說看來比較符合事實:

一轉*輪是小乘

二轉*輪是中觀

三轉*輪是唯識

雖然我對佛教的信心增加了不少,但是並沒有全部解決我的問題,我感覺到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未有大肯定。

後來到了成都,接觸過很多漢人學習藏傳佛教的,和西藏來的大德,在談到唯識與中觀的關係時,他們破「自性」振振有詞。西藏中觀的說法與漢傳的中觀有很大的差別,確有許多高明的地方。恰值西藏解放,借參加西藏革命工作的機源,去了拉薩。當時,山西大學校長趙宗複寫信叫我回山西大學教哲學,我沒有回山西,一心想去西藏把中觀弄透徹。

在拉薩我又把中觀重新仔細地研究了一番,發現:西藏中觀確有獨特的地方,但破唯識有過火的地方,唯識要解決的問題,中觀並沒有解決,這一點,我希望學佛的同仁們特別注意。漢地的唯識,特別是玄奘和窺基兩位法師的唯識思想系統,西藏是沒有的。

在西藏工作之餘,或到野外,或到寺廟。或在讀書時,加一些靜養工夫,在靜養中,省察我關注的問題。在這段時期。思想上豁然產生一條把握透視宇宙人生的嶄新途徑、在新的途徑上包括三世因果在內的許多問題簡直不成其問題。為什麼三世因果問題這樣難以解決呢?這跟人類通常的思維有關,許多問題不是客觀上就有問題,縱然有問題也很簡單,複雜就複雜在思想自身。作為一般人類思維,都有一些基本的範疇,成為思維判斷的出發點。只要思想一動,就從那裡出發。若問道。「生命是什麼?」無論怎麼都像說不清楚似的。二祖慧可向達摩大師請示安心:「我心未寧,乞師與安。」達摩反問:「將心來,與汝安」。慧可悶了好一陣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跟著就說:「我與汝安心竟。」這裡,心是什麼,能直接拿出來嗎?下層認識在這裡過不去。若在這個節骨眼上多下些功夫,突入上展境界,下層思維要解決的問題根本就不成問題。這個地方,不用功夫真是不可思議!這裡牽涉到的是大死大活的問題。在低層邏輯思維的圈子裡轉來轉去,永輩子都解決不了。一旦突入上層思維,三世因果、生死等問題,都統統隨之而解決。我在這段時間體會到的這一境界,不是可以用普通言語把它簡單表述清楚的。(我準備將來有時間專門把我體驗的這段功夫講出來。)

一話轉回來。我在西藏對密宗的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密宗是更徹底的淨土宗。為什麼呢?依佛教的道理來看一切有情都有兩個方面,一個叫正報,由個叫依報。正報是生有生命的當體,如狗、牛、馬等。依報是所依仗生活的環境,如地理、風、土、日光等。所謂成佛就是正報轉了,他的環境也要轉變。所謂淨土,當然是佛的依報。有多少佛就有多少淨土。菩薩有依報,不一定有淨土,因為正報還沒轉佛。密宗在修法上,不但要修正報,還要修依報。廣義地講,密宗修那一位佛就定會修那位佛的淨土,在密宗中叫曼達那,就是壇場。你連壇場都沒有修,怎麼進得去呢?淨土又分為了義淨土和不了義淨土,了義淨土一定要證到諸法空性。在這個意義上講,密宗就是淨土。

拓廣淨土宗,注入積極面對實際生活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淨土宗才更能適合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修持學佛的人,把念佛與社會實際生活脫離開來是不對頭的。整天只想往生去西方極樂世界,現實生活中什麼事情都擱下來不乾;這種人太自私了,實際上也難去得了西方淨土。修淨土應該把西方極樂世界的精神當成改造現實的動力,鼓舞眾生去實現人間淨土,想方設法把佛法精神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這才是真念佛。

一佛一淨土,每位成就了的佛都有自己的淨土。他們之所以成佛,憑的是戒定慧,憑的是發菩提心,憑的是六度萬行。《藏經》裡談到東方有阿閦毗佛,他也有淨土,與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要到他的淨土去,必須證到空性才行,要求更嚴格。阿閦毗佛的淨土思想很符合現實的大乘精神,不是叫你死後去淨土,而是激勵你在現世努力徵得空性。往生淨土在歷史上還有一派,是發願到兜率天內院,那是彌勒菩薩居住的淨土,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在中國佛教歷史上。許多發願到兜率天內院的大師,都是思想積極精力充沛的佛教徒。他們悲心很重,難行能行,是荷擔如來家業的大角色。如東晉的道安禪師,唐代玄奘法師,近代的太虛法師。還有一位消災延壽的藥師佛,他的淨土在東方。藥師佛發了十二大願,只要念想他,照他的品質實行,定能在我們現實世界得到大利益,解脫痛苦,臨終時再往生到他的世界。淨土很多。修淨土不一定只念阿彌陀佛、去西天。學禪宗的,去東方阿閦毗佛淨土就很合適。經商做生意的,修藥師佛淨土也挺對路的。關鍵是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為往生去淨土準備資糧。

把佛教精神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多乾點對人類有好處的事情,這不是一句空活,不是光靠念幾聲佛號所能做到的。具體事情上有一份體驗,才會得到一份受用。學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幾方面須特別留意:

第一,念佛必須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多做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事。念佛主要是念佛、菩薩的高貴品質。《維摩詰經》提出幾種淨土,重點在六度,「六度是淨土」,「直心是淨土」,凡具有表現大乘精神的地方都叫淨土。

第二,稱名念佛不必多,在稱名念佛時關鍵應當懺悔,要持戒,要誠懇發心,那念一句可頂一萬句。發心真誠了,每天念上十句、二十句就會給自已的行動增加巨大的力量。

第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每天選擇一兩件好事作為必須做的功課。不必遠求,就在你的職責範圍內、力所能及的範圍。當教師的好好教書,當醫生的好好為人治病,父母有病,好好孝順。能看書的,無論如何每天都要拿點時間來研讀中觀唯識的著作。這些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第四、每天檢查自己的缺點錯誤。看看有什麼對不起別人的地方,不客氣地批評自己,特別是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做了好事,也表揚一下自己,激勵自己繼續努力下去。完了後,再做空觀看看。好事也罷,壞事也罷,一律都是「因緣所生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