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葉曼:生從何處來 死向何處去?


時間:2009/2/8 作者:明華居士

葉曼講座縱貫歷史,將儒釋道的發展以及這三學在各朝各代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娓娓道來。主題講座之後,提問的紙條被紛紛傳遞到講台上。一邊看著紙條上的問題,葉曼風趣地說:「這些問題都回答的話,要答到明天了。」於是,由主持的法師挑選了幾個代表性的問題,包括家庭關係、個人學修等,請葉曼回答。問:您是以什麼原則來處理夫妻與家庭的關係的?答:我們說,「十世修得同船度,百世修得共枕眠」。夫婦都是因緣,兒女有討債的有還債的,但是討債的多;夫妻是好因緣的,萬難挑一。我的「葉曼信箱」維持了25年,很多人就討論這個問題。有一次,有十幾位學文學的朋友談自己家庭,十個人裡頭有九個不滿意自己的家庭的生活。我說,剩下那一個人在說謊話!(眾笑……)夫妻是從兩個完全不同環境的男跟女(男跟女已經不同了),讓他們結為最親密的關係,怎麼不打架?從前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不能步出閨門,所以那一半的問題不發生。現在男女平等,不但男人有問題,女人也有問題,女人的問題變得更多。現在談到離婚率,說起來都是驚人的。所以夫妻關係雖然說是因緣,而且是了不起的因緣,但是問題也最多。從前母系社會時,男人的作用就是借來下個種,然後把他們趕到別的地方去。古時候的小孩只知道有母不知道有父,不知道他的父親是誰。慢慢地,因為女人有懷孕、哺乳的問題,從勞動力方面來看,男人越來越長勢。於是社會系統就從女系變成了部落,部落系統一出來,男人就開始定規矩。處理男女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結婚」。結婚後,無論丈夫怎麼樣的花哨,嫡室-明媒正娶的太太是不能動的。你儘管有多少個姨太太,我這正房大太太是不能動的。後來有離婚了,第三者介入的時候,她才不管你正室不正室,所以就出來這麼多的問題。我看呢,慢慢的,婚姻這個問題,結婚這件事情,恐怕早晚也得取消。(眾笑……)8月27日龍泉寺迎來九十五歲高齡、精通儒釋道三學的葉曼女士。老人家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不停地微笑地說:「各位好!各位好!」問:為什麼南懷謹和陳健民大德都喜歡您這個弟子?答:我是總被南老師罵。每回有一點證量,南老師就說,「瞎貓撞上死耗子」。我這個瞎貓不停地撞上死老鼠,他從沒有誇獎我一次。南老師現在在太湖邊有一個三百畝的土地,他已經蓋起三座大殿,將來要弄個「太湖學堂」,仿照朱熹的樣子。當我要去拜訪陳上師的時候,(普通人對於弟子要去拜望另外一個老師,心裡會不高興。南老師沒有。)南老師說這個人不得了,你趕緊去挖寶,挖了寶回來告訴我。(眾笑……)這是南老師了不起的地方。我的智慧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唯一的優點就是認真。我是不學則已,要學,就全神貫注。所以當我好奇,需要學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全部精神、全部生命、時間都放在這個上面。做老師的對這樣的學生大概都還很器重的。所以南老師、陳上師對我都不錯,我很感激他們。問:有學者提出「大乘非佛說」,及密宗的傳入。答:大乘不是佛說的?那麼請問:這些經啊,算不算大乘?好比說《楞嚴經》,梁啓超說是假造的,因為它的文字太美了。《金剛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佛法的基本,這是大乘的。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是大乘的。「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在哪裡?