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科學宇宙觀(第四集)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剛才我們講到天文學家發現的黑洞是怎麼形成的。實際上講,所謂的黑洞就是恆星毀滅之後形成的天體,也是屬於成住壞空的壞空這一部分。

雖然天文學家他用大量的研究、精密的儀器來探索太空,可是講來講去都遠不如釋迦牟尼佛在經中所說的真相那麼圓滿、那麼究竟,真是古人所講的「世間好語佛說盡」,現在科學家們怎麼說都說不過佛,都給佛說盡了。我們現在之所以要結合現代科學來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不得已,因為現在人不信,不信佛講的,迷信科學,只好用科學的語言來給大家說明。特別是講給那些有一定知識文化的、有學位的那些人,他比較迷信於科學。實際上真正最高等的科學就在《華嚴經》裡面。剛才就講到黑洞的形成,不管是什麼樣的物質都有成住壞空,有情生命都有生老病死。實在講,到底有沒有生死、有沒有成住壞空?在相上我們看到似乎有,實在講沒有。那我們看到的是怎麼一回事?這個道理很深,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的註疏裡面,他在批註「十通品第二十八」裡面有一句話說到,「色存即空隱,色亡則空顯」,這兩句可以說把物質生滅現象背後的真理給我們揭示出來。色就是物質,色存就是物質存在,我們看到有物質,看到有這些桌椅板凳,有人、有動物、有這些有情生命,有天體、有星系,色存。

色存實際上是什麼?是空隱。這個色和空是相對的概念,色是一種存在,一種物質;空是沒有,沒有物質。實際上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心經》上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經文,這物質就是空,空就是物質。這怎麼說,此話怎講,明明看到有物質,怎麼能說它是空?實際上物質存在,實際上空也存在,只是空在隱的地方,它沒有顯,那我們就說物質存在。色亡則空顯,色亡是消失了,物質沒有了,沒有了是一種什麼現象?是空顯了。所以空本來就存在,它是有隱顯不同。既然空只是隱顯之不同,物質又何來有生滅?所以本來是不生不滅,只是我們說物質存在的時候,空隱;物質消亡的時候,空顯。所以清涼國師在批註當中是這麼說到,「論存亡隱顯者」,這個存亡是講物質,隱顯是講空,這兩個概念是一不是二。所以「色即是空,則色亡空顯;空即是色,則空隱色存。然皆即亡即存,即隱即顯」,這可把真相說太透徹了。這個存亡是講物質,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眾生。色即是空,就是說當物質衰亡了,空就顯現,這句話就是色即是空的意思;空即是色,是講空隱去了,物質就存在。

這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不是我們科學家講的真空。它是一種什麼狀態?是一種隱的狀態,所以即亡即存,就是色(物質)的存在和消滅,我們現在講的星體的存在和消亡,同時的。所以空的隱顯也是同時。我們講物質沒有了,形成一個黑洞,黑洞是什麼?看不見,什麼都沒有,連光都沒有。這是什麼?是空,空顯了,我們看到黑洞實際是空顯。可是裡面有沒有物質?有物質。它是不是空?那麼就不是空,裡面真有,只是我們看不到;我們看不到,不代表它真的什麼都沒有,而是空顯了,物質隱了。所以佛法里講的「存亡不二,隱顯不二」,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如果我們覺得真的很難懂,我們再用一個比喻,《金剛經》裡面常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就是一種比喻,這是夢觀,佛常常用夢觀,用這個比喻。在《華嚴經》裡面也講到,在「十忍品」裡面有一句經文說,「菩薩了世法,一切皆如夢」,這就是《金剛經》裡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下面又說,「夢體無生滅,亦無有方所」,夢的體是什麼?是我們的心,這個心,當然我們作夢的時候是妄心起作用。但是這裡講到的一切法,它的體是真心,所以夢體是比喻真心,真心沒有生、沒有滅。它也沒有方所,方所就是東南西北。真心在哪裡?它無處不在,哪都有。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我們看到山河大地,看到這個宇宙、太空,種種星系。試問一下,在夢中的這些物質,它是色還是空?它是物質嗎?當然你能說它是個物質,因為你在夢中明明看到,夢中是物質;可是它也是空,夢中的境界當然是空的,了不可得。所以雖然看到了,但是色即是空。你看這就能夠理解了,夢裡的境界它也是空的境界,雖然是空,但是你又能看到,雖然看到了,醒來之後什麼都沒有。所以這個色空不二,而且是同時存在的。

