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阿彌陀經要解演義 第三章  


老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今天是《彌陀要解》第三次的報告,今天要報告的內容是在經本第四十四面到七十六面。我們這個本子印得很理想,它把這個科判都印上去了。這個科判就是:「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我們來看看這一段的經文,以及蕅益大師的開示。經文從「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一直到「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是在這個六個段落裡面,這個段落比較長。

這一開端,蕅益大師就為我們明白的指示出來,這一部經的宗旨:「信願是智慧,持名是真實的福德。」由此可知,本經教給我們修學的是真實的「福慧雙修」。尤其難得的是他老人家講:「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兩句話確實是蕅益大師的名言,因為在蕅益大師之前,沒有人這樣說過。他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使我們接觸這個法門之後,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這個是非常非常的希有而難得。

在過去,我們常常聽到人說:「念佛,不圓滿,不究竟。為什麼?充其量大概能夠修一點定,沒有智慧。所以,這個念佛法門是沒智慧的人修的。」我們也往往受了這些傳言的影響。其實這些人對淨宗沒有深刻的了解,道聽途說,自誤誤人,這是有過失的。我們讀了這個書就知道,淨土法門智慧擺在第一,沒有智慧,你怎麼會接受這個法門?像前面我跟同修們所提到的,在一切法門裡面,你能夠認識這個法門,能夠選擇這個法門,這就是最高智慧的選擇。可見得這個智慧在淨宗法門是非常重要的。蕅益大師一開端就跟我們說「信願是慧行」,這是智慧。

念佛的人有福!福慧雙修。能不能往生?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往生與否的決定之權是在自己手上,不在別人手上,也不在佛菩薩手上。大師說得很好,再問問自己有沒有信願?真的相信了,真願意去了,那你的條件就具備了,你就決定得生。如果你不是真信真願,那往生就沒指望了。所以要真正相信,真正願去。

也許有很多同修會說:「我真的相信,我真的願意去。為什麼我念佛功夫還不得力?我往生還沒有訊息?前途還很渺茫?」這個問題也要自己冷靜的去想一想,你的信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願?嘴巴里說得很硬:「我信!我願!」心裡不願意去。如果說明天就往生了,你會嚇死,不得了,明天就要死,這還得了!可見得你這個信願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聽到明天就往生,高興得不得了,哪裡會有恐怖、會害怕?所以自己冷靜想想,我們嘴裡說得很硬,那個信願原來全是假的,禁不起考驗。這就是你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原因,這就是求生淨土的前途一片渺茫,因素在這個地方。

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有這個情形的人很多很多,要是追究其原因,總不免是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的熏修薰習,也就是貪瞋痴慢。我們對這個世間,對人對事對物,總是有貪念,總是有牽掛,總是捨不得,總是放不下,這就糟糕了。阿彌陀佛願力再大,也沒有辦法請你到極樂世界去。雖然你嘴裡說很想去,偶爾心裡也想去,此地這個貪愛太重了,正是佛在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愛不重不生娑婆。」你為什麼會在娑婆世界搞六道輪迴?情愛太重了。這個情愛裡面,包括對人對事對物。這個東西要不把它斷掉,就是往生的障礙,就是信願不真不實。

品位高下,講持名功夫的深淺。由此可知,大師並沒有說是持名的多少。所以持名多少,倒不重要。一天有人念幾千聲佛號,有人念幾萬聲佛號。所以不在乎念佛號的多少,而在乎念佛號功夫的淺深。什麼叫功夫?能夠伏斷煩惱叫功夫,不能夠伏斷煩惱,那個功夫就淺了,這個要注意。我們妄想起來了,煩惱起來了,煩惱就是指的貪、瞋、痴、慢,這些念頭起來了,這一聲「阿彌陀佛」能把它降伏得住。《金剛經》上所說的:「云何降伏其心」,我們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把這些妄想、煩惱伏住了,它不起作用,這就有功夫。如果我們一天到晚念佛,一天就是念十萬聲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還照樣打妄想,還照樣起貪瞋痴,那這個佛號是一點用都沒有。煩惱伏不住,還是要搞六道輪迴,也就是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的功夫不得力,伏不住煩惱。

因此,念佛講求的是「一心稱念」。一心,就是真正的功夫,一心裏面沒有第二個念頭;你夾雜的有妄想、有雜念,那就不是一心。一心,就沒有妄想、沒有煩惱、沒有雜念。有許多同修常說:「這個不容易,我念佛總有妄想。」這個不要害怕,為什麼?妄想哪有那麼容易伏住的?你看印光大師在《文鈔》裡所說的,一個真正念佛人,勇猛精進念上三年五年,在一支香裡面,還會有三、四個妄想。一支香是一個半小時,那就很不錯了,一個半小時裡面才有幾個妄想。我們現在大概一分鐘裡面都有好幾個妄想,那怎麼辦?這沒有法子了。一個半鐘點的時候才有三、四個妄想,這是功夫得力。

我傳給諸位同修的「十念法」,時間很短,只要一分鐘,十句佛號。但是這個十句佛號裡面決定沒有妄想,它時間短,容易攝心。大勢至菩薩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這個方法容易做得到。因為它時間短。長了就不容易攝心,你的煩惱習氣起現行。但是一天至少要九次,當然更多更好,愈多愈好,一次只要一分鐘。因為它間隔的時間不太長,就又修一次,所以一天多次的熏修,久而久之能生很大的力量,這個力量能幫助你伏斷煩惱,所以這個功夫由淺而深。

諸位要記住,這個地方講的品位是自分的功夫,不說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不是講那個,是講我們自己念佛的功夫淺深來論品位。假如要論佛力加持,那這個品位就沒有了,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就圓證三不退,這都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給我們說的。那個地位差不多就是等覺、十地菩薩了,那是論佛加持的。

