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講座32(發大誓願第六) 兩種生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大涅槃,兩個都離了。那麼小涅槃呢,他就是只離了分段生死,六道輪迴生死,變易生死還有,還要發大菩提心,還要經過四十多個位次,每一個位次都是一個變易,也是一個變易,變易生死他還有。大涅槃具無邊的身和智,而小涅槃是灰身滅智。這是差別,大涅槃和小涅槃不同。有人說釋迦牟尼佛也是有餘涅槃,還是很有名的人,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凡往生者都證大涅槃,怎麼說咱們世尊還是有餘涅槃,所以有一些說法,你不要聽說很有名,一定要以聖言量為標準,真正讀經典,跟經典相合,不要貪心。有人跟著說,怎麼釋迦牟尼佛也有餘涅槃,這就不好,離經一字便同魔說,我們要很好的依旨聖言量。下一講是光明無量,是我們這個經的關鍵,也是如來一代聖教的關鍵,上次講法藏比丘定生之願,讓眾生遠離分別,諸根寂淨,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善導大師稱彌陀經這五願是最真實的,就是第十二願。聞名十方,十念必生,無量光,無量壽,加前邊一願,合在一起是五願。這五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是大願的根本。
第十三願是光明無量,"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下邊是第十四願,觸光安樂願。"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第十三願光明無量願,也是善導大師說的五個願的第二個。無量光和無量壽是相聯繫的,無量光是橫照十方,遍照一切,光明遍一切處,功德的妙用也就遍一切處。所以這個攝眾生,度化眾生是無盡的,是大悲的方便之本,報身的實德,度眾生是用大悲方便的根本,怎麼度呢?光明遍照,光明攝客群生,這是報身的實德。所以願中佛自己發了誓願,自己無量光、無量壽,光壽都無量,自己無量光、無量壽,實在是願眾生都是無量光、無量壽。光明遍照一切,就是度化一切遍一切處。《甄解》曰:"若約佛所證,則四十八願皆入光壽法身。"整個四十八願都可以融入無量光里和無量壽里這個願里這個法身里,都是從無量光無量壽里這個法身所流現出一切願,一切功德。他的意思是什麼呢?極樂世界的依報,就是寶池、寶樹、宮殿等是依報,正報是彌陀,觀音、勢至等等都是從彌陀法身所流現。這四十八願包括一切妙用,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正報莊嚴,這一切的莊嚴都是彌陀的法身所流現,所以歸到光壽法身,所以四十八願完全顯的法身功德。我們有許多人念到黃金為地等等沒有什麼興趣,實際並不是說咱們世界的黃金,這都是法身啊,初步的要離開相才見真啊。楞嚴也如此過程,離開了妄才顯真,進一步徹底之後,妄就是真啊。當相即道,一切相都是道,這又高一層。極樂世界,我們往往看的很淺,沒有體會到當相即道的精神,這一切相就是道,全顯的法身,從法身來說是如此,從度生而論呢?《甄解》又說"又以攝生,則願願皆為眾生"。無量光為什麼光照一切處,為度一切眾生,為什麼無量壽,眾生老有所依止。一切願都為眾生,都是為眾生所想,"四十八願攝客群生",四十八願全顯法身,四十八願全是攝客群生,所以顯法身、度眾生,互攝互融,不可思議,不可截然劃分。這一願是顯法身,這一願是度眾生。此願什麼意思呢?我法藏成佛時,願我的光無量無邊呀,沒有邊際,不能照到某處沒有了,那就有邊了,無邊就不可思議了。普照十方,一切淨國土、穢國土,一切處。日本望西師云:"橫攝十方虛空無邊",虛空是橫攝,時間是豎的,虛空是橫的,空間橫著攝受十方,虛空沒有邊際,虛空沒有邊際國土就沒有邊際。因為有虛空就有國土啊,國土沒有邊際,眾生也就沒有邊際啦。有無量的國土,有無量的眾生,所以這個願大啦,不止地球上的全人類;各種眾生,不止一個地球,是無量個地球,無量的天體,眾生無邊,佛的大悲也無邊。這個心量跟別的教不能相比,如耶穌教說魚蝦是上帝造給人吃的,它也有生命,殺的時候也很痛苦,為什麼造了給人吃,解釋不過去。所以大悲無邊,故光明無邊。光明無邊,故攝受亦無邊,攝客群生的利益,給眾生的利益也就無邊啦。光照到一切處。 觸光安樂,大家要得到好處啊,利益也無邊,這個光是無量的眾生都可以得。利益之深沒有邊際我們也要看到,大悲無邊,故光無邊,因為想利益沒有邊際,要讓眾生得到利益是沒有邊際的,所以光也要無邊啊,這樣把無量光解釋的很好。觸光安樂也是如此,是讓眾生得到利益。
