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受經普得智辯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意謂:設若我成佛時,凡能生到我剎土的菩薩,或受持讀誦經法,或對他人演說開示,都能得到勝妙之辯才,開啟一切智慧,如果此願不兌現,便不成佛。諷誦經法,為人演說,乃獲得辯才開發智慧的良佳方法。讀誦經法不要刻意研究,研究訴諸邏輯思維,一路分別,便難以解悟如來真實義。因經法真意乃世尊由真實無分別心中流出,所以應以無分別心去讀誦,自讀自聽,顯發聞性,讀誦百千萬遍,經法實義自然顯現。何以故?乃是因不作意分別的讀誦,能有效顯發自性智慧所致。古代教育從小注重讀誦聖人經典,身心淨樂,故成大器者甚眾。上世紀初葉,清朝政府廢除傳統教育,取消讀誦四書五經一科,接受西方式的注重知識技能的教育,致使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與智慧素質培植日趨萎縮,導致的問題不少,宜應反省深思。目前在中國大陸,有識之士極力倡導兒童讀經活動,在海內外華人圈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西方淨土的菩薩延續宿世的善根,莫不喜樂誦習所好樂的經法。各自諷誦經道,無厭無極,有誦經者,其聲如雷。在受持經法的過程中,得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獲得四種善巧無礙演說法義的辯才。一者法無礙辯,對所詮的教法能夠準確歸納並如實宣說。二者義無礙辯,知教法所詮顯的義理而無滯礙,並能種種善巧加以宣說。三者辭無礙辯,通達一切諸方言辭、俚語,隨順國界區域說種種語言,如同步翻譯。如來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四者樂說無礙辯,即心情愉悅願意宣說經法,《周易》中的兌卦詮釋說即喜悅的意思,有喜悅的心情,才願意說。佛菩薩悲愍一切眾生,見到眾生善根成熟,堪能信受佛法,便不失時機,心懷豫悅地宣說。契於經法正理,起無礙之言說,為諸眾生作不請之友。這四種無礙辯,在通途教法中,須八地以上菩薩才能圓得。而往生淨土的諸菩薩得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便能疾速圓滿四種無礙辯才。在諷誦持說經法的過程中,亦能疾速開發智慧,諸如:知他心智、天眼智、知過去宿命智、知未來際劫智、天耳智、無畏神力智、分別一切言音智、出生無量色身莊嚴智、知一切法真實智、知一切法滅盡智等。 這一願啟迪我們欲得辯才智慧宜從受持讀誦經典始。而六字洪名乃無上經法。做學問的人走這條道路,宜放下萬緣,一心執持萬德洪名,淨念相繼,得入一行三昧,自然能得智慧辯才。誠如文殊菩薩所云:「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彼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三世諸佛。若得此一行三昧,諸經法門,皆悉了知,智慧辯才,終不斷絕。」吾人宜依教奉行,以文殊智修一行三昧,切忌尋行數墨,執指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