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有的人很用功修了幾年之後,慢慢就退心了,那是他用功用錯了


時間:2015/9/17 作者:心源

【慈恩上生經疏曰,精謂精純,無惡雜故,進謂升進,不懈怠故。】

這是解釋「精進」,什麼叫精進?精進是菩薩六波羅蜜之一。六波羅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日常生活當中必須遵守的六個原則,現在世間人稱為守則,就是這個意思,就是六條菩薩一定要遵守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精進排在第四,它的順序不可以顛倒,不可以錯亂,有一定的順序。精進的意思,精是『精純』,純而不雜。如果裡面有摻雜,那就不叫精進,雖然進,但是它不精。這個意思,學佛的同修必須要把它辨別清楚。我們見到很多同修,他不是不努力,不是不勤奮,他也真的很用功,但是他不是精進。他也天天在求進步,他是什麼進?他叫雜進,他裡頭摻雜亂七八糟的東西,不精,亂進、雜進,所以時間、精力實在講都浪費了,得不到佛法所說的效果。於是修了幾年之後,慢慢就退心了,怎麼佛法不靈?他沒有想到他自己用功用錯了,哪有說不靈的道理?特別是淨土宗的修學,效果實在講是無比的殊勝!真正用功得法,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就能見到初步的效果,哪有見不到效果的!二、三年的時間就決定往生。他要真有這個意願的話,就能夠出離三界六道,就能夠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任何一個法門,講到修學效果,實在都不如淨宗,淨宗的確是快速,問題就在精進。如果你是雜進、亂進,那就收不到效果。

精的意思就是一門深入。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以學經教而言,我見過很多。過去在台灣,我教過佛學院,在新加坡我也辦過培訓班。凡是學生自己有意見的,要廣學多聞,要涉獵許多經論的,成績都平平,都很平常。凡是能夠一門深入的,我們把修學的經驗提供給他,他能夠接受,他能夠依照這個方法去做,效果都非常殊勝。沒有比較你發覺不出來,一有比較就很明顯,不但一般人能夠看得出來,他們自己也發覺了。自己以為程度比別人高,聰明智慧比別人強,善巧方便比別人多,下的功夫比別人也深,為什麼拿出來不如別人?道理很簡單,人家專一,一門深入,你搞得太多、搞得太雜,虧就吃在這個地方。

這些事理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說,常常勸導大家,可是聽的人他就是不肯相信。有的時候還要提出經論來反駁,你看四弘誓願裡頭不是講「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為什麼不能學?佛講的話沒錯,沒有講錯,你錯會了意思,你沒有聽清楚。四弘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是擺在第三條裡頭,它的前面是「煩惱無盡誓願斷」,問問你,你煩惱斷了沒有?煩惱斷了,你進入第三個階段沒有問題;如果你煩惱還沒有斷,你想進入第三個階段不可能。由此可知,一門深入對於斷煩惱就有很大的效果。

煩惱要用什麼東西斷?要用定功,要用清淨心,你涉獵的東西太多,你心怎麼能靜下來?煩惱沒有斷的人,涉獵東西太多,就是清涼大師所說的「有解無行」,解是你廣學多聞,無行是你沒有真正去做斷煩惱的功夫,結果怎麼樣?「增長邪見」,你有什麼成就?可見得清涼講的話是過來人所說的,經驗之談,不是隨便說的。清涼又說,「有行無解,增長無明」,你單單苦修,對於經論道理什麼都不懂,也不能成就,一個增長邪見,一個增長無明。因此,我們仔細觀察古代高僧大德的教學,指導學生一門深入,一部經,一個法門,一部經有解,不是沒有解;一個法門,有行。這個方法就正確,所謂解行相應,定慧等持,才能夠斷煩惱、才能夠破無明。廣學多聞,至少要煩惱斷了,無明沒破還可以,煩惱斷了才開始廣學多聞。這是什麼?我們已經把條件放寬了,嚴格的講,一定要破一品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然後再廣學多聞,那個就絕對正確,成就快速。單單是見思煩惱斷了,無明沒有破就進入到廣學多聞,造成你的所知障,使你明心見性的時間拉長。你本來短時間可以能夠,就是我們常講可以超越十法界,能夠證得一真法界的。因為你廣學多聞,使你永遠停住在十法界,你不能契入一真法界。所以廣學多聞是產生所知障。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明了,然後才知道佛教給我們精進有道理,不可以涉獵太多。