此地講品位高下是不論加持,是憑我們自己念佛功夫。這個裡面有兩個意思要辨別清楚。論佛加持,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所以從自分功夫來講有九品,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九品沒有了,這個相看不到,完全是平等法界。這個諸位在《無量壽經》裡面就能看得很清楚,四十八願願文里是這麼說的。世尊為我們講解的時候,也是這樣介紹的,這個要知道。

這個法門的修學,「信」、「願」是目標、是方向,「持名」是正修。換句話說,前面也跟諸位說得很清楚,念佛這個念從心,不是口念;心裡真有佛,這個叫念佛。有口無心不叫念佛;有心無口,口裡不念,還是念佛。「念」是今心,現在的心,現在心上真有佛。有佛了,當然就沒有妄念,就沒有妄想,這是一定的道理。你有妄想、有雜念,佛就沒有了。所以要懂得怎樣念法,這個才是真修。

所以我教同修初下手,我們念佛的時候從讀經下手,讀《無量壽經》。為什麼選擇《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我們淨土第一經,也就是淨宗概論。《觀無量壽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阿彌陀經》是世尊特別勸勉我們求生淨土,這個裡面四番勸告,到底下我會跟諸位指出來。四番勸告我們,真的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所以最重要的是《無量壽經》,我們要讀誦,要讀得很熟,把佛的教訓都能夠記住,這樣我們在平常用功的時候,這個用功就是念佛。用功的時候,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也一樣,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也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種種作法說法也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叫學佛。學得很像佛,很像阿彌陀佛。

所以,我們修淨土法門,供養阿彌陀佛的像,就是供養一個標本、供養一個模式。我要依照這個模式來塑造自己,把自己造得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諸位想想,你還能不往生嗎?這就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怎麼相應?「心、願、解、行」完全跟佛相應。那阿彌陀佛在哪裡?《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願、阿彌陀佛的解、阿彌陀佛的行。你那個經不熟,你怎麼會相應?讀經的目的在此地。所以第一個要熟,第二個要圓解,不但要理解,要解得很圓滿。第三步就是修行了。修行就是講相應,我念佛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

所以,現在念佛人很多,相應的人不多。為什麼不相應?阿彌陀佛的心愿是什麼不知道,阿彌陀佛的解行也不知道,這個念法沒有用處,這個只是念佛口善而已。口裡沒有罵人,念阿彌陀佛口善而已,那個心行不相應。所以這個力量薄弱,不能夠伏斷煩惱,就是你念佛的功夫不夠。如果「心、願、解、行」都相應了,這個念佛功夫就深了。

所以大勢至菩薩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當來是什麼?是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跟佛在一起,天天都不離開阿彌陀佛。世尊在《無量壽經》上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在《阿彌陀經》末後六方佛的讚嘆,可以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讚嘆阿彌陀佛的。我們今天很幸運,以阿彌陀佛作老師,我們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弟子,這是無上的光榮。多少菩薩想求都求不到,我們今天得到了,你說這是多麼的幸運!

這段經文裡面為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生活環境,我們要到那個世界去,對於那個世界的情況,應當是要多多的了解。經文不多,但是意思很圓滿。如果要詳細明了,都在《無量壽經》上。這個經上說「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這是首先把極樂世界名稱的來由為我們說出來了。那個世界沒有苦,我們這個世間,苦事太多了。尤其是現前這個社會,我們走遍地球,每一個角落都苦,現在這個世間找不到淨土。

我們的同修,這些年來移民到澳洲的、到紐西蘭的也有不少,那個地方仿佛是個淨土,很難得。人心淳厚,沒有污染;那邊的植物、蔬菜沒有農藥,完全沒有污染。人心淳厚,的確在現代來講是人類生活環境最好的一個處所。可是也很遺憾,遺憾的是什麼?大氣層那個臭氧層里破了一個大洞,正好在澳洲的上空,美中不足!所以澳洲人現在出來要戴帽子,要穿長袖子的衣服。為什麼?那個陽光曬在身上的時候容易得皮膚癌,澳洲得皮膚癌的人很多。從前都喜歡到海灘裡面去游泳、日光浴,現在沒有人敢去了。你看看,美中不足!那個臭氧層的洞,它不在南北極,它在澳洲。

這是眾生的共業所感,追究它的原因,苦從哪裡來的?苦從你造惡業來的。而現在一切眾生造作惡業,沒有禁止的跡象,拚命在造,像幾何級數在增加,那麼世界的災難怎麼能夠免得了?佛法裡面給我們講的苦苦、壞苦、行苦,現在是倍倍在增加。我們反過來看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罪報之苦。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修淨業去往生的,沒有享受而造業的「集」。苦、集、滅、道,「集」是苦之因。西方極樂世界享樂,它不造惡業。我們這個地方享受裡面造惡業,這個的確很可怕。

每一天吃的這一些動物,那些動物也都是來還債的,還得很勤快,比過去勤快多了。譬如豬肉,從前養豬都是放在外面養的,豬的壽命都很長。現在大家吃的豬肉,豬的壽命多長?六個月。它是餵飼料,給豬打針,讓它趕快長,長到六個月就長得很胖了,就把它宰掉了。現在豬的壽命是六個月,殺掉之後再投胎,它要還債。從前豬的壽命有好幾年,現在壽命縮短了。養雞,從前雞的壽命也很長,現在雞的壽命是六個星期,也都是給它打針,用飼料使它發育得很快,六個星期長大就可以殺了。現在一切都反常,這是造作的惡因感受到的惡報。

全世界每一個地區,不知道什麼時候災難來臨。昨天你們看到日本的大地震,一個城市幾秒鐘就毀掉了。美國南北加州的災害,年年不間斷。這都是眾業所感。西方極樂世界大家都不造業,都是像經上所講的「念佛、念法、念僧」,也就是「念覺、念正、念淨」。他不造罪業,所以那個地方沒有災難。

