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第三章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三頁,看第二講,在這一講裡面要跟大家介紹「經序的啟示」。佛經同修們聽多了都知道,經開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我們先說序分。經文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盤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就是這一段,首先我們把這些重要的名詞術語做個簡單的介紹。佛經一開端都用『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處所,與哪些人聚會,就像開會的會議記錄一樣。但是,會議記錄上沒有「如是我聞」,佛教加了這一句,這一句的用意非常之深廣。如是是「信順」,凡是我們對他相信,不懷疑了,我們就說如是。「我聞」,這是說「師承」,「我」是阿難尊者自稱。世尊當年在世,只是口說一切經法,並沒有寫成文字流傳後世。經典之由來,是佛滅度之後,佛的學生們將從前老師所說的這些教訓,大家集合在一起,以開會的方式,把它結集起來,再寫成書本留傳給後世,這就稱之為佛經。

最初主持集結的人就是阿難尊者,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者,跟隨佛陀的時間最久,可以說是朝夕不離。佛一生所講的經,阿難都曾經聽過,他在同學當中是以多聞著稱的,所以稱之為多聞第一。同時他的記憶力非常之好,是個特殊的天才,他聽過一次之後,就可以永遠不會忘記。他有這個能力,所以就請他把佛當年在世所講的一切經,請阿難重複講一遍,大家同學來給他做證明,證明他講的沒錯,確實佛是這樣說的,這才記錄下來,這是經典的來源。所以「我聞」兩個字是阿難自稱,親自聽佛所說的,不是傳聞,是親聞,足以可以取信於大眾。

「一時是標機感」,經上說一時,並沒有記載年月日。因為在那個時候,印度這個國家沒有統一,像我們周朝一樣,於是每個地區、每個部落所用的曆法都不相同。佛講經不是在一個地方,在許許多多國家,許許多多的都會,要是記載年月日時,確實是不方便。何況年月日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師資道合,就是老師跟學生同心同德,這個時候重要。所以,「一時」,標準的說法就是機感相應;學生有感,老師有應,感應道交,稱之為一時,這是非常恰當。「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是說法主,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主講的人,釋迦牟尼是主講的人。『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講堂所在處,佛在這個地方住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講過不少的經典,這是講的「處所」。『舍利弗』這些人是說的「聽眾」。這是簡單把這個六種成就給諸位說出來了。

下面還要將這個意思,要深入詳細的跟諸位做個報告,先解釋「如是」這兩個字。蕅益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實相妙理,古今不變,名如」。如的意思實在講就是不變的意思,永遠不變,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超越時空。超越時間,古今不變,超越空間,中外不變,在中國、在外國,這個理都講得通的。不但中外不變,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或者在外太空,他方星球上也講得通,也不會變的,這才是真正的真理。真理,實相妙理,實是真實,這叫如。「依實相理」,根據這個道理,「念佛求生淨土,決定無非,曰是」,這句話非常重要。佛給我們講這部經,為我們說這個法門,他確實有真理的依據。依據這個道理告訴我們,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絕對不會錯的,這就叫是。這是「如是」兩個字就本經的意思來說。

下面還有一句,說「又萬法俱寂,一心不亂為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為是」,這個說法比前面的意思要廣。前面是就本經而說的,這一條的意思是就本宗而說的,就淨土宗來講的,說得非常好,說得非常的重要。萬法俱寂是真實的境界,我們凡夫見不到,因為這個境界是佛在大乘經裡面所講的一真法界,佛與大菩薩們的生活環境,他們生活環境。為什麼我們見不到?他們的心不亂,他們是一心,我們是亂心,亂心就見不了真實的法界,亂心所見的是十法界。佛在大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境隨心轉,境是環境。環境,小的環境,我們身上穿的貼身衣服,這是最近的;大的環境是世界、虛空,整個宇宙是我們生活的大環境。這個環境是隨著我們心在轉,我們的心清淨,環境也就清淨,心染污,環境就染污了。佛這樣告訴我們,我們仔細去想想,是愈想愈有道理,佛確確實實沒講錯,句句是實話。一心不亂見到真實的境界,一真法界是如,這是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所見的是妄相,妄心見的是妄相。

「是心是佛」,佛是什麼?學佛的同修總得要搞清楚,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圓覺經》上都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怎麼本來成佛?因為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你有沒有心?你當然有心,心就是佛,只可惜你現在的心不悟,你的心迷了;換句話說,你是個迷惑顛倒的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他們是覺悟了的佛,他們的心地清淨,一點染污都沒有,成佛與不成佛的差別就在此地。我們這個宗派淨土宗,這部經典《阿彌陀經》,它所主張的就是修清淨心,就是修一心不亂,只要修到一心不亂,這個境界就現前;換句話說,一心不亂到了極處就成佛,就證得佛果了。所以,是心是佛,心本來是佛。這一句講的是性德,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就是根據這個道理說的。

下面一句是修德,我們迷了,迷了,現在不修性德透不出來,必須要靠修德有功,性德才能夠顯露。是心作佛,我們今天到這個講堂來,是什麼心?是來求作佛的這個心。我們今天的心愿,是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我們這個心是作佛的心,不是做別的。你想作佛,一定就成佛!問題你是不是真想?真想作佛,你要把其他那些拉拉雜雜的統統放下,專心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這就是「是心作佛」的意思,這是「是」,是就是決定沒錯。從這兩句話來看,我們凡夫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來學習,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無可懷疑的。所以它是屬於信成就,建立我們堅定的信心、清淨的信心,相信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可以成佛,決定成佛。

