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漫話系列:法華經中王 人法俱殊勝  


法華漫話系列

法華經中王人法俱殊勝

——讀《法華經·法師品》有感

本門跡門同契法理究竟方便共成佛道

自古皆謂法華為經中之王,但一直對此說法不甚明了,近日初讀法華,方茅塞頓開。特別是讀到其中的《法師品》對於《法華經》本身的殊勝和受持讀誦者所得利益的殊勝有了真實的認識。

按照聖嚴法師的說法,整部《法華經》一共分為兩個部分,即本門和跡門,前十四品為跡門,後十四品為本門。而所謂本跡之分是就其權實之義而做出的。所謂本門就如同人的身體、印璽的本身,是佛陀直接開現諸法的實相、修行的道路、如來的功德等,更多是通過種種菩薩的本生行願,直接的說明《法華經》的殊勝、一佛乘的究竟實相、如來久遠成佛、囑累傳法等。

所謂跡就是印跡、影跡的意思,是佛陀為了說明諸法實相,佛陀出世本懷而假借一些譬喻、實例、故事等而做出的一些方便善巧的化現,目的就是為了讓眾生通過這些譬喻、故事等契入佛法之門。

本門和跡門的關係就如同說理與比喻的關係,當我們還不明白或聽不懂佛法義理的時候,佛陀便會用比喻、舉例等種種權巧的方式來讓眾生明白。而當眾生找到趣入佛法之門後,佛陀就會直接了當地講義理、明實相,這時我們才會恍然大悟,明白佛陀前面苦口婆心、種種善巧方便的意趣所在。

按聖嚴法師的分法,《法師品》就其在經中的結構體系而言,是出於跡門的流通分,所謂流通就是如何將此經流傳後世、利益眾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如何弘揚佛法、接引信眾。

會三歸一含藏法身舍利契理契機開顯佛之密意

一部經也好,一部論也好,或是世間的一切事物,如果想要流通傳揚,所必須具備的的幾個條件:首先,這個要流傳的經論絕對是最好的,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然就沒有真實性和權威性,就不會有人相信,自然也不會得到流傳;其二,此經本身再好,如果不給受持之人帶來利益,也不會有人去看,去讀,更勿論去依此行持,當然佛教帶給人的的利益與世間的利益是不一樣的,不在一個層面的,但理都是一個理,特別是在有為法的層面和站在我們尚未成佛、未證空性的凡夫的角度和立場上看。歸結起來也不外乎從法殊勝和人殊勝兩個方面來勸學,來宏傳,來流通。《法師品》的結構和內容也是從這兩個方面來說的。

從法殊勝的角度來說,《法華經》可謂經中之精華、經中之王。就諸經而言,一般來說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就是說在《法華經》中,佛陀為我們開示了成佛的通途和大道。在本經中,佛陀不僅親自說明了佛陀出世是為了讓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大願本懷,而且佛陀還親自為眾多的修行弟子授記成佛,無論在理上還是在事上都是無比的圓滿。不僅佛的大弟子們都能成佛,甚至連其他經典中所講的諸如提婆達多這樣壞盡善根、犯五無間罪的一闡提,以及通常認為女身不能成佛的尼眾,佛陀皆授記成佛,甚至聞本經一句一偈都可以成佛。正如經中所說「乃至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可見本經的殊勝與不可思議之處。

如佛在本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所說「能受持讀誦《法華經》,破一切暗,於眾經中最為其尊,是諸經之王,諸經中最為第一」,那《法華經》為什麼是經中之王呢?就在於此經能夠破除我們內心的一切貪嗔痴的無明之暗,送來無上光明,速疾成辦成佛之道,所以《見寶塔品》中如是說:「若持此經,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

在《法師品》中佛陀更對本經的殊勝做了詳細的開演,並將《法華經》看作是佛的法身舍利,比佛的肉身舍利更為殊勝,所以在起佛塔之時,如安放《法華經》,即無需安放佛的肉身舍利。為什麼呢?佛陀在涅槃之後,之所以留有肉身舍利,就在於末後世人對佛陀所說之法,難解難信,多認為佛法是迷信、神話等等。佛留下肉身舍利就是以自己的身體來證明佛法的真實性,證明佛陀修行之路的普遍性、可行性,也就是通過肉身舍利這種方便的形式來接引眾生入佛知見。而《法華經》作為佛的法身舍利直接就開顯佛陀的出世本懷,直接引導眾生趣入佛之知見,所以其價值更在肉身舍利之上,是佛法身的體現,正如經中所說:「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幡,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嘆。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從正面說是如是,如果從反面說,即從謗法和謗佛的罪過相比較的角度來說,毀謗正法的,特別是毀謗《法華經》的罪過更甚於毀謗佛陀的罪過。經中所言:「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我們引用經文的目的是在說明《法華經》的殊勝和重要性,而不是說毀謗和毀罵佛陀就罪過很小,我們都知道,如果對的善知識觀過,尚墮入地獄無數劫,何況犯毀謗佛陀呢?