在佛法這邊來說,它沒有退轉。我們這個地方修行,進得少,退得多。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進步,沒有退步,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成佛就快了,沒有修行上的障礙。所以它沒有苦,這個世界稱之為極樂。

十方諸佛剎土都有「苦集滅道」,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你要問它為什麼沒有?其實我們在講席里常常跟諸位報告,西方極樂是普賢菩薩的法界。西方世界不但沒有六道,十法界也沒有,它那裡沒有聲聞、沒有緣覺,只有菩薩;而菩薩當中,只有普賢菩薩,沒有其他的菩薩。佛在《華嚴》上說,菩薩要不修普賢行就不能成佛,西方世界從一往生就修普賢行,所以純粹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我們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第二品是「德遵普賢」,所以真正不可思議。

經上又說「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一直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一段是說西方極樂世界居住的環境。居住環境裡面為我們略舉幾條,第一個是講「地利」之樂。我們中國人講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我們中國人心目當中所求的,西方世界統統圓滿具足。地利,經上講西方世界的地平如掌,平坦的大地。我們這個世間,這個地是高低不平。為什麼不平?人心不平,所以這個報土就不平。西方世界人人心是清淨的,所以他感得的報土是平的。而且地是透明的,大地是琉璃為地。經上講黃金為地,黃金是鋪馬路的。它的地質是琉璃、是透明的,我們中國人所講的翡翠就是琉璃,綠色的玉,透明的,就是佛經里講的琉璃。我們得一點點就做成首飾,戴著寶貝得不得了,在西方世界這是泥土,所以你才曉得那個世界之好。

佛在經上跟我們講「七重欄楯,七重行樹」,都用這個「七」。「七」不是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圓滿。「七」是東、南、西、北、上、下、中間,這就是圓滿,表這個意思。《華嚴經》用「十」代表圓滿。從一到十這個數字,這是一個圓滿的數字。所以佛經上這個數字不能把它看作數目,它代表的圓滿。圓滿,一定是隨心所欲,那才圓滿。不能夠隨心所願,那都不叫做圓滿。所以「行樹、欄楯」,你喜歡什麼樣子,它就變成什麼樣子,這個才叫做圓滿。「七」的意思,大師在此地用天台家的說法,就是表法,也能代表七科道品。這個說法,只要能說得有道理就好。因為佛法無有定法可說,只要你講得出一個道理來就行。這個道理讓人家聽到,覺得不錯,點頭,這就好。所以,它沒有定法可說的。

『四寶』,表「常、樂、我、淨」這個四德。所以只要有說,那都好。西方極樂世界殊勝之處,蕅益大師為我們說出來了。第一個是自己修的德深,從自己來說,就是自己的心清淨,心淨則土淨,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所以阿彌陀佛建立這個淨土,我們以清淨心往生,這就是莊嚴淨土。「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用什麼莊嚴?清淨心莊嚴。第二個原因,西方世界的聖賢人太多了,普遍的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跟這些等覺的大菩薩天天在一起,你怎麼會不進步?你怎麼可能會退步?這不可能的!那麼多的大菩薩在那裡看著你、照顧你,你在菩提道上修學,自然是一帆風順。所以大師說:「這是極樂真實的因緣。」他這個講法我們可以接受的,我們可以肯定的。

我們再想,他方世界沒有這個緣分,這個緣分的確唯獨西方世界有。大師又說得很好;他說:「這些莊嚴,同居土是增上善業所感的。」這個「增上善業」,就是「念佛」,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實在講,話雖然只有兩句八個字,把那個念佛的秘訣全都說出來了。所以念佛要怎麼念法?一定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什麼叫「都攝六根」?我們眼貪看美色,耳貪聽妙音,六根都攀緣在外面塵境上,起了貪心;不順自己意思,就起了瞋心,我們這個六根往外跑。「都攝六根」就是收回來,眼不去貪看色,耳不要去聽那個音,把六根收回來,這叫「都攝六根」。六根收回來,心就清淨了,心就定了。

所以佛對於初學的人,為什麼有許許多多的限制,這就講的戒律了。特別是禁戒,這樣也不許可,那樣也不許可,設了許許多多的限制,這些限制就是幫助你「都攝六根」。如果你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佛就開放了。像《華嚴經》上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了。為什麼?眼見色,耳聞聲,不礙清淨心,你的心還是清淨的,並沒有污染。為什麼?因為你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以接觸,接觸而不貪愛、不執著,因為你曉得它是虛妄的。不到這個程度,換句話說,心還會被外面境界所轉,還會被外頭境界影響,那就決定禁止。到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不會被外面境界影響,佛就開放了,那叫得大自在。

由此可知,佛的教學講善巧方便。教初學有教初學的方法,教老修有教老修行的方法,教證果有教證果人的教法,看到你功夫的層次不同,佛的教學方法就不一樣。所以對於大乘法身大士是完全開放的,法身大士明心見性,也就是宇宙人生真相他完全看到、完全明白了,那是完全開放,一絲毫限制都沒有了。但是不到這個程度,你會受境界影響,那就要約束,就要制定戒律來規範你,讓你有個軌道、有個模式來進修。

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說了幾句話,西方世界,人名代表「因緣生法」,聲聞代表「空」,菩薩代表「假」,佛代表「中」。這種說法全是天台家的講法,你能夠看得懂很好,看不懂沒有關係,不必去研究它。這是天台家的判教,以「空、假、中」三諦、三觀來觀察淨宗念佛的法門。蕅益大師年輕的時候學天台,以後歸心淨土,專修專弘,所以他講經都用天台的教義。他確確實實真的達到圓融無礙,所以這個經解釋得這樣的圓滿。

