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佛法主要是什麼?要不打妄想,要收攝身心,把身心收攝到一起,不東想西想,不想過去,也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就一心一意來研究佛法。這樣你就會沒有什麼煩惱,沒有什麼憂愁。你為什麼有煩惱?就因為你什麼事情都看不破,放不下,覺得這個事情也重要,那個事情更重要,這一重要就生出一種執著心。一有執著心就有煩惱生出來。所以我們研究佛法的人,就要沒有執著,而且是沒有一切的執著。
《地藏經》是佛教里的一部「孝經」,地藏王菩薩也就是一位行孝的菩薩,是最孝順父母的一位菩薩。因為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學地藏王菩薩那種孝順父母的精神,所以來講這部《地藏經》。
那麼這一部經以什麼作為宗旨呢?這一部經的宗旨有八個字──「孝道、度生、拔苦、報恩」。它指的是什麼呢?就是精研孝道──孝順父母這個道理。人能孝順父母,這是天地的光輝。天地所歡喜的,就是人能孝順父母,所以說:「天地重孝,孝當先。」這個孝字是最要緊的,就用一個孝字,全家都會平安。「孝順還生孝順子」,你要是孝順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子女也會孝順你;你要是不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也不會孝順你。
所以為什麼要做人呢?做人有什麼意思?不是說:「啊!我就這麼糊糊塗塗地來做人就算了。」不是這樣,做人的本份就應該孝順父母。因為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就是師長,父母也就是諸佛。你要是沒有父母,就沒有你這個身體,沒有你這個身體,就不會成佛了。所以你要想成佛,先要孝順父母,因此第一就是「孝道」。
講起這個孝道,有的人一聽到這樣講,就想:「我要回家孝順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裡,見著父母又忘了孝。在這兒想回家孝順父母,回到家裡又忘了。為什麼忘了?就因為我們沒有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孝順父母。真正的孝順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就是孝順父母,不需要說我回到家裡去才是孝順父母,可是到了家裡又忘了孝順父母。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做一個世界最好的人,這對於世界就有利益。對世界有利益,這就是孝順父母。
所以孝分為四種:有小孝、大孝、有遠孝、近孝。什麼叫「小孝」?小孝是孝於庭闈,就是只在家裡孝順自己的父母,沒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廣大的孝。什麼叫廣大孝?廣大的孝就是「大孝」──孝於天下,以天下的父母為父母,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但這大孝,還談不到真正的孝。「真孝」是什麼?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這是在四種的孝之外,是一種真正的孝順。所以釋迦牟尼佛,你看他!父親不準他出家,把他鎖在皇宮裡。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後在菩提樹夜睹明星,悟道成佛,這是真正的孝順。所以當他成佛了,就到天宮為母親說法,你說這是不是真孝呢?
談起二十四孝,中國有一個叫董永的,董永又叫董黯,他很孝順父母的。他的鄰居有個姓王的,叫王寄。這個董永是最沒有錢,最窮的一個人,而王寄是最有錢的一個人。可是董永的母親,因為兒子孝順,就吃得身體很肥胖,雖然很老了,但一天到晚都很快樂。而王寄的母親,有錢是有錢,吃雞、鴨、魚、肉,盡吃好東西,但是瘦得不得了,非常的瘦。她不高興,總是憂愁。
有一天董永──董黯不在家,王寄也不在家。瘦婆就問肥婆說:「你家裡這麼窮,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吃,你為什麼這麼胖呢?你這麼大年紀,這麼胖是什麼道理?」董黯的母親就對這個瘦婆說:「因為我的兒子非常的孝順,他一點壞事也不做,又守規矩,又勤儉做工。所以我一點也沒有憂愁,很快樂的。心廣體胖,我心裡這麼歡喜,所以身體就很胖。」然後董永的母親──就是這肥婆,又問瘦婆說:「你這麼有錢,家裡吃得這麼好,為什麼你這麼瘦呢?你簡直骨瘦如柴。你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啊?」這個瘦婆就對肥婆說:「我呀!有錢是有錢,吃得也好。唯獨這個兒子,不守規矩,盡做一些非法的行為。今天也犯法,明天也犯法;今天被警察抓去問話,明天又有傳票到家裡來。我一天到晚為這個兒子擔心,吃得再好也不覺得快樂,一天到晚憂愁得不得了。所以,就一天一天瘦下來了,胖不起來。都是因為這個愁。」
這兩個一肥一瘦,這麼互相談一孝一逆,一個談孝順的兒子,一個談忤逆的兒子時,這個忤逆的兒子回來了,在旁邊偷聽這兩個肥瘦的女人講話。等她們兩個離開了,各回各的家後,這個王寄就到董黯的家裡,將這個肥婆拳打腳踢,痛打了一頓,說「你盡講閒話,你為什麼對我母親講這麼多囉囉唆唆的話?」這樣打了一頓,董永回來了。他看他母親不高興,就問她為什麼,她母親就對她的兒子說:「今天王寄過來把我打了一頓,說我今天跟他母親講他的壞話。」董黯一聽,也不出聲,就安慰他的母親說:「你不要生氣啦!他是這樣一個人呢,不要怪他了。」可是他的母親自從被這麼一個壞孩子給打了一頓,罵了一頓,就生病死了。
母親死後,董永這回可發大脾氣了,「啊!在我母親活著的時候,我不和你打架。因我怕母親憂愁呢!現在你把我母親給害死了。」於是乎,拿著刀就把王寄給殺了。這個瘦婆怕她兒子被人殺了,果然被人殺了。殺了之後,董永拿王寄的頭,到他母親的墳前,放在一張桌上,叩頭焚香說:「母親!您不要生氣啦!他打您不是嗎?現在我給您報仇,我把他殺了,拿他的頭來祭奠您。」祭完,你說怎麼樣呢?他拿著這個人頭,就去自首報官,到縣政府去投案。說是:「因為他把我母親打了一頓,我母親就死了,現在我把他殺了,來祭祀我母親。現在官府怎麼樣斷我,我就怎麼接受這種懲罰,我不會逃避王法的。」縣官就判他終身監禁。終身監禁之後,偏偏遇著當時的皇帝大赦,所有的罪人都被赦免了,不追究他以往的罪過,他就被放出來了。放出來以後,做了很大的官。原因來自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孝雖有遠孝、近孝、大孝、小孝,要是講起真正的孝順,就是修道,將來成佛。你們現在研究佛法,不回家去,這就是「真孝」。真正能研究佛法,能行持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菩薩是梵語,翻成中文是「有情覺」,眾生裡邊一個覺悟的人。有可翻「覺有情」,自己覺悟後,再以自己所覺悟的道理,令其他眾生也覺悟。這就是自覺覺他,自己覺悟了,也願一切眾生覺悟;又可以說是自利利他,自己有大智慧,也願一切眾生有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就不顛倒了。
為什麼叫「地藏」呢?因為地能生長萬物。「藏」是寶藏,一切的寶藏都在地裡邊。這個藏也可以說是藏起來,藏起來就是隱藏起來,一切寶藏萬物,一切的東西,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來。而這一位菩薩,就像大地一樣,能生長一切的萬物。又有無量無邊這麼多寶藏,在地裡邊,任人去發掘;
孝是人的根本,人如果不孝順父母,在一生中就未能盡到做人的責任,為什麼呢?父母生我、養我,如果長大不知道報恩,這就是對於做人的義務沒盡到。
孔子一直提倡孝道,因此有一部《孝經》。《孝經》上說:「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參,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這是孔子和曾子有關孝道的一段對話。「仲尼居」,仲尼在杏壇里居住。「曾子侍」,曾子在那兒侍候著孔子。因為那時候曾子是孔子的學生,學生要侍候老師。孔子講孝道,我們不但要孝順父母,也要孝順師長。有的時候,孔子要喝茶,曾子就去斟杯茶來;孔子想做什麼,曾子就侍候他。孔子就說:「先王」,中國的古聖先王。有「至德」,至是到極點了,已無異出家。最大的德行到極點了。「要道」,最重要的一個道理。「以順天下,民用和睦」,老百姓用這個道理,就和睦不爭了。「汝知之乎」,你知道不知道啊?
