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二百四十面,看當中這一行。
解【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
這幾句話是接著前面講到滅罪。念佛最重要的就是『一心不亂』,不但這個法門如是,實在說一切大乘法門無不是以一心不亂為所求的目標。一心不亂,在《楞嚴經》上就是「首楞嚴大定」,這是大乘佛法關鍵之所在。大師在此地舉一個比喻來給我們說明,說明它滅罪的功能。此地也給我們顯示出來,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像前面所說,一聲佛號就能夠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地告訴我們『唯念至一心不亂』,「唯」是唯獨,只有念到一心不亂,那個時候聲聲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換句話說,要沒有能夠念到一心不亂,這個滅罪的功德沒這麼大。滅不滅罪?也滅罪。怎麼曉得也滅罪?因為你不念佛號的時候就會打妄想,打妄想就是罪,不打妄想了,那當然就滅罪了。諸位要曉得,一個念頭,阿賴耶識裡頭就是一個種子。善的念頭遇到善緣,就感善的果報,惡的念頭遇到惡緣,就感惡的惡報,都是罪業種子。我們念阿彌陀佛了,那不打妄想,所以也滅罪了。
比喻裡面說『如健人』,健人是非常勇敢的人,非常勇猛之人,好像被敵人包圍著,這個敵人是指誰?指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重重包圍著你。這個底下就是講『三軍』,三軍就是比喻三種煩惱,見思、塵沙、無明,重重把你包圍到,你從來也沒有能逃出過。為什麼你不能夠逃出來?因為你沒有到一心,你這個心是散亂的。幾時你念到一心不亂,脫圍了,見思、塵沙、無明都奈何你不得,你就超越了。前面說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般若、解脫都現前了,這個與如來在果地上所證的沒有兩樣,它是真實法,它不是虛妄的。圓瑛法師注子裡面也注得很清楚。
解【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可壞。】
這一句我們學佛的同修,尤其是念佛的同修要好好的記住。阿賴耶識裡頭,含藏著有無量無邊的種子,如果沒有種子就不會起現行。我們今天看到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法相,從哪兒來的?都是阿賴耶裡頭種子變現出來的。如果阿賴耶裡面沒有種子,就不會有這些現行,這就是說明「心造萬法,唯識所變」,就是這個道理。佛的種子是什麼?念佛,念佛就是成佛的種子,這個種子永遠不壞,如金剛終不可壞。下面舉一個比喻:
解【佛世一老人求出家。】
這是一段真實的故事,不是假的,是真實事情。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年歲很大的人要求出家。出家要有善根,從前出家跟現在不一樣。佛世出家,佛不隨便收人出家的,一定要他根性成熟了。佛的弟子當中都是證果的人,當然他所證地位淺深不一樣,但是都是證果的人。小乘裡頭有證四果羅漢、有證三果、有證初果,菩薩眾裡面有三賢十聖。
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在中國出家又有特別的條件,這個條件並不是像佛陀在世的時候。佛陀在世,佛能觀機,佛滅度之後,沒人能觀機了,所以那個時候出家是要經過國家考試,因為這些法師們最早是我們中國帝王從外國禮聘過來的,聘請過來都稱之為國師,皇帝的老師。你要出家,出家就得做皇帝的老師,那皇帝得考一考你,你夠不夠資格做我老師,你要不夠資格做老師,那你還是當老百姓。所以從前出家人的考試比考進士還難,進士只考世間法。在從前《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考這些東西,出家人除了跟進士一樣的考試之外,還要考三藏經典,所以出家人要通世出世間法,他在社會上當然有地位,博得大眾普遍的尊敬,這個制度非常非常好。