經裡面給我們講的『七寶池,八功德水』,這是說明十方世界的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的處所。所以西方世界不是胎生的,是蓮花化生,蓮花化生就沒有老病之苦。我們現在這個身是胎生的,生處就不淨,種子不淨,所以疾病就很多,容易衰老。西方世界蓮花化生,所以同居土是「無漏淨業」所成的,這一句話說得很好。無漏業不是凡夫所修的,凡夫所修的全是有漏業。無漏業要阿羅漢以上,他們見思煩惱斷了,那個修行是無漏業了。我們見思煩惱沒有斷。「漏」就是煩惱的代名詞,我們是有煩惱、有妄想、有雜念。

有煩惱,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是有漏業。蕅益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在念佛這個法門是無漏業。我們乍聽好像他老人家講得有點勉強,我們念佛還是用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個妄心在念佛、在修行,怎麼會是無漏業?因為所有一切虛妄當中,唯獨這句「阿彌陀佛」真實!昨天我跟諸位講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名號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這一句佛號就是我們真如本性的名號,唯獨它真實,所以信願持名是修的無漏淨業。何況又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老、病、死、苦。我們這個地方有生、老、病、死、苦,西方世界沒有。

蓮花化生,經上雖然只講了四色蓮花,其實《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蓮花的顏色很多很多,說之不盡。光色也無量,花是什麼樣的顏色,它就放什麼樣的光。這個小本經裡面省略,只舉了四種。蓮花化生,這就不是胎生,胎生苦!這個胎生的時候,母子、父子、兄弟情深,蓮花化生沒有這些。換句話說,我們無量劫以來,深重的愛情,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有。這個愛與情就是六道輪迴的根本原因,愛不重不生娑婆!所以西方世界是蓮花化生。

經上又告訴我們,眾生髮心往生,你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個心要真,假的不行,假的就沒有用處了。真發願,西方世界七寶池裡面就長出一個蓮花的花苞,而且非常奇妙的,這個蓮花花苞上有自己的名字。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大概好幾年前了,在舊金山講經。那一邊有個同修告訴我,他在念佛止靜的時候,可見得他不是睡夢、不是妄想,念佛止靜。繞佛完之後止靜打坐,他看到一朵蓮花,他說蓮花的光色從來沒有看過,非常之美,蓮花上有名字,是他自己的名字。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就勉勵他:「你好好的念,蓮花你自己看到了,應當更有信心,決定求生淨土。」這個符合了大勢至菩薩所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他是現前看到蓮花的,在止靜當中見到的。這個不是妄想,他從來沒想過,那蓮花上真的有自己名字。

將來我們自己壽命到了的時候,所謂報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用這個蓮花來接引你,決定不會錯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大家念佛念得愈勤,心愈誠懇、愈清淨,這個蓮花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美,就證明你往生的品位高。所以我們平常跟大家比賽,不要比賽穿的、不要比賽吃的、也不要比賽住的,這個沒什麼了不起,幾天就完了。我們要比賽西方極樂世界我的蓮花比你大,這個才是真正有用處。所以要老實念,愈念花愈大,愈念花愈美。那個花之大之美,自己能感覺得出來,為什麼?你愈念愈歡喜、愈念愈快樂,這就證明那個花大花美。所以念佛人是世間第一快樂人,第一幸福的人。如果念佛念得每一天愁眉苦臉的,保證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花。那是你功夫用錯了,證明你的妄想雜念、貪瞋痴慢很多,你一樣也沒有除掉。這是功夫不得力,學得不如法。

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蓮化化生,花開見佛。回向偈不是常常念的:「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個悟無生就是證得無生法忍。證得無生法忍是什麼地位?《仁王經》上告訴我們,無生法忍的菩薩是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是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十地再往上去叫寂滅忍,那更高一級了,成佛了。所以無生忍是高級的菩薩了。由此可知,花開見佛是你自己真正的功夫。我們講念佛功夫淺深,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念佛。有很深的功夫,自己證得無生法忍,就是證得阿惟越致菩薩。那不是阿彌陀佛加持的,是自己證得的。

可是諸位要曉得,西方世界最大的便宜,最大的不可思議,就是我們自己沒有達到這個境界,阿彌陀佛願力把我們提升到這個境界。所以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那是佛加持你的。譬如說,我們在這個世間的享受,出門開高級的轎車。你到那個地方,阿彌陀佛是大施主,你一去他就送你一輛車給你,那不是你有能力買的。修行到花開見佛了,佛不加持,我自己有能力買同樣的車了,就是這個意思。自己沒有能力買,阿彌陀佛送給你,你看看,不是一樣的嗎?在享受方面講,沒有差別,所以他的世界叫平等法界。論自分是不平等,論佛加持完全平等。所以生到極樂世界,每一個人的相貌、身體都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連面貌都一樣,這個大家在《無量壽經》上讀過的。

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阿彌陀佛因地他所發的四十八願,他所攝取的二百一十億佛剎。那個「二百一十億」也是表法,不是數字。如果是數目字,二百一十億不多,數目並不很大。二百一十億是表法。密宗裡面用「二十一」表圓滿,用「十六」表圓滿。所以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十六正士」,那個「十六」是代表圓滿。「二十一」到「二百一十億」,那還是「二十一」,都是代表圓滿。這個圓滿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是一個都不漏,這個是他所修的。

所以極樂世界的建立,非常合乎科學的理念。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憑空、想像去建造的,不是的。他是參觀所有一切諸佛的世界,取人之長,舍人之短,他是這樣建造的。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這很符合於現在科學人的理念。所以阿彌陀佛確實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各個地方去觀光考察,把好的東西帶回去,不好的東西完全避免都不要。好的東西全部帶回去了,這樣建立了盡善盡美的修學環境。

他不是自己享受,而是提供給十方世界一心一意想作佛的這些眾生,所以他的標準是攝受成佛緣成熟的人。他不是攝受菩薩,那個聲聞、緣覺更不必說了。他所接引的對象,個個都是想一生當中要作佛,有這樣的抱負、這樣的願望,阿彌陀佛歡迎。你如果只想作個菩薩、作個羅漢,那你到別的地方去,西方世界不歡迎你。西方世界歡迎真正有願有心去作佛的,這是我們應當要效法阿彌陀佛的。

經裡面講的天樂雨華,這是講的「天時之樂」。「衣裓盛華」,這是無「求不得苦」,心裏面想什麼,它就變現什麼。西方世界一切都是化生的,時時刻刻到他方世界去供佛,這是樂事!我們這個世間不要說佛,連求遇到一個真正善知識都難,都不容易遇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你想見哪一尊佛,你就見哪一尊佛,你說這個多自在!

