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念佛
「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聖號,您會念嗎?
「過去以為很簡單,不就這麼念嗎?」
「真是不會念,就是口念。」
佟愛國老師在開示中說:「這一生修學,最最重要的就是,把這句佛號念好。」
這句佛號,我們能否念的入心?
「妄念紛飛。」
「念念這個念頭就跑了。」
「雜念紛飛,一點都控制不住。」
念佛方法不當,反而更起業障。
「越用功,就覺得自己這身體哪塊都不行,快死了那樣的感覺。」
「真是活不了了似的,好像那血液流幹了那種狀態。」
佟愛國老師在開示中說:「我們頭部要是繃緊以後,就會作病了。因為他不懂安住在這種清淨無為的狀態下。。。。。。」
佟愛國老師真誠指導,開示念佛攝心訣竅:
「這個念佛,我們終生最好用一個腔調。」
「呼吸調勻,全身放鬆。」
「聽清楚這句佛號,不間斷地聽。」
「你不發急,你用了力。不是用力地聽,是靜靜地聽。聽自己心中所念的這個無聲之聲。當我們耳根一收攝的時候,來關注自己的內心,來聽自己內心。當這個時候,我們的六根就要都攝住了。」
「念佛不障礙呼吸,呼吸不障礙念佛。」
「我們的信願力越足,我們這句佛號,就會念得越好。信願的標準,是放得下。」
「要靜靜地念,靜靜地聽。」
「達到不念它自己就念,到這個時候,我們聽到的像錄音機一樣的聲音,你就會感覺到,山河大地都在念佛。」
大眾心開意解,茅塞頓開。
「這麼好的指導方法,從來沒人給說過。所以是迷茫了二十年,我今天終於得到了。」
「佛法有的時候感覺是很深奧的,但是通過佟老師這麼一講,一下就明白了。」
由迷茫到清楚。。。。。。
「對於我們這些修學淨土念佛法門的人來說,太珍貴了。」
由煩躁到清涼。。。。。
「法味很濃,聽起來很過癮。」
由難受到喜悅。。。。。。
「那種輕安的感覺,一點不累。」
「念念念,法喜又出來了。」
由惡濁到清安。。。。。。
「一下就明白了,就收回來了。」
「這種輕安的感覺,我都要飛起來了,我都沒有腳了。」
由妄念紛飛到雜念不起。。。。。。
「真的妄想就少了。」
「差不多這一個小時,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沒有妄念。」
「就可以馬上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敬請收看記錄片——
妙音居士學念佛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全世界的人們,因為依賴於科技的進步,正在片面追求物質的享受,瘋狂地掠奪著地球上有限的資源。為了追求豪華的物質生活,人們挖空心思去辛勤勞作,無形中整天在做自己欲望的奴隸,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人們心中沒有了幸福與安逸的感受,快速的發展節律,逼迫得人們為了生存,而不惜一切代價,去適應環境。然而,在短暫的人生中,卻充滿著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和五陰熾盛苦,特別生老病死苦,讓人們倍感八苦煎熬。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似乎看不到脫離苦海的希望。但是,我們這個世界上,卻有一批人生活得很自在,他們是學習佛陀教育的修行者,這些佛弟子因為得到佛陀開示的宇宙人生的真理,他們踏上了離苦得樂之路,走向了了脫生死輪迴的修行大道。這種人,才是真正的覺者。
佛法不是宗教,不是迷信。而是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遇到佛法。我們應該怎樣修持呢?首先我們要選擇法門,因為佛陀講了無量的法門,我們必須選一種來學習。我們眾生的根性不相同,不是所有的法門都走得通。只能選擇適合我們根基的法門。那麼適合我們根基的法門,究竟是哪個法門呢。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已經為我們選擇了法門,佛在大集經上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現在正是末法時代,所以,我們必須選擇淨土法門。印光祖師說:「末法時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專修淨土。淨土法門度化的對象,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三根普被,上智下愚,利鈍全收,老少鹹宜。」修學淨土法門,能夠在這一生中,就能了生死,出輪迴。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一生補處,必定修成圓滿佛果。這是淨土法門,無比殊勝的地方。選擇淨土法門之後,我們要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就是念佛。念佛的修持方法。起源於淨宗五經一論。佛在這部《無量壽經》上,為眾生講出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阿彌陀佛,要以信願持名之法,普度一切念他名號的眾生。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是整個佛法的頂尖高峰。是我們淨土法門,念佛修持的根源。但是,這句阿彌陀佛佛號,要念得攝心,念得清淨,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許多居士們,因為不知道如何念佛,越精進越出問題。
北京密雲念佛人王振軍居士說:「過去以為很簡單,不就這麼念嗎?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或者說太多的理解。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麼念不就行了嗎?」
河北唐山念佛人淨心居士說:「如果沒有人指導念佛的話,那自己是不會念佛的。」
北京懷柔念佛人馬永俊居士說:「真是不會念,就是口念,就像祖師大德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亦枉然。我真使勁喊,以為使勁喊就能壓住雜念,」
北京密雲念佛人龔淑清居士說:「那我念佛就緊念佛,繃著勁念,就這樣把自己變成個木頭。」
河北承德念佛人王鳳梅居士說:「我以前念佛,讀經很精進的,我自己這麼認為,因為我都是按佛在世時修行的時間,去確定時間去修行的。是每天十點睡覺,二點半起床,讀經。念佛。拜佛。每天是三百拜。」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四點多鐘就進佛堂,一直念到晚上八點多鐘。可是,很有意思的就在這裡了。就是我們在精進念佛的時候,我們自以為很精進,自以為自己在很用心,可是,卻讓自己這個身心,完全得不到愉悅。」
河北唐山念佛人淨心居士說:「有時候會感覺到呼吸非常地緊張。然後自己也放鬆不下來。」
河北承德念佛人張澤棟居士說:「嘴上念佛,心裡想的不是佛號,關於一些五欲六塵那些事。」
河北承德念佛人李冬梅居士說:「念念這個念頭就跑了。就是跑了多長時間,自己都不知道。」
北京懷柔念佛人馬永俊居士說:「雜念紛飛,一點都控制不住。為什麼我使大聲念,就是想把雜念壓下來,沒辦法。為什麼說迷茫,就一直迷茫。」
北京密雲念佛人龔淑清居士說:「渾身發緊,就渾身那肌肉都緊張。腿也痲,腦袋也疼,腦瓜皮不敢碰。」
北京密雲念佛人王振軍居士說:「這個脊椎膀子整個身體,很僵硬,念七天下來以後,覺得這個身體不舒服。」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我們在精進的時候,是越念越難受。越念越繃著腦袋,越念身體越僵硬。越念進了念佛堂,心裡就難受。」
河北承德念佛人王鳳梅居士說:「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身體越來越糟糕。就睡眠也不好,然後就到了什麼程度,就是好像真是活不了了似的。好像那血液流幹了那種狀態。」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雖說學佛有七年時間,二十年了,我不會念佛。」
北京懷柔念佛人馬永俊居士說:「二十年了,我不會念佛。」
河北承德念佛人李冬梅居士說:「這麼多年就是不會念佛。」
不會念佛,這是時下許多念佛人的通病。一句佛號簡單四個字,念出聲來是容易,可是,要念得沒有雜念,沒有牽掛,清淨歡喜,甚至功夫成片,伏斷煩惱,一心不亂,最終把阿彌陀佛念來,預知時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念佛人,修學的難度了。時下,一萬個念佛人當中,只有二三個人能往生。不會念佛,這是廣大淨業行人,面臨的最迫切的修學問題。
2012年3月,為了學習念佛,本片的編導者和來自北京密雲、懷柔等地的一些居士們,來到了這個位於偏僻山村的淨土道場。
道場裡指導念佛的老師,正是紀錄片《生命奇蹟》、《念佛治癌記》、《法之寶貴,擇師之重要》、《佛子過淫慾生死關》的主人公,佟愛國居士。看過佟愛國居士紀錄片的人,都會對佟愛國,為瀕臨危垂的蔣素珍老人助念的事件,感到不可思議。2003年,已經78歲的蔣素珍老人患了骨結核晚期,臥床不起。佟愛國用斷食飲水念佛的方法,帶領一班居士們,為老人念佛35天後,老人奇蹟般地恢復了身體,能幹活,做家務。從2003年到今天,已經86高齡的蔣素珍老人依然健康地存活著。精神飽滿,人家說她年輕了。蔣素珍老人高興地笑著說:「這吃飽了呆著,吃飽了念佛。心裡沒那些雜亂事,它就豁亮唄。」有人問:「這心就真的清淨了。」 蔣素珍老人樂呵呵地回答道:「嗯,啥也沒有了,就等著往生了。就求著往生啊,天天求啊。」老人念佛也很得力,一直是佛號不中斷。讓人讚嘆這句阿彌陀佛佛號的無比殊勝。其實,這句佛號如此得力,關鍵要看念佛人,是怎麼念的。佟愛國護持蔣素珍老人的時候,用了極大的真誠心念佛。在違緣四起的時候,也不改護持往生的願力,一句佛號,完全具足了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才發揮了無比的威力。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在採訪佟愛國時問:「35天助念念佛,我們可以從那個《生命奇蹟》看到,好像把蔣素珍老人那個病骨結核晚期、結腸炎兩種病都念好了。原來癱瘓了,不能走了,現在也能下床走路了,到現在還存活著是吧。」
佟愛國回答:「她現在身休很健康,今年86歲了。」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問:「那這個是不是也說明念佛,這個佛號的威力,要念得好,才發揮出來是吧。」