「曾子避席」,曾子就站起來;避席,就是站起來。「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說:我曾參哪!很愚痴的。不敏,就是不聰明。唉呀!我曾參哪!很愚痴的。我怎麼會知道呢?我不知道啊!
「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孔子說,這個身體髮膚──頭髮、皮膚,是從父母那兒得來的。「不敢毀傷」,你不要隨隨便便就把它損壞了。「孝之始也」,這樣是孝的開始。說是中國那個孔老夫子說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君子你要找到這根本,根本若能立得住,道就生出來了。
什麼叫「根本」呢?孝順父母,悌敬兄長。對兄長要和氣、不能打架,這叫弟(悌)。孝悌這兩個字,是每一個人的根本。
因為孝順父母的人,就不會去做種種非法的事。而你若能守法,就是國家一個良好的公民;整個國家的人,都變成良好的公民,這也可以說是做整個世界的好公民;因此可以說,你引導整個世界的人類都向好的路上走。
中國有一句話,說「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烏鴉養大的時候,小烏鴉就找食物給老烏鴉吃,養到老烏鴉又恢復了它飛的能力,這才算終了,所以中國稱烏鴉為孝鳥。羊羔子在吃奶的時候,兩條前腿要跪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那連烏鴉和羊羔子都不如;這並不是罵人,這是人人都應該知道的道理。尤其人孝順父母是最有感應的。怎麼樣有感應呢?
在中國有個「郭巨埋兒」的故事。怎麼說郭巨埋兒呢?郭巨是一個最窮的人,太太生了一個小孩,他又有個老母親。在平時母親因年紀老了,沒有牙齒,無法吃飯,就吃她兒媳婦的乳汁。後來兒媳婦生了一個小孩子,以前沒有生小孩子的時候,老母親可以吃奶,維持她的生命。現在又有個小孩子,兩人吃奶,就不夠了。小孩子也吃不飽,老太太也吃不飽。
郭巨就想辦法,這怎麼辦呢?如果只給老太太吃奶,小孩子要餓死,如果單給小孩子吃奶,老太太也要餓死。因為郭巨是最孝順不過了,就和太太商量說:「好了,因為我們還年輕,將來還可以再生很多孩子。我們現在不要這個孩子了,而養我們的老母親。母親年紀這麼大,不會活太久了,我們先養母親要緊。」他太太雖然捨不得這小孩子,但是為了盡孝,也就忍痛說:「好,可以。」於是夫婦倆開了這個會議之後,就預備把小孩子埋到郊外的地裡頭,雖然他們拿這個小孩子當活寶貝,現在卻要把他埋到地里去了。夫婦兩人帶著這小孩子去挖坑,一挖坑,怎麼樣呢?喔!就在那個地方挖出很多金子、銀子、銀子,上面都寫著說:「天賜孝子郭巨」。本來埋兒的原因就是因為窮,現在金子、銀子多得很,所以也不需要埋兒了,這是在中國人人都知道的一個公案。所以中國很多人雖然不是貪著發財,但是都知道盡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人人都願意盡孝道。
這個天主是怎麼做的?.........是在迦葉佛時,這一個天主,他是個女人,所以你不要以為他是什麼不得了的,天主原本是個女人。這個女人發心為迦葉佛造一座塔廟,那麼她是什麼因緣發起這個心呢?因為她看見一座破廟,這破廟裡有尊佛像,破廟已經沒有屋頂,沒有天花板了。颳風下雨,把這尊佛像所貼的金面,都一道一道地衝下來,從臉上掉下來。她一看,就生了一種難過的心,說道:「哎喲!這佛像已經都髒了,現在又被風吹,又被雨打,啊!這太不好意思了。」於是她發心要把這座廟造好。
她要造廟,但自己又沒有錢,於是就找她的朋友,找她的親戚,說:「我現在要造廟,但沒有錢,你們大家可不可以幫我的忙呢?你們有親戚就找親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們互相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這座廟修好了。」她的親戚朋友說:「可以,我們大家來互相合作,造一座廟。」這麼一找,恰恰就找了三十三個人,她是其中的一個發起人,另外又有三十二個。這三十二個大約多數是女人。這在歷史上已不可考,也考察不出來了。若有男人,也很少的。因為男人呢?以為自己了不起,不歡喜造廟,說這個讓女人她們去搞去。所以,就由三十三個女人把這座廟造好了,又造了一座寶塔。大家你拿出一點錢,我拿出一點錢,他也拿出一點錢,大家共同拿出所有的力量來造廟造塔。塔廟造完了,這三十三個人的生命結束之後,就都生到天上去了。生到天上去,每一個人有一層天,所以三十三個人就有三十三天。而這三十三天中間的忉利天天主就是帝釋。這是忉利天的由來。
釋迦牟尼佛為母親說法,說個什麼法?說《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法。這個法是說孝道,人人都應該孝順父母,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因為父母是人的根本,你孝順父母,就等於自己給自己上肥料一樣。自己行孝道,就是在自己的根上灌溉肥料。所以如果不孝順父母,將來絕對沒有什麼前途的,要是能孝順父母,這把你的根本栽培好了,將來一定會有很光明的前途。所謂本固枝榮,根本栽培好了,枝葉自然就會欣欣向榮;根深葉茂──你這根培得深了,你的枝葉也會茂盛。
釋迦牟尼是印度話,翻成中文,釋迦是能仁,牟尼是寂默,就是能仁寂默。怎麼叫能仁?是說他能以仁德來普濟一切眾生。寂默就是不動的意思,寂是寂靜,默是默然;寂靜默然就是什麼聲音也沒有了,無聲無臭。儒教里講「至於靜,無以復加矣!無聲、無臭。」沒有什麼聲音了,也沒有什麼臭,臭是味道,沒有什麼味道。這個時候就是到本體上了,本體是寂然不動的,寂然不動,這就是定,能仁就是慧。為什麼佛能以仁慈來普濟眾生?因為他有智慧。這個能仁也就是隨緣,寂默就是不變。佛常不變,而常隨緣;雖然常隨緣,可是常不變。那麼在寂然不動的定中,他能感而遂通。
所以「一切眾生若干種心」,所有眾生的心,無論有多少,「如來悉知悉見」,為什麼佛能悉知悉見?也就因為能仁寂默。他能能仁,所以就能悉見;他能寂默,所以就能悉知。因此我們眾生所作所為,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我們的所作所為,佛都會知道。所以我們修道,有一分的真心,就有一分的感應;有十分的真心,就有十分的感應。要是你有百千萬億分的真心,那釋迦牟尼佛在寂然不動本覺的位置上,也就能感而遂通,來幫助你,令你早成道業。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
人歡喜吃合乎胃口的味道,佛法也是這樣:有的歡喜這一種法門,有的歡喜那一種法門,有的歡喜信耶穌教,有的歡喜信天主教,有的歡喜信回教,有的歡喜信道教,有的歡喜信孔子。
孔、老、佛、耶、回這世界五大宗教,說起來是五個,實際上是一個。怎麼說是一個?在佛所說的法,一切法皆是佛法,所有一切宗教的法門都包括在內了。無論你是天主教、耶穌教、回教、道教、是孔子(儒教),總而言之,都包括在這一切法之內,都沒有超出一切法。無論哪個宗教也不能說它沒有法,說它在這一切法之外,一切法之外根本就沒有一個法。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沒有!一切法已經沒有,這個才是真正到家的話。不是說,我有一個方法來騙騙你,我有一個什麼好的東西給你吃,沒有的,什麼都沒有的。本來沒有,又怎麼能知道本來什麼也沒有呢?六祖大師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你要到什麼地方去找塵埃呢?都沒有,那你找什麼塵埃?你要是有一個東西,那就會有塵埃的;因為沒有,塵埃也沒有地方染污它了。所以這一切法皆是佛法,明白道理的人,知道一切法都是佛法。