你在夢境,同時有物質,但是同時它又是空,所以當你看到它的時候,它當下就是空。不是說你夢醒了之後,它變成空了,不是,你在作夢的時候,它也從來沒有過,當體即空。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覺悟了,我們現在現前的境界就是夢境。怎麼出生的?前面講的念頭出生,因為我們有念頭,所以就看到有境界;因為念頭在相續,所以現在的境界在相續。但是我們要懂得,它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何必要去執著它?有的時候你沒有得到,沒有的時候你沒有失去。你看,得失感沒有了,煩惱就沒有了。見到好的境界不用起貪愛,為什麼?貪不到,得不到,它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像一個肥皂泡,看起來好像五彩斑斕,挺好的,裡頭是空的,而且馬上就破掉,如露亦如電,要應作如是觀。看到不好的境界,逆境現前了,也知道它是個肥皂泡,一會就破掉,而且也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也不會起瞋恚心。你看順境不起貪愛,逆境不起瞋恚。那不是變成一個痴呆,什麼反應都沒有?不是,看還是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內心裡不起這些煩惱。過日子還是過得很快樂、很幸福、很美滿,只是沒有煩惱而已。所以佛告訴我們要放下的是執著,把這些貪瞋痴的煩惱放下,隨緣度日。做什麼?自覺覺他,自己修行,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同時幫助眾生也覺悟這個事實真相,也明了這宇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華嚴經.須彌頂上偈贊品第十四》,我們師父剛剛講完這一品,有一段經文講得好,「觀察於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這一段是講我們如何作觀,觀是我們的觀念,就是《華嚴》的宇宙觀、人生觀,這是正確的觀念。我們應該存著什麼觀念?觀察於諸法,自性無所有,諸法是一切現相,一切現相沒有自性,這是什麼?眾緣和合的東西,當然是沒有自性。我們現在說一切法是自性所變現的,這個自性到底有沒有?跟諸位說也沒有,如果你執著還有個自性,那你又執著。這前面講的,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自性也是假名,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說有個自性,你把它著實了,那你又執著了,你就見不到自性了。這是個假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自性,實際上沒有,空的。我們六根沒辦法接觸,眼睛見不到,耳聽不到,鼻子聞不到,舌頭嘗不到,身體觸摸不到,連意念都想像不到,當然就說也說不到。這個自性,萬法的本體,如其生滅相,生滅相,就講到一切的萬事萬物都有生滅的現象,可是它什麼?都是真如本性所現的,這個如講的是真如本性。

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無生無滅,前面講到的色和空同時存在,所以生和滅根本沒有。這裡我們可以比喻,譬如說一個大海,大海我們把它比喻成自性,自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這講大海。一切法比喻海里的水泡,海里水泡太多了,無量無邊,水泡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斷有常、有一有異,這是講到現相。可是本體只有一個大海,大海沒有動,裡頭的水在動,這水波、水浪、水泡,它們有生滅,生滅的相,可是不離大海,都是自性變現的。所以覺悟的人他看到是大海,迷的人看到是水泡,看到水泡生滅很感傷,自己最親的人怎麼就夭折了?很傷心。看到什麼?看到生滅相,而且執著在生滅相裡頭,他就煩惱,他沒看到自性,自性不生不滅。大海本來不生不滅,也不來不去,你要看到現相就忘了大海,忘了大海,迷進去那就苦了。所以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知道人哪有生老病死?沒有生死,我沒有生死,我是我們的自性、真我,每個人都沒有生死,我們這是講體。相上這個肉體,肉體生滅相,肉體也不是我,隨它去,它生滅隨它的緣生滅就好,我沒有生滅,我沒有動搖,我沒有來去。

所以真正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這個人見到佛了,見到佛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懂得自性,真正明了了。這個解是真正明了、真正看破,看破,他就放下了,放下什麼?放下分別執著。看到這些種種生滅相,他會不會動心?不動心,知道那都是虛幻的,都是空的、假的、不可得的、無所有。知道這些道理,心如如不動,這個人就成佛了。諸佛常現前,就是他成佛了,成佛以後他會怎麼做?見到大海了,所有的水泡都是大海,所有的現相都是大海,所以他就怎麼樣?禮敬諸佛。所有的水泡都是大海,所以我禮敬水泡不也是禮敬大海嗎?一切眾生都是佛,禮敬一切眾生也就是禮敬諸佛,禮敬諸佛就是禮敬自己,這就是自愛自重。

所以真正成佛了,這種人才懂得自愛自重,因為他真正愛一切眾生、尊重一切眾生,他知道眾生跟自己不二,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們要從這裡下功夫,學著禮敬諸佛,學著愛一切眾生,愛一切的有情、無情的眾生,禮敬他們。這是什麼?性德,能夠這麼做,才能有一天見性,才能有一天諸佛常現前。你看人家大菩薩,諸佛常現前,天天見到佛。常常見到佛,沒有一刻不見到佛,為什麼?他明白了,眾生不都是佛?眼前你們每一位都是佛,桌椅板凳也是佛。為什麼?自性變現的。誰的自性?我的自性。自性變現的,怎麼不是佛?怎麼沒有佛性?

