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聖賢法要新白話版9


時間:2019/5/25 作者:常念彌陀

明景隆

有人問永明大師《四料簡》的旨意。

回答:參禪人執守話頭,自以為是守靜的工夫,更沒有別的事。念佛往生,早晚禮誦,都不去遵行,這就是「有禪無淨土」啊。這樣的參禪,也不是正氣,是守死話頭,與土木瓦石沒有區別。有這種病的人,十有八九,沒辦法能救。真正得到禪旨的,如水上的葫蘆,按它就轉動,活潑潑地。這樣的參禪,不輕視念佛往生的法門,早晚禮誦,也同樣遵行,隨便左右,沒有不是道的。這就是「有禪有淨土」啊。

念佛法門,是修行的捷徑。看破這個人身不真實,世間是虛妄的,唯有淨土可以依歸,念佛可以依靠。緊念慢念,高聲低聲,總沒有什麼規定妨礙。只要身心閒淡,默念不忘,安靜吵鬧空閒繁忙,都是一樣念。忽然遇到機緣,打中一句「轉身」的話,才知道常寂光淨土,不離這裡,阿彌陀佛,不超出自心。但是如果有心求悟,反倒成了障礙。只是以信心為本,一切雜念,都不追隨它。這樣的遵行,縱然不開悟,死後也能往生淨土,繼續進修,沒有退轉。優曇和尚(元朝高僧)說過,那種要人提問「念佛的是誰」,有人回答「那個是我本性阿彌陀佛」,認為這是攝心念佛,參究念佛。現今不必用這個方法,只按平常念去。(《空谷集》)

明袾宏(蓮宗八祖)

曹魯川:那釋尊有三藏十二部教法,所謂在廣大的海中,張開眾多的網,又所謂大圓倉小圓倉了。只應該談大包括小,怎麼可以舉一而廢多呢?近來我鄉黨中有提倡歷劫成佛,必須是漸次修行沒有頓時成就的說法,這漸次也是聖人說的,未嘗不對,但因為漸就廢棄頓,就有偏差了。尊者您內在暗修頓圓法,而外在顯示淨土法門,諸佛有這樣的事,沒有什麼可懷疑的。無奈近來聽眾,只因為要彌陀一聖,就廢棄其他十五個王子(彌陀和十五個王子曾經都是大通智勝佛的王子,都已成佛)。因為淨土一經,而廢棄三藏十二部,這是我不願聽到的啊。現在雖然是末法時期,而現在人的根機,難道沒有利鈍的差別嗎?就像釋尊為迦葉,為憍陳如說法,是這樣說;為善財,為龍女說法,是那樣說。二十五位聖人,各自證得圓通,文殊菩薩所稱道的又是另一樣。正所謂昨天定了,今天又變了,又所謂說我是空,又不是空;說我是有,又不是有。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為善無常主」(沒有不變的),活潑潑地,如水上按葫蘆一樣(是按不住的)。倘若釘死守牢,怎麼利益人天呢?我希望尊者您,為大眾宣揚淨土教法,遇到利根人就指點上乘法,這樣圓融通達,不受限一方一角,使大鵬小雀都適合,不也是盡善盡美嗎?又佛的《華嚴經》,是無上一乘圓教,如來契合心性的極妙論談。尊者您把《華嚴經》與《彌陀經》並稱,好像已經不妥。因此就有論著抬高《彌陀經》,使淨土凌駕於華嚴之上,「朱紫混淆」為什麼呢?也願尊者您,為淨土根性的人說淨土,為華嚴根性的人說華嚴。不互相排斥,也不互相混濫,是真正的流通佛乘,真正的五教(華嚴判教)並列宣揚,三種根性都攝受。無奈的是何必刻舟而求劍(比喻方法不對),並且彈打痲雀而驚走鷂鷹啊。