但是法又有是法、非法;有究竟法、有不究竟法;有善法、有惡法。修行必須要修究竟法,就好像走路一樣,你要是有飛機,想從美洲去歐洲,一定能夠到的;你要是走路,從美洲走到歐洲,你說要走多久啊?除了在陸地走路外,還要經過海路的辛苦。到海邊的時候,必須要坐船,船也走得很慢,就要花很長的時間。可是你要是坐飛機,就會很快的。這就是比方修不究竟法,你必須要修很長的時間,才能到你的家裡邊(成佛);你修究竟法,就很快到你家裡邊。不究竟法是什麼呢?就好像所有的一切外道法。不錯!修也是有一點好處,但是慢。而究竟法就是依照佛法去修行,這是究竟法。
「所謂檀波羅蜜音」:檀,是檀那。檀那是梵語,翻成中文是布施。布施──以前講過很多次,有所謂財施、法施、無畏施。雖然大家都明白,可是現在把布施的意思再往深的解釋。布施──雖然布施而不著到布施之相,這才是真正的布施。著相的布施,是生天的果報;不著相的布施,是屬於無漏的果報。不著相,就是心裡不要記住它,比如說我布施給某個人錢,心裡就在想:「啊!這回我做了布施,將來我會得到好的果報。」總這麼想,就變成沒有果報;就是有果報,也只是生到天上去,而不能得到無漏的果報。
怎麼樣才叫不著相布施呢?要三輪體空,就是沒有一個能施,也沒有一個所施,中間也沒有一個受者。什麼叫能施呢?什麼又叫所施呢?能施──就是有我,忘不了我,例如:我現在有一筆錢布施出來造廟,或者造佛像,或者印經典,這就生出一種執著心。什麼執著心呢?生起我是一個能布施的人,我拿出五萬塊錢來做布施,這是能施。所施──我拿出五萬塊錢來施給旁人,或者造廟,或者是造佛像,或者印經,我做了這種功德,我有所施。我是個能施的,我又有所施,那麼在能施、所施中間,又有一個受者。受者,有能受、所受。什麼叫能受呢?有一個人布施出五萬塊錢,布施給我了,我是個能受;我所受的,是對方來布施給我的,那麼對方就是所受。沒有能施,也沒有所施,既然沒有能施所施,也就沒有能受所受,這叫三輪體空。雖然做布施,而不執著布施相,這才叫「三輪體空」的布施。
守口攝意身莫犯,
莫惱一切諸有情,
無益苦行當遠離,
如是行者可度世。
守口攝意身莫犯:口不能隨便講話,也不能隨便說是說非。不能說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什麼都不可以說的,這個口要把它管住。攝意,就是把意念總收攝起來,不要叫它東跑西跑。身莫犯,身體不要犯戒,一定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是個出家人,不要犯規矩,這叫守口攝意身莫犯。
莫惱一切諸有情:不要惱亂一切有情,令一切的有情生煩惱,這「有情」不但是人,甚至就是一隻畜生,你要是令它發脾氣,這都是不對的,出家人應該莫惱一切諸有情。
無益苦行當遠離:沒有益處的苦行應當離開遠一點,可是十二頭陀行是應該去做的;而沒有益處,不合乎佛法的,就不應該去做。甚至於有外道法自言,可即身成佛,這都不要去學,應該要依照佛法去修行。也不要去修「牛狗戒」,這牛狗戒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外道行苦行,行得也很苦的,他就開天眼了,開天眼後,看見一隻狗死後升到天上去了,他說這狗升天,那我依照狗去學,也可以升天的,所以他就持「狗戒」。另一外道他得天眼通,看見一隻牛死後升天,所以他就學牛的樣子持「牛戒」。這些外道徒因為沒有智慧,所以雖然修種種的苦行,也沒有益處的,而印度有些外道是這樣的,所以說「無益苦行當遠離」。
如是行者可度世:像這樣行道的人,才可以度世,教化眾生。
「精進」:本來沒有精進,說是有精進,這不過是對我們一般凡夫來說這個法,根本在精進本身上是不會有個精進的。所以「六度」都是精進,也都不是精進。布施、持戒、忍辱,是屬於身的精進;禪定、般若,是屬於心的精進。這樣講起來,這個精進根本就沒有了,精進就變成其他的,如般若波羅蜜等。你多做布施,這是布施精進;你多持戒,這是持戒精進;你多忍辱,這是忍辱精進;精進再精進,這是精進本身在精進;你禪定精進,坐禪不休息,這是坐禪的精進;你修般若,修習般若智慧,這是智慧的精進;學習般若法門,則是般若的精進。所以這精進本身就沒有精進,他變成勞而無功,所以你不要執著你有精進,那就是你真精進。要是執著我這裡也精進,那裡也精進,說我這個精進可是無量無邊的,六度波羅蜜我都精進了,那就等於沒有精進了,因為你有一個精進在心裡障住你這種境界,就不是真精進。
佛法要是真明白了,根本就沒有,你沒有明白的時候,是有這個東西;明白了,就沒有了。那你說我現在就沒有了,我也不精進了。那你不精進,也是沒有了,但這是不同的。要是你真正明白佛法,真正精進也沒有了,為什麼呢?因為你不執著了。你要是不明白佛法,一味執著你的精進,那不算精進。因你實在不明白佛法,根本就不懂什麼是精進,所以更談不上精進。所以佛法你沒有懂得,你不明白;你要是懂了,你還要放下它;你不放下,那還是不懂佛法。這就是叫人離一切執著相,什麼事情都不要執著;你有所執著,就是不明白佛法。這是精進。
世間智和出世間智並沒有兩個。一般的人多數有世間的智慧,而沒有出世間的智慧;有的有出世的智慧,但沒有世間的智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有的人很聰明,卻盡做糊塗事,不必要的事情儘量去做,重要的事──生死問題,他卻不管,不去研究它。而有的人研究出世的問題,卻不懂世間的法。所以必須要「既入世而出世,既出世而入世」,入世出世要通達無礙,你若明白了,在這入世也就是出世;你若是不明白呢,你就是出世也是入世。
古人有幾句話說得很有用:
聰明乃是陰騭致,陰騭引入聰明路;
不信陰騭使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聰明」──我們人為什麼會有聰明呢?因為我們前生做了很多有德行的事。陰騭是什麼呢?陰騭就是你做了有德行的事,沒有叫人知道,做了好事,也不張揚,說我做了什麼樣好事。例如:某一個人死了,沒有棺材,我給他買了個棺材把他埋起來,雖做了這麼一件好事,但是沒有向人宣傳,讓人知道。總之,對人有利益的事情,他去幫助,做了好事,不向人去宣傳,沒有人知道,這就是陰騭。所以前生做了很多陰騭的事,今生就聰明;還有你前生看的佛經多,念的經多,如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幾萬遍,今生也會聰明;讀書讀得多,今生也會聰明,所以說聰明乃是陰騭致。這個聰明,是宿世有修行有德行,所以今生才聰明的。
陰騭引入聰明路:因為有德行,所以你才聰明的,是用這德行把你引導到聰明的道路上。
不信陰騭使聰明:你今生忘了,不走做好事的道路,不信陰騭,不做好事了,專門利用你的聰明去做壞事,這就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個聰明正是害了自己,為什麼呢?你若是不聰明,也就不會去做壞事。因為聰明,你所知道的,旁人不知道,你把人家給害了,別人還不知道你是個壞人,所以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好像曹操是個最聰明的人,簡直聰明得比鬼神還聰明,可是他有些事情做得不當,也有一些事情做得不錯,雖然聰明反被聰明誤,但是他也有他的成就。喜歡聰明的人,聽過這首偈語後,應該努力做好事,做有益人群的事,不要害人。
「解脫音」:這個解脫是得到一種真正的自由,無拘無束,所以解脫了。解脫什麼呢?解脫六道輪迴這種生死的苦惱。以前有一個和尚向一位有名望的高僧請法,他說:「請問上座,怎麼樣才能得到解脫?」這位高僧對這和尚說:「現在誰把你綁住了?」說完了這句話,這個和尚即刻就開悟了,「噢!原來沒有人綁住我呀!是我自己綁著自己。」自己若不綁自己,自然就得到解脫了。