「際遇良時,師資道合,曰一時」,一時,拿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機緣、機會。我們確確實實是可以一生成佛的,假如沒有機會,遇不到這個經典,沒有老師給我們說明,雖然有資格成佛也成不了,不曉得怎麼修法!這是機會好,遇到老師把這個成佛的方法教給我們,老師就是釋迦牟尼佛,方法就在這部經典當中,他把這個方法教給我們。歷代的祖師大德代代相傳,今天我們也有機會遇到了。過去人遇到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他們已經往生成佛了。我們現在遇到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我們這一生當中必定也像他們一樣的成就。乃至於將來,這個經典流傳下去,將來的眾生遇到了,他們依照這個方法學,必然也能成就,這叫做一時。這是能夠遇到,遇到能信、能解、能行、能往生。

底下解釋佛這個字,「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人天大師,名佛」。自覺不迷,自覺的人不迷。覺他是充滿了慈悲,沒有慈悲心就不肯幫助別人,我們能夠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修學,就是覺他。自己覺悟之後,我們要幫助別人覺悟,這是菩薩。在佛門裡面常說,小乘阿羅漢只有自覺不肯覺他,絕對不是說阿羅漢自私自利不肯教化眾生,我們要這樣說,那就冤枉他了。他還是樂意教化眾生,不過他不主動教化,你去找他他教你,你不找他他不來找你,所以他還是相當慈悲。菩薩就不一樣了,所以菩薩稱為大慈大悲,他大在哪裡?你不找他他來找你,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菩薩是主動的去教化眾生,阿羅漢教化眾生是被動的,菩薩是主動的。

菩薩雖然自行化他,沒有圓滿。什麼叫圓滿?必須自己的妄想、執著真正斷盡了,那叫圓滿;阿羅漢沒有圓滿,菩薩也沒有圓滿。但是諸位要知道,在教學當中,所謂教學相長,真正得利益多是教的人得利益多。因為在教學當中有研究、有討論,研究、討論就能夠發現問題,增長智慧;別人不問不曉得,這一問就明了了,智慧就現前,所以教學是相長的。智慧、福德圓滿了,這就是天人師,到這個時候他自己修學圓滿了,他的工作完全是教化眾生,所以佛的事業就是教學。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示現成道那一天開始一直到圓寂,可以說沒有一天休息,每天為大家講經說法,這是佛的事業,菩薩的事業也是如此,這是說法主。

下面再介紹場地,這是「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舍衛」是梵語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聞物」。這兩個字要用現代的話來說,聞就是文化水準很高,這個地方有學問的人、有道德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很多,這叫聞。物是講物質生活水準很高,物產豐富。實在講,這個國土確實是在當時那個世界,我們今天講文化、經濟的中心,佛選擇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才有影響力,一定要知道。

這些人經上講都是『比丘僧』,比丘是梵語,簡單的說他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乞士」,乞是以乞食為生。出家人沒有積蓄,不要錢財,生活怎麼維持?乞食,每天出去托缽,乞食。現在在泰國小乘還是乞食,錫蘭也是乞食。大乘國家這個制度廢棄了,實在講很可惜,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對於這一段他有很詳細的發揮。他覺得如果真正要佛法興旺,最好還是實行乞食的制度,他的見解非常的正確,我很贊成。出家人有學問、有道德,生活是依賴大眾,乞食,唯有乞食,心地才會真正清淨。為什麼?心裡頭沒有一點牽掛,什麼都沒有,心地清淨與道就相應了。

第二個意思是「破惡」。他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息滅貪瞋痴就是破惡,在淨宗一句佛號就是圓修圓證。

第三個意思是「怖魔」。魔是魔王,魔王不願意別人出家,出家好像他的人口就減少了,他看到很不樂意。他不願意人出家,不願意人修行證果,他還想盡方法來障礙。魔很多,有天魔、有煩惱魔、有五陰魔,實在講那些魔還不太可怕,最可怕的魔恐怕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魔掌,都在魔掌裡面。這個魔是什麼?財、色、名、利,你們誰能夠脫離這個四大魔王的掌心,財色名利。你脫離不了這四大魔王的掌心,你的道業不會成就,不容易;能夠不受財色名利的誘惑,這個人就不是一個普通人,這個人有資格學道,有資格弘法利生。

所以我選學生,昨天還有兩個同修來想跟我出家,說了一大堆的理由。我告訴他,都不是出家的理由,在家修就好了。出家的理由是什麼?出家一定要弘法利生,要講經說法。他說我希望講經說法,我要學。我說好,從哪裡學起?先背書,我給他這麼厚一大本的書,拿回去背去,他就嚇到了:這個我做不到!那就好好在家學!背書的目的是什麼?修清淨心,從這兒修起,內斷煩惱,把貪瞋痴慢丟掉,外不受誘惑,你才有能力把釋迦牟尼佛這個事業擔負起來。