供佛,這是修福,聞法是開智慧。每一天供養十方一切諸佛,你想想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修福修慧,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菩薩,都沒有辦法跟他比。因為他每一天能夠供養無量佛,能夠聽無量佛說法。所以西方世界的人成佛,我前面跟大家報告過,只需要三劫、四劫的時間就成佛了。你要問什麼原因?因為他接觸的佛太多了。我們接觸一尊佛都好不容易,他是無量無邊諸佛天天見面,天天供養,所以那個福慧修行,絲毫障礙都沒有,真的修的是大福大慧。所以他成佛不要三大阿僧祇劫,沒有一點障礙,沒有一點困難。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你要問這個話可靠嗎?這話是佛說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怎麼能說假話?決定真實。何況從佛以來,這三千年中,印度的人、中國的人,依照這個法門修行往生的太多太多了。這些往生人的瑞相,有不少我們親眼看到的,這哪裡是假的!不信是他沒有福報。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信的人,善根少,福德少,因緣少。

『飯食經行』,這是衣食住行之樂。

『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句經文,蕅益大師告訴我們,是特別為我們說的。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距離西方世界是十萬億佛國土。特別這樣說法,因為我們這個世間人情愛很重,總是念念忘不了家親眷屬。所以佛就特別這個說法,說明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從西方極樂世界回來,很容易,很快速,一彈指就到了,就回來了。你這個地方的家親眷屬,你歡喜他,你愛護他,就要幫助他,非常容易。

換句話說,你要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輪迴,你那個家親眷屬,再親愛的人,你想照顧他,永遠沒有機會,沒有緣分,再也見不到了。但是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你的家親眷屬流轉在哪一道,你都看得見,他的聲音你都聽得到,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真的可以能幫助他。這是說明,如果你真的愛護你的家親眷屬,你應當要求生淨土,他的意思在此地。這就是說明,你回來照顧家親眷屬,或者回來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者親近彌勒菩薩,都很容易,都不困難。

經上說的「食時」,就是吃飯的時候。實際上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這個身是蓮花化身,金剛不壞身,哪裡需要飲食?這個諸位要知道,決定不需要飲食。我們這個世界,佛說「財、色、名、食、睡」這叫「五蓋」,五種障礙。我們人間有,色界天人就沒有。欲界天上有。這叫「五欲」,「財色名食睡」五欲,色界天沒有了。由此可知,我們娑婆世界的高級凡夫都不要吃飯,他們也不要睡覺。睡覺是昏沈。所以他們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

西方極樂世界比色界天人高明太多了,怎麼會有飲食?怎麼會有睡眠?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講剛剛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沒幾天的這些人,那個吃飯的念頭還沒忘,常常想:「怎麼好久沒吃飯了?」會有這個念頭起來。這個念頭一起來,那個飯菜統統擺在面前。所以一切法都是隨念而生的,只要你一動念頭,都擺在面前。再一想,我到極樂世界,我現在是菩薩,不是凡夫了,這些用不著了;用不著,馬上就沒有了,是這一種狀況。初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這種情形,住久了,就覺悟了,就不會再有這個習氣,就沒有了。

這個都是說明,他在一餐飯的時間,就能夠往返諸佛剎土,說明他的神足不可思議。神足就是變化、分身,變化不可思議,所謂「不離本土,常遍十方」。自己的身體,確確實實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坐在阿彌陀佛的面前,但是已經分身到十方世界供佛聞法去了。我們想想,這個境界很使我們羨慕。這是真的事實,我們確確實實在一生當中可以證得的,為什麼不肯學?為什麼不肯專心?

我們必須要曉得,這個世間污染很嚴重,經上講「五濁惡世」,濁就污染。在從前講污染,我們很難體會,現在講污染,我們的體會很深刻。我們的環境污染,現在每一個國家地區都在講求環保。環保能做得有效嗎?無論怎麼做法,效果都不大。什麼原因?今天世間人沒有找到污染的根源。污染的根源是什麼?是人心,心污染了。佛跟我們講「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環境,環境是隨著人心轉,人心清淨,環境就清淨;心不清淨,大地自然就不清淨了,這是根源。真正講求環保,一定要從清淨心做起,那才是徹底的辦法。所以不能夠淨化人心,想種種方法來防範污染,是不可能的,那個效果很微弱。這些只有佛講得透澈,講得明白。

我們今天觀察這個世間,無論中國人、外國人,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見解污染、精神污染,乃至於生理污染,這怎麼得了!佛講貪瞋痴「三毒」,我們的心都有毒,心都不是好心,都有貪瞋痴,有三毒。三毒拔掉了,那個心才叫好心,才是正常的心,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佛教給我們斷貪瞋痴。為什麼人家都搞貪瞋痴,佛為什麼教我們斷貪瞋痴?貪瞋痴是很毒的心,就是嚴重的污染,這種污染就變現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自己變現的,自己在受用。就跟作夢一樣,夢從哪裡來?自己變現的,不是外頭人變現的。在六道輪迴就是貪瞋痴變現的。所以貪瞋痴斷掉了,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超越六道輪迴。