可惜滿清入關的時候,把這個制度廢棄了,才造成今天佛教這樣的衰落,佛教裡面沒有人才。社會人對於佛法起很大的誤會,認為這個佛教,男眾出家了,大概總是在社會上找不到工作,沒飯吃,逼得沒法子去出家去了。女眾出家,一定是在婚姻上有打擊,總不是好事情,出家總不是好人就是了。這種現象當然也不能完全怪他,而是怪佛教濫收徒眾,只要你願意出家都可以,不加以揀別,所以才造成今天社會上出家人毫無地位可言,比不上外教。基督教、天主教他們的牧師、神父都還要大學畢業。我們佛門裡頭真是大慈大悲,不認識字、老太婆也行,只要你發心出家都可以,佛法之衰,佛法之敗,就衰敗在這個地方。如果當年這個制度一直綿延到今天,我相信我們出家人的地位在任何人之上,這是一定的道理。它有個水準、標準擺在那個地方,我們懂得事實真相就好了。我們看看佛在世的時候,出家人他也有善根,善根、福德、因緣統統要具足。
解【五百聖眾皆謂無善根。佛言。此人無量劫前為虎逼。失聲稱南無佛。】
『五百聖眾』就是五百羅漢。佛的上首弟子,羅漢有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看看這個老人沒善根。阿羅漢能夠知五百世,一看這個老人,五百世都沒種過善根,與佛無緣這怎麼能出家?佛收了他,大家就問了,這些阿羅漢都覺得奇怪了,沒善根,世尊你為什麼收他做徒弟?佛就告訴大家,這個人在無量劫前(阿羅漢的天眼達不到,阿羅漢的天眼只能看五百世,無量劫前那個時候的事情阿羅漢不曉得),這個人是一個砍柴的樵夫,在山上砍柴的時候遇到老虎,他沒法子就跑到樹上,爬到樹上去喊了一聲南無佛,『為虎逼。失聲稱南無佛』,他這一聲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就這麼一聲,無量劫前念這麼一聲南無佛,這個金剛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你看經無量劫之後,遇到釋迦牟尼佛,在釋迦牟尼佛的會上成熟了。
解【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慧眼所知也。】
聲聞、緣覺的慧眼,剛才講只能看五百世,他當然看不到。在此地關鍵要緊的字眼就是『成熟』,這個無量劫當中,當然有很多佛出世,很多佛出世,很多佛說法,可惜他沒有這個因緣,不見不聞沒遇到,那就是這個種子沒成熟。「成熟」的意思,就是他一心一意想學佛,一心一意想成就,他有這個念頭,這就是成熟。沒有這個意念,雖有善根,福德因緣沒成熟。成熟不成熟在意念上,他這個意念就是這一生當中,自己決定要成就。所以我們要問問自己,我們的善根有沒有成熟?就是問我們現前這個意念堅不堅決?是不是想在這一生成就?
我們今天修學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在一切法門裡面來講,是易行道,最容易修學的這條大道。如果我們有堅決的意念,這一生決定往生。下品下生也可以,決定要往生,你這一生善根成熟了。如果你沒有這個意念,念佛是好,未必能往生,你要有這種疑惑,你的善根沒成熟,你能在這一生遇到佛法又繼續修行,你的善根可以說多,但是沒成熟。成熟的人,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
前面也跟諸位說過,我們這個身體在這一生當中叫「最後身」,六道裡面我們現在這個身是最後一次,為什麼?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不會再在六道輪迴,這叫成熟。佛世這個成熟,佛給他剃度跟佛出家,一定證阿羅漢果,不證阿羅漢果的不算成熟。證阿羅漢果,三界六道生死輪迴超越了,他要能回小向大那就是見性的菩薩,法身大士才叫成熟。沒有能明心見性,沒有能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這種菩薩不叫成熟。所以成熟是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這才叫成熟,這個條件相當高!