所以凡夫整天說,我怎麼老不見到佛?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不現前。為什麼?以凡夫心,見到所有的眾生都是凡夫,沒見到大海,只見到水泡。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要從心念上轉,學著見一切人都是佛。印光大師講,見一切人都是菩薩;我們實在講,應該見一切人都是佛,本來他們就是佛,現在呢?現在也是佛,現在還是佛。這個本來,不是說他過去就是佛,現在不是佛了,不是,你們諸位每個人現在本來就是佛。這話聽明白了嗎?這個本來是講現在,不是講遙遠的過去,無始劫之前是個佛,現在迷了,迷了之後變成凡夫了,沒有,現在、當下本來是佛。為什麼看不到?就是因為沒見性,沒見我們的佛性,只見水泡,不見大海。所以我們要去這樣觀察,念念都保持著見一切人是佛這個態度、這個心念,那恭喜你,你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就見佛。而且諸佛常現前,都是佛,我們在座個個都是佛,桌椅板凳都是佛,佛示現,這叫做入華嚴境界。所以科學家所講的,你看真的叫雞毛蒜皮,跟佛講的宇宙人生真相差得老遠;而且認識到真相,卻不能夠改變自己觀念,得不到受用。關鍵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觀念,要用佛的觀念替代我們自己凡夫的觀念,這就對了。這是講到黑洞的形成,我們得到的啟示。

下面一個專題,我們給大家報告一下《華嚴》的數學。我們都知道數學是現代科學之母,沒有數學可以說科學沒辦法發展,科學發展有賴於數學,宇宙學也不例外,都是通過數學推演出來的。我們在描述太空、描述宇宙星系,用的這些數字都是龐大的數字,所謂天文數字,一般來講用一個概念叫做冪,英文叫Exponential,冪。這個概念,實際上早在三千年前佛在《華嚴經》裡就提到,而且提得更加的高深。什麼叫冪?冪就是,如果我們用拉丁字母來講,譬如說α的n次方(αn),下面是個α,右上角一個n,這是α的n次方。譬如說十的二次方是什麼意思?就是十再乘上十,兩個十相乘,就是十的二次方,等於一百;十的三次方,三個十相乘等於一千;十的一百次方,等於一百個十相乘,那我們就沒有名詞來說它了。不像說百千萬億,那我們還有個名詞說,再往上,兆,京。中國古代聖人也了不起,黃帝算法有二十三種單位,了不起了,現在我們只能是用多少多少次方,很抽象的概念。

在《華嚴經》裡面講到多少個次方?總共講了一百二十四個這種數學的單位,比中國古代黃帝算法二十三個又多得太多了。你看,我們看其中有一段經文,這是在《八十華嚴》到最後第六十五卷講到善財童子去參訪,參訪到一位菩薩叫做自在主童子。這自在主童子他是個數學家,很了不起,他給善財童子講這個天文數學,他講什麼?「自在主言」,自在主童子說,「善男子」,這是對善財童子說,「我昔曾於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書、數、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這是數學家,他從哪裡悟入?從數學悟入。這個跟一般的法門不一樣,他是專攻數學。他在哪裡學的?在文殊師利菩薩那裡學的,他修學書、數、算、印等法,而且他能夠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難得,他從數學悟入。底下是他的心得報告,他說,「我亦能知菩薩算法。所謂: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一百洛叉,洛叉這是佛經裡面的一個數學單位,就是十萬,十的五次方,十萬,這一百洛叉就是一千萬,一千萬叫一個俱胝。俱胝是個數學單位,俱胝是多少?一千萬。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俱胝的俱胝就是一千萬再乘上一千萬,你們算算是多少?用數學表示,就是十的七次方,再乘上十的七次方,十的十四次方。底下還有,「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這又往上乘,十的十四次方,再乘個十的十四次方,十的二十八次方,這叫做什麼?一個那由他。再往上,「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二十八次方再相乘,五十六次方。那底下倍倍相乘,我們就不解說了,我們把經文念一遍,你們就知道數目字有多大。看看哪一位數學好的,我們念完,你把那數字告訴我。