如者,「真如」也;來者,「起用」也。真如在哪裡?起用在哪裡?完全在我們的心上。所以佛法告訴你:記得,沒有人可以求,沒有菩薩,沒有佛可以依賴。你只有按照他的法、走他的道路,你將來會跟他一樣。這不是我胡說的,這是佛臨終的時候說的。我們最少要信佛所說的一件事情,「眾生皆具如來的智慧德性」,把這句話記得。我們很慚愧,我們不能象釋迦牟尼佛一樣放下,他放下的多少,你們知道嗎?釋迦牟尼佛有三個妃子,不只是一個。他是國王的繼承人,他還有兩個兒子。密宗傳來中國,要從唐玄宗開元年間說起,有三個從印度來的和尚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金剛智的弟子)把密宗帶到唐朝,所以稱他們為「開元三大士」。當時日本空海和尚來到中國,他把密宗帶回國,在日本的東初寺傳密宗。從唐玄宗(公元685-762年)把密宗收歸宮裡後,中國很少用。密宗是在佛滅度後四百年,龍樹菩薩(Nqgqrjuna,公元二、三世紀間的南印度人)開南天鐵塔,從裡頭得到三本密宗的大書,這一宗先傳到印度,從印度傳入西藏。在中國的佛法裡,好比說禪宗講我們必須要有「出處」。在出處的時候,當你把一切名利權情都放下了,這時你就真正「出離」了。真正出離的時候,山粿條碎,大地平沉,頭一個見到的是「空」。不但是外頭的境空,連自己都空掉了。那時候「我見」,「我惑」都可以慢慢的減少。然後你到「入處」的時候,這時候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但是那個山和水,跟你在「出處」,在欲界定的時候所見的山水就不同了。然後你再進一步,破「末後牢關」。前頭是破「初關」,中間是破「重關」。破了重關,你不但見到空,而且知道因緣跟因果是什麼東西。這整個的時間跟空間你都了解了,那不過是入處而已。最後是我們一個大的監牢,我們人的心意識,我們的生理,我們的心理都在這個監牢裡頭。你怎麼破這個末後牢關?禪宗說,破末後牢關先聖不傳。沒人傳你。這就是密宗。所以密宗神秘的不得了,有很多東西不能傳。台灣有一陣子傳得非常糟糕,我跟他們說,你們不要聽或者出家人或者在家人說可以傳你密宗,讓你即身成就,這個是千聖不傳的,所傳非人必遭天譴。真正傳密宗的話,師徒兩人不入六耳,師徒兩個人只有四個耳朵,第三者都不能在。所以密宗有很多不傳之密。千年的金龍橋將記住他們身影,這歷史的瞬間。問:多辦法會是不是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機會了解佛法?答:法會不是像諸位所說那樣。「盂蘭盆」是「解倒懸」之意。好比我們買活雞的時候,我們會倒提著走,這就是倒懸。我們眾生也都像雞一樣在倒懸之中。盂蘭盆會是為目連尊者的母親而辦的,她的母親生前打僧罵道,死後墮入地獄,目連尊者沒辦法了,就去求佛來幫忙。佛就找來五百名已經證道的阿羅漢,請他們一起誦經來超度目連尊者的母親。這是佛在世時舉辦的唯一的一次法會。出家人講經說法,好好的說一部經,我贊成;假如出家人經常辦法會,我一個在家人,我都反對。這不是弘揚佛法,這是賺錢。因為辦一個法會,內堂要出多少錢,外堂要出多少錢,沒有錢沒法辦法會。問:不二法門當如何學修?答:所謂「二」是指真的、假的,有的、無的,這些都是二。為什麼會有真的假的,是因為我們有分別心。學佛首先是不要有分別心,當我們有分別心的時候,就有因緣(十二因緣);有了分別心,就有愛憎心,有了愛憎心,就產生取捨心,這個心起來了就有了分別心,分別心一起,是非心就起來了,這時候生跟死就來了。所以佛,真正修行到家了,連生死涅盤(不生不滅)都是空中的花。因為我們眼睛有病了,才眼冒金花。佛法告訴我們,這眼前金花亂動是什麼原因,是你的眼睛出了毛病,不是世間真有金花。所以,頭一個我們就要去掉愛憎心,沒有愛憎心的前提就是不要有分別心,不要怨生死而樂涅盤,生死涅盤都是空花、幻象。能夠知道這個,生死沒有什麼可怕。真正的大乘佛法就是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沒有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就沒有愛憎心,沒有愛憎心,就沒有取捨心,沒有取捨心就不會造業。