在淨土法門是能往生就算成熟,它這個特別,不一定要到圓初住、別初地的地位,只要能往生統統算成熟。那我們自己是不是成熟的人?你心裡就有數了,現在還不成熟,想在這一生成熟,那就得加緊努力。因為現在最低限度我們曉得,現前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不算少,如果少,這個法門你聞不到,我們此地這個法會你遇不到,你有這個機緣遇到了;換句話說,你實實在在善根福德因緣不少。你要想成熟,你只要努力一番就可以,你自己就有信心。
解【由此觀之。法華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者。皆已成佛。豈不信歟。】
這是大師又引《法華經》來作證明。經裡面有一首偈子,在二百四十一面,圓瑛法師講義裡頭有引出來,「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是《法華經》上講的,我們應當要相信。這個地方講「皆已成佛道」,不是說立刻就成佛,就是他成佛的種子種下去了,既然種了這個因,將來必定成佛。這個成佛就是時節因緣的早遲不相同,而時節因緣的早遲,諸位要曉得與時間沒關係。我們讀了這麼多的經,要覺悟!所謂三大阿僧祇劫、所謂無量劫都不是定數,幾時你這個意念成熟,時節因緣就圓滿了。你這個意念還沒有,那就無量劫、那就到三大阿僧祇劫,就是這麼回事情。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生活在現在科技發達的時代,大家要覺悟。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當然也不是定數。所以我們不要以為,佛的法運末法一萬年,才過了一千年,還有九千年還長得很。如果這個世間那些人瘋狂了,發動三次核子大戰,要爆發幾百個、幾千個核子彈的時候,這個地球就炸毀掉了,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在哪裡?就沒有了。所以,諸位要知道這樁事情。眾生都懂得斷惡修善,正常來說,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如果眾生都作惡,都不肯修善,法運就縮短,沒那麼長了,這是我們特別要警惕的。
現在這個世間確實不好,人心太險、太惡了。這個世間哪個地方是安全的?給諸位說,沒有安全的地方,整個世界毀滅,哪個地方有安全的地方?沒有!所以真正覺悟了,死心塌地把這句阿彌陀佛念好,念到功夫成片就得到安全、就得到保障。縱然這個世界毀滅,到西方世界去。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如果一次大的核子戰爭,這個世界就毀滅了。成住壞空是人為的、是業力所感,不是自然的,這個世界是業力變現的,業力主宰的,看世間眾生大眾的業力如何,共業所感。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怎麼能不念佛?才曉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念佛是第一大事!除這個之外,都是小事情,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事情。這是我們一定要明了、要覺悟,其餘的事情是附帶做的。換句話說,可做可不做,隨緣度日,有緣就做,沒緣就不做,一點勉強也沒有。念佛這個事情,二六時中決定不能間斷,這是要緊的事情。底下一段是祖師苦口婆心的勸勉我們、警策我們。
解【伏願緇素智愚。】
我們看這一句,這個言詞多麼的懇切,這是一代祖師,不是普通人。『伏願』,恭恭敬敬五體投地在給你叩頭,求你發願,應當如此。『緇』是出家人,『素』是在家人,無論你是出家、是在家,你是一個有聰明智慧的人,還是一個不識字的愚人。
解【於此簡易直捷。無上圓頓法門。勿視為難。而輒生退諉。】
叫我們要認識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祖師一開端就告訴我們,至簡易,最簡單、最容易、最直捷、最穩當,至圓至頓。「圓」是圓滿,「頓」是頓超。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具足這四種條件的,沒有!除了這個念佛法門之外,確實找不到具備這四種條件的,簡易、直捷、圓頓、穩當,找不到。這個法門如果我們不相信,那才叫真正的愚人。這個法門你能夠相信,你是大智慧之人,不愚,愚人不信、愚人不願、愚人不行,你要具足信願行,你怎麼是愚人?由此可知,選擇其他法門,不肯修念佛法門的,一律都是愚人。他要自己找痲煩,好像走路一樣,這條路是近的路他不走,他要拐彎抹角找迂迴的道路,這個路什麼障礙都沒有,他要找許多障礙的險道去走,那不叫愚人叫什麼?要把這個法門認清楚,『勿視為難』,不要把它看作太難,因為你看得太難,你就退心了。