那什麼叫做自己綁著自己呢?這個地方,我們各位要想一想,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看不破放不下,才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自在,也就是得不到解脫。你若能看得破,一切都明白了,把什麼都放下了,就得到真正自由了;得到自由,也就是得到解脫了。無拘無束,無掛無礙,遠離顛倒夢想。真放下就得到解脫,放不下就沒有得到解脫。
那麼什麼是苦的因呢?苦的因就是「欲」,「欲」就是苦的因。什麼是欲?就是慾念、欲望,英文叫Desires。這個欲就是一種苦的因,你若沒有欲,就沒有苦了。你若沒有淫慾心,就沒有苦因了,苦因就沒有了。
「夜神」:管晚間的神。晝夜的區分是晚上十二點以後屬晝,白天十二點以後屬夜,晚上十二點雖非正式有太陽,不過那時陽氣已經生出來了,所以人們往往在早上天亮三點到五點時會有淫慾心,那是陽氣生出來了。如果你沒有淫慾,那就變成智慧。你往這邊走,就變成智慧;你往那邊走,就變成淫慾。這也就好像廣果天、無想天之間,有一歧路、叉路。你往這邊走,就是你存著正當的思想,它就幫助智慧;你往那邊走,就幫助慾念。白天十二點以後屬陰生,等到晚間也會生淫慾心,你不往淫慾路上走,就會往智慧路上去,陰陽這裡邊都有兩條岔路,全憑你自己如何走。
修行,修什麼?修這個心。心要怎麼樣子呢?心要專一,所謂「得一萬事畢」,你要是得到這個一了,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修行也就要修這個一,要修你的念專一,念要是專一了,才能開智慧;念要是不專一呢?那是向外馳求。你要是能一念不生,那更妙。
這一些鬼王不論是善、是惡,都是菩薩所化現的,你不要認為凡是鬼王就是鬼了。鬼王更厲害,這一些鬼王都是在宿世發願用種種方法來教化眾生的。有的用慈悲來攝受一切眾生,有的就用兇惡去折伏眾生。折伏和攝受,這叫「折攝二門」。因為有的眾生遇見慈悲鬼王而發菩提心,這是用攝受行門來教化眾生;有的眾生遇著鬼王這種兇惡的樣子而發菩提心,這叫折伏法,用折伏的法門來教化眾生。既然明白這一切的鬼王都是菩薩所化現的,那麼在這鬼王裡邊,根本就沒有一個善,也沒有一個惡。
善惡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是從我們每一個眾生的業報那兒來的。眾生惡業成熟,就見著惡目鬼王;眾生善業成熟,就見著慈心鬼王。無論是惡業或善業,到成熟的時候都應該轉變。惡業成熟,就轉於善業;善業成熟,有時也會轉到惡業去。我們要是修習佛法,就不會被善惡業所轉了,就只向善業這邊走,而不向惡業那邊轉,不會誤入歧途,到刀山、油鍋、劍樹上去。為什麼要學佛法?就因為要把天地都給打翻了,天翻地覆,把天地都給打破了。怎麼說把天地都給打破了呢?這天就是善業,地就是惡業,將天地這個善惡業扭轉回來,都走到善路上去,不向惡路上走。你要是能這樣子,這個惡的鬼王就沒有用了,善的鬼王也沒有工作了,因為沒有工作,所以他們都要退休了。
「像法之中」:佛法有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個時代。在正法時代,一般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誠心修道而能證果,所以叫正法時代。像法呢?修行的人就少了,專門在表面上用功夫,也就是修塔、造廟,寺廟堅固,人人都歡喜作功德,建造佛寺、佛塔,歡喜求福而不求智慧,這個時候就是寺廟堅固的像法時代。正法時代有一千年,像法時代有一千年,末法時代是一萬年,我們現在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的人,就是鬥爭堅固。
「聖女答曰,我母邪見」:雖然是我的母親,但我不能掩飾她的過錯,她是邪知邪見。邪知邪見是五利使,指身、邊、戒、見、邪。
身見:總不願吃虧,總要為自己的身體作打算,譬如吃東西要吃補品,怕自己身體不好,要餵得肥肥胖胖的。身上的肉不怕多,愈多愈好,他認為這是身體健康。一切時、一切處,都為自己的身體作打算──給自己找好地方住、吃好東西、穿好衣服……,一天到晚給這身體打算盤,怎樣能對身體好?這是身見,不願令身體吃虧而受損失。
邊見:所見的都是偏見。人家說抽菸不好,卻覺得沒有什麼不好,以為這是最好的。反說你不懂其中妙處,你若知道妙處,恐怕你也捨不得,他講得很有道理。邊見就是說得很巧妙,辯得天衣無縫,辯得理由很充足,但實際上是個偏見。
戒見:是邪戒。好像見到信佛的人不吃肉,就說不吃肉有什麼不得了?你看那些人連鹽都不吃,那才是真本事,若不信,你也試一試,故意這麼譏毀三寶。總而言之,你所做的事情,明明是對的,他總要給你找出不對的,找出個毛病來,這就叫吹毛求疵──你說你沒有毛病,他把你的毛吹開,說你看你這裡還有個病,這就叫吹毛求疵。
邪見:譬如人都說孝順父母是對的,他說孝順他們乾什嘛?父母生子女是他們貪一時的快樂,你以為他對你有什麼好處!所以不要管父母了,他們老了,死了,活該!早點死最好,免得在世上多一個消費者。他說得長篇大道。你說孝道是好,他說是不對的,那個老的你孝順他幹什麼?這才是愚痴,他說你愚痴。這就是邪見,邪知邪見。
財首菩薩修行七聖財,七種財寶:一、信,這是修行的一種財寶。二、戒財寶,尤其是在末法時代,傳戒受戒都是稀有的事,而出家人一定要受戒,才是完整的出家人。三、多聞財寶。四、舍──布施也是修行的財寶。五、智慧,要有智慧,這也是修行的財寶。六、慚。七、愧。本來慚愧兩字是合在一起,但在這裡兩個字是分開,這都是修行所應有的財寶,因有信、戒、多聞、舍、智慧、慚、愧這七種財寶,所以叫財首菩薩。
又可以說不論哪一個人發願想學地藏王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分身,和地藏王菩薩沒有分別。為什麼你要發願學地藏王菩薩?因為你歡喜地藏王菩薩他這種的行為、他的智慧、他的願力。為什麼你歡喜他呢?這又是個什麼道理呢?這個道理本來你自己可以知道的,不需要我講,雖然你自己知道,可是你不敢承認。所以我現在可以告訴你,證明你就是地藏菩薩的分身,所以你歡喜地藏王菩薩,就要仿照他的志願去做,這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分身。雖是分身,但你再能依照佛法去修行,把你的自性恢復圓滿,明心見性,你那時候也有神通了,又可以回去和地藏王菩薩合成一體,共復一體,共復一形,那時候叫返本還原了。
我們在這兒念一聲佛,極樂世界──我們的蓮花母親──就生出一朵蓮花來;我們念佛念得越多,蓮花開的就越大;念佛念得越誠懇,蓮花長得越新鮮。我們人死後叫中陰身,就是第八識。第八識在沒有做人、也沒有做鬼、做神的時候叫中陰身。若誠心念佛,等我們一死了,中陰身投到蓮花裡邊去,蓮花就開了,一開就現出一個人來。極樂世界的小孩子是從蓮花生出來的,所以統統都是男人,沒有女人。
孝順是人的根本,人要是不孝順父母,就把根本忘了。「父兮生我,母兮育我,昊天罔極,撮發難報」,父親生我,母親養育我,這種的恩好像昊天,昊天就是比天都高。昊天罔極──沒有比這個恩再重的。所以一定要孝順父母。
有人說:「我想孝順父母,但是我現在出家了,父親也不在我身邊,母親也不在我身邊,那我要怎麼孝順呢?」出家,那正是大孝,所謂「一子入佛門,九祖升天」,你一個後人要是出家修道,九祖都會借你的光而升天的。你看!九祖都超升。所以這不單是孝順今世的父母,就是過去的祖先,過去世的父母,你都孝順了。但是你可要修行,你要是不修行,九祖又全都墮地獄了,他們就都會哭起來了。怎麼哭起來呢?他們說:「我本來以為我有一個後人出家,因為他修道,我們就都可以升天了。誰知道他不修道,天天睡覺,懶得不得了。我們現在罪業又都不赦免了,所以又都墮地獄了。」所以說雖然出家修道,九祖升天,你要是不修道,九祖一樣墮地獄。不是說我出家了,我就有理了,九祖一定要升天的,不是的。不修行,就不會升天;你要是修行,這就是大孝,將父親母親都超度了。