"絕勝諸佛"。佛佛平等,怎麼又阿彌陀佛的佛光絕勝諸佛呀? 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那是沒有問題,還不止這個數目。絕勝諸佛,本經"光明遍照品"曰:諸佛光明,現在科學研究人體也有光明,也照攝等等,我們身體不只局限於皮膚之內。諸佛光明那是大光明,不是凡夫光所能比的了。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就是依據前世在因地中修行時他的願、功德的大小,他的願望度無邊,無邊眾生,這個光,彌陀就發了這個願,願我攝受國土超過一切佛國,他的願力大。光明也是如此,願有大有小,各自的願力也是不一樣。釋迦牟尼佛到世間來,是咱們世間很不好的時候,是減劫;彌勒來就不一樣了,是增劫,那人都是多高多大,將來彌勒成佛時,迦葉從雞足山出定,把釋迦牟尼佛的袈裟獻給彌勒的時候,這個袈裟只夠彌勒搭兩個手指頭。迦葉出來禮拜,大家很驚訝,怎麼來個像人的蟲子,這個小蟲長的像人一樣,因為那時人大,迦葉還是釋迦牟尼佛時代的身形,很奇怪。後來迦葉涅槃升空,這個袈裟變成大袈裟,不可思議了,彌勒披上。那時人都不用勞動,沒有負擔,享受榮華,都度脫了,這是個人的願不一樣,彌勒是求福,多生求福,發心在前,成佛在後,他過去作菩薩,修福去啦,因此他成佛的時候是一個很有福的時候。願不同,因此不能比較,如說釋迦牟尼佛比彌勒低,那不行,這是願不一樣,這是各自的願力。我們每個人也如此,每個人的前途,每個人所走的道路,每個人的歸宿,每個人的成就各個不一樣。何以故,現在每個人的心愿志向不一樣嘛。這個願力不同,作佛的時候各自得之,得到了和願力相稱的殊勝的果。"自在所作,不為予計",這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不由你安排打算,你發的什麼願,做的什麼功德,到時候你就得什麼果實,不需要安排。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這就說明各個的願力不同,彌陀光明的絕勝諸佛者是什麼呢?因為前生願力超絕,所以自然得到。彌陀就是發的這個願,願我作佛時,光明遍照,絕勝諸佛。經中又說:"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所以阿彌陀佛稱為佛中之王,稱為大願之王。密宗也說千佛萬佛,不離阿彌陀佛,這就說明絕勝諸佛,所得到的果實也正好如此。"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這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介紹的阿彌陀佛是如此的,都是真實之意,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不異語者。沒有任何誇大,沒有任何誇張,沒有一個壓一個誰,真是十方世界諸佛都讚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
又《大法俱陀羅尼經》說諸佛有兩種光明:一常光,二放光。放光是有時放有時不放,放光者,謂以光警驚悟,有時而照,或現或收,有時給人因緣,給人加持,使人覺醒,如何如何。為某種因緣而放,不是老放,這叫放光。比如咱們講這個經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放光了,阿難就說,我跟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看見過,真是稀有啊,為什麼佛放光,是驚醒大家,說明對這部經重視,也是佛歡喜,放大光明。自在所作,不為予計。我們這麼說像是有所安排,是佛的光明自然顯現了,這是放光。