解【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勤。】
這也非常重要。也不能把它看容易了,看得太容易,你就不精進、你就懈怠,還是要退轉。不把它看得太難,我能做得到,也不把它看得太容易,我天天要精進不能懈怠,二六時中這個佛號不能間斷。
解【勿視為淺。而妄致藐輕。】
這也是有不少人看輕了淨土法門,認為這是老太婆教。有些同修在念佛,對待別人不好意思,怕別人笑話他,實在講不是別人看輕他,是自己看輕了這個法門,不知道這個法門的尊貴。如果自己曉得這個法門的尊重,十方諸佛都讚嘆,你怎麼怕別人笑話。那個笑話的人是愚人,是無知無識的人,怎麼能跟他一般見識?這是講不能把這個法門看淺了。未後一句是:
解【勿視為深。而弗敢承任。】
也不能把這個法門看太深了,為什麼?這經上說的,這個法門一生成佛。聽說一生成佛就不敢當,我一身的罪業怎麼能成得了佛,我這一生能證個初果須沱洹就心滿意足,而不敢去想一生就證得無上菩提,會把這個法門看深了。這四種都是偏見,都是錯誤的見解。大師在此地苦口婆心,叫我們把這些錯誤的見解都要糾正過來,一心一意好好的去念。
這句佛號絕不簡單,容易,的確是容易,難信,難在什麼地方?現在念佛人太多了,幾個人成就?幾個人用念佛法門這個方法得到一心?幾個人用念佛這個方法把見思煩惱念掉了?沒有。沒有看到念佛念到一心的,難,太難了!其實他之所以不能念到一心,他有原因在,他那一句佛號有口無心,他會用口,不會用心,所以佛號不得力,這句佛號要心口相應才能得力。
前面一再跟諸位提起,這句佛號裡頭要圓滿具足三學,戒定慧,一句佛號裡頭包括戒定慧,才能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念到事一心不亂。這句佛號里又圓滿具足聞思修,菩薩的三慧,所以這句佛號才能夠把無明念破,證理一心不亂。這一聲佛號裡頭又具足信願行三資糧,所以決定往生。如果你這一聲佛號裡頭沒這些東西,佛號只在口裡頭,心裡頭不能夠念念具足三學、三慧、三資糧,佛號從口頭上滑過,有口無心,這就是「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上一百年,念上一百個大劫,也沒法子念到功夫成片,別說一心了。
如何要念到心口相應?《要解》、《疏鈔》就不能不研究,不但要研究,要認真的研究。這部經雖然一遍講下來,這個《要解》短,都要講半年。《疏鈔》長,講了三年。這個三、四年值得!三、四年就學會一句佛號圓具三學、三慧、三資糧,你說便宜不便宜。就算四年功夫,四年功夫學會了,不得了!一般人四年念個大學,大學畢業出來之後沒什麼了不起。這四年要是畢業出來,還得了!這四年畢業出來的時候,你善根成熟了。從你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四年的培養教你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你這一生就作佛了。我們要辦這麼一個佛學院,那這四年畢業出來就作佛了,他是什麼學位?是佛的學位,他成佛了,這個都一點也不假,是真實話。
解【蓋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數聲。聲聲不可思議也。】
這一段旁邊有小注,小注注得非常明白,這一段就是我們這幾次所講的總結論。『所持之名號』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真實不可思議』,它就是真心的全體,就是真如本性的全體,所以它圓具三學、三慧、三資糧,圓具一切法。『能持之心性』,注意這個「心性」,不是能持的這個嘴,不是的。所以口念不行,口念要與心性相應,那就不可思議了,念一聲,一聲不可思議,念無量聲,聲聲不可思議。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說三要,所念之佛這是「境要」,能念之心是「心要」,要就是最要緊,能所不二,心佛一如,這是「法門要」,所以聲聲不可思議。