還有,不要記得我一天沒吃飯,二天沒吃飯,三天沒吃飯,五天沒吃飯,六天沒吃飯,不要記得它,吃和沒吃是一樣,沒吃和吃也是一樣的。不要記得吃飯,或是沒吃飯,你把吃飯跟沒吃飯都忘了,那才是真修道。如果你不是真修道,你就忘不了。你真修道,就會有真正的定力。有真正的定力,不要說我罵你,就是打你,你也不知道了。誰打我啊?我在什麼地方呢?沒有我了。把一個我都沒有了,那時候是真正的定力了。你要是還有個我,喔!你打我,你罵我,你說我,我沒吃飯,這個還沒有忘,那麼這樣子定力還不能生出來。一定要忘了,定力才能生出來;定力生出來了,那就是有真功夫了。
佛入涅槃之後,把佛像毀壞了,或者把一個耳朵,或者把一個手指頭弄掉了,這都是等於出佛身血。或是紙像,你把它燒了,這也等於出佛身血。
菩薩戒有一條戒說:「不說四眾過戒」,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過菩薩戒的人,對於比丘有什麼罪過,不要講;比丘尼作什麼錯事,也不要講;優婆塞有什麼過錯,也不要講;優婆夷有什麼過錯,也不要講,這叫不說四眾過。你不說可是不說,就是有其他人說四眾過,也不要去插嘴,也不要去跟著講,就像是沒聽見似的。為什麼呢?你如果又去跟著說,也就犯了毀謗三寶的罪,也就犯了說四眾過的罪,所以最好是把嘴閉上,緘口不言。
再者,我們凡夫的見解,有的時候會錯誤的,這聖人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謂初地的菩薩,就不知二地菩薩的境界;十地菩薩,就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初果阿羅漢,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羅漢的境界。在還沒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時候,不要生出一種毀謗三寶的心,不要說四眾過。他明明就是有過,也不要講他,為什麼?你知道他有過,你自己往好的做,這就對了。不要好像照像機,盡給人家照像,自己是個什麼樣子,也沒有照一照。
所以沒出家的人,在廟上住,一定要給供養的。你不供養,譬如住了幾天,或者住了一個時期,就這麼走了,也不供養常住一點錢,這就叫侵損常住,將來會墮地獄的。怎麼叫不侵損常住呢?譬如在廟上住,照樣拿和在其他的地方住差不多的錢,來供養常住,這就不是侵損常住。
「拔舌耕犁」:我們不要打妄語,不要講人的是非。不管別人對我們怎麼樣,都不要講人家的對或不對;你講人的是非,將來就入拔舌地獄。在這個地獄,罪人的舌頭被拔出來,又好像用犁耙在舌頭上耕地那樣。
「善逝,世間解」:善是好,逝當往字講。善逝,世間解的另外一個名號,就叫「妙往菩提號」。為什麼叫妙往呢?他善到十方諸佛國土,用權巧方便來教化眾生,所以就叫妙往菩提號。
這個因果,你對人家不好,人家對你也不好;你要是對人家好,人家對你也好,這也就是因果。所以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你盡結交一些不正當的朋友,那麼這一些不正當的朋友,就把你也影響成了一個不正當的人;你盡交一些好朋友,那麼即使你是一個壞人,也會變好了。所以,一切的事情都是因果,不要往外找。不要說人家對我不好,先問自己對人好不好。所以一切事都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不要像照相機,盡給人照相,自己本身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所謂打同參,就是在一起共同修道,你幫著我,找我的毛病;我幫著你,找你的毛病。因為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過,若找另外一個人看呢,就容易發現他的過錯,發現他所有的毛病。所謂當局者迷,在自己的崗位上,有的時候,就看不出來是對、是不對;而旁觀者清,在旁邊看的人,就清清楚楚的,所以能互相你看我的不對處,我看你的不對處,這叫打同參。可不是你看我的不對處,我就發火了;我看你的不對處,一講你也發脾氣了。不可以發脾氣的,要互相研究錯誤的地方,這叫互相勉勵,共同鞭策,好往前去精進,互相切磋琢磨。《大學》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是言其制玉石的人,用刀一點一點把玉切了,然後用銼把它銼一銼,又要琢磨,把它磨一磨,這才能成一塊美玉。所以兩個人打同參,也就是這個意思,互相來切磋琢磨,你找我的毛病,我找你的毛病。真正想要修道的人一定要這樣子,這是同行善知識。
這有四種犯了戒,又好像沒有犯戒的情形:第一,就是這個比丘,他能受持禁戒,能守著戒法,並且也還能完全去實行。可是唯獨怎麼樣呢?他在持戒裡邊,有一個我相。還有一個我能受戒,我能持戒,我能守戒。總有一個我,因為他有這個我在裡邊,這就是執著。雖然他沒有犯戒,可是已經是沒有守住真正的戒了。這守戒,是你要不知道你是個守戒的人,是你要不覺得你自己比旁人高超。
第二種,就是他能誦持經律,又能守護戒法,可是他對於這個「身見」不動不離,總不肯離開這個身見,總是有一個身見,他總說他這個身體,他不說「我」,而是執著他這個身體。執著這個身體怎麼樣呢?不肯將身體改變、改變!不肯改變他那個老樣子,譬如歡喜懈怠,就總是懈怠;歡喜懶惰,就總是懶惰。總是不想叫這個身體辛苦一點,總為這個身體做打算,這叫身見。這是第二種,雖然他守護戒律好像沒有犯,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守住戒律。
第三種呢?就是他能實行十二頭陀行。頭陀是梵語,譯為抖擻精神,也就是振作精神,不睡也不餓,打起精神來和懶惰鬥爭,這是抖擻精神不懶惰。想要睡覺嗎?我坐這兒打坐;你要吃飯嗎?我連水都不喝,就是這樣行十二頭陀行,但是他不知道人空、法空,還覺得這一切諸法一定有的。他沒有得到諸法空相的境界,而認為一切法都是有的。所以看起來好像守戒,實際上他守戒的功夫不圓滿。
第四種,他對於一切眾生都有一種慈悲心,可是他要是聽見諸法,這一切法相,法本無生相,本來沒有所生的,也沒有滅,他聽見這一種的法,心裡就驚怖了。以上所說這四種,雖然好像沒有犯戒,實際上也沒有守住戒。
德也有五種──溫、良、恭、儉、讓。誰有這五種德行?孔子就有這五種德行。五德是什麼?第一是溫:溫和,不冷不熱,溫溫暖暖。太冷了,一天到晚像關帝公似的,不言不笑。你要是太熱了,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的笑,這又是太熱了。而夫子他是溫,應該笑才笑,應該說的才說;不應該笑的他不笑,不應該說的他不說。第二種德行叫良善,要有良心。第三種德行是恭:對任何人都畢恭畢敬的,不輕慢人。第四種是儉:儉樸,所有的物質都不糟蹋、不浪費。譬如吃東西,應該吃五碗飯,現在改吃三碗,省下兩碗給那些沒有飯吃的人吃,儉樸自己,以儉自待,「自奉必須簡約,宴客切忌流連」。對自己一定要省儉,自己所用的、穿的、吃的、住的,都不要太過,一切一切都不要太過,最主要是一個儉字,儉省的意思。第五種德行是讓:就謙讓,對任何事都不要往前搶,不要爭先恐後。讓,就是讓人第一,什麼好事都讓人去得;不好的事,自己拿起來,這叫做讓。要謙讓、揖讓,有多少客氣的意思,這是五德。
有十種的惡業使人之相貌醜陋,什麼是十種的惡業呢?