這個我們一定要明了。明白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才曉得佛所說的是正確的,我們才歡喜接受,才會認真的去修學。這個「修行」,修是修正,行就是錯誤的行為。貪瞋痴是大錯特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是錯誤的,把這些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思想見解,把它修正過來,那叫修行。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每天念幾句經、幾聲佛號就叫修行,有口無心,那個沒用處的。修行第一個要改心,第二個要改行為,這叫真正修行。

現在一般學佛的同修都流於宗教,佛法不是宗教也變成宗教了。宗教是迷信,都迷在這個形式上,沒有實質的功夫,因此你也得不到真實的效果,這是很可惜的一樁事情。學佛的人雖然多,台灣學佛的人這麼多,為什麼這個業轉不過來?你要了解事情狀況,你就會點頭。為什麼?錯誤的修行人很多,正確的修行人太少了。把佛法當作宗教的人太多了,而接受釋迦牟尼佛真實教誨的人太少了。

宗教是迷信的。我們供養佛菩薩,把它當神明看待,這完了!不知道我們弟子供養佛像是供養老師。前面跟大家提到,我們供養西方三聖是什麼意思?供養阿彌陀佛,就叫你天天見到佛像,要想到我的心要跟佛一樣、我的願跟他一樣、我的解跟他一樣、我的行跟他一樣,讓這個佛像提醒我。你在他面前燒香不燒香沒有關係,他是時時刻刻提醒我的。觀音菩薩提醒我要慈悲,大勢至提醒我要有智慧。最高的智慧是選擇念佛法門,最大的慈悲是把念佛法門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西方三聖本來是這個意思。

我們現在把他當神看待,天天燒香去拜他,求他保佑,你說那個佛菩薩看到怎麼不流眼淚?錯了,大錯特錯了!今天我們學佛是學的這個佛,所以這個共業轉不過來。如果你真正明白佛的真實教誨,那個地方,特別是修淨土的,那個地方是人間淨土、是福地,不會有災難。我們今天學佛學錯了,這真的是很惋惜、很痛心的一樁事情。

接著為我們講說法莊嚴。我們從經文上來觀察,阿彌陀佛的確是聰明絕頂,說法完全走向藝術化。不一定他是現身給你說法,他變出許許多多眾鳥來給你說法,變出風、樹、流水來給你說法,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像現在科學家一樣,做了許許多多東西,讓你看到賞心悅目,但裡面是給你講佛法的,所以是高度的科技。我們今天科技的發展,距離西方極樂世界差得太遠了。剛才講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鳥是畜生道,它不是真的鳥,是他做出來的。所以它不是真的,是做出來的,阿彌陀佛做出來的。就像我們科學家做出這些東西,做出之後,那裡面不知道是用什麼樣軟體放在裡面,它會講經說法,你想聽什麼法,它就給你說什麼法,真是妙不可言。所以人家老早就進入到高度科學藝術的教學。

而且這個說法永遠沒有中斷,想聽的時候馬上就有,不想聽的時候就沒有。想聽什麼法,他就給你說什麼法。六時演法,這是聞正法路,都叫你念三寶,念覺、念正、念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得正念路。西方世界沒有三途,眾鳥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所以絕對沒有退轉,沒有墮落。所以西方世界普攝法界眾生,不僅是我們娑婆世界去往生的。因為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所宣揚的,一切諸佛所肯定的,一切諸佛都勸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除非你不信,你不能接受,那才跟你講其他的法門,其他法門都是委曲婉轉而說的。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法門,這是諸位要記住的。所以它是度成佛的人,成佛機緣沒成熟,福報還不到,再跟你說其他的法門,叫你成菩薩、成阿羅漢、成辟支佛,是降等的。這是至高無上的,叫你成圓滿佛的,是這麼一樁事情,我們要認識清楚。所以淨宗這個法門是究竟說,是極圓極頓之說。

經上也為我們略略提出幾個綱領,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提出這幾個綱領。這幾個綱領就是大小乘經上常講的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一共有七科,他只說後面四個,前面三個省略掉了。前面三個,第一個是四念處。經上省略,註解上有,註解上大師都把它補出來了。這個四念處,第一是「觀身不淨」,觀是叫我們觀察,你仔細觀察,我們身體不乾淨。每一天,不管你怎樣塗香水,塗花粉,還是不乾淨,裡面流出的東西還是骯髒的,這個就是我們的果報不好。果不好,當然就因不好,我們修的因不好,因果都不好。

第二是「觀受是苦」。我們現在所有一切享受,跟諸位說,統統叫苦。貧窮人生活很苦,有他的苦處;富貴人那個苦不亞於貧窮,有很多富貴人的苦比貧窮人還厲害,還苦。為什麼?患得患失。那個心一天到晚提心弔膽,又怕錢貶值,又怕生意做不好,那個操心很可憐。做國王、做總統的人就更苦。所以還有人去競選,我看到,想不通。不但說競選,他請我去做,我都不會去做。為什麼?別的苦不說,見客人天天跟他拉手,那就好苦。我不願意跟他拉手,偏偏要跟他拉,你說這個東西多苦!每天見那一些客人,天天跟那一些人握手。我看到這個情形,我就覺得受不了。這個事情不能做,不可以乾。何況其餘?世間人真是沒有一樣不苦,所以我們要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第三是「觀心無常」。心裡的念頭,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這是因,在造因。

第四是「觀法無我」。一切法裡面都是無常的,沒有主宰的,沒有常住的,這是我們這個世界。西方世界跟我們恰恰相反,蓮華化生,這是「清淨」;但受諸樂,這個有「樂」;一心不亂,這是「常」;自在主宰這是「我」,「常樂我淨」,西方世界有,我們這個世界沒有。

所以「四念處」,簡單講,佛是教我們用智慧觀察境界,看得破。你能看破,你才會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沒有看破。真正看破,自然放下,為什麼?累贅。這個累贅就是帶給你的不自在,你一切放下得大自在。他為什麼不放下?所以凡是放不下的,都是沒有看破。你看佛一開端教導我們這四個科目,就是教我們看破。