幾個學佛的人,能真正覺悟到這樁事?他要是覺悟了,不管他學什麼法門,我相信他立刻就舍掉,為什麼?一切法門成就難,痲煩、迂迴、囉嗦,哪有這個法門這麼直捷穩當,必定捨棄。他要不肯捨棄,還要搞別的,他對這個法門還是沒認識清楚,這是我們可以斷言的。認識清楚決定捨棄。弘揚也一定弘揚這個法門,絕對不會怕人譏笑,不會怕人諷刺的。像永明延壽大師在禪宗裡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把禪舍掉了,專修淨土,專門弘揚淨土,成為淨土宗的祖師。由宗門、由教下轉到念佛法門,把以往所修所學統統捨棄掉,專門念佛的人,在我們中國歷代不知道有多少,這些都是我們的榜樣。請看底下經文,這個科題是重勸:
經【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是釋迦牟尼佛第二次勸勉我們。特別要注意到『我見是利』,「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這種殊勝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誰見到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親自見到的。我們看《要解》:
解【我見者。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
不是凡夫的見解,不是二乘的見解,不是菩薩的見解。菩薩無明沒有斷盡,見解就不夠透徹,唯有佛無明斷盡,五眼圓明,所見是究盡明了。
解【是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這是解釋經裡面佛陀講的『是利』,這種利益,究竟是什麼樣的利益?『橫出五濁』,橫超三界。五濁惡世要想超越太難太難了,這個法門能橫超。『圓淨四土』,「圓」是圓滿,「淨」是清淨,這個是不可思議。十方諸佛都有四土,沒法子到圓淨。諸佛四土裡面,實報土是清淨的,寂光土是清淨的,同居、方便土就不淨。唯有西方世界,縱然是生到凡聖同居土,也能圓淨上面三土,這個境界不可思議。這些事理前面都說過,尤其是『直至不退位』,這個不退位就是講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是講到了等覺菩薩,後補佛位。經上講得很清楚,「皆是阿鞞跋致」,「皆」是都是的。『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是解釋我見是利,真正是不可思議功德利益,所謂是究盡諸法實相,一生圓滿菩提。這個意思還沒盡,大師在底下又說:
解【複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
前面解釋是就一般來講,實實在在是難得。此地講這個『是利』就我們一生,切身問題上來談談。這是講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這個與我們關係太大太大了。念佛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是決定往生。一般人或是學佛,或是不學佛,他沒發願求生西方的,臨命終時心不顛倒,他不墮三惡道,可見得臨命終心不顛倒的重要。你能不能有把握心不顛倒?你沒把握,為什麼你沒把握?現在顛倒,現前這個心顛倒了,晚上作夢顛三倒四,那就證明你心顛倒。現在心裡頭妄想太多,分別執著妄想太多,這就是顛倒。
給諸位說,如果現前一切分別執著妄想都沒有,現前心不顛倒,臨命終時心決定不顛倒。現前心裡頭念念就是一聲阿彌陀佛,心口相應,臨命終時怎麼會顛倒?由此可知,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是你功夫的代價,是你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的功德利益。你放不下那你就顛倒,你顛倒你就免不了三途六道,這個事情痲煩,這個事情大,真正大事!決定不能夠疏忽了。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沒成就,還落得今天這個樣子。如果有成就,你就不到這個世間來了,沒成就!還是現前這樣顛三倒四,要覺悟,這一生這個機緣不容易遇到。在這個講堂裡面,我們展開經卷,讀到祖師的註解,把這些理與事這麼樣清楚,這麼明白的告訴我們,這種機遇難得,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要珍惜這個機緣。