佟愛國說:「對,你這個念佛的威力念得好,你比如說他要是,這個本人要治病的話,他得自己念得好。你看一句阿彌陀佛就是阿伽陀藥,無病不治,你看它不但能治我們眾生的病,它還能治無情眾生的病。就是有情、無情它都能治。你看那個鐘,原來就是快呀還是慢。」接著,佟愛國舉蔣素珍老人家裡的一隻石英鐘,買來的時候一天老是快40多分鐘,蔣素珍的老伴天天調。可在佟愛國帶著一幫居士為蔣素珍老人助念的日子裡,蔣素珍的老伴調好鍾後,一幫居士為蔣素珍老人輪班助念,兩小時一班,蔣素珍老伴發現這石英鐘走時準了,感到十分驚奇,不可思議。後來不念佛了,這石英鐘開始兩天走時準確,後來慢下來,到最後又回來了原來慢40多分鐘的老樣子。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問:「這說明什麼?」
佟愛國說:「這說明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確實是阿伽陀藥。無病不治。但是無病不治,你得能夠如理如法。你確實能夠念進去了,確實如理如法,它才能治。如果你不如理如法,它就不能治。也就是它的能量,它達不到那個程度,它就是這個道理。」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問:「那也就是說,佛號的威力不可思議,但是也要念得好,才發揮作用。」
佟愛國回答:「對對對,會念才發揮作用。所以說,假如說我們念佛要念到就像蔣素珍老人這樣,比如說念念的,好像身體都沒了這樣,有好多的病都會痊癒了。也就是你這個病,用這個阿彌陀佛就能治療了,它有這個功力了。當我們念佛,還生煩惱,那就很難有這個功效。而且念佛雜念還很多,也很難收到這個功效。這個時候,那我們就得吃藥、打針、輸液,我們必須得用這個輔助。也就是說,我們念佛功夫不夠的時候,吃藥、打針、輸液,也可以說以這個為主,然後以念佛為輔,當我們果真念佛念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念了,這個治病,可以說以念佛為主,以這個吃藥為輔,甚至說可以放棄吃藥,那就可以了。」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您這麼一說,讓我想起了劉素雲居士,她得了最難治的紅斑狼瘡,對,紅斑狼瘡是很難治的病,但她會念佛,她真把這個病給念好了。」
佟愛國說:「對,這就說明劉素雲居士,人家念佛,往念佛三昧這個方向發展了。她入進去了,所以說,她就能把世上最難治的病,她能治好。所以這就是念佛的功力。」
護持蔣素珍助念產生的奇蹟,讓佟愛國對於念佛法門和這句阿彌陀佛佛號的殊勝功德,更加增進了信心。2006年,在地藏輪的指引下,佟愛國為了弘揚佛法,又給不信佛的村民劉志雲念佛斷食飲水,治療肺癌。在整個過程中,佟愛國頂住壓力,用極大的真誠心,感化整個村莊的村民念佛。劉志雲在經過十一天的斷食飲水念佛治療後,也奇蹟般地恢復了身體。
劉志雲興奮地說:「我這樣現在好了,我在家都能走到這,沒問題了。」
然後,2009年,3年後,劉志雲因心包積水病故。我們可以在記錄片中看到這樣一個細節,佟愛國在2006年,就給了劉志雲四條戒令,讓劉志雲堅守不犯。佟愛國當時對劉志雲說:「這個禁忌我說了以後,你能做你就做,不能做你就別做。也就是,你想壽命長呢,你就做。你要是想我很快又要受罪,又要得病,壽命短,那你也可以不做。這第一個呢,不能殺生,你能做到嗎?第二個呢,不抽菸不喝酒。這能做到嗎?第三個呢,得素食。第四個告訴你最重要的一條,我為什麼把最重要的一條放到第四位,因為四跟死相似,是不是?所以把最重要的一條,放到第四個里。第四個,絕對不能過夫妻生活了。把你這個病治好,靠的最大的是啥呀,靠的是阿彌陀佛這種磁波,再加上自己的元氣,二力一和合,對不對。當你有夫妻生活的時候,就會損傷你的元氣,當你元氣損傷後,阿彌陀佛的力量就加持不到你了。你明白這個道理嗎?我告訴你的這個忌口,這各個方面,你一定得記住,我希望你啥呢,你應該好好學佛,對你以後非常有利的。如是你不好好學佛,對你以後恐怕是沒有利。但是我又不能強制你,這就在你自己了。是不是?這就跟那個前面有兩條路似的,你看一條是這個險路,一條是那個平安的路,那怎麼樣選擇,就在你自己了。是不是,劉爺爺?」
劉志雲在前面佟愛國給他開示時,不停地點頭,態度誠懇,表示明白。這時又回答:「確實是,在於我自己了,以後。」
但是,當時雖明白道理的劉志雲卻觸犯了禁忌。一年後。信佛之心開始動搖,又不能堅持念佛,所以他只得到了延長壽命三年的好處。照理里,當年78歲的蔣素珍老人,患病較重。年紀又大,應該是蔣素珍老人,先往生離世的。但是因為蔣素珍老人念佛、吃素,學佛信心堅定,所以一直到今天,一直健康地存活著。念佛與不念佛的果報,完全不一樣。村人勉勵蔣素珍老人,說:「好好用功,將來往生,好給我們大家做證明啊。」
在《佛子過淫慾生死關》這部記錄片裡,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佟愛國的修行歷程。尤其是他在遠離人群的地方,背誦《無量壽經》和念佛的這一段。讓我們知道了念佛得清淨心,最粗淺的功夫怎麼修持,在這間小屋裡,佟愛國從早晨睜開眼睛到晚上閉上眼睛,無論砍柴做飯走路去廁所,都不間斷背經,開始功夫不純熟,做飯砍柴雖然口裡背著經文,但有一半心在做事上,等把事情做得特別熟練時,心可以幾乎完全在聽清經文上,事上偶爾觀照一下,就不會出錯,就這樣修行了一段時間,佟愛國覺得自己的心境又上了一個台階,把經文停下來時,心中清清淨淨,沒有一個雜念。這樣可以保持,不願再想一切紅塵事情,綿密地提起這一句阿彌陀佛聖號。
佟愛國說:「就這樣,一直用功一直用功,有一天晚上,我在外頭,一邊走著一邊背經,然後天黑了,我一進屋,我發現我心根本沒有出聲背經,是在心裡背經。心裡一背,就有這個背經的聲音。像錄音機一樣,當時我還以為誰在學我,我說,是不是周圍有鬼神呢,我向周圍看了看也沒有。我說,是不是我著魔了。我心裡就很納悶,當時,不知道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後來,我停下來呢,發現它也停下來,我又繼續背經呢,這個聲音,又繼續出來。後來我一想,我心想一下,北京。哎,又有北京的聲音。我心想一下,天津,就有天津這個聲音。我心又想一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哎,又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聲音。像念佛機一樣,清清楚楚。當時,我以為我著魔了,我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在這時呢,其實,我就想,去問一問老法師,但是,離得又這麼遠,又沒有能力去問。正在我這心裡來回徘徊,正在這個時候,我妹妹又找到了一本李炳南老居士所講的開示,在這個開示里我找到了答案。」李炳南老居士是一代大德,淨空老法師的恩師,他在書中這樣回答同修提問。「你念佛有聲音了嗎?這個大家可懂得。有聲音的,念得多麼低,也有聲音,嘴不念出來心想,也有聲音。你問問這些上學的他就懂得。所謂「心弦」就是:心與彈琴的弦一樣,心也有聲音。你一想阿彌陀佛,這一念出為聲音,你有聲音,你這聲音不雜亂,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法身無所不在,佛到之處皆有光(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也無邊)。佛光之中。阿彌陀佛諸菩薩都有,皆是光。你的聲音出來,出來的聲音往哪裡去?往佛光里去。佛光上哪兒去?上你的聲音裡頭去了。聲與光合起來,你就是阿彌陀佛。光與聲合起來,阿彌陀佛就是你。聲光合在一起,你不往生往哪裡跑呢?如此算你功夫到了,這就是修行『證功夫』的方法。」 佟愛國接著說:「雖然看到李炳南老居士這段開示,但是覺得這還是剛剛進步一點兒的小功夫。」
雖然佟愛國說念佛出現「心弦」是小功夫,但是,我們知道在現如今,很多念佛的同修們連這個小功夫也夠不著。可見這一句佛號,想要念得得力,也絕對不能輕視這裡面的修學要領。我們安住在這個小山上之後,就要從頭開始學習念佛了。因為大家平常不在一起共修,所以彼此並不熟悉。當大家集中在一起念佛時,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大家念的佛號五花八門。佛號的念法很多種,我們許多念佛人也是喜歡多種腔調念佛。大家聽到喜歡的佛號,自然就會去模仿。受持。而許多念佛人,喜歡跑道場。每個道場的佛號念的調,都不一樣,往往在不同的時段,念著不同調的佛號。那我們究竟該念什麼調呢?
佟愛國說:「這個念佛,我們終生最好用一個腔調。也就是我們現在念佛,用什麼腔調,把自己的腔調定下來,終生不變。這是最好的。為什麼呢?這裡有幾點好處:第一,當我們這一生,念一個聲調,也就是用一個聲調,來念佛的時候,你會念得特別熟。到臨終的時候,你非常容易提得起來。而且,你用這一個聲調,到臨終的時候,你提起來之後,它這裡含有很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它能幫助你往生。另外一點,我們有些老念佛的,可能會知道,當我們念佛,念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即使在心想,或者不念的時候,在我們的耳邊,都會出現像小錄音機一樣,它在不停地念。我們有些老念佛的,就能體會得到。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念佛這個聲音,就非常重要了。也就是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就用這一個腔調,到我們出現像小念佛機一樣念佛的時候,就是我們不出聲音,它照樣有聲音,我們自己能聽得見,別人聽不見。當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用這一個腔調念佛,這個腔調不變,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一開始念佛,到出這個小錄音機似的,都是這樣念,都用一個腔調,這對你的修持,這是直線上升,這非常有好處的。」
看來,念佛終生用一個調很關鍵。這便於我們得定。也利於我們往生時,佛號提得起來。用一個腔調念佛,也可以說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佟愛國專門為大家錄製了自己念佛的聲音,這個佛號不急不慢,大家都非常歡喜。就這樣,我們開始在這個往生堂里共修念佛了,大家以繞佛為主,聽著念佛機的聲音,一字一步開始學習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起共修的居士當中,有很多是念佛多年的老修,他們發心很大,也很精進。但是,很多居士們承認,在念佛時雜念紛飛,並且得不到歡喜和清淨。
北京密雲念佛人王振軍居士說:「就覺得大聲念,或者說是使勁念,覺得這個挺好,挺攝心。」
北京密雲念佛人龔淑清居士說:「就是說我聽著這句佛號了,我就高興,我就追著佛號念,而且我還喜歡追頂念佛,越念越高興,越高興越緊張,就那樣式的。」
河北承德念佛人李冬梅居士說:「那個時候念佛,就是妄念特別多,不知道該怎麼壓,也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法去對治它。」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妄念紛飛,我真的有這種感觸。就是在念佛的時候,這個佛號一念不打緊,你平常難以想像到的妄心、妄念,過去小孩時候留下的一些印象,這些事全給你翻出來,你所有經歷的一些事情,稍微給你留下一點刺激的事,都會在你念佛的過程當中,不斷地浮現在你的腦海當中。你口裡念這個佛號,想聽這句佛號的時候,那簡直千難萬難了。有這麼多妄念,有那麼多雜念,又不能讓它有。所以說就拚命地把聲音放開,放得很大,拚命地用自己的耳朵聽。畢竟我也知道念佛要自己聽進去的,這樣繃著腦袋念,你可以想像那種感覺是什麼感覺。」