第二個科目是「四正勤」。勤是教我們要勤奮去做的,這四種正當的應該要去做。四正勤裡面分二個項目,一個是斷惡,一個是修善。已經生的惡,佛教給我們,你要把它斷掉。你已經明白了,已經覺察了,這是不好的,不好的就要把它斷掉。知道那些不好的,我還沒有,我決定不去做。已經做的惡要斷,還沒有做的惡決定不做,這是斷惡的二種正勤。修善的,你已經做的善事,你知道這個事情對社會、對眾生是有利益的,你應當繼續努力去做。知道那些是善事、是好事,你還沒做的,你要發心去做。惟善無惡,這樣修學才能夠增上菩提心。

第三個科目是「四如意足」。如意就是稱心如願,足就是滿足。這個裡面有「欲如意足、精進如意足、念如意足、慧如意足」這四種,這四樣東西不太好懂。實在講古人這個註解裡面,注的雖然多,我們初學的人看不懂。不像前面那幾個還比較客易看,容易理解,這四條不好懂。我有一個方便的講法,我這個講法大家好懂。欲是欲望,欲望就是享受,無論是精神的享受、物質的享受,要知足;如意足,要知足。不知足的人,苦!要知足。精進就是常樂。念如意足,念就是心安。慧如意足,就是道理明白了。所以我用八個字來解釋,就是「知足常樂,心安理得」,這個講法大家好懂。

這一科,實實在在就是佛教給我們放得下。知足我就放下了,我不再貪求了。常樂是精進。在生活環境當中,在修學過程之中,心安。心安是最高的享受,真實的享受。理明白了,心安,心就是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金剛經》上所說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世出世間一切真相,你自然就明了了。所以這個四句就是放得下,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回首如意」、「回頭是岸」。所以它裡面的內容,是定,是福。

過去這個社會上的貴人、大富長者,以及權位很高的這些人,他們手上常常拿一個如意。這個如意是什麼意思?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回頭。那個如意的頭是彎過來的,回頭就如意了,你就自在了。回頭就是知足,不知足的人是世間最苦的人,最可憐的人是不知足的人。所以肯回頭那就好了,「回首如意」是這個意思。人要知道回頭,在名聞利養裡面回頭,在富貴權力裡面回頭,回頭就自在了。回頭是真正的享受,不肯回頭的人,那是在造業。這能夠成就一心,不退菩提。

前面這三科是修行的基礎,讓我們修福修慧,奠定修學的基礎;真正契入佛法,那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五根五力,它的科目都是「信、進、念、定、慧」。根是能生的意思,是能保持的意思。我們講到信,我們的信有沒有根?我們信佛有沒有根?我們相信淨土有沒有根?根都沒有了,那就沒法子成就!像這個植物一樣,它先要有根;有了根之後,再要精進;從精進上再增長,才有念、有定、有慧。這是修行第一個階段。

雖然有了五根,可是這個根的力量很薄弱;換句話說,遇到境界還會動搖,所以還要小心的防範。因為我們根基不牢,根還沒有有力量,像那個小樹一樣,還要特別去防範,怕風大的時候會把它吹倒,要加以防範。再增進了,這個樹長大了,它有力量了,大風也吹不倒它了,這就說明你的這個信心不會動搖了,遇到任何境界也不會被動搖。換句話說,到有力的時候了。

在五根要跟一個老師,老師照顧你,不可以出去參學。因為你沒有能力,不可以離開老師的身邊。從前的教學,老師對於學生的培養,就像培養小樹一樣,非常的愛護,照顧很周到。現在不太容易看到。到他長成了,他有力量了,不會被境界動搖了,這就開放讓他出去參學。這個參學,就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接觸,任何法門都可以接觸。為什麼?理明白了,有定,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就像現在諸位,如果是只有五根而沒有力,今天你聽到我在這裡講淨土,不錯,念佛好!你就發心念佛。明天聽到一個襌宗大德在那裡講禪,禪不錯,我就參禪去了。後天又一個仁波切,他又去念咒去了。這是沒有力,他會隨著外面境界擺動,這樣將來是一樣都不能成就。所以你要遇到真正好老師,他決定不準。

我從前在台中修學,李老師那個時候規定我們,只可以聽他一個人講經說法,任何法師大德講經不準聽。原因是什麼?沒有力,聽了就被人轉了,所以說不準聽。連看書,包括佛書,不經過他同意的,一律不準看。這個就是老師愛護學生,就好像照顧那個樹苗一樣,處處把它穩定住,不要讓它長歪了,不要讓它受外面影響了。這樣照顧到你有能力辨別真妄、辨別是非、辨別善惡,你有這個能力,老師開放,你可以去參學了,什麼都可以去接觸,什麼都可以去聽。聽了增長智慧,而不被他所轉,不會跟他走了。

像《華嚴經》,第一個老師德雲比丘教他念佛,最後一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頭一尾說明了善財童子是修念佛法門的。他對於大小乘宗派,任何一個法門都徹底明了,他都接觸過,都請教過,樣樣通達,還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絕對不去跟人家參禪,也不跟人家念咒,也不跟人家持缽搭衣,他不搞這個,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是他有力了。這個細節,諸位從註解裡面去看,我只把大意介紹出來,因為這個時間不長。

七菩提分也叫作七覺分,重要的這是智慧。從根從力,然後就有智慧。這個智慧就是幫助你選擇法門,幫助你在修學當中排除障礙。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很重,哪一個習氣現行,要用什麼方法來對治,這個七菩提分裡面,教給我們一些綱領,教給我們一些原則。你知道這些綱領原則,你有慧,你就曉得菩提道上許許多多障礙,你懂得怎樣去消除。所以它第一個是擇法,擇法就是選擇法門。他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他有能力辨別,所以他選擇的法門一定是非常正確,非常恰當,而不取虛偽之法。