解【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
這個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穢土』是什麼?五濁惡世。我們現前這個世間,舍淨土法門,淨土是二力法門,靠佛的力量,佛來接引。如果不修這個法門,修禪、修密、修其他一切法門,統統是自力法門。到臨命終時,這個時候一生的善惡業習統統現前。《楞嚴經》上說的「十習因,六交報」,善習三善道受生,惡習三惡道受報去了。千萬不要有一個錯誤的念頭,我一生都持齋念佛,還會墮三惡道?持齋念佛沒有給你打包票,保證你不墮三惡道,沒這個事情。
朱鏡宙老居士《八大人覺經講義》裡頭,記載著民國初年一個事實,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上海有一個很有錢的人過世,在生的時候,佛門的功德,除非不找他,只要找了他,慷慨布施,持齋念佛一家人修行。死了以後,他太太很想念他,他有好幾個太太,不知道是第幾個姨太太,很想念他,找了個走陰差的,正好在上海有個法國人,不是中國人,走陰差的,只要把他的姓名、籍貫、年齡,以及他死了以後葬在什麼地方告訴他,他就能把這個鬼魂找來,找來時跟他家人說話,價錢要得很高,那個時候要十塊大洋。給諸位說,在那個時候十塊大洋,差不多是五、六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差不多相當現在總是五、六千塊的樣子,這個價錢相當之高。
他家有錢無所謂,送了十塊大洋,統統都告訴他了。找不到!找不到時,是騙人,你欺騙我。那個法國人不服,他說,我真有這個能力,我這個錢決不是白收的。到最後談了,他也不肯退,退了他自己名譽不好聽,他又提出一個條件。他說你們家如果有親戚朋友,要是過去的,我來給他找找,收半價,如果我要是找不到的話,那我這錢完全退給你。她一想,剛剛她那個大兒子過世沒多久,她就把那個少奶奶找來,好了,你交五塊錢給他找找看,結果沒有一會兒,找到了。
找到時候,他就告訴他穿的什麼衣服,什麼樣子,講得完全對,以後就聽到聲音了。就問他:你父親剛剛過世沒多久,他跑到哪裡去了,怎麼找不到他?他的兒子就說:他已經墮地獄了。他的家人聽了氣死了,他一生都做好事,持齋念佛,怎麼會墮地獄?結果他兒子才漏了一個秘密。他說:他從前在滿清時代做官,朝廷有一次叫他去賑災,帶了很多錢去賑災,他大概把這個錢自己吞沒了,災區裡面得不到救濟,死了不少人,這個罪業太重了。這個事情沒人知道,所以他家裡人也不曉得。
滿清亡了之後,到民國時代,當然他沒做官了,他有的是錢,天天念佛,天天做好事,也沒法子彌補,還是墮地獄。結果家裡人不相信,問他,他說有一個朋友知道這個事情,那個朋友也住在上海,他說你可以問他,他家裡人果然找到他的老朋友,他老朋友想想,是好像有這麼回事情,但是他自己究竟得多少好處,不曉得,確實有這麼一樁事情。這個事情真正是一定要問自己的良心,重大的過失無法彌補,彌補是能彌補,他沒捨得乾淨,他不能盡心盡力去彌補他的過失。
譬如貪污,貪污了一百萬,我做八十萬的好事情,你還得二十萬的便宜,還是要墮地獄。世間人承認你大善人也不行。你這個罪過沒有法子消滅,不要以為經上講的念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那我這一點罪,念幾聲不都滅掉了嗎?結果還是滅不掉的。那個滅罪,剛才講過了,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滅罪,一心不亂是心地乾乾淨淨,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了。
在二百四十四面第四行,圓瑛法師有幾句話很重要,「若念佛之人。兼修福慧。及有淨願。臨終自然。心不顛倒。故余歸心淨土。自號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以上二求。助成淨土之求。高登上品」,這幾句話是圓瑛法師現身說法,他老人家一生教宗《楞嚴》,行在《彌陀》,他是研究《楞嚴經》起家的,最後是歸心淨土。他自己住的那個房子叫「三求堂」,你看經本前面有他的像,有一副對聯,「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三求。正與經典裡面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是一個意思。