北京密雲念佛人田淑雲居士說:「剛開始來的時候,頭三天,差一點都沒堅持住。」
河北承德念佛人劉亦飛居士接嘴說:「然後突然就這麼整天整天地走,然後就腿腳都有點痛,身體上有點支持不住。」
河北承德念佛人李冬梅居士說:「渾身疼,從肩膀到腿都是疼的。」
河北承德念佛人劉亦飛居士接嘴說:「老是看那個鐘錶,就是沒到點。到點了就能歇一會兒了,就老想著能歇一會兒。」
河北承德念佛人張澤棟居士說:「反正就是東想西想,就是人在那兒,心早就飛了。」
北京密雲念佛人王振軍居士說:「覺得這個身體不舒服,沒有那種很輕鬆的感覺,當然說有的時候呢,也有小小的法喜,那種所謂的法喜。但是,身體不輕鬆。」
北京密雲念佛人龔淑清居士說:「越用功,就覺得自己這身體哪塊都不行,快死了那樣感覺。」
河北承德念佛人王鳳梅居士說:「我這些症狀都有,失眠,完了還有上火、下寒。」
遼寧丹東念佛人張俊藍居士「一緊張了頭得病,胃得病。腸道得病,我都有。」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在這個精進的這段時間裡,我自認為很精進,其實是什麼呢,是在盲修瞎練。」
看來,要想在念佛堂里,把佛號念得輕安自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佟愛國看到大家這樣,就及時地啟動了佛七儀式。在佛七儀式上,他把自己多年修學的寶貴經驗拿出來為大家開示。這場珍貴的開示,徹底改變了大家不會念佛的狀態。
佟愛國說:「在這個佛七當中,大家想一想,有精進佛七和普通佛七。精進佛七呢,我們初學者打不了,也很難打,因為那種精進,大家的體力、心力都不能跟上。打普通佛七呢,這個還比較容易。雖然說比較容易,對初打佛七的人,也很有難度。咱們大家沒打過佛七的人,在這裡占多數,打過佛七的人占少數。所以我這裡,重點是按著沒打過佛七的人,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來引導大家。我希望這個過程,又能夠幫助大家,讓大家知道怎麼樣念佛。我們大家,感覺到修學很多年了,學習佛法很多年了,大家的心呢,覺得有進步,但是覺得進步不大,覺得自己的這個心,不知道應該安住在哪裡。有的人很簡單地說,安住在佛號上唄。是安住在佛號上,我們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心,是天天都安住在佛號上嗎?那你就不辦事了嗎,對不對。你就沒有不念佛的時候嗎?那不念佛的時候,你辦事的時候,你的心,安住在哪兒呢?大家平時在辦事的時候,這個心,總在外面的事上轉。也就是說,這件事,完了之後下一件事,下件事,完了之後又下一件事,他的心總在計畫打算著,他下面的事情。這個眼往外觀,耳往外聽,想把這個心收回來,這個時候很少很少,甚至說在念佛的時候,念經的時候,把這個心收回來了,收回來一會兒,又放出去了。哎,覺得把這個心放出去,在外面的事上,這個心,這好像是自己的家鄉一樣,像自己的家。然後,如果把這個心收回來,安住在念佛上,或安住在念經上,自己覺得就好像是上了刑具一樣,覺得這個不是自己的家,覺得很生疏。覺得這樣一會兒是舒服,但是舒服是舒服,念經念佛的時候又回到了外面的事情上。大家有這個感覺吧?覺得啥呢,我念經念佛的時候,正是我修行的時候,想騰出點時間來,想把心安下來很難,就有難度。」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這個真的是很神奇的一件事,佟老師他似乎知道每個人的心裡在想什麼,他也似乎知道,大家在念佛當中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他會把他自己,對我們大家這種念佛的狀態,進行很準確很詳細的一個評估。然後,拿出方法來告訴你,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
佟愛國說:「我告訴大家,我的心住在哪兒呢?要麼念佛,要麼把這個心,住在非常清淨的狀態上。也就是把心收回來,收在自己的心裡。這個心常常要內收,不要把它常常在外頭。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的話,你這一生的受益,會非常非常大的。這是一個人,學習過程中的分界線,你學得好,學得不好,就從這裡,就這一關,非常非常重要。你果真這個心能夠內收了,你的學習肯定要好,你的心不能內收,不能常常地內收,你的學習肯定要差。大家聽這個聲音,你們可以閉上眼睛,」
佟愛國敲響了引磬,第一聲清脆悠長,第二聲同樣如此。他說:「好,大家來回答我的問題。你們聽到幾次引磬的響聲?」大家回答:「兩次。」
佟愛國說:「兩次。那我要問一問大家。第一次,聽這個引磬響聲的時候,大家聽到了,這是肯定的,對不對。大家想一想,在這兩次引磬的響聲中間,是不是有一個不響的時候?(是)那大家想一想,在這兩次的中間,大家聽著了嗎?(聽到了。)聽到了什麼?(沒有聲音 回音)這個回音,也算響聲之內,這是一個響聲的延長。大家說,聽到了『沒有聲音』。這個回答是非常正確的。那我要問大家了,引磬響的時候,大家聽到了聲音,當引磬不響的時候,大家又聽到了沒有聲音,是這麼個道理吧。(是)大家再仔細觀察,引磬的響和不響,是不是變化的呢?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變化的?(是)引磬的響和不響,這是變化的。大家再仔細觀察,你們聽到引磬的響聲和聽到沒有引磬響聲,這個聽有變化嗎?(沒有)沒有變化,對不對。(對)大家想一想,這個聽是沒有變化的。大家再仔細觀察,這個聽沒有變化,我們把它設定為:「能聽」。這個引磬的聲音,有聲音和無聲音,我們把它設定為:「所聽」。這個大家能懂吧?(能)大家想一想,當我們聽引磬,有聲音和無聲音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是不是只有『能聽』和『所聽』?對不對。(對)我們把這『所聽』,設定為啥呢,外面的一切事物。把這個『能聽』,設定為我們的心地。能聽,所以,在聽到引磬的聲音時候,這裡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哪一個重要環節呢?你的心,是在聽外面引磬的聲音,還是在去聽和觀照這個『能聽』,大家想一想,既然有『能聽』和『所聽』,那我們心,這個聽和觀照的位置,是關注在『能聽』上,還是『所聽』上。(『能聽』上 『所聽』上)有的說『能聽』上,有的說『所聽』上。我告訴大家,如果你的心常常關注在『所聽』上,就是外面引磬的聲音,這叫啥呢?這叫聽的是外面的聲塵,這個大家明白吧?(明白)如果你把自己的心,關注在『能聽』上,也就是這裡觀照自己的『能聽』[佟愛國把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要聽自己能聽那一塊,這個位置。這時,你就把心,自然就收回來了。這個大家能明了吧(能)也就是,當我們聽引磬的聲音的時候,你這個心力,你這個心所觀照的,所聽的在哪個位置,這很重要。究竟是外面的聲音,還是這個『能聽』。如果,我們把聽外面的引磬聲,把這個心,由聽外面的引磬聲,收回來,來聽和觀照,自己的『能聽』這一部分,我們的心就收回來了。就向內收了。這個大家明白吧(明白),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修學。也就是在我們的修學路上,好多人都在這個關口上,就給卡死了。他的心就收不回來,為什麼收不回來呢,一個是他習氣業障太重了,一個是他沒有那麼大的心力,他不懂這一點,也就是,他不懂得收回來這一點,這樣的人會覺得,我做了很多好事,我就很有功德了,我往生可能就有把握,不是這樣的。我們大家在這裡要知道,把你的心收回來,這才是最有功德的。我告訴大家,如果我們把這個心收回來,來觀察來聽,這個『能聽』,你能夠守住自己的心,『能聽』這一面,而把外界的環境忽視了,你能常常把心住在這裡,我告訴大家,這就是你相似的清淨心。這就是無為的開始。這個大家明白嗎(明白)。《金剛經》上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那什麼是無為呢,大家可能不懂。我告訴大家,你把心收回來,來觀察自己的『能聽』,來去聽自己的『能聽』,來把這個心守住到這裡。從這裡開始,就叫做無為。也就是說,你能把心安住在這裡的時候,這個狀態,也就是這個清淨無為的狀態,不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當我們耳根一收攝的時候,來關注自己的內心,來聽自己的內心,當這個時候,我們的六根就要都攝住了,當我們的內心攝住了以後,我們能安住在這種清淨無為的狀態下,這是心。身體,再能安住於放鬆,呼吸勻稱的狀態下,在這個狀態之下,大家想一想,提起一句佛號,當我們心裡,念這句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我們不是去執著外面的聲音,要把自己內心裡念的這句阿彌陀佛,把它念好。當我們外面要是放著喇叭,也在念阿彌陀佛,我們跟它一起念的時候,大家要記住,不要聽外面喇叭的聲音。要自己內心裡念出來,只是用外界喇叭的聲音,扶持自己,能把這句佛號聲念出來,跟它相應就行了。把自己的心呢,要守攝住自己內心裡念的這句佛號聲,當這句佛號一念出來的時候,這句佛號聲,就是『所念』,即使不出聲,心裡也有個無聲之相,這是『所念』。在自己的心中呢,還有一個『能念』,在這個時候,這句佛號念出來了,我們究竟把心安住在『能』上呢,還是『所』上呢?也就是說,把心安住在『能念』上,還是『所念』上。大家是不是這塊,還有點模糊。我今天告訴大家,在我們念佛的時候,我們學淨土法門的,要把心安住在『所念』上。所念就是指,我們所念出來的這句阿彌陀佛佛號上。出聲的時候,安住在這句佛號上。也就是聽清這句佛號。不出聲的時候,要聽自己所念的無聲之聲這個佛號。這是把心安住到了『所』上。這時你也許會問,上次不說把心收回來,安住在『能』上嗎?不是聽『能』嗎?現在,你怎麼又說去聽『所』了?你這樣一講,把我們講糊塗了。大家有沒有這種情況。對不對。我告訴大家,唯有我們念佛號的時候,把心安住在所念的佛號上,把自己的心安住在所念的佛號上,也就是聽清所念的佛號上,這為啥呢?這為『有』。也就是在我們心中『有了』這句佛號,『有了』我們把它聽清楚。這是從『有』上下功夫。我們大家念佛的時候,這句佛號,每個字,一念出來的時候,我們就聽得特別清楚,有聲音,不管是無聲之聲,還是有聲之聲,總而言之,內心裡有一個相。念佛的相。比如說我念『阿』,就會有一個『阿』的相。這個大家明白嗎?(明白)可是在念『彌』之前,是不是有一個不念的地方,是個空白。也就是沒有聲響,連無聲之聲也沒有。是不是有個空白。對不對。在這個空白的時候,其實我們聽的是沒有聲音,這個沒有聲音,仍然是聲塵。也就是說,我們聽的還是『所』。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雖然聽的還是『所』,但是心就會很靜。這個時候,與聽這個『能』,也就是心裡能念這個『能』。