我們今天所受的果報都是因為我們的業。不要有任何怨,不要怨我的命不好,怨天尤人,這都是自己的業造成的自己的果,「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未來果,現在做者是」。只問現在做什麼,不必去算命,也不必占卦,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在佛法里修行必須要知道,我們的責任非常重,沒有人可求,沒有人能幫你的忙,完全靠自己。這樣的話,我們自然知道要不停的精進。葉曼參觀龍泉寺,在西跨院三聖像前雙手合十。葉曼說過,自從一見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 ,希望有生之年再講一部《楞嚴經》。問: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答:我還不懂得。我們只好相信,我們不是只活了這一輩子,也只好相信輪迴。這個輪迴,在時間方面是因果,空間方面是因緣。所以我們多結緣,在處事待人方面從寬處,從大處著想,不要把自己限制在自私自利里。這也是孔子所說的「夫子之道,無他,忠恕而已矣」。這是我們起碼的處事待人的方法,就是這兩個字。這兩個字都從「心」而起,所謂「忠」是把心擱在中間,處事要忠;「恕」是「如心」,己所不欲,勿施與人。說起來很簡單,把心擱中間,不偏向有,也不偏向無,不偏向左,也不偏向右,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直道而行」。佛法告訴我們要走直路,不要走彎曲的路。我們知道這個以後,發現這顆心最難管。誰代表我們的心?孫悟空代表我們的心。孫猴他七十二變,上一分鐘還好好的,下一分鐘他就變了。唐僧怎麼管他?請觀世音給他帶上個緊箍咒,唐僧一念緊箍咒,孫猴就頭疼的不得了,只好聽師父的。我們這顆心自己總管不了,有一個緊箍咒就是「道德」。於是,一說這不合道德,我們就不敢做了,人言可畏,我們就會放棄,把自私自利的心壓下來一點。知道這個以後,我們就不要問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只問當下。你當下懂不懂得因果?懂不懂得因緣?這是最基本的佛理,也是最基本的處事待人之道。能夠這樣的話,管它生死呢。到現在為止,我們比剛才已經更接近死亡一個半鐘頭了。不管諸位是高明的,還是年輕的,我們都往那條死亡的線上走。因為世間的一切物質離不開成住壞空,我們人離不開生老病死。釋迦牟尼也是因為看到這個,當下就放下。我們誰能做到,我們能放下幾樣?當我們煩惱來的時候,就想想生從何處來?我們都會死,不要以為我們千年不死。生的時候,小孩的手都會攥得緊緊的,什麼東西都要把握在手裡頭;死的時候,兩個手都放開了。「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萬般的名利權情都帶不走,只有造的業隨身。死向何處去?死向你的業力去。現在連腦子裡想什麼東西,都在種業,好可怕呀!所以,玄奘大師的《八識規矩頌》裡說到藏識,說到「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問問主人公在哪裡?主人公就在我們的藏識里。這個「三藏」不是平時說的經律論三藏,而是「能藏,所藏,執藏」。動詞叫cang,名詞叫zang。所以叫「浩浩」,大的不得了,就在我們本身里。第八識里,就是我們的三藏,能藏-我們什麼都能接受;我們接受完,所藏的也在我們的藏識里;然後我們挑選我們什麼東西能夠放在裡面,這就是執藏。頭一個,我愛我自己,人人都免不了,無論你是想成佛,還是想成菩薩,頭一個就有「我」在。這個我是變成一個小我,還是一個大我,在我們自己選擇。知道了這個以後,管他生從何處來?我今天所受的果報,是我過去多生累劫積攢下來的,除了感恩以外,不作他想。若問死向何處去?將來你是成菩薩成佛,還是升天,還是墮入地獄、餓鬼、畜生,完全看你自己。