所以我說這樁事情不是普通事情,不要把出家看作兒戲,不簡單!你在這個國家裡頭,做個總統、做個總理,你為一國的人造福,很了不起;出家是為天下一切眾生造福,比那個責任大得太多太多了,你願意擔這個擔子?這個擔子擔負起來,你吃的苦頭,比世間所有一切行業吃的苦頭還要吃得多,你願意幹嗎?所以,一定要把目標、目的認識清楚,絕對不是兒戲。我們佛門有個俗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誰墮地獄?都是出家人墮地獄。出家人為什麼會墮地獄?本分的事情沒有盡到,裡面貪瞋痴沒斷,外面受誘惑,道業荒廢掉了,所作所為都是罪業,那你又何苦來?你為什麼不在家修?在家修行沒有這個責任,度自己;出家修行責任非常之重,這是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出家的,這裡說得很清楚,出家就要傳法,就要弘法,就要把佛陀教育的工作肩負起來。

「菩薩居中」,菩薩排列在當中,因為他「相不定故」,有在家菩薩,有出家菩薩,所以不像聲聞,聲聞決定是出家相;菩薩有在家、有出家,而且在家的菩薩多。你看在我們中國四大名山,這是四大菩薩,標榜的四大菩薩,四大菩薩只有地藏菩薩現的相是出家相,其餘的,觀音、文殊、普賢都是在家相,在家多,出家少。「不常隨故」,他們自己因為修學有相當的程度了,可以離開老師,代老師去教學,他有這個能力。因此他們不常隨老師,離開老師的時間久,親近老師的時間比較少。「表中道故」,菩薩位子排在當中,也有代表中道的意思,兩邊都不偏,代表中道。

「天人列後,世間相故」,天人完全是在家人。在家他是護法的,所以說是「凡聖品雜故,外護職故」,他們是護持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清楚的,這護持的。他們列在後面,是道場、佛教事業的一個支援者,後援。這是排列順序簡單的介紹。

大眾當中,僧眾是非常非常重要,因為他是傳法的人,底下對於僧眾我們特別做個詳細的介紹,「僧伽」。僧伽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和合眾」。佛法四個人就是一個團體,就是四個人以上大家在一起修行,住在一個地方在一塊修行,遵守這個基本的戒條,這就叫做僧團,四個人以上;三個人不能稱為僧團,四個人以上才稱之為僧團。僧團要內修五德,外修六和。五德就不必說了,我們先講要處眾,跟四個人在一塊,大眾相處,要遵守這六個基本的戒條,這就叫六和敬。

和合僧團裡面,有理、有事,「理,同證一心不亂,無上菩提」。這就是說明,一個道場它是一個和合眾,因此它所修學依據的理論、方法要完全相同,不同就會有爭論。所以,淨土絕對是淨土道場,禪宗絕對是禪宗道場;不可能禪宗道場還摻雜有幾個人念佛的,念佛道場還有幾個人是坐禪的,這個道場就破壞了,這是不許可的。所以佛法的寺院可以講都是專科大學,它是專門的。同樣是一個淨土宗,有修觀想念佛的,有修持名念佛的,這還不能在一起,在一起還是要打架,還是要鬧意見。修觀想念佛的,這個道場完全是修觀想的;修持名念佛的,完全是持名,這樣才是真正和合僧團,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不同的法門我們決定尊重,但是不能在一塊共修,因為所依據的經典、理論、方法統統不一樣,沒有法子在一起共修,這個要知道。這是理和。

在事上,事上就講同住的規約,一定要遵守「見和同解」,見解要相同。見解不同就鬧意見,就生煩惱,所以要同一個見解;見解根據主修的經典,大家的意見就建立了共識。第二,「戒和同修」。戒是守法,團體一定大家要立一個共住的公約,人人要遵守的,就是要守規矩、要守法。在這個小團體裡面,我們守自己定的法,在大的社會裡面,我們守國家的憲法,國家的法律、社會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統統要遵守,這些全是在「戒」這個字裡面。學佛的人決定守法、守規矩。

「身和同住」,大家住在一個道場,身同住。同住還不是像現在一個人住一個房間,一個人住一個房間不容易成就,這是我講老實話。為什麼?人在別人面前很規矩,裝模作樣像個樣子,房門一關沒人看見的時候,就不曉得變成什麼樣子,毛病、習氣全都出來了。所以佛法裡面的常住,是大家睡睡在一起,睡廣單、通鋪。晚上睡覺也睡在一起,一個看著一個,也得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毛病、習氣慢慢的斷掉,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絕對不是說:學佛的人為什麼不能舒服一點,一個人一個房間?我們學佛的人要斷煩惱、斷習氣,煩惱習氣太重了,那個斷不掉,一定要用這個方法來對治。

所以學校,像學生,我們在抗戰期間念書的時候,國小、中學都住在學校裡面,睡通鋪。一個大寢室一個老師看著,每個學生都乖乖的,睡覺也守規矩。軍隊,你看一個班有一個通鋪,班長管著,如果一個人一個房間,那個軍隊要不了三天就造反。學校要是學生給他一個人一個房間,不到一個禮拜那學校秩序就大亂,老師就沒法子管理了。出家人的訓練比軍隊還要嚴格,因為出家人要斷煩惱,軍隊沒有叫你斷煩惱,出家人要斷煩惱,所以要求特別嚴格。就是居住的環境是睡通鋪,不可能一個人一個房間,這是諸位要知道的,身同住,這真正是同住。