譬如說禪宗,他也念這句阿彌陀佛,但是他重點是在哪兒呢,他聽這個『能念』,就守住『能念』這塊,這是禪宗的修法。我們淨土宗的修法,是聽啥呢,是聽念出來的這個聲相。也就是,聽的是這個『所』。可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把這個『所』,聽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也就是所念的佛號,聽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但大家要知道,假如說我念佛停止的時候,要知道,把這個心要回到守住這個『能』,也就是說,『能念』『所念』『能聽』『所聽』,要把這個心守住這個『能』。當佛號停止的時候,守住這個『能』,當佛號不停止的時候,聽的是佛號,但是把其他的妄念給排除,就是不要了。當我們心清淨的時候,只有這一個念頭,是佛念,在念佛。當我們內心妄念紛飛的時候,我們要靜靜地聽這句佛號聲,也就是說,當我們內心清淨的時候,我們能在清淨心中提起這句佛號,當我們內心不清淨的時候,我們靜靜地,能通過這句佛號,使我們的心變得清淨。我們把心用在只聽自己所念的佛號上,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由有念入無念,不虛入品之功』。大家想一想,如是這裡心只住在『能』上,保持離緣第一義的狀態,這是禪宗的修法,甚至說,禪宗參話頭的時候,他也把心住在『能』上,這是從哪兒入呢?這是從空入,從空入有。從空入,印光大師說『由無念入有念,反受落空之禍。』這很難入啊。不管是從有念入,還是從無念入,到最後的結局,都是幫助我們能所雙亡,見到自性。當我們提起這句佛號的時候,我們要把每一個字,都要聽得清楚。比如我念『阿彌陀佛』四個字,『阿 彌』,念『阿』和『彌』之間,是不是有一個沒聲音的階段。你看在念『阿』和『彌』之間,有一個沒聲音的這個階段,那我要問問大家了。我們念『阿』念『彌』,在念出這個字的時候,我們聽得清清楚楚,那中間還有一段沒聲音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聽著呢嗎?非常非常重要啊,大家一定要把我講的這一段,一定要搞明白。如果你搞明白的話,我告訴大家,對你這一生修行,以及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就是非常非常重要,這是很多很多念佛人,都是把這兒給忽視了。好。大家回答我這個問題,在念『阿』和『彌』之間,你這個聽,在聽上呢嗎?(沒有 聽著呢)大超說沒有,別人說有時候聽,有時候沒聽,我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們心,它在幹什麼呢?我們自己有時都不知道,因為確實是有時候聽,有時候沒聽,你看有時候念著佛,其實打著別的妄想,你看有時候念著佛,聽得清清楚楚。我告訴大家,當你把這句佛號,聽得清清楚楚的時候,在念『阿』和『彌』中間這個空白的這一段,雖然說沒有聲音,我告訴大家,你也在聽著。為什麼呢,你聽到的是沒有聲音。大家想想是不是?你看,有聲音出來的時候,你聽到的是有聲音『阿』,沒有聲音的時候,你聽到的是沒有聲音。但是你聽,還在聽。如果你不聽的話,你怎麼知道它沒有聲音呢?對不對。說明你這個聽,還在聽。 『彌』,這個 『彌』一出來的時候,這個字一念出聲的時候,你看,你又聽見 『彌』了,又聽見聲音了。那我們大家想一想,在念『阿』的時候,和沒念出聲的時候,然後又念『彌』的時候,又沒有聲音的時候,然後又念『陀』,這有聲音了吧,然後,又進入沒有聲音,然後,最後念『佛』,你看這個過程,它總有有聲音的時候,沒有聲音的時候,是不是這樣交換的?我們大家想一想,它是這樣交換的,我們的聽間斷了嗎?(沒間斷)如果我們好好念佛的話,清清晰晰地聽的話,我們這個聽,根本就沒間斷。我告訴大家,我們念佛的功夫從哪兒產生?就從這兒產生。當你提起這句佛號的時候,你這個聽能夠不間斷,清清晰晰地聽,而沒去想其它的,你的念佛功夫,非常非常容易產生,非常非常容易增長。我們大家功夫不增長,都是啥呢,他沒有把這個不間斷地聽做好。為啥呢,他是間斷地聽,他這會兒念著阿彌陀佛。。。。。。你看,念著念著,又想到了哈爾濱,想到了長春,想到了瀋陽,又想到了自己的閨女,想到自己的兒子,甚至說,想到了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父母,你看總想這些,甚至想他們的狀態。大家想一想,這麼一打妄想,你這個聽,是不是間斷了?你這個聽,總是間斷的話,我告訴大家,你的功夫很難成。你念佛很難得力,而且,你這個念佛也很難生定。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要是不間斷地聽,這個聽讓它不間斷,而且特別清晰的話,我們的妄念就自然而然地就會減少了,我們這種定力自然就產生了。把這句佛號聽得特別清晰,這是慧。這個聽不間斷,就是定。你看,這個聽不間斷,這是定。聽得特別清晰,這是慧。因為你只有這樣,聽不間斷,只有有這個定的情況下,你才能降伏你的欲望,妄念等等一切煩惱,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我們提起這句佛號,得會念。所以過去,我也常對他們講,如果我們要念佛,儘量休息好了,然後念佛。不能啥呢,我們一邊念佛一邊打瞌睡,這樣又進入了無明了,就是無明又增長了。或者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你看這兩個都是念佛最大的弊病。所以說,我們要把覺睡好,然後,在提起這句佛號的時候,就要非常清晰地去念,而且聽得不間斷。這樣念佛,你念一個小時,你就會有一個小時的收穫。你念十個小時,就會有十個小時的收穫。你果真用你的真誠恭敬心靜靜地這樣去念下去,我告訴大家,你念一個小時,可能勝過別人念一個月的,甚至可能勝過別人念一年的。這是真的,這是用功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大家在念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重點。就是要把它聽清楚,而且不間斷。默念的時候,起初嘴唇要動,哪怕有微動,或者口動之相也可以。這個時候,如何攝心呢?當我們心中,提起這句佛號的時候,細細聽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內心就會有一個無聲之聲,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念佛的時候,在自己的內心裡,它有一個聲相,念佛的聲相,但是,沒有發出聲音。我們要細細地聽,我們內心裡的這個聲相。這個聲相,我們管它叫無聲之聲。當我們靜靜地聽這個聲音的時候,我們就把自己的心攝受住了,這顆心就不往外馳了。所以,我們默念佛號的時候,就這樣攝心。這句佛號的聲音,已經扎在了他的『八識』田中,這個種子,種熟了,它自然流出來的,就是這個聲音。如果回去之後,自己念佛,聽自己的聲音,也就是自念自聽,但是念佛的這個調,最好不變。就這樣堅持下去,一直到往生。就這樣念著佛,安祥往生。這是最好。好,我們念佛的時候,念「阿 彌 陀 佛」。大家看著,在這時,吸一口氣。吸一口氣。一次就到小腹,這樣你氣才能吸得足。吸一口氣,然後,再念「阿 彌 陀 佛」。在念這句佛號的時候,把氣就呼出來了。也念完『佛』了,這氣也呼完了。呼完了之後,然後再吸一口氣,這個吸氣的時候,口不能閉著,要鼻子跟口一塊往裡吸氣,也就是一起吸,這是我們出聲念佛的時候「阿 彌 陀 佛」。在第一句佛號跟第二句佛號之間吸氣,正好吸完,第二句佛號「阿」字開始。要這樣呼吸,這樣呢,這是出聲的時候,其實這樣鍛鍊一下,出聲的時候,這個呼吸很難調得那麼勻稱,所以我們重點,把這個調節呼吸用在不出聲的時候,出聲的時候,以我們這聲音為主,以鍛鍊為主;不出聲的時候,那才是我們真正好好做功夫的時候。當不出聲,這個呼吸怎麼呼呢?這跟出聲時就不一樣了,不出聲時,你平時先把呼吸調勻,比如說。吸氣、呼氣,吸氣、呼氣,吸氣時,小腹要往起隆起,呼氣時,小腹要逐漸凹陷。不出聲時的呼吸,大家要記住,就不用口了,只用鼻子呼吸。呼吸要均勻、細長,而且配合放鬆。所以我們平時把這呼吸可以練一練,對自己念佛,降伏妄想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當把呼吸練習好了,念佛也練習好了。但是這樣練習的時候,不要整天調呼吸,這樣你會累,到最後不知道怎麼調了,也就是每天拿出一段時間練習呼吸,再拿出時間練習念佛。呼吸也練習得熟練了,念佛也念得熟練了。然後再把兩個融到一起。融到一起是什麼狀態呢?我給大家演示一下,隨著你呼吸的長短,這個佛號也在不停地念,如果你細心一觀察,可能是念一句佛,吸一次氣,把氣呼出去,又念一次佛。如果你氣息比較長,可能會一句半,可能會兩句。隨著不同的人,氣息的長短不一樣,在每一次呼吸,念佛教次數也不一樣。如果我們把兩個都練熟練了,會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念佛的時候,只是聽清佛號,沒有關心到一呼一吸,念幾次佛,也就是說,呼吸它在呼吸,念佛我在念佛。跟我念佛沒有關係,這個沒有關係是指自己的意識里,沒有想呼吸,而呼吸自然就很勻稱。初期的時候,我們可以反覆來觀照一下,觀照一下,自己的呼吸在什麼狀態,就是念佛時觀照。如果狀態不對,趕緊把它調正,調正以後,又不管它了,又繼續念佛,過一段,再觀察觀察自己的呼吸狀態。如果以後,在念佛的時候很熟練,把心只安住在佛號上,不管呼吸了,把呼吸忘了,可是呼吸,也在正常地呼吸。這時,就把心全住在念佛上,就可以了。雖然說念佛不間斷,呼吸也沒注意它,而呼吸自然均勻,自然正常地呼吸。這樣久而久之,我們的身心才會真正的安定,法喜就會出來。這樣呼吸不障礙念佛,念佛不障礙呼吸,這樣,我們的功夫才能上進。如果我們平時,把呼吸要是調好,對幫助我們降伏煩惱,降伏欲望,我告訴大家,也至關重要。」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要問山中路,需問過來人。佟老師他自己確確實實通過他十多年的修學,精進的念佛修學,他自己走過來了,他知道念佛會有這麼多的障礙,會有這麼多的難處,所以他通過自己的修學走過來,克服了這種障礙和難處。所以他把這個路,很正確地給大家指出來,所以他的開示,他所講的這些法,拿出來,我們就可以用。馬上就可以用到自己念佛的過程當中,馬上解渴,馬上解決問題。這就是從小處,從細微處,給你送了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就非常非常寶貴了。說實在話,很多居士也說,念佛念了這麼多年,甚至有念佛念了二十多年都不知道怎麼念的,也從來沒有人把念佛講明白的,真的是這樣。佟老師的法,就是把念佛給你講明白了,把最小的,解行上的這些事,給你說清楚了。讓你直接在行上,用得著。所以我覺得他講的這些法呢,對於我們這些修學淨土念佛法門的人來說,太珍貴了!」
北京懷柔念佛人馬永俊居士說:「幾次開示,我就覺得都是對我講的,我特別需要,真是一句廢話都沒有,所以說每次聽的時候,我都認真地聽。太解渴了。我的土話說,就是太解渴了。真是甘露法雨,我太需要了。所以說我聽完了之後,我感動得都落淚。這麼好的指導方法,從來沒人給說過。所以說迷茫了二十年,我今天終於得到了。所以說我一定要珍惜,所以說我認真地念,在佛堂里,認真地念,效果真明顯。那種輕安的感覺,一點都不累。」
