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阿彌陀經要解 第二十六章(1984)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四十七面,第一行:

經【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句經文是總結前面的一段,就是指天樂、天花、神足、飯食經行,都是說的那個地方的眾生,在物質上、精神上種種的享受,這些享受當然與自己的純一精進,就是經上所講的善根、福德、因緣,特別是蕅益大師給我們指出來的,「持名的功德,清淨的大願」,同時也是彌陀世尊他老人家多生多劫行願功德之所莊嚴。這個地方特別值得我們一提的,就是在極短的時間當中,一食之頃,就是一餐飯的時間,這個時間不長,前面跟諸位說過了,就有能力遍供十方諸佛,普遍的供養,當然供養當中一定有聞法,所以顯示出神通自在之樂、供佛聞法之樂。

第二樁不可思議的事情,極樂世界一切物質上的享受是隨心所欲,念頭才起境界就現前,這是真正的大自在。我們要問,極樂世界這些事情說得太神奇了,靠得住嗎?決定可靠。怎麼曉得決定可靠?在我們中國佛教,法相唯識的大師,開山的祖師窺基大師,他老人家也這麼說的,這總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謂的淨土宗只是誇讚淨土宗的。窺基大師是法相唯識宗的,他老人家判《阿彌陀經》是判在頓教,頓超的,判的圓實教,是圓滿真實,一點都不假。

上一次,是前天給諸位說明,我發來起印《阿彌陀經通贊疏》,這個書今天找出來了,這書不太厚,版本非常好,可以算是現在絕版書了,海內外都沒有單行本流通。這一次我們來影印,本來我們想影印三千本,曾居士他發起的,他一個人印一千本,我們道場大家集合功德印二千本。將來有一千本,明年到美國就講這個本子。另外再送一千本到香港去。今天美國有一位同修到此地來了,來看我,他住在紐澤西,離紐約很近,他跟我說,他父母雙親過世已經十年了,很想替他們做一點超度的佛事,我就告訴他,我說你這個緣分太巧了,我們正好印《阿彌陀經通贊疏》,他好歡喜,他也要印一千本,我們就可以印四千本,真正是非常難得殊勝的功德。

窺基大師在世出世間法都通達,真正是個大學問家,絕對不是老太婆。一直到今天,古今中外,提到他老人家沒有不尊敬的。這部經我相信在歐美流通一定很受歡迎,也很受重視,是出在一位一流學者的手筆,不是普通人的註解,所以他的見解與淨土宗的大師沒有兩樣,承認西方極樂世界是確實有的。

他注子裡說得很好,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說出這個法門?只為兩種人講的。一種人,看到一乘教很多,《華嚴》、《法華》都是一乘教,看這個太大太多了,感覺得有點受不了,研究的時間太長,不行。我們又要得到最殊勝的利益,最好又不要耽誤什麼時間,少用一點腦筋,釋迦牟尼佛就給我們說出一個法門了,滿足我們的大願,真正是大慈大悲。就是喜歡簡單,不喜歡囉嗦、不喜歡痲煩的人。第二種人,是為那些懶散的,換句話說,不肯精進的人,學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時間短,因為精進,時間是相當長的。我們想想,我們正好是這種人,那修這個法門就太理想了,不必再找痲煩,決定有最殊勝的成就,這是連窺基大師都承認的。所以這種莊嚴、這種的功德實在是不可思議。

下面的經文要講到說法莊嚴了,前面是講的得樂,享受的莊嚴。現在我們再看聞法。前面是可以說偏重在物質生活上,聞法是在精神的生活上。

經【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這在經文裡面,我們先跟諸位提示一下,文一開端是說的眾鳥,眾鳥就是很多的鳥,此地是略舉幾種。這些鳥在我們這個世間,大家都把它看作珍禽,非常珍貴希有。而西方極樂世界,經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四十八願裡面也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沒有畜生道,這些眾鳥是阿彌陀佛神力變化所作,這經文後面有說到,是佛變化所作的。佛用這個來說法,它能說法,這是第一段。