常光是老有的,常光者,謂圓明無礙,無時不照,因為根據玄奘翻譯的《稱讚佛淨土佛攝受經》彼如來,彼如來就是阿彌陀佛,彼如來就是翻譯的阿彌陀經,又換一個名字,因為這個名字更適合釋迦牟尼佛定的這個經名,稱讚淨土佛,攝受淨土,稱讚淨土,佛在攝受淨土,顯出他力。現在很多法門,都是靠你自己,你自己辛苦地去努力。這是從果實上開始,從果實上開始是他力,就是難信,你能信就是你的自力,不需要別人的力量,他力你能真正的懇信,他力在你身上就顯出作用了,所以信、力、緣,實全承佛力。疑根未斷即是罪根,疑跟信兩字千萬千萬要好好檢點檢點,還有什麼地方有疑。這個疑不懂,你參禪那個疑,那個疑是大信之後對佛法負責任到極點的,他起的疑,現在大家起的疑,試問到底這個佛有沒有,經上話句句是不是真實的。這種疑就是罪根。疑根要沒斷,偶爾一起就是沒斷,即是罪根,罪業之根。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曰:"彼如來恆放無量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這是常光之明證,彼如來就是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彼佛是恆常在那兒放光,所以是常光,佛的光明是常光。這是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日月的光你敢看嗎?你敢看太陽嗎?刺眼啊,魔光也是刺眼的,佛光是不刺眼的,這個大家要所有分別。這也是勝之處,不只是光度強,殊勝,種種的殊勝,不異而說。
第十四願是觸光安樂,你一觸到這個光,你就得到安樂,所以這個光是給大家利益,為了利益無邊,所以光無量啊。"見我光明照觸其身",我的光明照到眾生身上啦,"莫不安樂,慈心作善",我的光明照到眾生身上莫不安樂,這種安樂是世界上沒有任何安樂能夠比的,這是一種清淨的,真實的,極殊勝的安樂。就"慈心作善",就自然引起他的慈心呀。生起慈心,他自然作善,他憐憫眾生,愛護眾生。當然就作善,而且來生我國,他會生到我這個國里來,真正見到阿彌陀佛光的人,就得這樣的利益,有時大家也見光,但不見得你見的是佛光。儒家讀書人,文人也靜坐,他們虛室升白,虛室在一間屋子裡,升白就是光,又說常觀鼻端一點白,就是他坐的時候,鼻子這放光了。又如有人有場,人體也可以放光嘛,我看見過一個和尚,年青時在那兒跟我交流幾天,他在太白頂修道的時候,滿山的光,就是他身上的光。都有光,不見得是佛光。你見阿彌陀佛的光,那就殊勝了,這是他的願成就了。《光明遍照品》曰:遇斯光者,垢滅善生,這個願都成就,不是我們的狂願,如我們大家發的願,你的行動沒有跟上去那是狂願。遇到這個光,一切的垢污惡濁煩惱等等就消滅了,善心就生出來,身意柔軟。有的人剛強啊,脾氣啊,碰不得,一來就爆炸。這不是柔軟,心和意、身都很柔軟,不是這麼倔強,那麼剛、那麼烈。"若在三途極苦之處",三途就是三惡道,極苦的地方能見到這個光明都得休息,都可以不受罪,而且命中都可得到解脫,離開他的本報,地獄報可以出地獄,鬼道可以投胎,畜生道可以不變畜生,轉生為人,可以到更好的地方,都解脫。這是莫不安樂,慈心作善願的成就。善導大師的《禮讚》云: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他本來發的很重很深的誓願,以光明、名號,用光明和佛的名號來攝化十方,所以名聲普聞,我們聞名發心,聞名得福,聞名十念往生等等。以這個名字來攝受十方眾生,就是光明啊。這個光明可遍照十方,十方世界的眾生都得攝受,不為邪惡所侵擾,念念向上,最後到極樂世界。又有證明,用《觀經》證明:"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所以說念佛有他力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凡是念佛的眾生,都在那兒攝取眾生,而且從不丟開他,不是因為你退步了就不要你啦,還是繼續在攝取,叫你再回來,而且遇到這個光的都可以得生啊。"來生我國",和他的願相。,這正顯光德的利益這麼大,三途極苦之中都可以得到休息,而且得到安樂、向善,願意往生,求往生、,到往生,可以看到光明無量是佛身之德,佛身的功德,這個光明是為利益眾。,既然是佛身之德,四十八願,全顯法身,既然是為了利益眾生,每一個願都是誓願為眾生故。