這個我們暫且不說,要緊的前面所講的,念佛人要兼修福慧,什麼叫福?什麼叫慧?這一定要清楚。清淨心是福,我們心裏面有很多牽掛,那不是福。所以諸位要曉得,福報不是五欲六塵,不是財色名食睡,那些東西一樣也帶不走,只有找你的痲煩,不會給你有好處的。所以佛在經上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不是好事情,一定要覺悟。福報是身心清淨,為什麼?你才會心不顛倒,現前心不顛倒,臨命終時當然心不顛倒。慧是什麼?慧是能看破,福是能放下,看得破、放得下這是福慧。淨願就是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具足。
所以諸位不要看到這兩個字,喔!大概福是福報,要多多賺錢我有福報了。慧是聰明,我得樣樣多學一點,那你全都搞錯了。福是放下,放下就有福了,看破就有慧了,這是真正的福慧。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大問題,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這一生能解決,這個福慧還得了!這一個人的自在、幸福、享受,就是身心清淨、身心無事,世出世間第一等福慧之人,圓瑛老法師給我們做了個示範。
解【無論頑修狂慧。麼羅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
這幾句話真正是大師的苦口婆心,當頭棒喝。『頑修』就是盲修瞎練。什麼叫盲修瞎練?對於理論不明白、方法不清楚,含糊籠統的,看人家怎麼修,他就怎麼修,那不行。這個就是有事沒有理,像念佛一樣,有口無心。口裡頭有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頭沒有,心裡也不懂什麼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若不具足三學、三慧、三資糧,他覺個什麼?他是無量迷。口裡是無量覺,心裡是迷惑顛倒,這怎麼會相應?這個不相應,所以這叫盲修瞎練。
『狂慧』那是世間自以為聰明伶俐,佛法的道理他懂得不少,他懂得是表面上的道理,皮毛上的道理,所謂是世智辯聰。他能夠把經典從頭到尾他能背下來,說得天花亂墜,世智辯聰,不肯依教修行,這是古人所講的「說食數寶」之徒,他會講,沒功夫。這兩種人到了生死關頭全不得力,所以大師說『麼羅無功』。一個是執理廢事,狂慧的人。一個是執事廢理,阿彌陀佛,念這句佛號就好,何必還要研究經教。
佛法之可貴,貴在解行相應。通途的法門是先悟後修,理論方法統統都通達了,這才開始修行。淨土這個法門是悟修同時,並不是說它不要開悟、它不要解,不是的,它是解跟行同時,一面念佛,一面求解。其他法門是先解後行,不是說念佛這個法門不需要求解,不是這麼說法的。念佛這個法門不需要開悟,也不是這個說法,你要不悟,怎麼能證理一心不亂,理一心就是大徹大悟。
底下就說,不但這些盲修瞎練,這些狂慧之人他不能成就,就是那些『悟門深遠』,這是講禪宗。禪宗裡面有解有行,確有見地,有悟處的人,大悟之人,這一句是指這些的。『操履潛確』是指真正有修行、有功夫的人,持戒的這些人,真修實幹的,他們是懂理論也懂方法,真正在那裡乾,這是講其他的宗派,其他的法門。『儻分毫習氣未除』,問題都是出在這裡,習氣是什麼?貪瞋痴慢,只要有一絲毫,臨命終時就是障礙,就會叫你顛倒錯亂。『未免隨強偏墜』,哪一個習氣強的,牽著你去投胎去了,這個事情痲煩了!
圓瑛法師在此地舉了兩條公案。一個是草堂青禪師,一個是惠林寺的圓澤和尚。這個在歷史上都是著名的人物,這個公案諸位自己可以去看。我們今天的修行人,宗門教下誰能比得上他們兩個?他們兩個還是要墮落,還是要輪迴,出不了三界。祖師苦口婆心說這幾句話,就是叫我們把其他法門要放下,死心塌地來修學這個法門。
我們這個道場,六天晚上講經,星期天在一塊共修念佛,只求解行相應,而且星期天念佛末後一支香,止靜以後,這個時間特別提出來給諸位解答疑難。你對於這個法門理論、方法、境界,或者你在生活上遇到有障礙,有困難,到這個時候我們來一同研究討論來解除,使我們的功夫能如法,使我們心不顛倒,在現前證得,證得之後要保持,永遠的保持下去,我們在這一生決定成就。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