第二段,『晝夜六時,出和雅音』,這是聞法樂。最後一句說『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是得正念樂。這從經文我們很明顯的能看得出來,所以諸位特別要記住這末後一句,「念佛、念法、念僧」,到西方極樂世界沒離開三寶,沒離開「覺正淨」。我們再看大師的註解,註解裡面給我們說明:

解【種種。】

這是說的「多」。

解【奇妙雜色。】

說的是「美」。

解【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種。】

經文裡面是略說六種,種類太多了。

解【舍利。舊雲鶖鷺。琦禪師雲是春鶯。或然。】

『或然』是不肯定的意思,也許是的。

解【迦陵頻伽。此雲妙音。未出殼時。】

這個殼就是蛋殼,這個蛋裡面孵了小鳥,但這小鳥還沒出來,蛋殼還沒有破,小鳥在裡面已經長成了。

解【音超眾鳥。】

這真叫妙音。『迦陵頻伽』是梵語,前面『舍利』也是梵語。「舍利」究竟是我們中國人所叫的『鶖鷺』,我們叫鷺絲,還是『春鶯』,這是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種。「迦陵頻伽」我們中國沒有。據一般記載,這種鳥在雪山有,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這部經是東晉時候翻譯的,那個時候雪山不是我們中國,在唐朝,就是現在西藏地方,也不是中國版圖,但是向中國進貢。元朝時候併入中國版圖,明朝時候脫離了,清朝時候又併到中國版圖裡面來。這是我們跟尼泊爾交界的大山,喜馬拉雅山,相傳這座山裡面有兩種很奇怪的鳥,一個就是「迦陵頻伽」,一個是「共命之鳥」。這個鳥就是還沒有出蛋殼,它的聲音就非常的美妙,一般鳥的聲音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這個鳥叫的聲音非常好聽。佛經裡頭也把佛說法的音聲把它比作是迦陵頻伽音,那是比喻佛音聲之美妙。

解【共命。一身兩頭。】

在我們這個地方能看到的是兩頭蛇,兩頭蛇的果報跟共命鳥也是一樣的,兩個神識共一個身體,兩個神識。

解【識別報同。】

神識是兩個,但是果報則一個身體,這個事情很痲煩。我們人看到很希有,很難得見到。其實你們諸位想想,兩人共一個身體多痲煩,不自由。什麼原因?世間夫婦恩愛到了極處,以後就變成這個樣子。所以世緣要看淡薄,否則的話是極端的不自由。佛在經上提的,這個是希有,很少有的,「物以稀為貴」。大家把這個看得很貴重,所以也提了一提。

解【此二種。西竺雪山等處有之。】

就是喜馬拉雅山,這個地方有迦陵頻伽,有共命之鳥,有這兩種。

解【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

我們世間有些人很喜歡花鳥,養鳥的人很多,種花的人很多,他喜歡,喜歡這些珍異的禽鳥。阿彌陀佛實在是非常慈悲,很能夠隨順,你喜歡什麼,他就變現什麼讓你欣賞。在你欣賞當中,它又會說法,這實在是太希有了,佛所變現的這些禽鳥比我們這個世間鳥要好得太多了。樣子是很像,真正的好處決不是我們世間這些鳥能夠相比的。這我們想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不難得知。

解【六時出音。】

『六時』就是沒有間斷的,以我們世間來講就是晝夜不間斷。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夜晚,它那個世界是一片光明沒有夜晚。沒有夜晚,也許我們說,那我們疲倦了怎麼辦?我想睡一會兒怎麼辦?諸位要曉得,睡是昏沉,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從來沒有睡眠的,不但西方極樂世界人沒有睡眠,我們這個世界高級的凡夫也沒有睡眠。現在學禪的人不少,學禪的人要睡眠就糟了。真正得了禪定了,睡眠離開了,五欲:財、色、名、食、睡,這五種都離開了。所以「財色名食睡」欲界天有,欲界有六層天,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了初禪沒有了。初禪不要吃東西、不要飲食、不要睡眠,這個自在。飲食、睡眠還離不掉,初禪都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都得念佛三昧,他怎麼會有睡眠?