以下是善導大師五個真實中的壽命無量,第三個。"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正覺,於百千劫,悉總計較,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這個願就是壽命無量願,我作佛時就是佛的壽命是無量的,不但佛的壽命無量,國中的一切眾生、聲聞、天人都壽命無量。聲聞、天人、凡夫去了,凡夫是人啊,這都包括在內。這一切生到極樂世界,壽命是無量的,佛得到無量光、無量壽,是也讓眾生得到無量光、無量壽,所以眾生只要往生的,都得到無量壽,佛土的一切人都是無量壽。如《法華經》說山海慧如來"壽命無所量,以愍眾生故",佛的壽命是無量的,為什麼呢?是愛愍眾生的緣故。這個出發點是不一樣的,道教修長生不老,他希望自己長生、不死啊。羽化,一次一次的羽化,我認識一個人他已經育化了三次,羽化了一次像是換了一個新人,又羽化了一次,明朝的人,到清朝還在示現,羽化了三次,他為自己,能夠存在。我們這個是以愍眾生故,因為教主住世的世間短,眾生不能依,教主長時間住世間,眾生就有了依靠,度化無窮,利生無盡。日本的澄憲說:佛壽無量,化道至德,佛老在住世,化道至德。大家說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不行,這是因緣嗎。咱們這裡是五惡濁世,不能跟淨土相比,這是穢土,咱們這是剛強難化。我們這兒的眾生剛強難化,教化要有很大的耐心,要忍辱。釋迦牟尼佛忍辱成佛後,他化緣時遇到多少障礙,人們把大便埋在缽里給他吃,還給毒藥,還誣衊。剛強難化,佛在母親肚子裡哭,人們問他為什麼哭,佛說我哭眾生難度啊。剛強難度,不可一概而論。佛說壽命無量,釋迦牟尼佛短壽,你說,怎麼能這麼比較,只能說眾生難度。十方佛都讚嘆,釋迦牟尼佛能在這個地方說這個法,不可思議,稱讚釋迦牟尼佛。這是個殊勝的情況,我們這個世界是五惡濁世,眾生心之險惡,我都快八十歲了還沒吃透。佛這個無量是無量的無量,不是相對的無量,如相對這個壽太高了,太大了就說無量。道教所說長生不老,他能化羽八萬劫,八萬劫還存在他就說永遠不死了,那他是有量是無量?他八萬劫之後,就不知道了,到那時他就不知道了,還是不行,還是墮落。我們這是真正的無量,絕對的無量。
此願下邊說國中人民壽命亦皆無量,日本澄憲說國中人民壽命無量是淨土第一德也。淨土的功德是第一的德,讓人民壽命無量啊。譬喻極樂國土這樣殊勝好,如果人到那兒不長就死了這像什麼,像玉杯子沒有底兒。一個玉的杯子沒有底有什麼用啊,再好的也沒有什麼用呀,極樂世界再好,到那兒還是要死,這種情形就像玉的杯子沒有底兒啊。我們這是去了之後壽命就無量,這是淨土第一的功德。日本人望西說:"諸樂根本,只在此願。"極樂世界沒有諸苦,但受諸樂,樂的根本,就在這個願,他是壽命無量,到了極樂世界,壽命無量的好處在什麼呢?是見佛聞法一切一切處,都是增上的因緣,無有退緣,都是增長。如你在洗澡,水也在說法,樹也在說法,聞得香,香也增你的善根;你吃飯,飯也增加你的善根,一切一切都使你增上;而且你想聽什麼法,就聽什麼法,一聽就懂,壽命又無量,焉得不成佛啊。佛法難聞,不是說你沒有機會聽見,而是難聞的意思是你聽見了你也不懂,這是又進一層難聞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解出真實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武則天多大的智慧,多大的才學,她寫的偈子現在還用,這個人要以德來論,早就不應選用了,但她這幾句話寫的好,出於人的肺言,所以開經偈寫的很好:"願解如來真實義"。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的一聽就懂,焉得不成佛呀!又沒有退緣,壽命再無量,不管你根器如何,五逆十惡,臨終念佛能往生都是阿惟越致,都決定能成佛。極樂世界殊勝也是如此,不管什麼只要能往生,就不可思議。