北京密雲念佛人王振軍居士說:「佛法,有的時候感覺是很深奧的,但是通過佟老師這麼一講,一下就明白了。感覺法味無窮,法味很濃。聽起來很過癮。」
河北承德念佛人李冬梅居士說:「聽了以後,就知道這個心應該往哪用,這個耳朵應該怎麼用,眼睛應該怎麼用,往哪用呢,眼睛跟耳朵就是不要去看別人,不要去聽外頭的聲音,不要去看外頭的這些事物,不要去聽外頭的聲音,就是往自己心裡頭去聽。」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念佛這個聽,這個音聲,是給誰聽的呢?是給我自己聽的。所以我要聽清楚自己的聲音,讓我自己聽,這才能夠攝心。所以我把這個注意力,專注力,開始就慢慢地回收回來,讓我自己聽我自己的聲音,當人用心來聽自己的聲音的時候,你會發現,外界的聲音沒有了,外界的人無論怎樣去怪腔怪調、拖長音,你關注不了了,你關注的是自己的聲音,所以說自己聽自己的聲音,外面的這個干擾有多大,感覺不到了。相反的,外面的這個干擾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增上緣,你自己念佛更能得力了。又用這種方式念,念念念,法喜又出來了。」
河北承德念佛人王鳳梅居士說:「就是通過佟老師講,更加明確,就是得學會把這心收回來,這個心收回來,這是自己的家,就像佟老師講的,把心回到自己這大本營,這個我特受益。」
「佟老師講的是,阿 彌 陀 佛,中間這空隙,以前沒有感覺到這個空隙,空隙經常出現它就跑了,雜念就跑了。來了。雜念來了,你不管它,不管它,它還來。現在呢。你要把中間那個阿 彌 陀 佛。這個看住了,中間這看住了,真的妄想就少了。」
北京懷柔念佛人馬永俊居士說:「我的雜念沒有了,一個小時很快就過了。我還沒念夠,又到點了。這種輕安的感覺,因為我領眾的時候,拿著那引磬,我都要飛起來了,我都沒有腳了,所以說我走得快,我根本就沒有這種感覺,就像飛起來一樣輕安。」
學會了把心內收,把佛號聽清楚,並聽清自己念的佛號,不間斷。這個修持方法,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無論對於老修還是初學,都十分有效果。現在,大家在念佛的時候,輕安自在的感覺,慢慢出來了。但是,在聽自己念的佛號時,大家還是覺得很費力。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在念佛的過程中,我可能在三分鐘之內,我會有無數的妄念,因為在念佛的當中,只要佛號一出口,前一分鐘,你可能會用力地去摒除自己的妄念。但是一分鐘過後,這個妄念開始頻繁地出現,腦中的那些雜念、雜波、妄念,它是源源不斷地出來。」
北京密雲念佛人劉元其居士說:「妄念吧,見縫插針,非常非常多,所以,一點一點全部伏住不容易。」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你要跟這些妄念怎麼作鬥爭,那只有把自己的聲音再提高,再用力去聽,這時又累了。」
河北承德念佛人李冬梅居士說:「用力去聽,非常用力去聽,我剛開始也是非常用力去聽,然後就感覺腦袋疼。」
河北唐山念佛人淨心居士說:「在大家一起打佛七的時候,會有很多人一起在念,因為你聽到的,大家的聲音會比你自己的聲音更大一些,所以聽得就會很用力,很辛苦。」
佟愛國開示說:「念佛的時候,發急,聽的時候,發急。有的說了,我不發急,你不發急,你用了力。這個大家能明白嗎?就說你念佛的時候,你用了力,聽自己念這句佛號的時候,你又用了力,這是很關鍵很關鍵的事情,你一用力,壞了!你這裡一用力就壞了,用力久了,用力嚴重了就會作病;用力用得不嚴重,你念佛也很難得力。當大家妄念、牽掛很多的時候,如果不用力,那自己的心就收不回來。所以會逼得大家去用這種力,當逼得大家用這種力,這種力用久了,就容易出毛病。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到臨終往生的時候,也是靜靜地提起這句佛號,去往生。並不是說,用急躁的心使勁地念,去往生。並不是這樣的。如果這樣念去往生了,品位也很低。所以說,我們為什麼用力,就是因為要排除這些雜念,排除這些牽掛,逼得自己用力。我告訴大家,當我們提起這句佛號的時候,不要努力地去排除這些雜念,這個大家明白嗎?當你不去排除自己雜念的時候,你就不會用力了。那有的人會說了,不排除自己的雜念,念佛的目的,就是為了排除自己的雜念。我不排除它,那怎麼能行呢?是不是這個道理?(是)你們誰會背《無量壽經》,背頭一段,大娘會背,好,大娘你上前面來,你背一下;等一會兒,就是你先到前面來,然後王居士,你也到前面來,你念佛,然後大娘你背經,你念佛你背經,誰還會念《往生咒》?好,我說開始的時候,大家就各自開始自己的,然後我呢,念佛。然後,在這裡,你們大家要注意靜聽,靜聽啥?靜聽我念佛的聲音。不管別的,就主要聽我念佛的聲音。好,咱們開始吧。(佟老師念「阿 彌 陀 佛」的聲音與背經、念咒的聲音混合在一起。)好了,大家回去吧。我為啥讓這麼多人,各自念各自的呢?我意思就給大家表示一下,比如說他們念的咒、背的經,念的其他的,都是妄念。而我念的這句佛號,是我們的正念。我給大家這樣舉例子,大家明白吧?也就是,當我們靜靜地聽這句佛號的時候,是不是無法排除他們所念的聲音?排除不了吧。也就是,當我們提起這句佛號的時候,我們的雜念還很多。在這個時候,不要使勁地去排除雜念,不排除它,怎麼辦呢?就像剛才,我們聽外面引磬聲音的時候,我們把心靜下來,來在這些雜念里,析出這句佛號,也就是自己念的這句佛號,要靜靜地把它聽清,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清楚就行了。不要急於求成,一下子就想清晰了。這個大家明白嗎?(明白)當你把心靜下來,定定的,這樣去聽自己的佛號,我告訴大家,你聽久了,自然你定力就來了。這個定力,就是你能把這個心的收攝力,就是專注力,自然就來了。而是你這樣念久了,它自然就能把這句佛號聽清了。當把這句佛號聽清的時候,你的心專注在這佛號里的時候,我告訴大家,那些妄念,你不用趕它,它自然自然地就要減少,直到消失。這個大家明白嗎?(明白)開始的時候,是逐漸地減少了,逐漸逐漸地就好像這些雜念不清楚了,沒了。但是還有啥呢,好像還有波動。但不知道這個妄念是什麼了,這叫妄波。再用功久了,這個妄波也就沒了,它要通過這麼個過程。所以說,在這些雜的念頭裡,我們就把我們念的這句佛號把它聽清楚,這樣靜靜地聽下去,用功久了,水到渠成。如果我們這樣去念佛,我們才能入這個念佛的正修行路。」
北京密雲念佛人王振軍居士說:「放鬆身體,然後靜靜地去念,不要用力,靜靜地去聽,聽自己的佛號,而不是聽大家的,也不是聽念佛機的。這個要領過去是沒人告訴過的,自己也不會用的。」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因為我們煩惱習氣太多太多,我們沒有定力,所以妄念不斷。但是,不那麼用力了,不那麼用力去排除了,不需要繃著腦袋,繃著這顆心,僵直著身體去念了,所以越來越發現什麼呢,輕鬆,放鬆地去念佛,對於排除這些雜念,特別特別有好處。你看,有老師在旁邊跟你這麼說,你自己行持當中再行持,就馬上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遼寧丹東念佛人張俊藍居士說:「過去就是六根攝不住,就老往外跑,不是東啊西啊,什麼事都來,因為咱們過去接觸的也比較多,就六根接觸的都出來了,就是隨著境界跑,特別是聽,你看念佛機,我隨時都帶,就聽它,沒往回收,這次聽了光碟,一下就明白了,就收回來了。」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當我念佛一分鐘之後,起妄念的時候,我不再像以前通過聲音用力去聽排除它了,我讓它自然而然起這個妄念,然後不理會這個妄念,開始攝心聽著自己的佛號,一會兒這個妄念它自己真的走了。因為你在聽的時候,肯定是用的心,用的心聽見自己的佛號,那個妄念自然而然就除掉了。開始念佛又聽得清楚自己的佛號了,又可以保持一段時間。」
北京懷柔念佛人馬永俊居士說:「這麼好的指導方法,從來沒人給說過。所以是迷茫了二十年,我今天終於得到了。所以說我一定要珍惜。所以說我就認真地念,在佛堂裡頭,認真地念,效果真明顯,那種輕安的感覺,一點也不累,充滿法喜。」
「以前也成天咣咣磕頭念佛,想唱念就唱念,想慢念就慢念,真的沒有,這個真是得的這個法喜。」
「差不多這一個小時,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沒有妄念,我覺得太受益了!」
用放鬆的狀態,去聽清楚自己的佛號,不要逼著自己用力,把心完全內收,不要使勁跟自己的雜念對抗,只是輕鬆地聽就好了。這個方法培養我們的定力,也讓很多人進入輕鬆念佛的狀態,法喜自然出來。但是,問題又來了。很多不太用心,信願心還不具足的同修,還是覺得散亂。佟愛國在連續的佛七開示中,他又為大家找到了對治的方法。
佟愛國說:「這個佛號,一天天地念,有的人在念佛堂里,念得很不歡喜。好像是在靠點,哎呀,天怎麼還不黑呀。哎呀,怎麼還不到中午啊,怎麼還不到吃飯時間吶。所以說,這個心裡非常非常地苦。在念佛的時候,有這樣的人吧?(有)你看,再好一點的呢,雖然說念佛,不覺得很苦。但是,也不覺得快樂。就這麼湊合著混吧,混個時間,別人念,我也在念,能把這個時間盯下來就可以了。這樣的人,雖說不是那麼太苦,但是,也沒有大的快樂。我們的內心裡,快樂不快樂,甚至快樂到什麼程度,決定著我們的信願力。這個大家明白嗎?(明白)我們的信願力越足,我們念這句佛,就會念得越好。我們的信願力不足,我們念這句佛,就念得很辛苦,念得很苦。所以說,我們念佛的信願力,就好比我找世間人給我送這本書,送往北京所開的價錢一樣,開的價錢越高,送書的人越快樂。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念佛,我們的信願力越足,我們這句佛號,就會念得越好。我們的心裡,就會越快樂。所以說,在我們念佛之前,這個信願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個信願力,它要貫穿著我們生活的始終,乃至生生世世。所以,我們大家在念佛的時候,當自己的內心裡起了變化,這個變化是快樂,還是煩躁,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檢查自己的信願力了。如果越念越快樂,說明自己的信願力足。當然,這是在念佛方法正確的前提條件下。如果越念越煩躁,心裡產生煩惱,就是我們的信願力不足。所以,我們淨土法門三個總綱領,就是「信願行」。這個信願力,非常非常重要。印光大師說:『往生與否,全靠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要靠持名之深淺。』可見這信願力,在我們淨土法門中,占有多麼重要的地位。那麼,我們在念佛中,要檢查啥呢?要常常地檢查,檢查我們的信願力,足還是不足。如果不足,毛病出在哪裡?這個人學習佛法誠敬心不夠,就說明,在自己的內心裡有五欲,有其它的東西在往下拽,在障礙你。所以說,你這種誠敬心就很難發出來。我自己學習佛法十五年了,我自己感覺到非常受益,我仔細觀察,我這麼多年,就是靠的一念誠敬之心。回過頭再一教別人的時候,發現他們與我的區別,就是誠敬的程度不夠。所以,我這麼多年學佛,就是因為這念誠敬之心幫助了我。