給我們說「六時」是個比喻,使我們在這裡面能體會這些眾鳥說法沒有間斷,永無間斷,而且你想聽什麼法門,它就給你講什麼法門,你想聽什麼經,它就給你說什麼經。譬如我們兩個人住在一起,我想聽《華嚴》,你想聽《法華》,鳥在那裡叫,對我講的就是《華嚴》,你聽的就是《法華經》,太妙了,正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實在到了神奇莫測的境界,在西方極樂世界都變成圓滿真實,不是假的。底下說明:

解【則知淨土不以鳥栖為夜。】

我們這個世間到天黑了,鳥都回到窩裡面去了,跟人一樣它也睡覺去了,極樂世界沒這個情形。

解【良以蓮華托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

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實在說不盡,我們這個世間眾生耳根最利,這是就一般大多數人來說,當然也有少數的,他眼根利,你給他講,他聽不清楚,你一寫出來,一看他就明了了,那是眼根利的,可是絕大多數是耳根利。所以西方世界跟我們這裡的情形差不多,還是以音聲作佛事。當然以音聲作佛事是專門對娑婆世界往生西方去的這些人來講的,何以故?我們曉得阿彌陀佛法緣殊勝,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與西方淨土都有不可分的關係,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十方世界每天都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十方世界裡不見得每個世界眾生都是耳根利,也有眼根利的,也有舌根利的。像佛在香積國,《維摩經》裡面講香積國,香積國的人,舌根最利,你給他看,他看不清楚,你給他講,他也聽不清楚,你弄個東西給他一吃,他就開悟了,這妙不可言。所以他們是以香飯作佛事,叫你破迷開悟,他是做個幾道菜,燒一點飯,請你一吃,你就開悟了,就破迷當佛了,你想想看,這也是我們想像不到的事情,所以說舌根利的人。所以這是十方世界眾生的習性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情形,當然適合於我們的習性,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真實的情況,不是假的。實在說起來,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名副其實的合眾國。我們今天到美國去看的時候,是合眾國,真正的合眾國。美國在舊金山這個地區,不是全美國,舊金山一個地區,我今年在那邊講經,那邊同修告訴我,舊金山政府,市政府統計的,他們這一個市一共有一百三十個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一百三十個,各人有各人的風俗習慣,所以美國不容易團結成像我們這樣傳統的國家,不可能。中國人到那邊去一、兩百年了還過中國年,還過中國節日,還是中國的風俗習慣;英國人到那裡去了這麼多年還是英國人的習慣;以色列人這麼多年還是以色列的習慣。他是哪一個的民族人住在那裡,他都集中住在一起,住在一條街上,你到這一條街去仿佛到了那個國家,到另外一條街又到另外一個國家,很有味道。

如果同修們要有興趣的話,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籌備,明年七月間我們到美國去旅遊,那邊安排的時間是七月一號到十五號,有半個月的時間,從加拿大尼加拉瓜大瀑布一直玩到邁阿密,就是美國的東海岸。因為東海岸開發比較早,是最早開發的,觀光的地方很多,可以代表歐洲許多的國家民族,在那個地方人情風俗統統都能看到。因為美國那邊已經有二十多位同學們來邀請一同去旅遊,他們陪著我們一同,所以導遊的人有二、三十個人,很熱鬧,不是一個導遊,有二、三十個導遊。我們要能去二、三十個人,就可以租兩輛大巴士去東海岸,去遊玩。所以看看西方極樂世界就很像美國一樣,它是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天天都有很多人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好像我們這個世界許多國家的人都移民到美國去一樣的,它那邊是這麼一個環境。

所以諸佛菩薩在哪一個世界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是介紹他們那個環境。譬如介紹美國,你要到美國移民,一定告訴你美國有幾個大城市,中國城,中國人聚集的地方。像洛杉磯現在有二十多萬中國人,中國城完全是中國,走到那裡去不像到外國地方,言語也通,文字也通,什麼都方便,就等於到中國自己的地方一樣。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看起來跟我們沒有兩樣,確確實實。如果你到紐約、到洛杉磯、到舊金山、到中國城,就跟到自己國家一樣,沒有兩樣。