第一:好動忿怒。歡喜生一種忿心,就是二十種煩惱中有一個忿。怒者發脾氣,多數的女人容易發脾氣,雖然也有不發脾氣的,不過多數容易發脾氣,或因為一根針,發了脾氣;或因為一條線,也發了一頓脾氣,她對於發脾氣特別愛好。
第二:歡喜存著一種嫌疑和妒恨。疑,什麼事情她都懷疑、多疑,又有忿恨心。恨人,就是覺得誰都對不起自己。
第三種的惡業是什麼呢?就是歡喜打妄語,歡喜迷惑人,令人顛顛倒倒不知如何是好。
第四種是什麼呢?歡喜惱亂眾生,女人對於這個是很歡喜的。
第五:對於父母沒有什麼真正的愛敬心。有的人也會有,但是多數沒有。
第六:於聖賢善神的地方,不生恭敬。聖,例如修學佛法而證果的阿羅漢,這都叫聖賢。甚至於在佛的面前,在廟上不生恭敬,沒有真正的恭敬心。
第七:這指的是有一些女人,但不是各個都這樣子。這第七種是她侵奪聖賢所需要的田業財產。侵奪就是搶去,或者霸占去。
第八種惡業是她在佛塔或在佛廟裡頭,把佛前的燈給熄滅了,不再讓它繼續點著,不過很少女人會把佛前點的燈熄滅了,這是第八種得醜陋果報的一種行為。
第九種就是見著醜陋的人,她就生一種毀謗、輕賤。毀是毀謗;輕賤:說:「嘿!那個人長得真醜,太不好看。」就這麼看不起人。這也是看人家醜陋,輕慢人家,結果自己也就該醜陋了。因為我們人,不曉得自己的性裡邊也有個照相鏡子,所以你看見人醜陋就生一種輕慢,那這個相就會照到自己的鏡子裡邊去。等來生,就比這個人還醜陋。
第十歡喜學習一切惡行,不正當的行為。以上十種惡業,就是受醜陋果報的原因。
也有十種原因令身體多病,這十種是什麼呢?
第一,歡喜打一切眾生。無論見到什麼眾生都歡喜打,這是第一個使你受多病的果報。
第二,勸他人打。也叫他人打眾生,其至於打狗、打貓、打老鼠都算。勸他人打小孩子,或者打一切眾生,這也都會得到疾病的果報。
第三,讚嘆打法。她讚嘆什麼呢?讚嘆打一切眾生的方法,她因為讚嘆打的方法,所以自己也就得到多病的果報。
第四,你說怎麼樣?見打歡喜,她看見人家打眾生,就高興的不得了,最高興了!真好看!比看電影都覺得高興。
第五,她看見怨病苦的眾生,心裡也高興:有這一種生病的眾生,「嘿!這樣子好,他可病了!」就這樣,看見人有病,她就高興。不但沒有同情心,而且還很高興。
第六,她看見人家有病,要是這個病好了,她心裡也不高興了。因為這樣子,所以來生她自己也受多病的果報。
第七,她給有病的眾生藥物,給他什麼藥呢?給他不是治這種病的藥。譬如:人家頭痛,她給的藥是治肚子痛的藥,而且還博取好名說:「你看!我給他藥吃。」但並不是治這種病的藥。
第八,她見著人家有病,醫生在那兒給他治病,就生一種妒嫉心,說:最好那個醫生快點死,免得再給他治病,把他病治好了。
第九,她看見有病的人,就歡喜,希望這個有病的人時時都不好,常常有這種疾病來磨這個人。
第十,歡喜吃東西。吃的東西還沒有消化,她又吃,這個嘴總歡喜吃東西,不停止。因為有這十種的惡業,所以就受這個多病的果報。
你只要能念<大悲咒>和<楞嚴咒>,那有很多天龍八部、護法善神都擁護著你的,你到什麼地方去,只要不打妄想,能時時刻刻都信菩薩,菩薩一定會保護著你。信佛的人不要怕,也不要怕鬼,那鬼見你都要叩頭的,因為你有功德。你若沒有功德呢,你不曉得做好事,那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你天天都存好心,做好事,不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你要是能懺悔,就多少罪業,也都可以消滅了,所以才說「佛前頂禮,罪滅河沙」,你在佛前禮拜,生一種真懺悔心,那河沙罪業都會消滅,都沒有了。「舍錢一文,增福無量」,在三寶前舍錢,你盡你的心,有多少錢,就布施出來多少錢,這樣你的福報就無量了;但要盡你的真心來生一種供養心。所以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一定的,因為法沒有一定,所以人的業障也不是一定的。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尊貴的人?又有下賤的人?是什麼原因他就尊貴了?什麼原因他就下賤了?
有五種道路,令人走到下賤這一種的果報上。
第一種就是驕慢。談到這驕慢,對外面的人驕慢,這是一般人常有的;但這種的驕慢,是對於自己的父母也驕慢,不恭敬父母。
第二種的因緣就是剛強。剛強,不敬師長,對師父不恭敬,沒有一種誠敬的心。就是師長教化他,他也不聽,這是一種剛強眾生。
第三種因緣是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規矩,不守規矩還不算呢,而且還不恭敬三寶,這是第三種因緣去做下賤人。下賤就是包括貧窮在裡頭,要是富有,就不會下賤,因為他貧窮,所以就下賤了,因此常說貧窮下賤。
第四種是因為在前生歡喜偷東西。以偷東西做為他的生活:沒有錢了,他就去偷,或者偷東西、偷人家錢財、偷人家珠寶,就把它賣了,賣了,就可以夠維持一個時期的生活,什麼事情也不做,每天吃、喝、嫖、賭、抽。吃,歡喜吃的東西;喝,歡喜喝酒;嫖,就是找女人去;賭,就是賭錢;抽,就是抽大煙,就是抽鴉片煙,中國人叫大煙。偷了錢,他就不用做工,而這個錢用完了,再去偷,偷回來,就不用做什麼,就這樣以偷盜來維持他的生活,這是第四個因素令他貧窮下賤。
第五個你說是什麼?第五個是負債,逃避不償還。負債,就是向人家借錢。做人啊一文錢不落虛空的,不要說多,就是一文錢也不能落到虛空,不能沒有的。錢是假的,可是你不能說,這是假的就隨便亂用。錢雖然是假的,但可要做真事,一點都不可以馬虎的。譬如說向人家借錢不還,你就逃到一邊去了,以為這是便宜事。這不是便宜事,你負債逃避不償還,等來生也就貧窮下賤了。因為你短人錢,不還人家,自己將來就會受貧窮下賤的果報。有以上這五種原因,就會作下賤人。
尊貴也有幾種的因緣。
第一要普遍做布施,施惠普廣。惠是恩惠,對任何人都布施,都有一種慈悲心,很普遍的,廣大的對一切人慈悲,這是第一種。
第二要恭敬父母師長。不能說父親生了我,我非常的仇恨他:「為什麼你要生我?真是混帳!」自己罵自己的父母。或者對自己的師父生一種心:你這個師父,讓我一點自由都沒有,什麼都要聽你的話,這個太不公平了,對師父有種種不滿意。面對著師父又叩頭,又頂禮;背著師父就亂講起來了,這叫不恭敬父母師長。這是不生尊貴家的一個理由,你看厲害不厲害呢?你不要管我這個師父好不好,你不能講的,你若一講就有罪過,將來你就不會生尊貴之家。所以第二要恭敬父母師長。前面是不恭敬,這個就要恭敬,要恭敬父母,恭敬師長。
第三要恭敬禮拜三寶。前面是不恭敬三寶,不禮拜三寶;這就要恭敬三寶,要禮拜三寶,和一切的長者。
第四種要忍辱,沒有瞋恚,還要柔和謙下。誰罵你一頓,你也要歡歡喜喜,一點都沒有煩惱。有人罵你,你要忍耐;有人打你,更要忍辱,修忍辱行,沒有瞋恚,不發脾氣。所以要得到好的果報,那都是不容易的。然後又要柔和謙下,對任何人都很和氣,很客氣。
第五種是什麼?是博聞經律,多多聽經,多多聞法,多多學習戒律。有這五種的原因,所以做尊貴人。尊貴人既有錢,又有勢力。但並不是說有錢有勢,這就好了,這都是宿世修來的。要是完全有這五種原因,那就更好;要是單有一種,也就不會生到貧窮下賤的家庭去。
什麼是五住煩惱呢?就是見愛住煩惱、欲愛住煩惱、色愛住煩惱、無色愛住煩惱、無明住煩惱。