但是,我為什麼有這念誠敬之心呢?它的原動力從哪裡來的呢?那是因為我重視生死,我是因為啥入的佛門,是因為學佛可以不死,因為在世間,我感覺到人生最大的事就是死亡。如果能把死亡解決了,那該多好。所以,我是因為能夠不死而學的佛法。對於死亡這件事,我把它看得十分重要。在這個世上,再也沒有比這一點更重要的了。所以,我覺得自己生到這個世上,命中注定要死,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所以說,後來聞到佛法才知道怎麼解決。因為我重視生死,所以才能夠發起這念心,要好好地學習佛法。既然要好好學習佛法,誠敬心自然就伴隨著而出來了。再一點,我們無始劫來,都造了無量的地獄之業,通過學習佛法,也知道了地獄的可怕,也知道三惡道的可怕,我看到這些,可以說很恐懼。在這種恐懼心的起始下,使我更發起了要好好學習佛法的這念心,這樣呢,這個誠敬之心也伴隨著出來了。這是我把這念誠敬之心,給它分成多個角度,你看,它是多個力出來的。從多個點出來的。還有當我發現,一切眾生都是自己的過去父母,佛說:『一切男人為我父,一切女人為我母』,我們生生世世跟無量眾生,都互做過父母,那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該有多少多少啊!我們這麼多的父母,他們有可能在三惡道里受苦啊,甚至有的在地獄裡受極重苦啊!我們大家想一想,我們對今生的父母要發出這念孝敬之心,那我們對生生世世的父母,更要孝順啊。那我們的這念孝順之心,從何而來呢?這是自己的本能,應該這樣做的。我們既然知道,生生世世有無量的父母,在三惡道里受苦,如果是我,我非常想救度他們。可是自己想救度他們,自己又沒有本領,又沒有能力,多想具備這種能力。在佛法里發現,只有成佛、成菩薩,才具足這種能力。來救脫自己和生生世世的父母,既然把佛法學好,能成佛成菩薩,才能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那我們學習佛法,一定要好好地學,一定要虔誠、精進。在這種力量的促使下,一定要好好學習佛法。隨之,這念誠敬之心又伴隨著出來了。我仔細觀察,這一念生死之心,了生死之心、怕墮地獄之心、救度生生世世父母,也就是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心。在這三種心裡,這一念誠敬之心就伴隨而出。當然說,這三種心,這是我說的,我的發心,其實還有其他方面的發心,我今天主要講的,在我發心中,比較主要的,比較重要的這種發心。我們這一念誠敬之心伴隨而出以後,你再學習佛法就會特別認真。就會特別精進,特別細心,也特別小心,恐怕把佛法學錯,誠敬之心自然伴隨而生,自然伴隨著你的學習,我的這念誠敬之心是這樣發的。好多學佛的人,也可能是這樣發的。但好多學佛的人,為啥這念誠敬之心發出的不夠,可能他們對了脫生死,對怕墮地獄,對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也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他們這個心還沒發出來。這個心對自己來說,可能還沒有達到特別重要的地位,如是這幾種心發出來了,誠敬之心自然就伴隨而出了。可是有的人又問了,我這幾種心很難發出來,即使發出一點,都感覺到特別不足,或者說,都感覺到特別假,好像發不出那種圓滿的心,那我這誠敬之心又怎麼產生呢?我告訴大家,生死之心,怕墮地獄之心和『眾生無邊誓願度』之心,如果你不能好好地把它發出來,不能在這裡勇猛精進,這說明啥呢?說明你無始劫來的善根不夠。你的善根不夠,你這幾種心就發不出來。這幾種心發不出來,誠敬之心也發不出來,誠敬之心發不出來,你學習佛法的心力就不夠。你學佛就很難學好。所以根本在哪裡呀,根本在這裡呀。那有的人又會問了,我這三種心發不出來,我誠敬之心也發不出來,那說明我過去生中沒有善根吶,或者善根非常小啊,那恐怕我這一生就不行了吧?我告訴大家,我們幸虧遇到了淨土法門。印光大師說:『末法時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專修淨土。』要知道,我們遇到淨土法門,是我們多生多劫的福報啊。我們有這樣大的福報,縱是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很低,如果我們聞到佛法後,努力精進,因為知道自己過去生中善根較差,這一生就要勇猛精進地來補。所以說,要在自己的內心裡,把了脫生死的心放在第一位,把怕墮地獄的心放在第一位,把『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願望放在第一位。久而久之,通過精勤地學習,你的善根會在這一生成熟,也照樣能了脫生死。你們把這幾種心提起來,誠敬之心,自然油然而生!你們再學習佛法,就會學得好。我們看這個,這面是尖的,中間是圓的,它這裡有很大的空間,是不是,我們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把尖的這頭衝下,把它立到這,大家說它能立得住嗎?(立不住)是不是立不住,對不對。假如說我們把這個尖端這塊兒跟這個桌面的接觸處,是不是有個點,如果我們把這個點,給作為啥呢?就你剛才我跟大家講的,在這顆清淨的心地中,保持住這句佛號,在念佛中,能夠保持這顆清淨的心,果真能這樣了,我們把最下邊這個點,給當成是這個位置,是不是,比如說,從下面這個點再往上,再往上,整個這些個都是諸佛菩薩的位置,佛、菩薩、阿羅漢,也就是說聖賢人,但是說,這個點這兒還有一部分,就是從聖入流,還有一部分,比如說還有這麼大塊兒,就入聖流了。在入聖流之前,跟我們現在能體會的這顆心,這個頂點這塊兒,還有一段距離。比如說從入聖流一直到頂端,我們管它叫,像《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比如說這都是無為法,這是賢聖,我們從這個點往上,這是入聖流了。逐漸地入聖流,達到入聖流,然後達到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這都是聖賢人。我們所能觸及到的,觸摸到的,就是剛才我給大家講的那個點。清淨的心中提起佛號,在念佛時,保持這顆清淨的心地。再往上,大家就體會不到了。但是大家粗略地可以體會,這都是諸佛、菩薩、阿羅漢,也就是聖賢人,我們是在這個點上,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保持在那個程度的時候,才在這個點上。那往上修行,必須得長久地保持下去,而且達到見思煩惱脫落、塵沙煩惱脫落、無明煩惱脫落,是不是依次往上修學呀。這個大家明白吧,所以說從這兒往上,一直到聖流往上,我們就不談了。為啥不談了,因為大家也感覺不到,也觸摸不到,但是就能知道,往上是聖人就行了,對不對。我們談啥呢,我們談與我們接近的,這樣有什麼好處呢,能夠幫助我們當下的修學。既然這個點是這樣的,就相當於清淨的心中,提起一句佛號這個點,在我們淨土法門中。那大家想一想,我把它往這兒一放,隨便往這兒一放,它能立得住嗎,是不是立不住?剛才這個劉居士,可能代哪個居士提的問題,她說了,當念這句佛號的時候,有的時候妄想就來了,有的時候雜念就來了,甚至導致自己很難念下去佛,是不是這樣說的。那大家想一想,這個點就好比我們念佛的時候,不讓它起妄想,想讓我們念佛的時候不讓它起妄想,而且還要保持下去,大家看看這個點,就像這個,我暫時把它叫做一個小罈子吧,看,能立得住嗎,是不是立不住。如果要讓人把它立到桌面上,它立不住,我說你必須得給我立住,他立了三天,立了五天也立不住,他還願意立嗎?(不願意)不願意立了嗎?我們念佛也是這樣,我們天天念佛,煩惱還特別多,念念的,這個煩惱從內心裡就起來了,誰還願意念,就不願意念了,還不知道原因在哪裡。你看自己念佛念不下去,原因還不知道在哪裡。不是心煩了,就是身體難受了。總是拽著自己念不下去,總是妄念紛飛,總是好像這事那事在牽著自己。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覺得念佛,我能堅持一個小時,這就不錯了。好像在念佛當中,都在堅持著這個感覺。大家想一想,你一有堅持這個感覺,你念佛就很難念好了,這是真的。就像這個罈子一樣,它的底下是尖的,很難立得住呀。你看怎麼立,它也立不住。大家想一想,它為啥立不住,因為它沒有基礎。我們拿來一個架子,給它作為一個基礎,大家看看能不能立住,是不是很簡單,你看這架子往這兒一放,我把它一立,這很容易立住了,就這麼容易。你看它立住以後,它動不動啊,它不動。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是),它為啥能立住,底下有個架子,它就立住了。是因為這個架子是它的基礎,是因為它有了基礎,它才能立得住。這個大家明白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它怎麼能立得住呢?有一個基礎,你看自然就能立住了。我們把罈子底下的這個點,作為我們念這句佛號,保持清淨心,我們比喻是這個。在清淨心中,提起這句佛號,就等於你到這個點了。到這個點,保持下去,往上才能入聖流,修成聖賢人,可是它立不住就不行啊,要想達到這個程度,讓它保持下去,必須有基礎,要有架子。這個基礎,在佛法里叫啥?這個基礎是不是叫十善業。我告訴大家,這個基礎叫十善業。如果沒有十善業作為基礎,大家拚命地念佛,也很難立住啊。我們學佛,第一要有戒律,戒律是修學佛法的基礎。我們把三皈五戒展開來,把五戒展開來,就是十善,其實就是十善業。所以說,十善業是修學整個佛法的基礎。不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十善業不足,修學哪個法門都立不住。你縱然有很高的根基,你很聰慧,我告訴你,你也學不成。為啥呢,沒有基礎。沒有基礎,修學哪個法門就好比這樣(他把罈子從架子上拿下往桌上一放)你看很難立住不說,還碰到佛像了吧。碰到佛像代表啥呀,不但很難立住,還丟了佛菩薩的臉,丟了佛法的臉呢,是不是?學了多年了,還丟了佛法的臉。學了多年了,還可能誹謗佛菩薩,心想這佛法不管用啊,怎麼我學佛這麼多年了,我咋還這麼倒霉,是不是。你立不住,原因出在哪裡,十善業不夠,基礎不夠。所以,這個基礎不夠,我們念這句佛號的時候,就會妄念紛飛,雜念特別多。導致自己很難念下去,自己念起佛來放不下,不但內心裡放不下,身體有點苦,也放不下。所以,當我們念佛,非常有難度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去檢查自己的信願力夠嗎?可能信願力不夠啊。信願力不夠,你這念誠敬之心出不來啊。還檢查自己啥呢,為什麼念不下去,毛病究竟出在哪裡。好像是心裡有牽掛的事,放不下啊。還有的人會感覺啥呢,我覺得我也沒有什麼事了,怎麼妄想這麼多呢,所以這得靠啥呢,我們無始劫來的妄想習氣都太重了,太重了,這要靠我們長久地薰修啊。所以大家要想念佛能夠念下去,念佛能夠保持清淨的心地,念佛能夠念得舒適、快樂,必須得修好十善業。我們想一想,我們想要降伏我們內心裡以及身口上的十惡業,把十惡業變成十善業。這十惡業我在這裡怎麼比喻呢,好比把這一棵大樹放倒,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這棵大樹,要想把它放倒,甚至把這棵大樹清理乾淨,我們砍這棵樹的枝葉,能不能把這棵大樹放倒啊,(不能)能不能把這棵大樹在這塊地里清理乾淨啊(不能),不能吧,可是我們好多人修學,在身口上下的功夫很大,他的表相已經表現得很好很好,但就是內心裡的貪、瞋、痴不轉。