底下一段就是舉說法的例子,既然說是六時說法,他說的是什麼法?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說明:

解【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

說到『三十七道品』,有些人就有一點誤會了,「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其實三十七道品是通於大小乘。《大智度論》裡面說,「三十七品,無所不攝」,換句話說,三十七道品要是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無量無邊法門歸納起來就是三十七道品,即使說正助雙修也是離不開三十七道品,而且那個「正」是隨著修學階段不相同的。譬如初學人要以四念處為正修,其他的為助修。到明心見性了,成為法身大士,那要以八正道為正修,其他為助修。所以那個「正」是隨著你境界淺深替換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為什麼說初修學的人要以四念處為正修?四念處是佛法的入門,你要不在這上面下功夫,你不能入門,入門要緊。四念處是智慧,是智慧的觀照,非常重要。

經裡面只提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蕅益大師在此地就將三十七道品,按著它的順序全給我們說明了。經上為什麼說後面四條,而前面這個三科省略了,那就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前面這個三科不需要修了,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這三科道品他也圓滿了,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功德之處。我們這個世界修學也不太簡單,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到那裡就圓滿了,報得了。四如意足是神通,報得,到那裡就有神通,不要修的。到那個地方自然就精進,就四正勤,所以四正勤也不要修的。前面四念處更不必修了,因為他們那個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一條一條看,諸位就曉得了。換句話說,五根五力他們需要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都要修。我們在此地看四念處:

解【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剛才說過了,這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得功夫成片?為什麼不能得一心?就是疏忽了四念處與四正勤,在這上面疏忽了。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把握著四念處、四正勤來幫助我們念佛,我們得功夫成片、得一心不亂不是難事情,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斷煩惱。

『四念處』,「四」是四條,是條目,「念」就是智慧的觀照,般若經裡面所講的觀照,此地用這個念,念就是觀照。念不是想念,諸位要曉得「想念」是什麼?那叫思惟。「想」是心裡頭有了相,所以中國文字了不起,中國的文字結構有很深的意思,叫你看到這個字的寫法就能覺悟到它裡面的意思。想,心裏面有相了;思,心裏面有分別、有執著了。思是有界限,心上面一個田,田代表界限,你要在這裡起分別、起執著了,就叫思。沒有分別、執著是「想」,「想」是有相,雖有相,這個相是沒有起分別,沒起執著。念就不一樣了,念是真心。今心是現前的心,這個心裡頭既沒有思,也沒有念,也沒有這個相,智慧觀照,這樣才能把事實的真相看清楚。所以這個「念」,跟般若經裡面講的觀照是一樣的意思。換句話說,四念處,「處」就是境界,「念」就是能觀之智,「處」是所觀之境,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能夠修四念處法,換句說說,你才能夠修這四種觀照。

第一種就是觀身,「身念處」,經論里常講「觀身不淨」,身是很污穢的一個物體,不清淨,我們要覺悟,覺悟得這個不清淨的身,你想想看有沒有智慧、福德?如果有智慧福德怎麼會得這個不清淨之身?所以佛叫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有道理。娑婆是極苦的世界,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世界,我們在這個地方能忍受,不覺悟,為什麼?從來沒有覺察到,也沒有一個東西供給我們來做比較觀察。

現在看看諸佛菩薩,看看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身是從父母生的,身就不清淨,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而且蓮花還是七寶蓮花,不是我們這個世間草本的蓮花。草本的蓮花還是不清淨,極樂世界是七寶,是寶本蓮花,那怎麼能相比!出生的處所都不一樣,那個身的清淨可想而知。我們修淨土的人要常常這樣去觀察,這樣觀察,我們對於自己現前這個身就不會愛惜了,不會留戀了。我們要求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身,換句話說,我們現前這個身能捨得掉,能放得下,一心一意求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身。

