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祥法師:《金剛經》講解第九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5年09月04日

講別:第九講

請大家合掌。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於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第八講時,因為時間的關係,只提醒大家要於法起恭敬心,於說法者起如佛想。

第七講時,說明了一點點有關「無餘涅槃」及「有餘涅槃」的簡單含義。

今天,則要再深入說明「涅槃」的相關問題,我依經來說明。

一、什麼是涅槃呢?

答:(一)如《中阿含經》:「一切有結盡,無病為涅槃。」

什麼是「結」呢?如何「結盡」呢?

答:我依「沙門四果」的次第來說明。

1、斷三結,得初果須陀洹。如《雜阿含經》:「聖弟子所有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取、疑,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CBETA,T02,no.99,p.106,c20~24)。

意思是:學習聖道的佛弟子所修習累集的法,一切危險行、非法行、不清淨行都已滅了。這時已能遠離五欲、六塵所造成的障礙,而成就法眼清淨。並且,能對一切諸法實相,都能成就現觀智。這時,當此人能完全將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三結斷除,就叫須陀洹。意思是:預入聖流。這種境界的修行人,將不再造作墮三惡道的法。將來必定能夠朝向無上正等正覺,最慢再七次在人生或天上投生而修行,就可以解脫而證阿羅漢,究竟度過生死輪迴的苦河,到達解脫涅槃的岸邊。

2、斷三結,貪、恚、痴薄,得二果斯陀含。如《大般涅槃經》:「斷三結縛,薄貪、恚、痴,得斯陀含果,名一往來,永斷諸苦,入於涅槃。」(CBETA,T12,no.374,p.431,c20~21)。

說明:當一個修行人,能斷了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並且於貪、恚、痴的煩惱結薄少,則能成就斯陀含果。此種修行人,最慢先投生天界,再來人間一次,而修行成阿羅漢,所以又名:一往來,就能永遠將所有的苦止息下來,而入於涅槃。

3、《大般涅槃經》:「斷五下結,得阿那含果,更不來此,永斷諸苦,入於涅槃。」(CBETA,T12,no.374,p.431,c24~25)。

說明:斷身見,斷戒禁取見,斷疑,斷欲界貪,斷嗔恚,名為斷五下分結。

為什麼叫五下分結呢?

答:下分,是指欲界,上分,是指色界及無色界。因為身見、戒禁取見、疑、欲界貪、嗔恚這五種結,會將眾生綁在欲界中輪迴,所以稱為五下分結。如果我們想要解脫欲界,則要斷五下分結。當一個修行人,如果斷了五下分結,則最慢,再投生到第四禪天中的五不還天,在那些天界中修行而成就阿羅漢。

4、《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斷五上分結,得阿羅漢。」(CBETA,T08,no.223,p.284,b20~21)。

說明:斷色界貪,斷無色界貪,斷無明,斷慢,斷掉舉,名為斷五上分結。

為什麼這五種叫上分結呢?

因為這五種結,會將眾生綁在色界或無色界中,而不能解脫,所以叫上分結。當一個修行人,斷了五下分結,同時也斷了五上分結,則名為阿羅漢,也就是解脫三界所有的系縛了。

好了!有關沙門四果的修行次第及內容,已簡單介紹完畢。我們再回到《金剛經》的經文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CBETA,T08,no.235,p.749,a)。

這段經文,也就是要教我們要有能力幫助任何一類的眾生,都能斷除五上分結,五下分結,而且能入無餘涅槃。如此來說,我自己當然要更加努力修行,才能有能力教眾生斷五下分結和五上分結。

又有關「涅槃」一詞,除了上次所說的那一種分類方式,即解脫之後,還有色身的苦與否,來分為「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其實,也還有其它的分類方式。

如《長阿含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咤。」(CBETA,T01,no.01,p.51,c13~14)。

這些各是什麼意思呢?我來一一貼經文給大家看。

(一)中般涅槃:

《中阿含經》:「比丘行當如是: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舍,有樂不染,合會不著,行如是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從上來還,未至地滅。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中般涅槃。」

(二)生般涅槃:

《中阿含經》:「……譬若如鐵,洞然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墮地而滅。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生般涅槃。」

(三)行般涅槃:

《中阿含經》:「……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墮少薪草上,若煙若燃,燃已便滅。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行般涅槃。」

(四)無行般涅槃:

《中阿含經》:「……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墮多薪草上,若煙若燃,燃盡已滅。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無行般涅槃。」

(五)上流阿迦膩咤般涅槃:

《中阿含經》:「……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墮多薪草上,若煙若燃,燃已便燒村邑、城郭、山林、曠野。燒村邑、城郭、山林、曠野已,或至道、至水、至平地滅。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上流阿迦膩咤般涅槃。」

(六)無餘涅槃:

《中阿含經》:「云何無餘涅槃?比丘行當如是: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舍,有樂不染,合會不著。行如是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而已得證。我說彼比丘不至東方,不至西方、南方、北方、四維上下,便於現法中息跡滅度。」

從這兒,大家就可以知道,佛陀對第三果阿那含又作了分類。

依其去除我慢心的程度之不同,而分為中般涅槃、生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咤,當我慢全除,才成就無餘涅槃。

大家要知道,在修行人的修證過程,其層層而上的名稱如下:

《中阿含經》:「云何十八學人?信行、法行、信解脫、見到、身證、家家、一種、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是謂十八學人。」

《中阿含經》:「云何九無學人?思法、升進法、不動法、退法、不退法、護法,護則不退,不護則退,實住法、慧解脫、俱解脫,是謂九無學人。」(CBETA,T01,no.26,p.616,a17~19)。

九無學人,就是九種阿羅漢。

又從這兒,我們就又知道,自己是什麼程度。

所以,我要與大家共勉,如《首楞嚴經》載,佛說:「菩提涅槃尚在遙遠,非汝歷劫辛勤修證,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恆河沙,(如不修證),只益戲論。」(CBETA,T19,no.945,p.121,c26~28)。

又什麼叫「信行、法行、……」?什麼叫「思法、升進法……」?則是這次的作業。請大家要回去查看經典,將它找出來。

好了!下課。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