如果我們砍這棵樹,從地皮以上,這樹幹上砍,大家想一想,容易不容易把這棵樹放倒啊,還是比較容易放倒的吧,雖然說比較容易放倒,這代表啥呢,這個樹幹,代表我們內心裡的念頭,如果我們修學,要是改變內心裡的念頭,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光比表面上下功夫、從身口上下功夫要強了?也就是說,我們把每一個念頭,都變成正確的念頭,然後念頭正確了,我們自然就會有正確的行為,這就容易一些了,也就是我們修學,比較容易了。可是,雖然把這樹放倒了,這棵樹、樹幹、枝葉都清理走了,大家想一想,底下還有啥呀,(樹根)還有樹根,想把這棵樹,這棵樹比喻我們所造作的惡業,身口意所造作的惡業,想把這棵樹清理乾淨,在這塊地里還得把樹根清走。對不對。這個樹根代表啥呢,代表我們內心裡的心態。我們有了錯誤的心態,就會起錯誤的念頭,有了錯誤的念頭,就會有錯誤的語言和行為。大家看,是不是為個過程?比如說,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個人很貪錢,他很貪錢,是不是內心裡有貪的狀態?對吧?內心裡有了貪的狀態,有一天他就會想了,我要去搶銀行。大家想一想,他去搶銀行還沒搶的時候,是不是內心裡起了搶銀行的念頭?然後到了那天他拿著槍去搶銀行了,去搶銀行的時候,口還要說話,身體還要造作。是不是這個道理?身體的造作、身體的行為這犯的是身業,搶銀行的時候,口裡所說的話,造的都是口業,大家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我們看假如說這個人沒有貪錢的這個心態,我們再構想一下,這個人還會有搶銀行的念頭嗎?不會了吧,沒有了搶銀行的念頭,他就不會去搶銀行了,對不對。也就是說,他的言語造作和身體行為就沒有了,對不對?所以說,我們要轉掉內心裡這個貪的心態。比如說這個人,轉掉內心裡貪的心態,是非常主要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啊。(是)這個心態就好比那個樹根,我們都看到那些放樹的,樹放倒了,樹枝葉別人拿去燒火了,當柴用了。樹幹有材料的別人把它買去,打家具或者用到有用的地方,可是這個樹根還在地里埋著,第二年春天,你去一看,這個樹根上又冒出了許多新芽,到夏天一看,又長了很多新枝,是不是這樣?也就是說,我們的修學,從念頭上來改,做好十善業也很難吶。所以從哪裡改呢,要從轉心態上改。這樣我們生活中,應該怎樣去改呢?我告訴大家一個方法,這個方法,也是我常常用的。當自己遇事的時候,我們大家都會遇到事情吧?遇事的時候,不要去光想著別人的毛病;遇事的時候,先觀察自己內心裡的念頭,也就是我們的身體,眼耳鼻舌身,跟外界接觸的時候,我們內心裡就會起念頭、起變化,當與五欲六塵接觸的時候,觀察清楚我們內心裡的念頭,我們動的是什麼念頭?用這個念頭來跟十善業相對比,就是用十善業,來對比這個念頭。究竟是十惡業,還是十善業?比如說那個人,動了搶銀行的念頭,這個念頭一動,我們用十善業一對,不殺生,不偷盜,這是偷盜,是不是偷盜的念頭?你看一對,是偷盜的念頭,有的人在這裡一對,是偷盜的念頭,我不偷了,就行了。也不去往深層次理解了,理解到這兒,我不做了或者在犯法,我不做了,就得了。然後平時該怎麼修學,還怎麼修學。他沒去再深一步的理解。假如這個人是我,我會怎麼做呢?動了搶銀行的念頭,一發現是偷盜,這個偷盜,我不能去做了。緊接著,我要再往下細細思維,我為什麼動搶銀行的念頭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得這樣理解啊?(是)我為什麼動這個念頭,我仔細一想,我貪錢。是因為內心裡,我有貪錢的這個欲望、這個心態,所以才起了搶銀行的念頭。是不是得這樣找啊?找出來了,我有這個貪錢的心態。不行,我一定要改過來。我有貪錢的心態,這不好。我既然學佛了,它跟佛法不相應,而且這個心態,貪錢,我再跟十善業對照一下,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八不貪,可是我這是貪錢啊。貪錢跟不貪,正好是相對立的。這個貪錢是十惡業,我要把這十惡業轉過來,把這個貪的心態轉過來,轉成不貪。我這樣講,大家明白嗎?(明白)所以,遇到每一件事的時候,要觀察自己的心念,然後再進一步觀察,自己的心念,起自於哪個心態,然後把哪個心態轉過來。如果轉這些心態,大家想一想,是比較容易了吧。這好比啥呢,好比我們挖那個樹根。你看,這個樹根往上不需要挖呀,這棵樹根,就是地皮往上不需要挖,地皮往下得需要挖呀,把這樹根才能挖出來呀。我們挖這個樹根的時候,把主要的樹根都給它砍斷了,然後再一撬,把這個樹根就拔出來了,拔出來給它移走,讓它離開這塊土地。這一點,就好比我們找到了貪錢的這個心態,把它給轉化過來了,以後不貪錢了。可以這樣比喻。這個大家能明白嗎?(能)那大家想一想,這個樹根是移走了,主要的根,是我們把它砍斷的,可是這地里呢,還埋著點砍斷的那一部分根。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然後還有很多鬚根,也就是很小的許多根。那我們要想把這棵樹完整地從這塊清淨的土地上給它移走,移得特別乾淨,可是地裡面,還剩下許多細小的根,還有砍斷的主根那部分,是不是還沒有移乾淨?對不對。(對)所以我們找到了,比如說這個人找到了不貪錢,這是十善業,貪錢是十惡業,我要轉成不貪錢,十善業,那不貪錢,大家想一想,不貪錢了,這個人會導致啥呢,錢我不貪了,我貪好吃的。甚至說,知道貪好吃的也錯了,哎呀,我不貪好吃的了。我貪好穿的,我貪穿得好。貪穿得好,檢查出來也錯了。不行還得改,又發現啥呢。發現貪自己一台好車,然後又發現錯了,把這個貪好車的心態改過來,又發現自己貪啥呢,貪一套好的房子,貪一個好的環境,大家想一想,這個貪心,這個貪的狀態,這個貪的心態,總是換。是不是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總是換,我不貪這個了,貪那個,不貪那個了,還貪別的。這樣要想去除貪心,就又好難好難。這就是因為,我們這一生修學,這個貪心都很難去掉,原因就在這兒。很難給它拔根,根在哪呢?根就是前邊有個貪。這個貪里,包括貪一切,也就是說這個心態的背後,還有一個總心態,總心態是啥呢,是貪。然後分心態是貪錢、貪車、貪房子,甚至貪家親眷屬,等等等一切。然後才產生念頭,然後再有行為造作,大家看是不是這個過程(是)要知道,佛法是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呀。當你勤修戒定慧的時候,自然是讓你息滅貪瞋痴。我們要把總的貪瞋痴息滅。所以說,我不貪這個了,貪那個,總是換對象,也很難把整個貪心去除,這樣的修學。也有難度。所以,我們必須怎麼辦呢?遇事的時候,找自己的心念。從自己的心念,觀察自己貪什麼了這個分心態,從這個貪什麼的分心態里,再回到自己的主心態。然後,真正連根拔除,是把自己的主心態,貪心去掉。這個貪心去掉以後,你的牽掛就沒了。牽掛沒了,這在佛法裡,這叫放得下啊。這個大家明白嗎?(明白)你能夠放得下,你這句佛號才能念好。我們為啥念不好,妄念紛飛,就是因為放不下。放不下,是因為啥呢,是十善業不足。十善業不足的原因在哪裡呢?貪心。所以,我告訴大家,真正要想把這句佛號念好,你必須要放得下。要放得下,就必須修好十善業。要想修好十善業,必須把最根本的貪心降伏。降伏自己的貪心,這是整個修學的根本!當一個人不貪了,不但說錢財不貪了,物也不貪了,大家想一想,他的貪心一降伏的時候。咱們現在不敢說斷,這斷,那功夫太深了。我們能把貪心降伏了,你什麼也不貪了,你怎麼能起瞋恚心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你貪心降伏了,瞋恚心也就降伏了。瞋恚心降伏了,你再學正確的法,愚痴心也降伏了。貪、瞋、痴就被你降伏了。貪、瞋、痴是意業,那我們貪、瞋、痴降伏了以後,大家想一想,還會不會起貪、瞋、痴的念頭呢?不會起貪、瞋、痴的念頭了吧,當不會起貪、瞋、痴的念頭了,那還會不會有貪、瞋、痴的行為呢?念頭都不會起了,那行為自然就沒有了。我們只有這樣做,我們這個基礎才能打好。我們這個基礎打好,最後能放得下,這才好。這個信願力的標準在哪裡呢?我在這裡,用一句話告訴大家,這個標準,就在於你是否能夠放得下。也就是說,信願的標準是放得下,如果你放不下,說明你的信願力不足。我們大家在念佛的時候,往往被自己的一個心念,就給拽跑了,聽不清佛號了。你被哪個心念拽跑了,就說明你的牽掛在哪裡了。所以,我們在打佛七念佛的時候,要常常檢查自己的內心,能夠把我們牽跑的這些雜念,都是什麼,我們把它列出來,記住,然後,再針對每一個雜念,針對每一個重要的執著,來把它解開。把它解開這叫做看破,然後再放下。你這句佛號,才能念得好。」
佟愛國在他的開示中,把看破、放下作為檢驗自己是不是真信切願,往生西方的標準。這找到了念佛人的病根。為什麼時下一萬個念佛人中,真正往生的只有二三個人呢,就是真乾、真放下的人少!我們所在的這個念佛堂的名字叫往生堂,如果讓大家在裡面念佛,不往生不能出這個屋子,恐怕也沒有幾個人在裡面念了。所以大家念佛用的心是牽掛的心,放不下的心,這些心態都是輪迴心。用輪迴心修學淨土法門,不僅念佛不得力,這一生也不太容易往生。知道了這一點,每一個來學習念佛的同修們,都生起了慚悔。警惕之心。
北京懷柔念佛人馬永俊居士說:「鍋漏匠站著往生,我說我也要站著往生。反正我想跟他學習,向鍋漏匠學習。向瑩柯法師學習。」
北京密雲念佛人田淑雲居士說:「我一生念佛不能讓他白念了,這回有佟老師開示,我這回決心特別大,我把那些一生的壞習氣,連根拔掉,然後用佟老師的這個念佛方法,往生。」
北京密雲念佛人劉元其居士說:「我這一生的願望,就是想坐著往生。」
北京密雲念佛人龔淑清居士說:「這一聲佛號,我一定要念得綿綿密密,把自己的身心調得特別舒適,然後端身穩坐去見阿彌陀佛去。到那時候再感激這一會,這裡面的同修和這裡的老師,是我最大的恩人。」
本片編導者念佛人懺悔師兄說:「反正已經到這個地方來了,放下和放不下都是一樣在過,你把它放下,其實你沒有缺少什麼。你放不下,也會讓你的心裡邊有負擔。莫不如把它放下,放下之後你沒缺少什麼,這個世界照樣在正常地運轉,人們照樣的在來來往往,你沒有失去什麼,你的家親眷屬,照樣好好地生活著。為什麼自己給自己套一個無形的枷鎖呢?所以我想了,放下也是一天,不放下也是一天,何不如就放下,就什麼牽掛都沒有了。那麼,體驗到一點放下這個境界,念佛就開始得力一點。」
當我們的自發心被喚醒的時候,整個念佛的磁場也改變了,大家的佛號念得攝心了,所有學念佛的同修們自發地精進了。每天早上四點,天氣十分寒冷,但是同修們都堅持早起念佛、禮佛,一直到晚上二十點,全天的念佛才結束。往生堂里的同修們,逐漸進入狀態,大家深深受益,但是,當大家一發心精進修學時,各自的業障就開始來了。本地的李居士,在念佛到第八天的時候,家中突然失火,只好退出了佛七;好幾個居士,也是家裡突然出現事情,不得已退出佛七;
「請問家裡出什麼事?」
北京密雲念佛人韓玉洪居士回答:「我那個小孫子不合適,然後,他爸他媽還走了。我們家只有他爺一個人抱著,弄不了。早上給我打電話,我這實在弄不了,他們都走了,我沒法弄,你趕緊回來。我找人開車接你去。我說可別這樣,」