第十六,聲聞無數願。彌陀有三個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眷屬無量。我們不要擔心,極樂世界人都去了,這個人口密度多大呀,得蓋多少層的樓才能住的下。愛因斯坦跟大家說了,物質是咱們的錯覺,我們不要把這個錯覺絕對化了。極樂世界的國土沒有邊際,不但極樂世界,連地獄也沒有邊際,多人亦滿,一人亦滿。哪兒有像咱們這裡從形式邏輯看問題的,地獄也是一人也滿,到處是人,很多人地獄也是那樣。同樣地獄也是化生的,生地獄也不需要父母生出來,你直接就進去了。所以地獄也是化生有什麼奇怪,哪裡說地獄還要投胎,還有地獄中的父親母親,你那一命終就下油鍋啦。或疑《悲華經》謂彼佛國土中:"無有聲聞,辟支佛乘,所有大乘,純是菩薩,無量無邊。"《悲華經》這麼說,而現在第十六願說"聲聞無數",是否矛盾啊?這裡我們進一步理解啦,這個聲聞緣覺,是他的斷惑的情況來說的,因為凡夫都可以往生,他什麼惑都沒有斷,因為斷了見思惑就是聲聞緣覺,斷了塵沙惑、斷了無明惑,就是菩薩,都斷盡了就是佛。參考宋譯"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這個令生我剎就有攝取之意,叫他來生,有佛力加持之意和攝受之意。"雖住聲聞緣覺之位,往百千俱祗那由他寶剎之內,遍作佛事",雖然他斷惑生的位置是聲聞緣覺,可是他能到百千俱祗那由他寶剎之內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聲聞緣覺是什麼事,這麼多的寶剎之內,都去作佛事,作什麼佛事?讓那兒的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啊,他能作這個事還能是聲聞緣覺嗎?當然不是,當然是大菩薩。他這個斷惑還沒有達到破塵沙惑,破無明惑,但是他已經能到無量國土,去作佛事,教度有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地的聲聞不能聞他方佛名也不是度生,也不是想讓眾生真正成佛。極樂世界的聲聞緣覺,是斷惑,剛到這個水平,實在是回小向大,已經是大菩薩啦。
下邊接著說壽命無量,聲聞也無量,是多少呢?"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總計較",這一塊兒都來計算,你若能算得出數量的我不成佛,不取正覺。他無限大,你怎麼算,如我們圍著太陽系假定是一個小世界,那麼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個世界呢?有一千個億的這麼多世界,假定是個太陽系,這麼多個太陽系,那麼現在很巧,太陽系是銀河的一員,太陽圍著銀河的中心旋轉,這箇中心假定是個黑洞,黑洞是個力量極大極強的空間,是空的,成為天體的中心,成為黑洞。太陽圍著銀河的中心轉一圈麼轉得兩萬萬年,地球圍太陽轉一圈得一年。銀河系有多少個恆星呢?有一千個恆星,正好三千大千世界有一千個世界差不多,總之很大。我們這麼說,地球是太陽系一員,太陽系又是銀河系的一員,銀河系必也是宇宙更大天體中的一員,如輾轉擴大,不可窮盡,大到哪一層是最大,無法再大了,沒有這個事兒,是沒有窮盡的。這個小也是無窮盡的,小到原子,原子裡有原子核,原子核里有中子,有質子、電子,這些都可以打破,如電子最小,有比電子小多少億倍的中微子,中微子是不是最小的,也不敢說,往小里說也是不可窮盡的,總之說宇宙是個大體了,而且我們觀察到將來宇宙大爆炸,也就是佛說的最大的一個劫,什麼都要毀了,天都毀了。大家對於佛法請相信不要懷疑,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都向佛教來鑽研,希望得到點啟發。一個是為他的科學研究找出點方向,一個是為他研究的果實找出點解釋。將來越來越證實釋迦牟尼佛所談的是真正的真理,這麼來看無量的大千世界眾生多少劫都來算,算不出,說明聲聞也是無量。至於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化之境,佛無量,故世界無量。
第十七願,"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這一願很殊勝很重要,釋迦牟尼佛說我成佛時,十方世界無量佛剎,無量諸佛不稱嘆我,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我不成佛。換言之,我成佛的時候十方的佛都在那兒讚嘆稱揚,我之名號,我之功德、我的國土之殊勝啊!十方佛都稱讚,各個國土的眾生,都去生極樂世界。現在有很多人,立個山頭讓人們跟他學法,跟別人學如何不好。這些佛就不這樣勸,都勸他那裡的人民去極樂世界找阿彌陀佛。