(見愛住煩惱)就是由見生出一種愛心來,見了什麼就生出一種愛心來,著到了上面,這就是見愛住煩惱。
欲愛住煩惱:有欲望就有了煩惱,是所以有愛就有煩惱;要是沒有愛,也就沒有憎,這就沒有煩惱,無愛、無憎、無有煩惱。
色愛住煩惱,色愛住就是對色塵生出一種執著。
無色愛住煩惱,生到無色界天還有一種煩惱,有無色愛住的煩惱。
還有一種無明住煩惱,這合起來叫五住煩惱。
要是聽到這《地藏經》,可破這五住煩惱,能出離五道輪迴。本來六道輪迴,因為阿修羅散於諸道,所以說五道。又可以種植你的五根,由五根生長五力。
五根是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信進念定慧。五力,也就是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又可以成就你的五分法身。什麼是五分法身呢?就是「戒、定、慧」,加上「解脫、解脫知見」,連知見都解脫了,可以得到這五分法身。
菩薩心腸是誰若比我好,我越高興,我越要尊重恭敬這個人,不能嫉妒這個人。若誰比我不好,那我越要想法子讓他和我一樣,這才是菩薩的發心。
「脫獲善利」:脫獲,就把所有善的利益都丟掉,或者你做了一點善事,想要種善根,但是不久遠;或者學佛法學了一年,不學了;或者學了兩年,不學了;或者遇到一個什麼境界,退道心了。所以說「多退初心」:最初發心要學佛法,或者最初發心想要出家。但出家一年、兩年、三年,唉!出家也沒什麼,修道修了三年還沒開悟,也沒有證果,大概是沒有希望了,於是就退心還俗,不出家了,這是出家方面。而在家學佛法的人呢?學了一年,佛在眼前,離我很近;學到兩年,佛就遠了,離我有十萬八千里;學到三年呢?,佛到西天,到天邊去了,這就是多退初心。所謂「學道不負初心,成佛有餘」,你修行,若是最初想要學佛法的這個念頭,或者要出家的那個念頭,能不把它失掉了,那早就成佛了。
出家人就應該少講話。用得著的,可以講有用的話;沒有用的話,不要講那麼多話。所謂「口開神氣散」,你這口一開呀,神氣就散了;「舌動是非生」,話講多了,就有是非,不是「是」,就是「非」。一有是非,就與道不相應;神氣散了,與道也不相應。我們修道的人要常常自己管自己,不要管旁人,要把自己管得好好的,這叫不退初心。若多退初心,那即使當初發很堅固的誓願,但時間一久了,就忘了,這就是多退初心。
「結惡習重」這種惡習是什麼呢?
第一的惡習是淫慾,一切眾生都一樣,哪個眾生都有一種淫慾心,這是他頭一樣的痲煩,頭一件不能斷的事情。想斷淫慾比登天還難,所以你若能把淫慾心降伏了──女人見了男人,沒有淫慾心;男人見女人,也沒有淫慾心。這淫慾心若斷了,這就叫降虎,老虎都伏了,又叫伏虎;你要是再能沒有煩惱了,龍也降住了。煩惱無明就像一條龍似的,它變化無窮,不知道什麼時候,不知不覺它就生出來。所以第一要把淫慾心斷了,這就看出你有沒有修行,有沒有道德,有沒有功夫。你自己可以考試自己,自己知道自己,若淫慾心斷了,你就有功夫。淫慾心沒有斷,那就是有漏的人,所以說修無漏,無什麼呢?就是沒有淫慾心。有淫慾心,就有漏;沒有淫慾心,就是無漏。
第二是貪,為什麼會有淫慾心呢?就因為有貪。貪我自己有一種好的感覺,貪求自己有一種滿足自己的慾念。
第三是慢。慢就是驕慢,怎麼叫驕慢?就是自己本來不一定比別人聰明,但覺得我比誰都聰明,輕慢一切,看不起所有的人,不論在什麼地方他都要作第一。
第四是瞋,瞋恨,無論對任何人都生一種瞋恨心,你對我不好,我想法子把你殺了,想辦法來報復你。
第五種是詐,就是欺騙人,欺詐、虛偽,做一些虛偽的事情。
第六誑,就是打妄語。詐是本來是一個壞人,卻現出好人的樣子,讓你不知道他是壞人。而誑就是打妄語,無論什麼事情都打妄語。
第七怨,就是什麼都怨人,明明自己做錯了事,卻怨人,說:「若他不叫我這麼做,我就不會這麼做,這個事情不怪我,是他的毛病,是他的過錯。」什麼過錯都推到別人身上。
第八邪見,就是邪知邪見,不走正路,盡走不正當的路。
第九枉,枉就是不直,做事盡冤枉,彎彎曲曲的不直。
第十訟,訴訟就是歡喜跟人家打官司,本來沒有道理,他就跟法官說是人家不對,我現在要告他,你要罰他五萬元賠償我。總而言之,本來沒有道理,他想出方法來冤枉人,這就是訟。
這十種在《楞嚴經》,叫造十習因,要受六交報。因為有這十種的習因,所以說結惡習重。
以前有一個人到達波羅提木叉寺,見到庵摩羅樹,上面開了黃金色的花,他就采了一朵花。采了一朵花,走到釋迦牟尼佛的像前,看釋迦牟尼佛的像這麼微妙,這麼圓滿。於是乎他就把這朵花拿來供養在釋迦牟尼像前。然後他就去問一個老人說:「我以這朵花來供養釋迦牟尼佛,我這有多少功德呢?」這個老人說:「啊!這個我不知道。你得要去問出家人。」他就去問出家人,說我以這個庵摩羅花來供佛,這個功德究竟有多大?這個出家人說:「喔!這個我不知道,你得要去問那個修禪定證果的阿羅漢,他才能告訴你。」
他又去找那個證果的阿羅漢說:「我以這朵花來供佛,這功德有多大?你可以告訴我嗎?」這個阿羅漢說:「等我為你觀察一下。」他一觀察啊!「這一個功德,在八萬大劫以內,所享的福報,是沒有法子窮盡的,沒有法子能查得清楚的。若是八萬大劫以外呢?這個我也不知道,你得去問佛。」他就去問佛,佛說:「這個功德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窮盡的那麼多。」這一個人他以一朵花供佛,就獲福如是。所以一歷耳根,我們一聽到佛的名字,也就能千返生於六欲天,因此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可是,我又要告訴你們,很奇怪的,拿家裡的父母來說,你若往不好的地方學,他管也不管你,他想:「好了,由他自由去了!」他對你沒有什麼,好像待你很好似的,等你一想學好,一想學佛,他的脾氣就出來了,你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好。以前你又吃迷魂藥、又喝迷魂酒、又抽迷魂煙,迷迷糊糊地,他們都可以視而不見,想慢慢地等機會,慢慢地你就會好了。而你現在好了,他的脾氣就來了,說你要學好,不是嗎?那就要孝順父母,我現在就罵你一頓、鬧你一頓、打你一頓。你說這回是不是痲煩事情來了?不過這是考試你、考驗你,看你到底是不是真想要學好?真想要學好,愈罵你,你愈高興;愈打你,你愈歡喜,切記不要哭。他看你這麼歡歡喜喜的。他也就沒有脾氣了,如果不是這樣,你的痲煩就多了。
要將這一切的一切,認為都是在考驗你,學佛法學得的到底會不會用,你有沒有行忍辱,有沒有持戒,有沒有布施,有沒有精進,有沒有禪定,有沒有般若智慧,這都是考驗。要是考試合格了,那你的好處無窮;若沒有合格,還要再學過。所以這六個禮拜,真是黃金的六個禮拜,你們得到黃金,要好好保持著,不要再把它丟了。將來到外邊去,都要和別人不同,怎麼樣不同呢?不是要你貢高我慢,認為「自己是佛,要別人來向我叩頭」。不要有這種架子,要慈悲忍辱,對任何人都有一種慈悲心、有一種忍辱心,他對你不好,你對他更要好一點。要反面來找好處,誰對你越不好,你對他越要好一點,不要管別人對你好不好,要管自己,自己一定要這樣做,別人有沒有這樣做,不管他,「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你自己管自己,OK!