「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廣說乃至,優缽羅優缽羅為一波頭摩」,這都是數學單位。「波頭摩波頭摩為一僧祇,僧祇僧祇為一趣,趣趣為一諭,諭諭為一無數,無數無數為一無數轉,無數轉無數轉為一無量,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為一無邊,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無等轉無等轉為一不可數,不可數不可數為一不可數轉,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為一不可稱,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不可量轉不可量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總共一百二十四個單位。下面講,「善男子,我以此菩薩算法,算無量由旬廣大沙聚,悉知其內顆粒多少」。最後一句話是講什麼?是自在主童子用這些菩薩算法,就是這些高深數學來算什麼?無量由旬廣大沙聚,這是講我們這個大宇宙裡面,無量的星體裡面的微塵、顆粒。換句話說,我們講基本粒子有多少?這麼大的宇宙有多少個基本微粒,你們能算出來嗎?菩薩能算出來,他用這麼大的數目字。

如果我們把這些龐大的天文數目單位,轉成現在的數學是多少?我真正做了一個推算,用計算器來算出來,最後一個多大?就是這個所謂「不可說不可說轉」,這是最後一個數學單位,是等於多少?十的三十七億五千八百0九萬六千三百八十四次方(103758096384)這麼大。什麼意思?我還說不明白,這個意思就是說,你寫這個數字,要把它寫下來,一後面多少個零,譬如一、三個零是一千,一、五個零是十萬,一後面畫零畫多少零?我舉個比喻說要畫多久,畫多少。假如說你用一張A4紙去畫零,一張紙算你畫一千個零,假如說一張普通A4紙四克這麼重,你要把這個數目字寫完,需要多少重量的紙?十五噸。你想想你能寫得完嗎?這就是最大的那個數目字,你看,光把它寫一遍都夠嗆了,所以怎麼可能用我們的思惟想像它有多大?假如說你要寫,多長時間寫完?我算你從現在開始寫零,畫零,算你能夠每一秒鐘寫兩個零,正常速度,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寫,也不吃飯,也不睡覺,拚命的寫,把這個數目字寫完要多久?要六十年,就要這麼長時間。這就是《華嚴經》裡講的這個數目字,不可說不可說轉。這真叫天文數字,那科學家簡直叫望洋興嘆。所以這些數字用來做什麼?自在主童子告訴我們,他用來算整個宇宙的基本微粒數目。

所以你真正入佛境界,整個宇宙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都知道了。有多少個數目,你不用這麼算,用六十年,佛現前就看到這個宇宙怎麼一回事,大智慧。為什麼這麼大的智慧型?這個宇宙是自己的自性變現的,所以佛真正是對自己完全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明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佛給我們用這一個數學算法來告訴我們,第一個,這個宇宙是無限大,真的是不可思議,這裡面的現象也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但是佛的德能也不可思議,都能夠通達,都能夠明了,這叫做得大自在。所以你看現在科學家他們所觀測到的宇宙,現在他們的估算,我們科學家所觀測到的宇宙,基本粒子的總數大約是十的八十次方這麼多個,那是小意思,十的八十次方而已。人家《華嚴經》裡講的大宇宙,那肯定這個大宇宙比科學家觀測的要大。前面我們講到科學家還沒有觀測到娑婆世界以外,更何況我們前面講的,一個世界種有無量的娑婆世界,一個世界海又有無量的世界種,這個宇宙裡面又有無量的世界海,所以那個基本微粒的數目是沒得算的。所以科學家真的是所知太渺小了,說佛是大科學家,一點不為過。

佛用什麼科學方法?他不是用科學儀器,也不是用我們的數學,用我們的數學根本沒辦法,你寫那個零都寫六十年,你什麼時候才能算得清楚?佛不用這些方法,用什麼?用禪定,他在深度的大禪定當中,《楞嚴經》裡講叫「首楞嚴大定」,大定當中觀測到的宇宙明明了瞭,根本不用那麼痲煩,還用科學儀器,還用數學推斷,這是太痲煩了。所以佛教給我們的科學方法就是用禪定,開智慧。為什麼把它叫做科學方法?所謂科學方法是人人都可以用,人人都可以證實的,這叫科學方法。什麼叫科學?譬如說我們做實驗,像氫氣加氧氣,一燃燒變成水分,化學裡面講的,H2就是氫氣,plus(加上)O2氧氣,equal(等於)H2O,(H2+O2=H2O),那就是水,對不對?這個你去做實驗,你拿氫氣和氧氣一燒,它就成水。換一個張三他這麼做也出水,李四做也出水,不管誰做,同樣一個實驗,結果是一樣的,這叫科學方法,科學實驗。