「口和無諍」,沒有爭論,但是可以辯論,在研究討論的時候可以辯論,沒有爭論。「意和同悅」,修行有進步、有成就,法喜充滿,歡喜,滿心的歡悅,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學佛如果學得一天比一天苦,誰願意學?學得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年比一年快樂,你們看看,我這次來比上一次快樂多了,有進步!沒有進步的話,我學這個幹什麼?所以佛法的目標,在個人來講是終身的幸福,家庭來說是幸福、美滿;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天下大同,這是佛法修學的目標。這樣美好的教育,我們能夠不學嗎?能夠把它捨棄嗎?不學佛的人說老實話有兩種人,一種是愚痴,一種是對佛法誤會,不知道佛法究竟是什麼,產生誤會,他才不肯修學。真正明了、認識它,沒有一個不歡喜修學的,連外國人都如是,他真正了解了,他也很認真、努力的來修學。

第六條是「利和同均」,利是什麼?就是物質上的享受,一定是平等的。所以,出家人沒有私財,十方的供養都要歸公,自己需要的由公家來分配。所以利和同均,沒有積蓄,沒有私財。

其次還有一個叫「同羯磨」,羯磨是梵語,這句話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民主。羯磨是開會,無論大小事情都要會議通過,少數服從多數,這個沒話說。大小事情都要開會,那會就太多了,但是它的會很簡單,可以不必形式。譬如說早晚課的時候,有什麼事情宣布一下,吃飯的時候大家在一起,有事情宣布一下。小事情只要宣布一次,這個一次就是會議,你有意見提出來,沒有意見不說話就通過了,默認就通過了。大的事情說兩遍、說三遍,最重要的事情四遍,四讀通過,一定要得大眾的承認。譬如說,有個新的人想到我們這兒來共修,想住進來,這是大事,至少要說三遍。讓大家很冷靜去思考,我們接受不接受這個人,接受就不要說話,通過了。你看它的會議雖然多,但是很簡單,不浪費時間,也不浪費你的精神,這叫「同羯磨」。

僧伽以弘宣佛法為天職,積極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為自己的職責,所以他是利生為事業,弘法為家務。因此,一個出家人不能不深入經藏,不能不研修經典,這樣佛教才能夠常住在世間,才能夠盡到出家人本分的責任。但是僧團有兩種人,僧團就是學校,學校裡面工作的人員,並不是個個都是教員,有教員、有職員。所以出家,出家人也分為這兩大類,一類是教員,教員就是天天要講經、要說法,要教學的,這一類;另外一類不講經、不說法,就做職員。職員叫內護,就是道場裡面所有一切雜務的事情他們要管,廚房裡燒飯、打掃環境,這些事情他們做。他們來照顧、護持這個道場,讓教學的這些人不要做這個工作,專心去研究經典,專心來做教學的工作。

所以兩種人,一個是弘法,一個是護法,絕對不到外面去化緣募捐。化緣募捐是什麼?這是外護的事情,是在家信徒他們的事情。他們這個地方不能維持了,我們出家人就搬家,就走了,哪個地方能住就到哪個地方去住,我們就不在這兒住了。所以,那些事情是外護。每個人把每個人的職責都能夠盡到,這個僧團非常健全。所以,出家人無論是講經或者是在裡面從事於工作,他的心都是清淨的,與道決定相應,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佛法今天衰,衰到這樣的地步,就是我們每個人把自己的職責捨棄掉,才會有今天這個現象。我們真正對佛教認識、明白了,真正依照佛法修行得到好處了,我們應當要做出一點貢獻,要建立如法的道場,利益一方眾生。

下面再跟諸位介紹,經典里所列的這些人,他們代表什麼意思?一開頭列了十六位出家「比丘僧」,我們在第二十五頁列了一個表,這個表是「十六尊者名德大意」。他們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括弧裡面簡單提示給大家,「皆群倫首領,社會賢達」,他代表這個意思。換句話說,代表各行各界,意思就是說這個法門是大家普遍都可以學習的,都能夠得到平等的成就,含義在這個地方。把他歸納可以歸納為六大類,這六大類是從前李炳南老居士歸納的。

第一大類是「德慧才能」,第二大類是「愚昧鈍根」。這個意思就說明:我很聰明,我有德行、有智慧,大概可以不必學這個,這一句阿彌陀佛老太婆教,我應該學些特別的法門。你看看這個地方的德慧,道德、智慧我們能跟舍利弗相比嗎?我們的能力能夠跟『目犍連』相比嗎?他們都學這個法門,把我們貢高我慢的心壓下去。也許有人認為:我太笨了,這個法門恐怕不能學。底下講,有個很笨的『周利盤陀伽』,笨到什麼程度?釋迦牟尼佛教他念兩個字,念上一個字,下頭忘掉了,教下面,上頭又忘掉了,你難道比他還笨嗎?他能學,你為什麼不能學?說出什麼樣根性的人統統都能學,所以你看,一分類都曉得了。第三類「顯示因果」,第四類「善藏養晦」,第五類「世法方便」,第六類「精進破障」,都跟我們列出是哪些人,它代表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學這個法門。

