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心理健康解釋成心理沒有任何毛病,一生順遂,可就大錯特錯了;或者你相信心理健康的人,每天都是開懷暢笑的,也不怎麼接近事實。它僅僅是一種生活適應良好的狀態而已;大致來說,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多能符合五項條件: 一、情緒較穩定,無長期焦慮,少心理衝突;二、樂於工作,能在工作中展現自己的能力;三、能與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而且樂於與人交往;四、了解自己,能夠自我悅納;五、環境適應良好,能有效解決問題,不逃避。
心理健康,其實是項挑戰難題的能力。
健康心理學試圖揭示一個現實的人的一般規律、興趣、品味、嗜好、宗教、信仰、氣質,都與人的心理健康發生關係。這種說法,間接說明每個人都有心理困擾,心理健康者,解決困難的能力比較好,時間用的比較少;心理不健康者,用的時間較長,相對的解決難題的能力較差;我們可以這麼說,遇上工作壓力時,我用三天復活,你用了五天,所以我的心理比你健康。
心理健康者對抗壓力的能耐較強,同樣一段刻骨銘心 的戀愛失敗,有人躲在深山裡隱居十八年;有的人傷心落淚,杯酒言歡,刀割三年;有的人瀟灑揮揮衣袖,一個月之後雲淡風清。第一種人心理最不健康。
然後是「方法」。心理是否健康強調的是方法原則;無論面對何種難題,有方法解決的,永遠勝過慌亂無章的;冷靜的方法,超過脫序的方法;按部就班的方法,贏過雜亂無緒 的方法。
跌倒了怎麼辦? 爬起來吧。說這種話的人,基本上心理非常健康。
最後是「心」。《般若心經》上說:「心無掛礙,故無煩惱。」平靜心比名利心少有煩惱,簡單心比複雜心少有煩惱,清涼心比惱熱心少有煩惱。
心愈是簡樸愈是能夠一塵不染。
心,永遠關係著心理是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