此經的殊勝與尊貴之處還在於,佛陀在《法華經》中開示出了所有的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密意之所在,即佛所講法無外乎究竟與方便的統一,契理與契機的不二。佛陀所開示的一佛乘,即一切眾生必定成佛的密意,就在這部經里得到明確的闡述,而所謂的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不過是佛陀為契合不同根器的眾生的方便說法而已。這便是佛陀在將要涅槃之時,總結其四十九年說話的最終本懷,而向眾生說明一切有情必定成佛的道理之所在,並以授記的形式加以確定。而在佛最後所說的《涅槃經》裡,佛陀則說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這一成佛的根據之所在,從而為成為《法華經》中的密意和授記最根本的基礎和所依。

正如經中所言:「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這也就是佛陀講說的「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

正因如此,《法華經》就成為判斷修行之人是否善行菩薩道的標準和依據之所在,「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為什麼只有聞說、供養《法華經》才是真正行菩薩道呢?因為行菩薩道的宗旨和目標都是在於能夠成就佛道,而《法華經》所開顯的就是成佛的通途,給予我們的是對於必定成佛的信心。若不聞法華就不能對成佛形成定解,也就不能夠做到徹底無我利他的發起菩提之心而行六度萬行之菩薩道。經云:「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在這裡佛陀還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加以說明,如果將我們的成佛之路比喻成饑渴之人尋找水源挖掘水井求取甘露而得清涼的過程的話,我們雖然渴的不得了,非常想早一點的找到水,但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水在哪裡,在挖的時候見到的總是乾土,不知道還用多深才能見到水源,於是便對於能否找到水充滿疑惑,無有信心,於是便不斷地變化地點來挖,但是總見不到水。就如同我們在學佛之時,不知道我們是否能最終成佛,或者說自己業障重,或者說自己修行法門不對等等,總之,不能對成佛形成定解。而《法華經》就如同我們在挖井之時看到濕土便知道下面肯定有水,這樣不斷挖下去,肯定可以得到水源而得甘露。見聞法華便可對成佛產生定解,信心增上,必定成佛。

見聞信解必當作佛願行果相殊勝無雙

雖然《法華經》有如此多的殊勝之處,為經中之王,但並非所有的眾生都能解了、受持,正如經中佛陀對藥王菩薩言:「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正因為此經之殊勝加之其難解難信,所以能解能信此經典之人其本身也是非常的殊勝難得,這也就是《法華經》的人殊勝之所在。

於此品中,佛陀從願行和果相兩個角度來開示人殊勝之所在。

從願行的角度來說,正因為《法華經》之難解難信,所以能真實信解者絕非一般善根之人,而是與無始劫來宿植善根,發大誓願,來護持宣說《法華經》的大乘菩薩。也可以說這些信解《法華經》的人都是為了引導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示現在這個娑婆國土、五濁惡世來助佛教化的。如經中說「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

而在佛陀滅度之後,即使是為他人講說一句《法華經》的人,也都是為了悲憫眾生,而受如來所派遣,作為如來的使者,專門為了度化眾生而來演說《法華經》的。有《法華經》住世,就代表有佛的正法住世,就代表佛的法身長存。經云:「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

如果從果相的角度來說,所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此《法華經》的人,無論是在如來會中,還是在如來滅度之後,佛陀都會給其授記當來必當作佛,正如經中所說:「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由此可見信解《法華經》之眾生,不僅是人,即使是天龍八部也都為佛所授記,也都能成佛。從時間的因緣講,不僅在當時的如來會中,即使是在如來滅後,能信解《法華經》,甚至隨喜者,都種下了成佛的正因,這樣的果報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啊!

不僅如此,信解、解說《法華經》之眾生,都能時刻得到佛的護念和神力加持。如來會以衣覆蓋莊嚴其身,能登如來法堂與如來共宿一室,親聽如來講法,為佛所摸頂加持,這是何等的神奇!正如經中所說:「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不僅如此,當有人慾解說《法華經》時,如來還會以神力派遣化現之人為他召集聽法之人,也會派遣四眾弟子前去做聽眾捧場。如是在空閒之地,還會召集天龍八部去聽法。而對於說法者來說,如果有疑難問題和忘記經句等狀況出現,佛陀還會親自為講法的人解說,為其答疑解惑,並親自現身讓講法的人看到。如佛所言:「我於余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若於此經忘失句逗,我還為說,令得具足。」

演說《法華經》有如此殊勝的果報,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為眾生開演,講說《法華經》呢?如來在經中開示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也就是說只有具備入如來之法堂,著如來法衣,座如來之法座,具備這些儀軌和形式才能為眾生說法。

如何才是如來室、如來衣和如來座呢?佛陀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即:「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以弘法利生為己任的法師,必須懷有慈悲之心,內心柔軟安忍,能解一切法空之諸法實相,並以不懈怠的心來演說,利益眾生,才有資格做法師,才有條件作人天師表,才敢為他人廣泛的演說法華之經意。反思自己當下在寫關於《法華經》的一點心得,也無非是為了拋磚引玉,與經上所言的大慈悲、安忍柔軟、不懈怠還相距甚遠,何況對空性的理解更是談不上,只是憑藉著對經上所講的必定成佛的定解和對善知識的信心,將自己所能理解的塗鴉出來,希望未來能具備這些條件,能夠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在成佛的道路上少走些彎路,多增加些資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