第二種境界就是「受」,「受」是什麼?享受。我們這個世界享受,苦。縱然你今天富有,你今天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財富,你苦不苦?你還是苦,為什麼?這些東西很不容易得來的,得來之後,天天提心弔膽怕失掉,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想盡方法在追求,得到之後又怕丟掉,苦不堪言。前天你們看到高雄國賓飯店,一把火就損失幾千萬,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財為五家共有」,不要以為是你自己的,你要認為財富是你自己的,錯了,五家共有。五家裡面就有「火」,一把火就給你燒乾淨了。大水,一次大水也把你淹沒掉。除水火之外,還有小偷,小偷不會到窮人家去偷,他看中你家很有錢,他就去偷你。第四種是官府,那是在從前,現在情形不一樣,這民主制度不一樣。以前在帝王專制的時候,你要是犯了罪,抄家,你家裡整個財產充公了,沒收了。你這四種都沒有,可是還有一種,太可能了,就是敗家子,那個就痲煩大了,他生到你家裡來了,你有什麼法子,你怎麼樣辛苦經營來的財產,到他手上幾年就把你敗光了。

我過去聽說,好多年前西門町有個西瓜大王,他那個兒子一天晚上賭博輸光了,第二天產權就轉移了,被人家拿去,敗家子。還有一個很大的商店:義美,現在生意都做得很大,義美原來的老闆也是兒子一天輸光的,名稱沒有換,老闆換人了,一天晚上輸光掉,敗家子。你看他父母是多少年的經營,兒子一晚上賭掉,財為五家共有,太脆弱了,不可靠。

想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享受,前面我們讀到的依正莊嚴,一切的受用隨心所欲,需要的時候來了,不需要的時候變化無了。什麼時候要,什麼時候來了,這多自在!你們諸位同修如果要積財富,怎麼個積法?布施。我命裡面有的,財富有的,有的我不要,我不享受,我給大家去享受。你命里有的,你沒享受,你命裡面財富在不在?還在,換句話說,源源不斷的來,你享受不盡。你統統都得來了,得來之後,一毛不拔,好了,你的財富就這麼多,而且非常危脆,剛才講了,五家所有,碰到一家就完了。所以當你財富現前的時候,你要會儲蓄,儲蓄就是布施,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這邊施捨去了,那邊再來的比你施捨去的還要多一些,好像有利息一樣,還要多一些,舍不掉,不是舍了之後就沒有了,舍了之後會再來,不捨就不來,這個道理佛經裡面講得很透徹。

在中國,諸位都曉得范蠡,大陸上供財神就供范蠡,不像本省供財神供關公,關公哪有財?關公沒有財。你們去讀歷史,或者去讀《三國演義》,關公沒發過財,所以供財神供他實在是很沒有道理。他有義氣,他是個講義氣的,在我們民族英雄里做代表。會理財的范蠡是第一,他在春秋時代是越王勾踐的大夫,越國被吳國滅亡了,他跟文種兩個幫助越王勾踐把國家復興了,真正的忠心。國家復興之後,他這個人是非常聰明的人,他說勾踐這個人的個性只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在患難的時候真是好朋友,富貴的時候就不行了,他就會受不了了,他很知道勾踐的個性。

所以國家一恢復,他就偷偷的跑掉了,他也不告假,為什麼?告假怕勾踐殺他。大夫文種不肯去,結果被殺了,殺功臣。所以他知道,他偷偷的跑掉了。跑了之後,改名換姓,越王勾踐找不到他了。他去做生意,就是我們歷史上稱的陶朱公,陶朱公是做生意,他改了姓,改了名字,叫陶朱公,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發大財,發了財之後,他去布施,去散財,三聚三散。財發得很大了,統統布施掉,再從小生意做起,沒做幾年又發大財了,發大財又散,這個人真正了不起。他命裡頭有大財富,散也散不掉,統統散光了,小本生意再做起,沒做幾年又發了。以佛法理論上來說是菩薩化身,他真能放得下名聞利養,他樣樣都能放得下,樣樣都不缺乏,樣樣都放得下。那個時候佛法還沒到中國,佛法是從漢朝時候來的。中國古聖先賢們的思想、做法與佛經裡面所講就相當的吻合。這就講的享受,我們這個世界的受是苦,極樂世界的享受是真正的樂。