古書裡面,就是佛經裡面記載的,這些弟子們所代表的德能,舍利弗代表智慧第一。「目犍連」代表神通第一。『摩訶迦葉』代表頭陀第一,頭陀是苦行,他是一個苦行僧,苦行僧裡面他是第一。『摩訶迦旃延』是議論第一。『摩訶俱絺羅』是答問第一。『離婆多』是無倒亂第一,就是這個人心很清淨,他不顛倒,所以無倒亂第一,所謂正知正見,這麼一個人。「周利盤陀伽」是義持第一,剛才講了,他的記憶力很差,非常之笨,但是他有恆心,有恆心一樣能成就。『難陀』是儀容聲妙第一,這是個美男子,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弟,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他的相貌也非常好,佛的胞弟。『阿難陀』多聞第一,就是阿難尊者,是佛的堂弟。『羅睺羅』密行第一,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在大眾當中他是最年輕的,最小的,很頑皮,喜歡玩耍,但是他修行,他修行在玩耍裡面修行,別人不知道,叫密行第一。釋迦牟尼佛曉得,別人看他在玩,實在他在修行,他不是在玩。『憍梵波提』是受天供第一。『賓頭盧頗羅墮』是福田第一。『迦留陀夷』是教化第一。『摩訶劫賓那』是知星宿第一。『薄拘羅』是壽命第一。「阿[少/兔]樓馱」是天眼第一。

這是經上說的,這些人的歷史都不必介紹,那耽誤很長的時間,註解裡面有,註解裡面可以看到他們的歷史,他們的小故事。這些人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我列在後面的這一行。舍利弗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哲學家,目犍連相當我們今天講的科學家,這個我也不必念了,諸位一看就明了。用現代的話來說,真的是各行各業,賢愚不肖,回過頭來,人人能學,人人能成就。

請翻過來,看第二十六頁,「此等大眾,本是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證此不思議法」,我們先說這一段。釋迦牟尼佛這些學生,有許許多多都是古佛再來;換句話說,這是唱戲。在前台,有老師、有學生,到後台,說不定學生是老師,老師都變成學生了,他在演戲,在表演的,真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做佛的學生要常常提出問題來研究、討論,你自己沒有學問、沒有功夫,問題提不出來,必須得內行人才能提出來。所以這些人都是古佛、大菩薩們再來,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他們來做影響眾,同樣的也給我們後人做了個典範。我們今天從事於教學,大家不要爭名,不要爭地位,不要爭權利,只要我們和合把事情辦好,目的達到,功德就圓滿了。這個學校誰當校長都一樣,誰當教務主任也都一樣,不要去爭,他擔負起他這部分責任,我們再從中來擁護他,這樣就好。

明理,心清淨,省事!人生最大的幸福,給諸位說是身心無事,這個人最幸福,沒事;有事情就忙,很辛苦,要操心,沒事情多快樂!事情誰願意去做就叫誰去做,這多好。我現在在美國建了個道場,這個道場現在才開工大概才一個多星期,要到五月底六月初落成。落成之後,我就叫學生去做住持,我把學生派成住持、當家,他們統統去做,我在旁邊看著,只要你不做錯就行了,你看我多自在。我要去做住持,不就要應付這些,那才忙死了,那叫自找苦吃。學生們不能不做,為什麼?練習,練習辦事,輪流做,一年輪流一次,職位調換一次,輪流做,我就不要做了。他們有困難來問我,告訴你怎麼做就行了。

我在台北兩個道場,一個圖書館,請個館長他去做去;一個佛陀教育基金會,請個總幹事他去做去。我沒事,我說只有兩樁事情要問我,得我同意才可以,不同意不可以,我就管兩樁事。哪兩樁事?第一個,有人要到我這裡來常住,要我同意,臨時掛單,可以,你們可以作主,要常住要得我同意。第二個,要在我道場裡面講經說法,要得我同意。我說我只管這兩樁事情,其他的你們全權處理,我都不管。因為我這個道場是純粹淨宗道場,你要在這裡說禪、說密,把人心搞亂了,這個不可以,我要對大眾負責任,所以我只管兩樁事情。天天在外面旅行,人家看到我很忙,實在講什麼事也沒有,無事忙,忙無事,你說多自在。晚上跟大家來說說經典,白天還有不少同修今天帶我到這裡去看看,那裡去觀光,去旅遊,非常自在。千萬不要把事務綁在身上,那就很苦了。一個道場自己做住持,永遠不肯放棄,還要想盡方法來保持權位,大錯特錯!身心自在,什麼事情都沒有,是這個世間第一有福報的人,身心沒事,所以不要爭。

所以,僧團裡面不爭的,推選。選出來是服務的,為大家服務的,當然也不能叫你服務太久,太久了那偏勞你了,一年,期限一年,第二年就換人,你就要去享福了。沒有人服務,到哪裡享福?還得要有人修福、造福,我們才能有福享。所以,修福、造福是一部分人輪流去造,輪流去修,大家來享。所以佛法道場稱為福田,福田僧他真正有福,不是假的,真有福。佛出現在世間,這些弟子們都是古佛、大菩薩再來示現,告訴我們,團體只要達到目標,任何方式都可以,絕對沒有一絲毫的爭執。「從佛轉輪廣利人天,今聞淨土攝受功德,信受奉行,實乃以身作則,勸吾人深信莫疑也」。所以,這十六個人,在這裡我們就很明白的看出來,他們是勸信,十六個人勸信。要真正相信這個法門,無論什麼樣的根性都有資格修學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殊勝在此地,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學,都能夠修得成功。

