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大乘起信論》後的感悟  


學習《大乘起信論》後的感悟

◎鄒相

在浩瀚如海的佛教經典里,《大乘起信論》(又名《起信論》)有著特殊的地位,它不僅是大乘佛教的概論之作,也是自隋唐以來對佛教影響最大的一部論著。《大乘起信論》全文篇幅不長,祇有一萬餘字,但它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廣為佛教各家宗派所重視並吸收、推廣。單是從這本經論的內容上研習,就能讓我們受益匪淺,法喜充滿。

《大乘起信論》全文共分五個部分:因緣分、立義分、解釋分、修行信心分和勸修利益分。《大乘起信論》曰:「有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是故應說。說有五分。云何為五?一者、因緣分,二者、立義分,三者、解釋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勸修利益分。」它的核心思想是闡明「一心」、「二門」、「三大」的佛教理論和「四信」、「五行」的修持方法。末學才疏學淺,僅從自己的理解來闡釋「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的思想。

「一心」:即「如來藏心」。萬法源出於此,攝含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如來藏心」即是「真如本心」,世間萬物皆是「如來藏」的顯現。《大乘起信論》曰:「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所謂「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萬法皆為眾生心而自有,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是為了修好自心,找回真如本性。唯有對佛法教義、對世尊諸佛生起敬仰、崇信之真如自心,才能在修行之路上精進前行。「一心」為何?為的是弘法利生、上行下化、普度眾生。

「二門」:即由「一心」生起的「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大乘起信論》曰:「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心真如門」即是「清淨之心」,「心生滅門」即是「污染之心」。前者是從萬物的本有來說,即「心性不生不滅」;後者是從萬物的現象來說,即「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但「二門」是相輔相成,此消彼長,對立統一的,即「非一非異」。所以說,我們在學習佛法時,首先得深信因果輪迴,不被暫時的景象和處境所迷惑,其次才是找到屬於自己的修行法門,精進用功。

「三大」:即「體大」、「相大」、「用大」。「體」即本體,又名「真如」,於中一切法平等,不增不減;「相」即「形相」,又名「如來藏」,具有無量善性功德;「用」即功用,謂由此產生一切善因善果,為修證菩提妙覺之所由。《大乘起信論》曰:「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此「三大」是在警示諸位佛子,萬法歸一,宗本同源,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種善因則得善果,「善惡到頭終有報,祇爭來早與來遲」;大乘佛法的功用不可思議,潛心修習,則有殊勝的因緣。

「四信」:即相信根本真如和佛法僧「三寶」。《大乘起信論》曰:「何等信心?云何修行?略說信心有四種。云何為四?一者、信根本:所謂樂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無量功德:常念親近、供養、恭敬,發起善根,願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諸波羅蜜故;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樂親近諸菩薩眾,求學如實行故。」這「四信」是從四個方面略述大乘佛教要義,目的是使人們信仰大乘佛法。信真如為諸法之根,萬行之本,佛子們祇有深信真如才能固守一份自心,護住當下的念頭,這是內因;信「三寶」為佛教修行的基本原則,這是外因。故而說,「四信」能讓佛子們找到修學參究的路途和法門,信心百倍,勇猛精進。

「五行」:即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止觀這五種德行。《大乘起信論》曰:「修行有五門,能成此信。云何為五?一者、施門;二者、戒門;三者、忍門;四者、進門;五者、止觀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止觀為大乘佛教信仰者必備的修持法門,唯有修持這五種德行才能在修行上更進一步,證得圓滿。「止觀」即因戒而生定慧,止於一境,以慧照觀察,無外佛界。《大乘起信論》曰:「云何修行止觀門?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所言觀者:謂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毗缽舍那觀義故。云何隨順?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舍離,雙現前故。」「止」就是「止一切境界相」,達到心中「無相」;「觀」就是觀世間無常、苦、空、不淨而知道因緣。「止」是禪定,「觀」是般若,修「止」必須同時修「觀」。佛子們祇有將這「五行」深入到實際的生活與學習中去,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實施,才能更為全面地認識佛教、弘揚佛法。

《大乘起信論》在引導眾生對「大乘」樹立「信心」的同時,也為眾生的修行提供了方便法門。眾生一心,「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既包容世間的一切,也包容出世間的一切,從生死輪迴到涅槃寂靜,從無盡苦難到徹底解脫,從世間無常到出世間永恆,這一切我們都能爭取得到,祇要參照「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這一次第去精進修行。末學自當繼續認真、深入研習《大乘起信論》,將理論付諸於實踐,在修習佛法、參究修行的道路上更加精進用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