第三個就是「心念處」,這是以我們能夠思惟想像的心,以它所觀的境界。起心動念,這是大苦。我們想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一天到晚妄念紛飛,成天打妄想。美國那邊有位同修給我來了一封信,他的妄想太多了,寫信來要我救救他,他不曉得怎麼辦。這個人非常虔誠,非常老實。我今天回了他一封信,實在妄想止不住,我說你可以(因為他認識的字不太多)請一位同修把《阿彌陀經》、《十六觀經》裡頭的境界多講一點給你聽,你就想《阿彌陀經》裡,想七寶池、想八功德水、想天花、想天樂,想這些,想這些妄想比打那些亂七八糟的妄想要好得太多了。實在你沒辦法,妄念止不住,多想想這些,把所想的境界轉變,這是一個辦法。能到沒有妄想是最高明的,那也是最不容易的。功夫成片,一心不亂裡面,決定沒有妄想。所以這個心每天在那裡分別執著,起一切妄念,這是煩惱的根本。

再看看西方極樂世界,人家的心多清淨,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多自在。諸位要曉得,分別心就是我們這個妄想心,妄想分別的心叫生滅心。你看一個念頭生了,再一個念頭滅了,前面念頭滅,後面念頭又生了,剎那剎那生滅心。生滅心所感的果報是生滅的果報,所以六道生死輪迴,這就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因為你是生滅心。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不用生滅心,雖然我們講凡聖同居土的大眾,他的身分還是天人,換句話說,他所用的心還是生滅心,雖用的是生滅心,他與真常心相應,這個不可思議。為什麼能夠跟真常心相應?因為他跟佛、跟菩薩天天在一起,受諸佛菩薩的薰習。換句話說,雖然是用第六意識、第七識,他在境界裡頭不分別,也不執著,也沒有妄想了,因為他想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還打什麼妄想?想不到,得來太難,他打妄想,想什麼都得到什麼,還有什麼好妄想的?

你們諸位有沒有想要過空氣,你們有沒有打過這個妄想?空氣對我們來講比什麼都重要,十分鐘沒有了,命都沒有了。我的一生不要黃金沒關係,不要美鈔沒關係,空氣不得了。甚至於你三天不吃飯都沒關係,十分鐘沒有空氣,你能受得了嗎?你們幾個人曾經分別、執著過要儲存一點空氣,有沒有這個念頭?有沒有想得到一點空氣?沒有,為什麼?太多了。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什麼境界,就跟我們的空氣一樣,所以你不要想它,你自在的去享受就是了。無論在什麼地方,你享受不盡,所以他沒有妄想,不需要妄想。西方極樂世界的受跟我們的不一樣。

第四個就是「法念處」,小乘裡面是「觀法無我」。這個地方恰好跟西方極樂世界是相反的,我們這個世間觀身不淨,西方極樂世界是觀身清淨;我們這個地方觀受是苦,西方世界觀受是樂;我們這個世間是觀心無常,它那裡觀心真常;我們這裡觀法無我,西方極樂世界觀法有我。「我」的定義是什麼?是自在、是主宰。在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可以做得了主,我們這個世界自己做不了主。你要認為我樣樣都能做主,好,樣樣都能做主,你想不想老?不想,不想偏偏老了,那你做不了主。你想不想年年十八?那你做不到,你做不了主。你想不想不死?你也做不到,你做不了主。你想不想不病?還是要生病。可見得沒有一樣你能做主宰。西方極樂世界樣樣都能做主。壽命雖然是無量壽,可是你看到他的面貌、精神、體力是年年十八,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看,看那些人大家都一樣的,他能做得了主宰,他自在,人人的相貌都是圓滿的,沒有生老病死。