「四大菩薩示勸願行」,接著給我們介紹四位菩薩,第一位是文殊菩薩,第二位彌勒菩薩,第三位『乾陀訶提菩薩』,第四位『常精進菩薩』。參加大會的菩薩很多,為什麼單單說這四個?說這四個人一定是有用意的。因為這個法門修行的綱領是信、願、行,前面十六個表信,這四個菩薩就是表願、行。「文殊表無上正等正覺」。菩薩眾裡面,文殊菩薩是代表智慧第一,而且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就是最近七尊佛的老師。學生都成佛了,他還在作菩薩,他也不著急成佛,可見得對於名稱、地位不重要,這不是要緊的。要緊的是實質,如何幫助大家破迷開悟,這才重要,其他都不重要。所以文殊菩薩在此地,代表我們所求的,我學佛求什麼?就是求無上正等正覺,這句話前面跟諸位講過了,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學佛是要求這個。

「彌勒菩薩是表一生補處」,文殊是從理上講的,彌勒是從事上講,也就是講,在名位上講的,他是補處菩薩,將來示現成佛。他是現在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等於一個國家副總統一樣,他是要來補這個位置的。理上,我們要想成就,得到究竟圓滿的智慧,在事上、形象上,我們也想作佛,這是講你的願望。怎樣才能夠真正達到你這個願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達到了。所以,這兩個人是勸願,願生淨土;願生淨土就是願成無上正等正覺,願作後補佛,就這個意思。

我們中國造彌勒菩薩的像,是造布袋和尚像,我們寺廟裡面都把布袋和尚像供在大門口。這是中國佛教真正知道佛法教育的義趣,它知道這是教育。布袋和尚那種形象,叫人一看就生歡喜心!他滿面笑容,肚皮很大,肚皮大代表什麼?代表一切能夠包容,不與人計較,不分別、不執著、不計較,這才快樂,代表這個意思。所以,他代表的是「生平等心,成喜悅相」,要想學佛,心要平等,要以歡歡喜喜待人接物,才有資格入佛門,所以他供在佛門口。什麼條件可以進這個門?像彌勒菩薩這樣,就可以入門了,才入得了佛門。所以,含義很深,就含著有「極樂之意」,彌勒菩薩就代表這個意思在。

後面這兩位菩薩,「乾陀訶提」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不休息」。「常精進」是永遠不退轉,進是進步,進就不會退,就是不退轉。精是純,不雜,我們現在有不少同修學佛也很努力、也很認真,但是他不是精進,他是雜進、是亂進,所以吃力不討好,學了多少年,一無成就。原因在哪裡?你雖然在求進步,不精、不專,你搞得太多、太雜了,這是要不得的。所以教學,我這個教學是採取古老傳統的方法,我自己本身受的這個教育,我還用這套老教育教人,那就是一門深入。我要求學生學一部經,這部經要學十年,十年學一部,他真學成了,專家!你十年學十部,你的東西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勉強拿得出去;十年學一部,世界權威,不一樣!所以,我的學生只可以學一部經,不能學兩部經,同時學兩部經不可能有成就,精進,要常精進。這兩位菩薩是「勸行」,「如善財之參學,一生修證寂光淨土」,這就是究竟圓滿的成就。

在序分裡面,也是信願行三個條件,這是《彌陀經》,正宗分裡面勸信、勸願、勸行,流通分裡頭也是勸信、勸願、勸行。我們回來一看,前面序分,阿羅漢、菩薩表法,也是勸信、勸願、勸行,才曉得這部經典,序、正、流通三分確實是平等的,古人所講的如人食蜜,中邊皆甜,它的味道一樣濃,這是很難得很難得。這個經如果諸位跟《無量壽經》一對照看,那個濃厚的趣味完全相同。念佛究竟要怎樣念法才得力?這樁事情我也曾經跟諸位同修說過,第一個決定不懷疑,第二不能間斷,第三不能夾雜;不夾雜就是精,不間斷就是進,不懷疑就是智慧。所以,要這四大菩薩來講,可以說文殊、彌勒是代表不懷疑,乾陀訶提是不間斷,常精進是不夾雜,把念佛的方法也顯示出來了,這樣的修學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再看「凡眾勸修」,這就是天人眾,他們代表「弘護」,把佛陀的教學發揚光大,護持不衰,這是在家二眾弟子的責任。『釋提桓因』是忉利天主,我們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無量諸天』,就包括了色界天跟無色界天,這是講天人,他們代表的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宗教,他們代表宗教,「表一切宗教之士應修」。所以,我在台灣、在國外遇到一些外教徒,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我遇到的很多,尤其是天主教徒,我都勸他們念佛求生淨土,其中也有些能夠接受。我告訴他,念佛求生淨土,皈依佛法,不是叛教,是求學。為什麼?

你們信仰宗教,你們跟上帝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你們稱他天上之父,父子關係,主僕的關係。我今天到佛門裡來,跟釋迦牟尼佛學,是師生關係,不衝突!你在家有父母,到學校有老師,哪裡會衝突!所以你信天主教,還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要認真學佛,這樣才對。假如不學佛,我就說了,上帝看到你也很嘆息:是好孩子,不錯,可惜沒有受過教育!你說這心裡多難過!釋迦牟尼佛是最有學問的人、最有智慧的人,你要跟他學,上帝不但不生氣,歡喜:我的小孩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我在輔仁大學講演的時候,我就勸(輔大是教會學校,當時來聽的有不少神父、修女),我就這樣勸他。我說你看,你們學校的學生在家裡有父母,到學校有師長,沒有衝突;你們在天上有父,在這裡有釋迦牟尼佛,也不衝突,不是叛教。如果你是叛教,你說我信了佛教是叛教,釋迦牟尼佛不收你;就好像你學校,有個學生說我背叛父母,我到學校來修學,你們學校一定不收。釋迦牟尼佛收的學生都是孝親尊師,所以你們對於天上的父要孝敬,釋迦牟尼佛才會收你做學生;你要背叛上帝,釋迦牟尼佛不收你這個學生。

