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1/1/13

廣東化州南山寺2010年農曆十二月念佛七法會

(十六上午仁煥法師開示) 寺廟是精神教育的場所

我出家以後,分有兩個階段。首先我看見一些大德,他們出家以後,建了很多寺廟,我心中非常崇拜,也想在有生之年為佛教做一點事業,建一些道場。

影響我比較深刻的就是倓虛老法師。他本人也是醫師,42歲出家。我當年出家也正好42歲。因為我身體不好,出家以後沒有去佛學院學習,但是我通過閉關的方式,用幾年的時間在關中磨練。後來也接管了幾個寺廟,當我把那些寺廟修復到一定程度,又交還給當地人或其他法師管。但是七、八年過去了,原來恢復到什麼程度,現在依舊不變。因為他們幾乎都是搞經懺的,所以連養活幾個出家人都沒有能力,更沒辦法再把寺廟擴建。

到第二個階段是怎麼樣呢?我後來終於悟到,達摩祖師進入中國以後,去渡化梁武帝,說梁武帝建那麼多的廟沒有功德。達摩祖師的修養觀念,認為一個國王要強盛一個國家,光建廟沒有作用,應該規範信仰,莊嚴信仰,清淨信仰。想興旺國家,必定以文化來興旺。梁武帝雖然有信仰,但是光建廟,沒有重視教育。如果沒有教育,公民就不知道信仰什麼、為什麼要信,最後就變成婆婆媽媽的迷信。

信仰必定是有根據的信仰,有依據的信仰,有憑據的信仰,有數據的信仰,有證據的信仰。有根據,有依據,有憑據,有數據,有證據,就是叫做文化信仰。

我理解了達摩祖師和梁武帝的對話以後,我才改變了路子,不需要建廟太多。而且現在的寺廟發展以後,基本上變成家廟、子孫廟,變成私人財產。正因為成為私人財產了,所以又變成商業化的道場。

那寺廟應該做什麼呢?寺廟應該是傳播釋迦牟尼佛的覺悟教育,傳播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教育,傳播釋迦牟尼佛的慈悲教育。為什麼要傳播釋迦牟尼佛的覺悟、智慧和慈悲呢?因為覺悟、智慧和慈悲是生命的解脫。佛陀的修道是帶著解決生老病死苦去修道。當他悟道以後,明白了生老病死苦就是生命的因緣果報。

為什麼這三個教育成為生命的解脫呢?如果人有智慧以後,就成為沒有障礙的人生。為什麼有智慧的人就沒有障礙呢?因為有智慧的人信仰因果,尊重因果。因果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在不報,時候未到」。菩薩怕因,眾生畏果。菩薩知道哪一件事應該做,哪一件事不該做,做了以後會有什麼因緣果報。

下面講一講因緣果報的內涵。首先人的生存是自然的,死也是自然的,但是我們往往是違背自然。特別於飲食上,有好的東西就大量吃,吃到睡也睡不好,坐也坐不行,結果就引起腸胃有問題了。如果不好吃就不想吃,沒有吃飽,這樣也叫做違背自然。

什麼叫做自然呢?有好吃的,吃到恰到好處就行了;不好吃的,也要吃到恰到好處就行了。這就叫做順其自然。

違背自然的事情很多,我們一舉一動都在違背自然。所以《地藏經》有一段經文說:「南閻浮眾生起心動念都有罪過。」罪過在哪裡啊?罪過在違背自然。

違背自然以後,速度快,當天就受到果報了。速度慢,可能要經歷一定的時間,才受到果報。在當天受到果報,人容易知道原因。經歷了一定的時間,就根本想不起來了。想不起來了,就專門向醫師問「為什麼」,所以我經常回答很多同修:「不要問為什麼,果報就果報了,還有為什麼?」

我認為,寺廟應該成為精神教育的學校。佛陀的智慧、覺悟、慈悲,就是人的精神。婆婆媽媽的信仰就是相信物質而已,不相信精神。不相信精神了,所以就沒命了。有覺悟人生,有智慧人生,有慈悲人生,就是生命解脫的人生。

什麼樣叫做解脫啊?就是沒有障礙。活也沒有障礙,要走的時候也沒有障礙。佛教有一句話,叫做:「來去自由,一切無障礙。」沒有障礙叫做解脫,有障礙就叫做不解脫了。

道場走商業化,道場就沒有靈魂了。如果你們出家在家都不要靈魂,只要產業,我就放下寺廟。我寧可回歸精神,我不願回歸產業。寺廟應該成為佛教教育和佛教慈善同步、佛教修養和服務十方同步、佛教文化和佛教旅遊同步的道場。

本來過去的寺廟不主張搞旅遊。如果打造佛教文化,吸引人來旅遊,可以讓沒有聞到佛法的人回歸到信仰佛教文化,尊重佛教文化。我認為佛教文化是感化人。

這麼多年來,我曾經努力搞教育,我的教育是佛陀的覺悟教育、佛陀的智慧教育、佛陀的慈悲教育。由於印光老法師也提倡親職教育,所以我也以傳統的儒家文化、道家的道德文化結合起來搞親職教育。

本來中國的佛教,多少都含有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唯有各自提倡的重點不同而已。儒家和道家重在修身,佛教重在修心。因為人的一切行為來自人的思想。人的念頭好,行為就好;人的念頭壞,行為就壞。修心就是斷掉一切不良的念頭。心是人的精神,所以寺廟是精神教育的場所。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