祩宏回信說:當然《華嚴經》具足無量的法門,求生淨土,是華嚴無量門中的其中一門罷了。順應時機,其實都是由淨土這一門而入華嚴,不是舉淨土這一門而廢棄華嚴啊。來信說我把《彌陀經》與《華嚴經》並稱,因此就有論著使淨土凌駕於華嚴之上,這論著是誰作的呢?華嚴如天子,誰能使王侯大臣百官凌駕於天子之上的呢?而我也從未有過並稱啊。我的《彌陀疏鈔》中,只是說華嚴圓滿極致,《彌陀經》得到圓滿極致的很少一點,是華嚴的眷屬一類,不是並稱啊。又來信說應該隨機講演教理,為適合淨土根性的人說淨土,適合華嚴根性的人說華嚴,這個意思很妙。但是其中有兩個問題。一是,千種根機同時教育,這是如來出世的事,不是我所能做的。所以曹溪六祖慧能大師專心在直指人心的禪法上,難道他不懂別的教法嗎?廬山慧遠公主要在東林結社上,也不是止接引鈍根。至於雲門、法眼、曹洞、溈仰、臨濟,雖然五宗禪門分支同出一個源頭,但也是在教法上稍有差別。門派的特點,理應如此,沒有什麼奇怪的,何況我是凡夫呢?如果狂妄效仿古人,昨天定,今天不定,而散漫沒有師承,變亂不一,名義上是利人,實際是誤人了。為什麼呢?如果我是法王,在法上可以隨意自在;如果我是平民號稱國王,就不能不慎重啊。二是,說華嚴就包含淨土,說淨土也通達華嚴。所以想說華嚴就說華嚴,想說淨土就說淨土,本來並行而不相違背。今天的人只知道華嚴比極樂廣,而不知道彌陀就是毗盧遮那佛(法身佛)啊。再說龍樹菩薩在龍宮誦出《華嚴經》,卻願生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是華嚴長子,卻願生極樂世界;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是輔佐毗盧遮那佛,號稱華嚴三聖,卻願生極樂世界,都是有分明的根據,就如日月星辰擺在那裡。居士您要提倡華嚴來風光四方,卻與文殊普賢龍樹等菩薩違背了,這又是我不理解的啊。何況方山的李栆柏列出十種淨土,極樂世界雖然說是方便,而華嚴是方便與實際相互融通的,理事沒有滯礙,事事沒有滯礙。所以妓院屠場,無非是清淨道場,更何況七寶莊嚴的極樂世界呢?婆須蜜多(世友菩薩)沒有討厭不討厭,都是古佛的作用,更何況萬德具足的彌陀呢?居士在華嚴門中遊戲沒有妨礙,卻在淨土中有妨礙,這又是我不理解的啊。我與居士同是華藏的知心良友,而居士不體察我這微小的心意。又想拉居士您作為蓮胎的骨肉弟兄,而望居士您對我不見外啊。

魯川又回信說:各種不了義經論,《別行普賢行願品》,與《大乘起信論》等經論,都有稱說淨土,這難道沒有原因嗎?但是在《華嚴經》中,沒有提到,只是李栆柏列出的第十淨土(阿彌陀佛淨土),比較明晰吧。《法華經》排序十六王子,其中有彌陀,沒有特別定為一尊。那讚嘆持經的功德,援引到淨土,實際是說女人往生的因果。《首楞嚴經》二十五聖證悟圓通,文殊菩薩沒有分高下,只是說「方便有多門」,又說「順逆皆方便」。但是又論快慢不同,卻在沒有高下的分別中,又不是沒有指歸的啊。所以極要點在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而不推崇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更還有貶低,叫「無常」,叫「生滅」。就是像賢首、清涼等大師,極力標榜的小、始、終、頓、圓五教,大家都以為允當,也沒有品評到淨土。禪宗一派,尤其掃蕩淨土。如齊己禪師說:「唯有徑路修行,依舊打之繞。但念阿彌陀佛,念得不濟事。」又說:「或者像以前舍父逃走,流落他鄉,東撞西碰,苦哉阿彌陀佛。」這樣的話,也許覺得苛刻,但是難道沒有原因嗎?而他這樣說,也必定是有道理了。所以通達的人常說「阿僧祇劫的辛苦修行,不如一念就得無生法忍」,又說「一念緣起無生,超出三乘權學」。何況無論三乘一乘,關鍵在於無我無我所。今天往生淨土的人,我是能生,土是所生,自己與他人很清楚,生與滅很分明,欣喜與厭惡亂紛紛,無法細說。但從來談淨土的人,必定會說:「華開見佛悟無生。」他必定要往生見到彌陀,才從觀音菩薩,或者大勢至菩薩,或者阿彌陀佛那裡,教他明白無生,這時才悟到,似乎是迂迴遲緩了。再說華嚴法性大海所展現的全身,就如人身中有八萬四千毛孔一樣。東方的藥師佛,西方的彌陀佛,各自在一毛孔中,說法度眾生。倘若拋棄全身,只入一毛孔,不但是大海與水泡顛倒位置,而且蒼蠅投奔窗戶紙,這是為什麼呢?先前我寫信說,為淨土根性的人說淨土,為華嚴根性的人說華嚴,我自認為不違背諸佛法門,也是為尊者您的一片赤心。尊者您要帶我入蓮胎,那就是古人所說的「捉物入迷津」,與那「棄金擔草」(《百喻經》故事)的寓言差不多了。尊者法會下的聽眾,從杭州到蘇州,沒有不是津津樂道九品往生。如果與他們交談,稍稍提到上乘法,就吃驚瞪眼,或者更加嘲笑。這個過失,是在弟子呢,還是在師父呢?大丈夫氣宇沖天,度眾生為先。既然出世了,開講堂了,登法座了,不具備大人物的氣概,只是像街頭巷尾的老阿公老阿婆的舉止。一旦被聰明伶俐的人問住了,明白人抓住把柄了,是打算向天堂里藏身呢,還是在地獄裡藏身呢?佛法大事,非同小可,願尊者您鄭重考慮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