由此可知,有智慧能夠選擇,前面是要有根力的功夫。你沒有這個功夫,今天這個社會,我前頭跟諸位說過,仿冒的佛法很多,現在社會上一切產品都有假的,都有仿冒的。佛法裡頭仿冒的也很多,大家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你說這多可憐!為什麼有這個現象?你修學沒有根基。修學真正的根基,要從四念處上來講,你沒有四念處的看破,你沒有四如意足的放下,你沒有根力,你有什麼能力選擇?這就很糟糕。你遇到一個善知識,那是幸運,你真肯聽話,你這個路走通了。你遇不到善知識,那沒法子。遇善知識這個緣分不是偶然的,遇到肯聽話,肯依教奉行,你在菩提路上會一帆風順,不會走冤枉路。真的善知識、好老師,跟你講真話,不騙你。

我學佛很幸運,我遇到好老師。我到台灣來學哲學,方東美先生教的,方老師介紹我佛學。我一接觸佛學,就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三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圓寂。圓寂之後,我跟李老師十年。我佛學有二個老師,二個老師都非常嚴格。連方先生都很嚴格,方先生教我哲學,不讓我到學校里去聽課,這是老師愛護學生。到學校聽課,我會認識很多學生,認識很多教授,會被他們境界轉了。所以他不讓我到學校去,讓我跟他一個人學,這個就是「師承」。學佛,我跟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也是這個態度對我。每個星期天去跟他見一次面,二個小時,只跟他一個人學。所以我的東西很單純,一點都不複雜。

我們那個老師性格脾氣如此。如果是你學佛學了很久,你親近很多法師,看了很多經論。他點點頭笑笑,很歡喜,你去吧!他不教你。什麼原因?你這個頭腦裡面太複雜,要把你洗乾淨太難太難了。算了,你去吧!我那個時候剛剛學佛,佛法很好,我知道,很好,想學。你有沒有學過?沒有學過。你沒有看過經書?沒有看過經書。寶貝!這個徒弟是寶貝徒弟。為什麼?沒有被污染,所以他就專心教給你,沒有被污染。你聽得太多,看得太多,接觸太多,他不教你。我那個時候,幸運還好沒有污染,就開始遇到這個善知識。所以擇法是相當不容易。

法門選擇之後,就要懂得精進,精是純而不雜,一門深入。因為佛法修學跟世間法修學不一樣,佛法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跟一個老師學一個法門,容易得定,容易開智慧。有很多人誤會了,四弘誓願不是講「法門無量誓願學」,你學一個怎麼行?好了,「法門無量誓願學」,你去學吧!學一輩子,一樣也不通。什麼原因?「法門無量誓願學」是沒錯,它前頭有基礎。好像這個四層樓一樣,「法門無量誓願學」是第三層,第二層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問你,斷了沒有?煩惱沒有斷就學法門,那個法門學多了,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裡講:「有解無行,增長邪見。」他所得的是邪知邪見。為什麼?煩惱沒斷。煩惱沒斷,學許多的法門都是邪知邪見,不是真實智慧。清涼大師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所以我們學佛從哪裡做起?先斷煩惱,再學法門。所以章嘉大師、李老師是真正善知識,他不讓你廣學多聞,他叫你學一樣。學一樣容易斷煩惱,讓你心專,讓你心一。心專,心一,妄想少了。這也不準,那也不準,貪瞋痴慢也沒有了。本來我想那個好,那個想學,這也想學,他統統不準!心就死了,算了,聽老師的話,不準學。所以你的心是定的,定就容易開慧。定久了,定上幾年,那就不一樣,慧就開了。慧開了之後,一經通,一切經通。

我跟大家也說過好多次,我在台中十年,跟李老師只學五部經。這五部經要說出來,你們聽到就會哈哈大笑。這五部經一般人半年就學完了,我要學十年。我在台中第一部學的是小乘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是《佛說阿彌陀經》,第三部是《普賢菩薩行願品》,第四部是《金剛經》,第五部是《楞嚴經》,十年就學這五樣東西。《華嚴》我沒有學過,我聽李老師講《華嚴》,聽一卷,八十卷我聽一卷,後面我全都會了,我就到台北去講了。《法華經》我沒有學,從頭到尾,我講得不比人家差,沒講錯。不要學,都懂了!你說為什麼懂?因為佛經的理是一個。理是一個,只要你把這個理得到了,沒有一法不貫通的,世出世間法都通了,這個叫真實的教誨。可惜世間人不相信,叫你學一樣,心想「這個法師吝嗇,那麼多好的佛法,他都不教我,叫我學這個。他自己樣樣都通,他叫我只學一樣,這個老師小氣、吝法」。真的教學還要被他冤枉,你說這有什麼法子?

所以擇法之後要懂得精進,一門精進。因為我們是學佛,不是學廣學多聞,我們在一部經裡面學什麼?學真實的智慧。真實的智慧就是《般若經》上所講「般若無知」,我們學無知。真正到無知了,就「無所不知」,那個就厲害了。你從有知下手,到後來是有所不知,那個路就走死掉了。所以走無知是活路,真正到心地清淨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一切佛法擺在面前,只要你問,隨問隨答,絕對不會考慮「我怎麼答覆你」,沒有。講經還要準備?不需要,無有定法可說。跟我接觸久的人,台北「圖書館」的韓館長,她星期六會到這邊來。我在台上講經,她就說:「你又去胡說八道了。」可是我胡說八道很多人喜歡聽。所以要懂得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那個修學的方法也不相同。

擇法之後要懂得精進,你才會得定,你才會開智慧,那個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我很感謝方老師,方老師引誘我入佛門,他說:「修學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這一句話打動了,所以找佛經來看,來學佛。我今天得到了,確實是最高的享受,每一天生活歡喜快樂,這是老師給我的,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