任何宗教都應該學佛,換句話說,信宗教是一樁事情,受教育又是一樁事,不能說信了宗教可以不受教育,沒有這回事情。連上帝本身都受教育,他能夠叫他的子弟不受教育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多想一想。所以,佛教不是宗教,如果是宗教,跟他們就對立了,佛教是教育,教育跟所有宗教都不會對立。你看所有宗教徒一樣到學校去念書,中學、大學都要念書,佛教是教育,名正才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今天佛弟子認為佛教也是宗教,你看冤枉不冤枉!你把佛教看作宗教,換句話說,你一開頭就錯了,就錯到底。你在這裡能不能得到什麼好處?得不到,佛法的好處可以說你完全得不到。為什麼?因為你迷信,佛教教育是破除迷信,不是迷信。一定要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才能恢復到自己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是指宗教。

「大眾是表一切眾生」,不管中國、外國,過去、現在、未來,你要想離苦得樂,你就應當要修學,唯有這個教學確確實實可以幫助你離苦得樂,一點都不假。假如你要是真的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你說多久能夠產生效果?真正如理如法,就是合乎這個道理,依據這個道理、依據這個方法修行,三個月,時間不長,三個月就得到效果了。什麼效果?快樂,離苦得樂就得到了。你修的時間愈久,你得的快樂是愈多,得的快樂愈深、愈廣,隨你修學功夫不斷的增進,這一點都不假。你要說學佛得不到快樂,學得還是這麼痛苦,還是這麼煩惱,你錯了,你決定是與經典所講的理論、方法錯誤、偏差,所以你才得不到。

我相信在新加坡,依照這個方法、理論修行,真正得到利益的一定有人。如果上一次我跟你講的,你們依照這個方法修,要是得不到好處,今天我再來的時候,不會有這麼多人坐在此地。還有這麼多人坐在這個地方來繼續聽,可見得裡面一定有不少人已經得到好處了。覺得是有效果,希望再進修、再多明白一點,苦難還可以能夠繼續不斷的了斷,快樂幸福年年在增長,這是佛法教學的目標。

後面講「不問自說」,這個經是無問自說的。「慈憫深切,急度眾故,義理玄秘難信,無人啟請」,前面跟諸位說過,本經是無問自說。雖然沒有人問,釋迦牟尼佛說了,也得機緣成熟。大家緣成熟了,就是說出來能信、能願、能行,但是他問不出來,所以佛就不需要大家發問,主動就說出來。這是大慈大悲,希望眾生快快成就,希望大家早一天離開苦難,早一天得到幸福、圓滿,不問就說了。其次這個法門義理太深,深過一切經,深過一切法門,連菩薩都問不出來,這是顯示這個法門義理的精深。到這個地方是把通序介紹過去了,所謂通序,一切經裡面統統都有的,是表法的意思。後面是別序,別序就是這部經發起的因緣。剛才說了,發起因緣沒有人啟請,佛自己說的,自己說也有因緣,經文不長只有三句。

經文說,『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幾句經文是本經的別序,把全經的綱領,在沒有說之前先提示出來。這就是三綱,淨土的三綱,西方極樂世界的三大綱領。第一個是「依報莊嚴」。依報就是生活環境,莊嚴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美好,美好到極處,一絲毫的缺陷都找不出來,美好到極處,生活環境好。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很苦,很不容易,極樂世界的生活非常幸福、非常美滿、非常容易,不要操心,也不要勞力,你想這個多自在。「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個居住的環境確確實實有,這不是假的,是真有。

其次是「正報莊嚴」,正報是講人事環境。「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阿彌陀佛,正報舉阿彌陀佛做代表。為什麼不說其他的人?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的身體顏色、個子高矮、色相,都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就用阿彌陀佛做代表,大家在《無量壽經》裡面看過,我在此地不要細說了。不但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而且永遠不老,永遠不會生病,永遠不會死,這是我們這個世間人最擔心的三樁事情,西方世界沒有。到那裡是化身,身體的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十方世界的果報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你要問為什麼原因?原因都在《無量壽經》上,細讀《無量壽經》你就明白了。一切莊嚴當中壽命第一,到那邊是無量壽。

第三是「說法,事業的莊嚴」。那邊的人沒有其他的工作,不要做工,也不要上班,甚至於也不要燒飯,也不要燒水,這個多自在!連掃地、抹桌子都不要,因為那個地方的世界都是七寶成就的,沒有灰塵,所以不要擦桌子,不要擦這些椅子。一切受用隨念而生,想什麼,念頭一動,這個東西已經在面前了,不要去經營,不要去造作,這樣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們的科學家天天在動腦筋,希望有一天也成這樣子,我們拿個東西,不必到那裡去拿,動個念頭那個東西自然就過來了。現在科學家動腦筋,希望將來用電腦控制能夠做得到,西方極樂世界早就做到了。所以,我勸那些科學家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為什麼?我們這裡的科學是幼稚園的科學,人家那個科學才是研究所的科學,學科學的人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們的工作是天天在講經說法,研究討論,天天在幹這個事情,除這個事情,沒有別的事情。再就是遊歷十方,到十方世界去觀光、去旅遊、去供佛、去教化眾生,這是他們的事業,除這個他沒有別的事情。