連一貫精進的王振軍居士,也在二十天後,因家中父親生病,退出了佛七。北京密雲念佛人王振軍居士說:「家裡姐姐打電話,讓我趕緊回來,有幾次催我,當時我也請教佟老師,那麼佟老師說有兩個辦法,一個你就是回去,還有一個那麼你就留下,留下呢,當然說這個關係到老父親萬一真不行了,怎麼辦?這個看我能不能放下。佟老師沒這麼直接說,但是我當時,確實很掛念老人家的身體,因為八十多歲了,所以我決定回來,沒聽佟老師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繼續打佛七,把佛七打圓滿。可是回來以後呢,確實父親身體很虛弱,很嚴重。但是通過我回來,然後過了幾天,身體就慢慢好轉了。那麼我感覺到了什麼呢,這次考驗我沒過關。我如果說,採取佟老師的另一個方法,這樣我過了一關,我父親也仍然過一關,這樣在法上,肯定我就進了一大步。所以我回來以後,父親慢慢好轉,這我心裡當然很高興,但是從另一點我很失落,從法上來說,我考試沒合格。」
佟愛國老師針對這個現象,開示說:「當我們精進修行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很多障礙。為什麼會產生這些障礙呢?因為,我們精進修行,是為了脫離三界六道,我們在這三界六道里,還有很多怨親債主,當我們一精進修行,他們的感覺好像我們要走了,他們就會來討債。比如說,有一個人,在本地欠了二十個人的債,也就是說,欠了二十個人很多錢,當他還沒有要離開本地的時候,可能沒有人跟他要帳,當聽說,這個人要離開本地,甚至到國外去居住,這個時候恐怕這二十個人都要來討債。為什麼呢,是因為怕這個人走了,自己以後討債討不到了。我們念佛精進,亦復如是。當我們精進的時候,我們這些怨債主感知了,他們以為我們準備要走,欠他的債務,他就該來要。當然說,這個債務,有的是報恩,有的是報怨,有的是討債,有的是還債,也是這樣的。總而言之,是跟我們有緣的眾生,他們要來障礙。這是從我們怨親債主這一方面說,另外一點大家要知道,我們生生世世,無始劫來,有可能每個人都會障礙別人修道,當我們障礙別人修道的時候,這種下了因,所以,我們自己想精進修道的時候,別人也會來障礙我們,這時,就結下了果。也就是說,這是因果。可是,我們一個人要想精進的時候,應該如何轉化這種緣分呢?我記得,過去我在山上修行念佛的時候,我想打一次佛七,也就是說,斷食七天,念七天佛,正在我有這個發心的時候,我就想了,我想,明天就要進入這個七的第一天了,不知道在這個期間,還會有什麼業障來臨,結果快晚上的時候,我的妻子就來了。她告訴我,孩子有病了,腹瀉特別厲害。我一聽,業障來了。怎麼辦?一種情況,是隨順這個緣分,去給他看病。一種情況,是萬緣放下。我當時想,既然我明天進入打七,打七,意味著自己的精進。既然想精進,就要放下這三界六道的一切事物。我又一想,如果我現在壽命已經到了,現在就快死了,那這個世上的人,我還能幫助誰呢?縱然是自己的親人,也幫助不了了。所以念頭一轉,不如放下!我又一想,我明天就要進入打七,如果我的孩子有病了,他障礙了我打這個七,我回去了,給他看病,其實,還增加了孩子的業障。因為,我這個七沒打成,是孩子障礙的。所以,會增加這個業障。我又一想,如果我萬緣放下,我這個七打成功了,我的念佛精進了,我在這個七當中,有了進步,我的孩子縱然是長一場大病,他畢竟是我的逆增上緣。他沒有障礙我打這個七,而且在這個七之前,還幫助我放下,這樣,我的孩子是有功德的。因此,我就跟我的妻子說,我說,你回去吧。你愛上哪裡看,就上哪裡看。我不回去,我明天還要打七。如果我現在要是死了,你找誰去?難道說還不看病了嗎?然後,我的妻子流著眼淚走了。大家想一想,我們剛要一精進的時候,業障,它就會來。得靠啥轉過來,靠我們這一念堅定的道心。靠我們能夠看破、放下。我放下了之後,把這個七打完,然後,我的妻子又來了,我問她,孩子怎麼樣了?她說,孩子好了。大家想一想,我放下了,他反而好了。我放不下,這個七沒打成,還增加了孩子的罪業。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精進的時候,一定要轉這一念。但轉這一念,能夠萬緣放得下。這是非常好,這是在心理上,但是大家不要聽我這麼說,孩子長病也不給看了,自己去精進去了。得看什麼情況,因為這裡我不管孩子,還有他母親管,是這個道理。假如孩子有病了,非常緊急,就自己一個人,那我們不能不管。要知道,放下,在這時是內心裡放下了,但是管,還要管,因為沒別人管,那自己就要負這個責任。這個大家明白嗎?(明白)所以,不能因此而耽誤了孩子的生命。這也是不對的。所以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所謂死的,我能看破,能放下,這是死的。也就是心無牽掛。但是事相上,我們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況,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雖然說做,但這裡,心是放下的。這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上所講的,『可以為世間事,不可以有世間意』,就是這個道理。不可以有世間意,就是能夠看得破,放得下,可以為世間事,是根據情況的不同,而做世間的事。所以,我們精進的時候,業障來臨的時候,也是對我們考驗的時候。看我們的內心,應該如何安住。放得下還是放不下,這非常非常重要。古德講『道人無親,以法為親。』這是最重要的,因為跟法特別親,所以他的內心世界裡,跟任何人也不是很親。比如說我,跟任何人都不是很親,誰走進了法,跟我就親了,誰走不進法,即使我的家人跟我也不親。原因在哪裡,相隔。他們執著梵中的東西,是好東西,我不執著著了。我執著啥呢,我執著法。因為只有法才能幫助我,了脫生死,往生極樂。只有法才能幫助我,去幫助眾生,自利利他。所以,夢中有再多的家親眷屬,醒來的時候,都是一場空。何必太執著,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死死生生,大家想一想,得有多少家親眷屬。我們享受的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你看生老病死,種種苦難。我們受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我們今生,執著現在的家親眷屬,那過去生的家親眷屬呢,因為忘了,就不執著了嗎?未來的家親眷屬呢?所以,不如我們在這裡不執著了,我們把自己的家親眷屬,變為法眷屬,也就是自己住在法上,那外面怎麼辦呢?你住在法上,跟自己的家人就不和合了,也不能那樣做。要知道,外相上怎麼辦呢?湊合湊合就行了,應付應付就行了。這個大家明白嗎?(明白)要應付,為了和諧,為了家庭和諧,你要應付著這個家人,能夠大家和諧就可以了。自己的內心裡要記住,與法相應。所以,一個真正的修道人,到一定的時節,他的內心裡,只是充滿了法。他生活的是法的世界,決不在這些兒女情長上用功,自己的家親眷屬也好,一切情執也好,絕對不能障礙自己的法。決不能障礙自己,逐漸地契入『道人無親,以法為親。』這樣,我們才能夠斷除對三界內一切人、事、物的貪愛。我們只有斷除,對人、事、物的一切貪愛,我們才能安住在法上,安住在道上。」
佛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二十八天,凡是堅持下來的居士們,都無比歡喜,身心愉悅,來自北京密雲的龔居士原來一直繃著勁念佛,念得頭皮碰都碰不得,一身的毛病,佛七結束後,她驚訝地發現,這些毛病,都在正確的念佛中祛除了。
她說:「我覺得我這次用這種方法念佛,我這兒不疼了,原來我念佛這塊胸疼,前胸後背都疼,我現在這塊不疼了。再一個就是放鬆,放鬆這神經肌肉,我覺得這是最大受益。頭皮不疼了,這腦瓜皮咋弄都不疼了,好幾天就不疼了。我就怕睡熱炕,睡了熱炕以後,我就咯黃痰,我感覺著這次來的時候,我想的是啥呢,這個應該是我真話,不會打妄語,因為來的時候我就覺得,來這幾個同修,大家都沒睡過火炕,因為我上次,在王師兄那塊打七的時候,回去以後,我也是滿嘴起大泡,也是睡熱炕睡的,那炕也很熱。我就想著,這炕頭我來住,讓我來遭這個熱,我能挺住。我說,他們一個歲數比我大的,那個比我小,我說也別讓她受苦,我就在這炕頭吧。我這會兒認可了,我說眼前一切都是該我受的,我就睡了那個熱炕以後,我在炕頭煲了那幾天以後,然後我就開始咯那個黃痰,就是都從鼻子裡面出來,都是什麼硬的,梆梆硬就像嘎巴似的,還有血,可是就那麼咯的話,我不覺得痛苦。應該咯了能有,田居士他們走的,那天是正式好的,正好是半個月。現在都清除了,啥事都沒有了,是在排毒,應該是排毒。現在身體很輕鬆,我現還走起路來很輕鬆。」
來自北京懷柔的馬永俊居士是一個醫生,他一直認真地聽開示,恭敬地繞佛、念佛,馬居士的家裡有一個診所,他出門修學一個月,診所全靠著他的老伴看著。馬居士用放下的心,認真地打完了四個七。結果一回家,令他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馬居士說:「我有生以來,就沒(離家)超過半個月,上回參學就是半個月,這回出去整整一個月,我在那兒修的,也挺輕安,說實話真懶得回來,法喜充滿。沒想到家裡的變化也挺大,我愛人本來不會看病,一看,等我一回來就問。我這回沒給你弄什麼,我純掙五千塊錢。而且進了四次藥。進藥每次就要一千多塊,你看加到一起多少錢,哎呀,我在家也掙不了這麼多。」
按理說這診所沒有醫生,一定會關門的,結果靠馬居士的太太認真打理,診所不僅沒有關門,反而純掙了七千多塊錢。這讓馬居士覺得很欣慰,真放下去念佛修學,就真得佛力加持。結果,往往都是好的感應。
馬居士說:「她什麼都不會,我一走我就說,這家交給你了,你怎麼處理,我都沒意見,我就準備把它全交給她,我就走了。」
馬太太說:「這就是奇蹟,我就說是佛菩薩給的。不是我的能力,可不是我的能力。」
馬居士的感應還不止這個,他的兒子患病多年,兒媳婦因為工作忙,一直沒有時間照料,結果這次,馬居士打完佛七回家的第三天,兒媳婦竟然主動請假來照顧。
馬居士說:「我就馬上想到,這就是佛菩薩加持,我不是有這個疑問,懷疑嘛,我這個任務交給誰,我的兒子這個病。回來之後,我正在有這個問題的那天,恐怕佛菩薩就已經在我兒媳婦身上,就已經有了加持了。你看,她動了這個念頭,她要把我兒子帶出去治病,而且,她平常就是休息一天都不休,休一天假都不休,這回要停止幾個月的工作,發心為我兒子治病,不好不回來。現在在那兒照顧還挺好。」
由迷茫到清楚,由煩躁到清涼,由難受到喜悅,由惡濁到清安,在一個多月的學習念佛中,因為有善知識的提攜,我們學會了怎樣念佛,也體會到念佛的殊勝。可是,還有很多不會念佛的淨業行人,我們真誠希望大家,都能有緣遇到這張光碟,並受益。學會念佛,念好佛。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無量劫來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生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處度此生
祝願大家早登極樂,蓮品增上,早日回到自己的家鄉——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本篇文章摘自佟愛國老師錄像《如何念佛 》 可以在百度搜尋。
常寂光居士恭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