沒有人可求,沒有人可以幫你的忙,連佛菩薩都救不了。所以地藏王菩薩了不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不但要入地獄,我要住地獄,我還要樂地獄。我不但要樂地獄,我還要莊嚴地獄,多了不起!所以我們得有地藏王菩薩的精神。我不但要住這世間,我還要再來。生從何處來先不要管它,死向何處去也不管。哪怕墮到地獄、餓鬼、畜生,我只要心存一念,哪怕做了一點功德,以後回到這個娑婆世界來,我還要盡我所知的儘量告訴別人。這就是菩薩大願。即使我們過去造了很多業,你能有這樣一個念頭,這麼一個願力,這個願力就會實現的。所以我們不要問,生死怎麼樣來,怎麼樣去。我們時時刻刻在走向死亡,世界沒什麼可貪的東西。我活著,就要把這個世界莊嚴好。能夠做什麼我儘量做,我們沒有種一棵菜,沒有種一粒米,沒有織一寸布,沒有蓋一片瓦,而我們都享有這些東西。我們應該多感激,尤其是知識分子,當你只有感激的心,只有慚愧的心的話,你不會做壞事的。假設我們永遠在那怨天尤人,我們整天的臉都會變形,我們的言語整天的都是抱怨,人人都會離你而去,我們能歡歡喜喜的做人,用一顆感激的心,報恩的心做人的話,這個人很可愛。即使他長的很醜,即使他很老了,還是很可愛的。所以說我們盡我們的力量,做我們該做的事情,其他的事不要管,連生死都置之度外。我現在九十多歲,我常常跟人家說,我每天晚上換上睡衣以後,不知道明天早上,是不是還要穿日間的衣服。因為人走多半是半夜走。我活一天算一天,這一天我快快樂樂活,讓別人跟我一起也快快樂樂活,這是我唯一能做的。其他我都做不到,你要問我生從何處來,我也問,死向何處去,我更發生疑問,但是都得不到解答。唯一可解答的就是自己,自己在種什麼因,將來就得什麼果。所以我說,只問當下,管他前因後果!你當下做的是什麼事情,這個最要緊!(鼓掌……)問: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需要哪些因素?答:人人抱著張載的報恩的心、度眾生的心,事情都容易解決。假設我們用自私自利心來做,問題會越來越多。而有一顆報恩的心需要知識、智慧,所以我勸大家多看書。古人一本書能夠從古傳到現在,這不簡單,是把他一輩子的智慧,一輩子的精力留下來,而使他的書能夠傳到現在。我們把人家一輩子的智慧,在一天中用幾個鐘頭學過來,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所以大家記住,多讀書。關於做事情,最要緊的不是你的智慧多高,而是認真。無論是國家,無論是團體,無論是個人,最要緊的是認真,認真的去做,不要馬馬乎乎。中國人是世界上很聰明的人,聰明人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剛剛知道淺深就放棄了。我們最愛說的話就是馬馬乎乎,我們就吃了馬馬乎乎的虧。一直吃到現在。另外,還要知道,我現在以什麼樣的身份,做我應該做的事情,做我能夠做的事情。一個是「應該」怎麼樣,一個是「能夠」怎麼樣。你常常有很多應該做的事情,但是你做不到。但是有許多你能夠做的事情,不是你應該做的。所以一個應該,一個能夠,我應該做的事情,我能夠做的事情,把兩樣事情想一想,這就是處世待人最基本的。否則的話,我能夠做的事情變成我應該做,就成了獨裁,像墨索里尼、希特勒,他們能夠做的事情,他們認為是應該做的,這兩個在一道兒,就變成罪惡了。假設你能夠知道,我應該做什麼事情,然後想想我能夠做什麼事情,你就會自律,這就是「戒」。所以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大學之道實在就是佛家的「戒定慧」。你不知止,就是不知戒;你不能戒的話,就不能靜下來;你不能靜下來,就不能安心;你不能安心,就不能夠真正的知道什麼叫做「心不二用」,你才能精進。真正精進以後,每一天都讓自己有一個新的東西,自己先給自己格心,能夠這樣的話,你時刻都在進步。這就是我們要做的,日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