漢譯里說:"我作佛時,令我名聞八方上下無數佛國,諸佛各於弟子眾中,嘆我功德國土之善",諸天人民蠕動之類,十方佛都稱讚,都說我功德的好,諸天、天人、蠕動之類;蠕動,小爬蟲之類聽了我的名字,都踴躍來生我剎。佛的普度,不光是惡人,連蠕動的小爬蟲都在內,這是"吳譯"之意。望西也說"六八願中,此願至要",六八是四十八願中這個願最重要,"若無此願,何聞十方?"若沒有此願,十方怎麼會知道啊,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十方怎麼能夠知道啊。"我等今值往生教者",我等是望西的話,咱們也是我等,我們現在能碰上往生的教化者,"也能偏此願恩",就是偏屬這個願的恩德,因為彌陀有第十七這個大願,我們才能夠今生遇上這麼殊勝方便的教化。善思念之,大家好好想一想。法藏當時求願名聞十方,為什麼,為的是普攝十方一切眾生往生極樂,究竟成佛呀。如果沒有這個願,十念必生的願,也同於虛設。十念必成佛,大家沒聽到這個名號大家不知道,也是虛設。《會疏》說無量壽經日本人研究很多,功德很多,他說稱我名者,此有三義:一個是諸佛稱揚彼佛德號,一個是一切佛稱揚阿彌陀佛的功德,這是諸佛稱讚的第一個意思。二是諸佛稱讚稱名之人,咱們這裡有念阿彌陀佛的,現在十方的佛都在稱讚你,稀有呀,他在持名呀,也是在被稱讚之內。三,諸佛也稱念彌陀聖號,三世諸佛依了念佛三昧成正等覺故,他自己也正是稱名之人啊,這是稱讚的三義。稱讚為什麼呢?為了大家持名,為了十八願,第十八願是諸願的根本,過去正果法師,請他講淨土宗,他就講這兩個內容,一個是第十八願,一個是出世三福,觀經里的出世三福。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就是著名的十八願,稱為十念必生願,臨終如果有十句名號相繼,必定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所以稱為十念必生呀。日本淨土宗古德較量諸經說。余經中只有《華嚴》獨真實,若與此經相較,則此經為最真實。是真實之教,佛是悲愍眾生的,佛把自己所得和盤托出,告訴大家,大家不懂,連阿羅漢都如聾如盲。佛都沒辦法,我都沒用就涅槃吧。所以《華嚴》是獨真實之教,佛的大慈大悲沒有存保留啊,所以大家不能接受,只好委屈,開小班吧、預備班吧,講小乘,講史教、法相什麼的,然後講中教、大乘起信論什麼的,這種水平,這樣一步一步的講下來。余經中《華嚴》獨真實,若與《無量壽經》相比,無量壽經最真實,又本經諸大願與此願相較,則此願最為真實,蓋表此願乃真實中的真實也。本經真實,我們蕅益的說法,華嚴的密藏,法華的秘髓都在本經里,都在《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裡啦。這也不遭人反對,本經全部要和全部願相比較,願為真實的,經文不如這個願真實;各個願來比較,第十八願獨真實,所以第十八願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里的真實里的真實,這是日本人的說法和蕅益大師說法吻合的,法華華嚴經的精髓都在本經里了。
"十念必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至心有很深的解釋,《金光明經文句》說:"至心者,徹到心源。"是徹底到達你的心本源了,盡心實際,心的實際全部都在內啦,所以叫至心。這就很深了。淺一點說,你以一種真實誠滿的心,很真、很誠、很圓滿的心,一種很願意、很愛悅的心、歡喜、慶幸的心,我能聞到這樣的法,我很慶幸,這樣來相信,這樣來感覺高興,就是至心信樂。 心心回向,心心是純一心,是淨念相繼之心;回向,回是迴轉,向是趣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於你的目的叫回向。《華嚴大疏鈔廿三》裡說:"回者,轉也,向者趣也。轉自己萬行,趣向三處,故名回向",三處是眾生、菩提、實際。回向眾生,是讓眾生離苦得樂;回向菩提是無上正覺;求實際,要明心達本,這叫回向。《往生論注下》的回向就適合淨土宗,"回向者,回向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佛,生安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