我也常常勸勉初學,自古以來,世出世間的教學,無非是將前人的經驗傳達給後一代。在我們經驗當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提供給後人做參考,這是正確的教學。希望後來的人成就要在我們這一代之上,所謂後來居上,這個心叫師心,老師的心,老師總希望學生超過自己。怎樣能超過自己?我的長處提供給你學習,做為你的基礎,我的缺點希望你統統都能夠改進,那你就超過老師。老師的長處你全吸收了,老師的缺點你統統改正了,你怎麼不超過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不相信這個事實,那就錯了,自以為是是造成自己修學證果,最大的障礙。

在我們前一代經驗當中,真正能成就,快速成就、穩當成就的,就是一門深入,一部經,一個法門。我記得我在講席當中講過很多遍,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依一部經,一句佛號念到底。譬如我們取《無量壽經》,我十年當中專念《無量壽經》,專聽《無量壽經》,其他東西統統放下。我相信十年之後,你在淨土宗就是阿彌陀佛再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超過你,你的解行相應。如果在十年當中,你說我要看淨土三經、淨土五經、《淨土十要》,你完了,你這十年下來,你功夫平平,跟一般人沒什麼差別,沒什麼起色。因為你的時間、你的精力分散了,不能集中,這雖然是進,你不是精進,你還是雜進。這就是講修淨土,以淨土宗主要的經典都叫做雜進。所以往往成就的人,叫老實人,大概都是程度比較差的,程度差的教他一樣他很喜歡,你叫他搞好多,他說這太多了,我受不了。往往這些人有成就,而自以為聰明、多能的人往往就落後了,他還不曉得原因發生在哪裡?所以精純不雜,這個很重要。

『無惡雜故』,「惡」是指什麼?煩惱,煩惱是貪瞋痴慢,指這些東西。特別是嫉妒、瞋恚,好強、好勝,這是惡,如果你在佛法的修學裡面夾雜這個東西,這雜的是惡。底下一個雜,就是夾雜其他的法門,其他的這些經論,不但世間法不能夾雜,出世間法也不可以夾雜。世間法,譬如說從前的人,出家人喜歡詩詞歌賦,這也是夾雜,喜歡書法也是夾雜,這些跟文人應酬的習氣,都是障礙。佛法裡面,那就是夾雜其他的經論、法門。所以雖然《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廣學多聞,這是佛在《華嚴經》上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但是你想想,善財童子是什麼樣的程度才出去參訪?善財在文殊會下,文殊是他的老師,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破一品,才出去參學,才去廣學多聞。想想我們自己夠不夠?如果我們見思、塵沙煩惱一品都沒斷,你怎麼能學善財?這不可以不知道!人生很短,幾十年真的彈指就過去了,一生當中最寶貴的,不是別的,是光陰!我們把光陰糟蹋掉,光陰浪費掉,這真是莫大的罪過。所以有限寶貴的光陰,懂得精進的人這叫真正善於利用,他成就了。這個進就是現在講的進步,不斷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不懈怠。

《慈恩上生經疏》,慈恩是窺基大師,古時候對他老人家尊敬,不稱他的名。他一生住在慈恩寺,所以用寺的名字來稱他。譬如我們稱天台大師,這是智者,不稱他的法名,他住在天台山,稱他作天台大師,這是最尊敬的稱呼。窺基大師一生大部分時間住在慈恩寺。《上生經》就是《彌勒菩薩上生經》,這個疏是他做的。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五十七集)1996/4美國聖荷西檔名:02-031-0057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