喔!地藏王菩薩的願力真是大得不得了啊!我們大家都應該相信地藏王菩薩啊!好啦!我們一起都念《地藏經》,拜地藏王菩薩。所以,我把地藏王菩薩送到你們家裡去,你們每一個人回去,一天到晚就看看地藏王菩薩,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看來看去,就把你們都看成佛了,變成和地藏王菩薩一樣了。
我們裡邊也有財產,我們自性裡邊的財產,你也要把它收藏起來。你要是收藏得慢了,也被妖魔鬼怪來打劫你,來搶你的東西。搶你什麼東西?搶你無上的珍寶。那麼說,我自己自性裡邊的這種珍寶,怎麼樣收藏起來呢?這個藏法,不是說像藏有形有相的財寶,把它收到一個秘密的地方,收到一個保險箱裡頭,不是的。那麼怎樣藏自性的財寶?要自己不生無明。你要知道,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都是大賊,不要以為眼睛是幫你忙的,你現在沒有成佛,也就因為這個眼睛作怪。不但眼睛是個賊,耳朵也是個賊,鼻子也是個賊,舌頭也是個賊,身也是賊,意也是賊,眼、耳、鼻、舌、身、意,這就是六個賊。
你自己的靈性,這個法寶,這個寶貝,無上的這種珍寶,眼睛分去一點,你少了一點;耳朵分去一點,又少了一點;鼻子又分去了一點,又少了一點;舌頭分去一點,又少了一點;身上分去一部分,又少了一點;意裡邊分去一部分,你又少了一點。這眼、耳、鼻、舌、身、意,你不能把它收攝回來,你就放縱它啊!各處去管閒事。眼睛看見什麼東西,都要看清楚了一點,這叫管閒事。耳朵聽見什麼沒有用的事情,也要再聽一聽是說什麼,這也是跟著境界轉了,這個都叫「賊」!所以不要被這個六賊來打劫你自性的寶貝,若你天天盡隨著這六根門頭去做事,這就是你自性裡邊的土匪,來搶你的東西。這種道理,現在給你們講,或者還不一定會領略,不一定真能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你們用功,用的時間久了,就知道了,喔!原來這東西真壞,這眼睛這麼壞,這耳朵也這麼不聽話,就知道它是土匪,知道它是賊了。
雖然說六根是土匪,這是因為不會用它,它就變成土匪;你若會用它,它不但不變成土匪,而且變成護法。所以《楞嚴經》上說,你輪迴六道,是因為這六根;若你能迴光返照,清淨其心,那成佛也是這個六根,並不是另外有人來幫助你。你會用就是護法;不會用,它就是賊了。譬如你看見東西,要是生一個正念,這就是護法;要是生一個邪念,這就是魔鬼。也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
邪念之時,魔在舍;
正念之時,佛在堂。
所以若能時時提起,覺悟你的正念,這就是六根變成你的護法,它對你是有幫助的。要是眼睛一看見色,就跟著色跑;耳朵一聽見聲塵,就跟著聲塵跑;鼻子一聞到香塵,就跟著香塵跑 ;舌頭一唯到味塵,就跟著味塵跑;身覺觸,身一覺觸塵,就跟著觸塵跑。怎麼叫跟著跑呢?就是你歡喜、你願意、你生出一種欲來,這就跟著跑了。你意念見到法,就跟著法塵跑了,這都是因為沒有定力,所以就跟著外境跑了。也就是因為念頭沒有正,念頭邪了,就被境界轉;你念頭若正了,就轉境界,把這種境界轉過來。
釋迦牟尼佛放這種大毫相光,也就是告訴我們眾生,《地藏經》是特別重要的,我們應該盡心竭力去講解、書寫、印刷、流通。我們又要講這部《地藏經》,又要印這部《地藏經》,又要流通《地藏經》,令我們所有的同類、親戚、朋友都明白這部《地藏經》。所以我們不要忽略流通經典,若你能廣印經典,流通經典,你就會開智慧,你的智慧就增加。要不然人家印經做什麼呢?
「證十地事」:證,是證得。十地,是菩薩的果位。十住、十行、十回向,這叫三賢位。十地菩薩的果位──(一)歡喜地。歡喜,非常歡喜,時時刻刻都歡喜,沒有哭的時候,到這種菩薩境界上的,不會哭,你打他,罵他,怎樣他都歡喜。說他不好,他也歡喜;罵他,他也歡喜;無論怎麼樣,他都歡喜,這是初地。
(二)離垢地。離是離開,垢是染污。離垢就是把染污法都離開了,清淨了。 因為歡喜,就離染污;離開染污,就發光了。
(三)發光地。有染污,就不會發光;離開染污,就有光了。什麼叫染污呢?就是你那不乾淨的思想,不乾淨的心,盡有些欲望,貪自己舒服,這都是欲望。若有欲望,尤其是淫慾心,有淫慾心就叫染污,沒有得到離垢地的程度,不能離垢就不能發光;離垢了,所以就發光了。
(四)焰慧地。焰慧地就是生出智慧,智慧好像火似的,燒得非常旺盛的火焰。這種智慧像火焰那麼樣,這是因為你發光,才能有智慧,所以第四就是焰慧地。
(五)難勝地。就是沒有什麼可勝得了他的,他的智慧現前,無論是誰和他辯論,一切一切的神通變化,都勝不了他了,這就是難勝地。
(六)現前地。什麼現前呢?一切的智慧光明什麼都現前。
(七)遠行地。遠行,走得很遠。
(八)不動地。第七是遠行,行得很遠,第八不動了,不動地,「不動道場而化十方的眾生」,他雖然化度十方眾生,但是他可不動;雖然不動,但是能教化一切眾生。
(九)善慧地。善慧,就是善有智慧。
(十)法雲地。這種法就好像雲彩似的。上列這些是按照字義,講大略的意思,要是詳細講,還有很多的意思。若欲詳細知道三賢十聖(十地也叫十聖),應該研究《楞嚴經》,《楞嚴經》裡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都講得很清楚,看《楞嚴經》,就會知道得比較詳細。這裡的證十地事,是地藏菩薩證十地的事情。
這禮拜佛菩薩的功德有五種:
(一)端正圓滿:相貌生得端正圓滿,人人見了都生一種愛敬心,對你有一種好感。
(二)得妙音聲:聲音清朗宏亮,好像銅鐘似的。
(三)多財富:能禮拜瞻禮佛菩薩的形像,等到將來,會有很多的財富、寶貝。
(四)生尊貴家:都生在很有地位,很有德行,尊貴的家庭。
(五)生於天上:可以生到天上去。這是拜佛的五種功德。
「九者、人見欽敬」: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和地藏菩薩,人見到你都和你有緣,都恭敬你。見到你,好像見到八輩子到現在的老親戚,不知有多親切,有那種親切感,有那種回到家裡的感覺。
「今生富貴是何因」?今生為什麼富貴呢?「前生齋僧濟窮人」,在前生齋僧護道,供養三寶,救濟窮人,所以今生就富貴了。「今生貧賤是何因」?今生為什麼貧賤呢?貧窮得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前生不肯濟貧人」,在前生,不肯賒濟貧人,自己非常的孤寒,也非常的刻薄慳吝,什麼都捨不得。如果以前不刻薄慳吝,而修福修慧,那你宿世所造的福,就今生受生。
2014年6月2日 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