法的範圍很大,「法」是指一切萬法,當然法裡面包括我,包括自己,「法念處」。我們這個世間一切法,佛跟我們講「一切法皆無自性」,沒有自體,所以是萬法無常。西方世界淨土,前面講過了,四土都是勝妙五塵,換句話說,也是五陰之法。為什麼他們能做得了主宰,我們做不了主宰,這個地方原因在哪裡?其實說穿了,大家都曉得我們這個世間的人是迷在五陰裡頭,西方世界的人是悟五陰,可見得就是迷悟的差別。迷了,五陰法裡頭無我;悟了,五陰法裡頭有真我,這是迷悟之間。迷在五陰法裡頭得不到自在,悟了的時候得自在了,為什麼?佛在《楞嚴》上說得很好,迷的人是心被境界轉,覺悟的人是境隨心轉。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隨心轉,他得自在。像經上講「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如來是大覺之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各個人都能轉境界,各個人都同如來。不會轉境的,看看別人轉境,他自然就學會了。因為那個地方佛菩薩太多,多在哪裡?四土是一不是二,一而四,四而一,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佛菩薩比眾生多。

我們看看《華嚴經》,華藏世界的佛菩薩,那個數字不可思議。文殊、普賢把他們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之後跟凡聖同居土的人住在一起。佛菩薩,就是法身大士,比帶業往生的人不曉得要多多少倍。這種觀摩薰習的力量太大,所以他是自然的成就。觀法自在,觀法確實有主宰,所以有我不是無我。再看第二段:

解【四正勤。】

『四』,是數目字,也有四條,是條目。『正』是正而不邪,『勤』就是精進,換句話說,是正當的精進,不是邪精進,是正精進。這四條可以區分為兩大類,那就是斷惡、修善。

解【一已生惡法令斷。】

這叫精進。善惡的標準是依戒律、依經論。行為是依戒律,思想是依經論。一切的惡念、惡行,換句話說,無合乎如來教誡的,有違背如來教誡的,那些錯誤的思想行為我們要有決心毅力把它斷掉,後不再造,這叫精進。

解【二未生惡法令不生。】

我們在經論上念得很多,哪些是錯誤的思想,哪些是錯誤的行為,我們沒有,沒有很好,沒有叫它永遠的沒有,決定不要叫它生起。這是惡行的兩條,斷惡。

解【三未生善法令生。】

我們曉得很多善法,正思惟,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行為,凡是與經論相應的是正確的思想,與戒律相應的是正確的行為,如果我們沒有,要趕快發心生起來。

解【四已生善法令增長。】

我們已經做到許多的善事,我們已經有很多的善念,我們要叫它繼續增長。

這是在我們娑婆世界講到精進,這個四條是真精進,正精進,能夠做到,他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換句話說,我們之不成就,與這個一定是相違背。你已經有惡,惡不斷在增長,善不生,那怎麼能成功?善心善念不能生,一切善的行為做不到;惡業惡念不斷,惡行天天增長,如果是這樣子,這種情形不能改過來,那真是古人所講的,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是枉然,念破喉嚨也枉然,將來的果報還是在三惡道。

想想西方極樂世界,當然不需要這個,因為西方世界的人,縱然是下品下生,我們前面講過,人人都圓證三不退,那就是真精進。圓瑛法師在這裡說的:

講【不退入凡夫位。不退菩薩位。不退無上道。】

他怎麼不成佛?當然成佛。我們修行,四念處、四正勤很重要,確實幫助我們往生,幫助我們伏滅現前的惑業,幫助我們成就功夫成片,一心不亂。

祖師常常教誡學人正助雙修,持名念佛為正行,兼修三十七品為助行,正助雙修。三十七品里最重要的是四念處、四正勤,這兩條是頂重要的。俗話說得很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佛、祖師把這些原理原則統統告訴我們,他的慈悲心圓滿,他對我們已盡心盡力,我們自己能不能成就完全要自己負責任。佛不督促我們,蕅益大師也不督促我們,我們真能依教奉行,自己成就;不能依教奉行,佛菩薩盡到教化的責任,是你自己不肯相信,不肯照做,你將來怎麼樣墮落與他不相干,他盡到教化責任,在他來講,功德圓滿;在我們來說,當面錯過,那就很可惜。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