這一段經文要注意的,這是表列在下面,要注意的是「有、今現在」,這是「勸信」。有是真有,不是假有,真有,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的往生,這不是假的,你要相信。「世界、極樂」這是「勸願」,一定要發願。「阿彌陀佛,勸持名妙行」,你就念佛的名號就行了,阿彌陀佛就用這個名號來接引十方有緣的眾生。所謂有緣就是你肯願意去,到他那裡去。那個地方實實在在講,就是個佛教大學,阿彌陀佛好像是校長一樣,到那裡接受他究竟圓滿的教育。所以,到極樂世界是去念書,去求學的。

蕅益大師在結論裡面告訴我們,西方世界是「絕待圓融,不可思議」,絕待圓融,不可思議都在這一句名號裡面。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唯心為宗,唯佛為宗,絕待圓融為宗,超情離見為宗」;後面這兩句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前面這兩句是一切大乘佛法裡面所說的,一句佛號統統包攝盡了,才知道這一句佛號真正不可思議。「具足三學」,三學是戒、定、慧,「三慧」是聞、思、修,既然具足三學、三慧;換句話說,佛法裡面無量無邊的法門,也都在這一句名號之中。你只要用清淨心、虔誠心念這一聲佛號,你就把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都修到了。正是《華嚴》裡面所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萬法都歸到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是我們自己真心本性的名號,所以古德說,這一句佛號就是我們自己的性德全體。

「古雲,八萬門中,念佛第一」,八萬法門也就是一切法門,一切法門裡面念佛是第一。這是諸佛以他自己最高修行的成就傳授給我們,給我們做因地修行的法門,這個一定要知道,要認識清楚。一句洪名能於此地直接通達西方極樂世界,穩穩噹噹,保證我們圓滿證得三不退,一生成佛,所以稱為妙門。確確實實像佛所說的,這個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非九界有情,九界是包括菩薩,憑他自力所能知者,就是菩薩,要不是佛加持他,他也不能知道。因此,我們就體會到,我們今天能夠遇到這個經本,能說,大家能聽,聽的能懂,又何嘗不是一切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加持,沒有佛加持,做不到!講要靠佛加持,聽也要靠佛加持,這個事實在《無量壽經》裡面說得尤其清楚。我們大家過去生中的善根成熟,十方諸佛如來威神加持,我們才能信、能願、能行。所以佛在《無量壽經》上說,這就不是凡夫,不是凡人,善根無比的深厚,這是不可思議。

蓮池大師過去非常感慨的說過,他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我們在六道輪迴,不曉得輪到哪一道,沒有機會遇到佛,現在這一生很幸運得到人身,佛又不在世了。但是還算好,佛雖然不在世,佛的經典還沒有失傳,我們還能遇到,這是不幸當中的大幸,自己應當慶幸、應當珍重、應當寶貴。這個機緣非常希有,非常的難得,錯過了,要想再遇到,那不曉得又要到哪一生哪一劫,太難了,太不容易了!這個法門真的是難信,夏蓮居老居士說這個法門,他說「佛說難信真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他這個話說得是一點都不過分,確實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兩個人知道。

我自己修學,我是個過來人,我對這法門最初就不相信。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是印光大師的學生,我們還是這一個體系的,他怎麼勸我,我也是沒法子接受,到最後說的那個話,我們聽了實在講很感動。他說就是釋迦牟尼佛騙人,設這個法門來騙人,自古以來,多少那些聰明智慧的人都被他騙了,我們被他騙一次有什麼關係?李老師用這個話來勸我,說得這樣懇切,可是我怎麼樣?我雖然不敢反駁老師,心裡還是不甘心被受騙。一直到我民國六十年開講《華嚴經》,講了十七年,我在《華嚴經》上恍然大悟,才真正認識這個法門是世尊出現在世間,弘法利生的第一法門,我才肯定,才承認它。這樣才把其他的統統放下,專修、專學、專講這個法門。這是得力於,實在講得力於三部大經,《華嚴》、《法華》、《楞嚴》,我這才產生了堅定的信心,無比的信心,對於古人所講的這個難信之法,我完全承認,完全同意,實在不容易。

因為學教的人多半都很自負,認為自己很聰明、很有智慧,把這個法門都看作老太婆教,不甘心、不情願一生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是什麼意思,念久了就感覺到無聊了!不能接受。看到經典浩如煙海,那個誘惑力量太強,這裡面有無盡的智慧。所以從教,古人講教是網,教網,說個不好聽的話,是迷宮,進去之後能夠跑出來的,太少太少了!所以我很慶幸自己,鑽到那個網裡頭還能夠跑出來,相當不容易;能夠跑出來很難,我是從教網裡頭跑出來,從迷宮裡面跑出來,把這一條第一殊勝無比的大道找到了!找到之後,我自己很慶幸,我非常感謝老師,老師過去苦口婆心的教學,那個時候雖然不願意接受,現在想到老師的恩德真正是太大太大。

所以,我對於同修們就介紹這個法門。你們要學其他的法門,法師大德很多他們都在講,你去跟他學去,不要浪費我的時間。如果肯相信這個法門,我教你,不耽誤時間,不浪費我自己時間,也不耽誤你們大家的時間。我們用人生很短、寶貴的光陰,成就無上第一法門,這才是我們修學的目標,我們修學努力的方向。今天就介紹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