那佛教給你的方法,你也能夠這樣子,你去做你得到的跟佛一樣,你修定你就能開智慧,你就能現前看到這個宇宙真相。張三做他也能夠得到,李四做也能夠得到,只要你用同樣一個方法,你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這就叫科學方法,只是沒用他的儀器而已。所以佛教是最科學的,誰都可以去實踐,誰都可以證得。證就是驗證,就是證明佛講的境界,要我們每一個人去證明。佛告訴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你證明。不是聽佛說得好像天方夜譚,不是的,你去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極樂世界就現前。你可以試試看,保證現前,這不是最科學的嗎?一點誤差都沒有,完全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不修就不得。這是講到《華嚴》數學對我們的啟示。在《國際數學通史》,這是世界所集結的關於數學的歷史。這本書記載著全世界公認釋迦牟尼佛對數學有著重大貢獻,這是在《數學通史》上記載的,你看《華嚴經》裡就講到這麼多數學單位。所以你看三千年前就講到這麼高深的數學,所以佛法真的是高等科學。

下來一個專題,我們給大家匯報一下,叫「虛幻時空」。研究時間和空間,這都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領域,在佛法裡面早就講到。愛因斯坦,這是我們都知道的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現代科學之父,他提出相對論,奠定了太空研究的理論基礎。相對論,有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根據相對論的推斷,空間上這種廣、狹、遠、近實際上是不定的,就是它是個變數,不確定,時間上的長、短、快、慢也是可變的;換句話說,時間和空間都不一定的,沒有真實的、沒有實在的時空。要證明這一點,我們當然稍微要懂得一點數學。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它都是建立在所謂的「非牛頓系統」中,這麼一個理論。牛頓,我們知道是英國早期十八世紀初一位大科學家,他在物理學可以說是鼻祖了,他所研究的物體運動,是所謂小的、緩慢的運動,譬如說我們日常見到的汽車在行走、飛機在飛行,這些都是低速,體積很小、質量很小的物體。飛機很快,這個速度還是很慢,它相對什麼而言?相對光速而言飛機就很慢了。

愛因斯坦的理論,就不是建立在這麼一種小範圍的基礎上,他所研究的是大尺度的空間,質量很大的、高速飛行的這些物體。愛因斯坦發現,他研究看到物體的物理特性,譬如說長度,它的體積隨著它的運動速度變化而變化。他有個公式,這個公式是Lv(Lv是運動中物體的長度),等於L0乘上根號一減去V平方除上C平方,()。這什麼意思?V就是運動物體的速度,C是光速。換句話說,這個物體在運動,它的速度影響著這個物體的長度,它的速度愈大的話,它的長度就會縮小,有這麼一個關係。這個就是說,當一個物體在高速飛行狀態下,相對一個靜止的物體而言,它縮小了,體積也縮小。它的長度縮小了,各個方向的長度縮小,整個體積就縮小了。這是愛因斯坦相對論裡面得到的結果。

換句話說,物體的體積它是在變化當中,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體積可以變成零;也就是說,當它的速度等於光速的時候,它的體積變成零了,它沒有長度。換句話說,它沒有距離,因為沒有長度就沒有距離。距離也可以伸縮,在一定條件下,距離可以變成零,就是沒有距離。就像我們的地球,假如在飛速飛行的話,光速飛行的話沒有距離了,美國和中國現在相隔兩萬多公里沒有距離,都在一點上,同時看到,就是這麼樣一個狀態。實在講,大菩薩有這種能力,他能夠在廣大的宇宙當中看到不同的物體如同就在眼前。

我們可能會問,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動,動得這麼快,能夠改變距離,改變一個物體的體積?這個速度,天文學家講的叫相對速度。實在講相對什麼速度?就是念頭相對於自性的速度。我們的念頭非常快速,不斷的在生滅、在振動,所以產生了種種的距離,種種的宇宙的這些星系,這些現象。假如這個念頭不動的話,什麼距離也沒有,什麼時間、空間都沒有;換句話說,只要有動,就會有境界發生。《華嚴經.世主妙嚴品》裡面就講到,有這麼一句經文,「佛於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動無來去,應化眾生悉令見」。你看這句經文講得好,佛在十方世界裡面,他寂然不動(什麼不動?心不動。這個心是什麼心?我們的真心,真心沒有來去,寂然不動)。但是佛又能夠在十方世界應化,令眾生能夠見到。那是眾生在動,眾生一動,結果眾生就能夠見到境界,見到佛的境界。所以境界能否現前取決於有沒有動,這個動就是心在動。這個道理很深,我們這一段還沒講完,明天我們同一個時間繼續來開解,希望能夠明了《華嚴經》裡所講到的這個宇宙真相。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