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我們已經講了很多發菩提心的內容,今天做以總結。
一、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首先要明白為什麼要發菩提心?為什麼要利益眾生?我經常給大家講,學佛要明明白白地學,修行要明明白白地修。
信佛不能盲目,修行不能痳木。現在這種狀況很普遍,信佛很盲目,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佛,也不知道什麼叫信佛;修行很痳木,沒有任何感受,沒有任何境界,沒有任何成就。聽別人說念這個咒好,就糊裡糊塗地念這個咒;聽另一個人說念那本經好,又稀里糊塗地念那本經,這都是不如法的。這樣信佛、學佛叫盲修瞎煉。盲修瞎煉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會給自己帶來暫時和究竟的傷害,暫時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不便、煩惱和痛苦,將來還要墮落惡趣,感受地獄的痛苦。
都信佛,都修行了,這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如理如法。學佛應該是越學越明白,越修越輕鬆,越修越自在,越修越容易。若信佛不如法,迷信;修行不如法,盲修瞎煉,結果只能是越學越糊塗,越學越沒有信心,越修煩惱越多,越修越困難。
萬事開頭難,學佛修行也是一樣。剛開始時很難,但真正入門,走上正道了,一點都不難。學佛不難,那是一種享受;修行不難,那是一種快樂。誰不願意享受,誰不喜歡快樂啊?這種快樂是無法形容、無可比擬的。入門後就好了,就知道正確的路了;入道後就好了,沿路堅持走就行了。你真正入門以後,法門無量,海闊天空,你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真正入道以後,那是金光大道,越走越光明。但就怕你入不了門,就怕你入不了道。
為什麼現在越學越糊塗,越修越難?就是沒有入門,沒有入道,甚至連皈依都沒有做到。還說自己是修顯宗,修密宗,修淨宗,修禪宗的。還是先皈依入門,然後再說吧!不皈依就得不到戒體,不入門不可能有道,連人天的道——善趣的安樂都得不到。
先入門然後再入道,道有小乘道和大乘道,小乘的聲聞和緣覺二者也不一樣。皈依進入佛門以後再選擇修小乘或是修大乘,選擇成羅漢還是成佛。你要成佛就要入大乘妙道,發菩提心是入大乘妙道。所以要先觀察自己有沒有入門。
有人認為:我已經皈依了,家裡放著好幾個皈依證。那不一定是皈依,有一摞的皈依證也不一定是入門。很多人都是這樣,今天到這裡皈依,明天又到那裡皈依,家裡的皈依證已經堆積如山了,一個人就有幾十本皈依證。你跟著一位上師或師父念幾遍皈依頌、領本皈依證,這就是入門了?
皈依分因皈依和果皈依,皈依的本體是一種決心。你有沒有這些?如果你從內心深處下定決心,立下誓言了,做到了因皈依和果皈依,相續中獲得了戒體,才叫進入佛門,但還不是入道。在皈依的基礎上發菩提心了,才是入道了。
發菩提心就是不能自私自利,要利益眾生;不能為自己,要為眾生。為什麼要這樣呢?就是為了解脫,為了成佛。
(一)什麼叫解脫,什麼叫成佛
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叫解脫,什麼叫成佛?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那你怎麼希求,怎麼追求這種果位啊?
什麼叫解脫?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叫解脫。怎樣才能超越三界?就是對世間法沒有絲毫的貪戀,看破、放下了。這是最低層次的看破放下,就是看破紅塵,看破世間的瑣事,放下對世間的一切欲望,這是一種心態,這就超越了三界。超越不是身超越,而是心超越。我們現在在人道,肉身還在人間,還在三界裡,但是我們的心、思想與境界可以超越人道、超越三界,這叫解脫。
那什麼叫成佛?超越了輪迴和涅槃二邊就是佛,福德圓滿了,智慧圓滿了,斷證功德圓滿了就是佛。佛有本性清淨的佛,還有斷證圓滿的佛。一切眾生都是本性清淨的佛,都有佛性,但不等於成佛。要成佛就要圓滿斷證功德,斷是斷除所斷,證是證悟所證。心靈上所有的疑惑都斷掉了,這叫斷圓滿;證得了所有諸法的實相和真理,這叫證圓滿。斷是斷惑,證是證覺、證悟。
以上是佛法里講的解脫、成佛。下面我們用生活化的語言來簡單解釋。永恆地擺脫了煩惱,永恆地脫離了痛苦,這叫解脫;福報圓滿了,智慧圓滿了,達到圓滿的極點了就是佛。現在這些人根本不了解、不明白這些道理,一說學佛、解脫、成佛,都當作與己無關的一種神話。「我要不要解脫,要不要成佛,還得仔細想一想。」這說明你根本不明白什麼叫解脫,什麼叫成佛。
暫時沒有煩惱痛苦,不叫解脫;暫時沒有煩惱痛苦,不等於沒有煩惱痛苦。這只是暫時沒有生起或感受這些粗大的煩惱痛苦而已。很多人暫時沒有感覺到這些,就認為自己沒有煩惱痛苦了。其實世人始終沒有離開過煩惱痛苦。只是有時候沒有粗大的痛苦,但是有微細的痛苦。解脫是永久地脫離煩惱、擺脫痛苦。佛是福德圓滿,智慧圓滿。如果你現在明白了,就會發現這正是自己從小到大,不擇手段所追求的境界,想得到的結果。
無始劫來我們一直是愚痴的、顛倒的:不明白什麼是解脫,不知道什麼是成佛,不懂得如何才能永遠地脫離痛苦和煩惱,不懂得如何才能圓滿福德與智慧。現在用通俗化、生活化的語言這樣講,你才明白這些都是自己一直想要的。誰不想遠離痛苦、煩惱啊!誰不願意福德、智慧圓滿啊!所以不要把佛當神,不要把佛法當神話。佛沒有講別的,講的正是我們最終的願望,講的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東西。
佛講,人人都可以解脫,人人都可以成佛。也就是說,你現在特別想擺脫煩惱痛苦,特別想獲得圓滿的福報和智慧,這些都能做到。佛講,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有佛性,就是這個意思。因為煩惱痛苦都是暫時來的,都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的,都是可以去掉的。這不是本具的,是偶爾來的,如同空中的雲一樣,天上的雲不是天,所以通過風吹等是可以散掉的。我們的痛苦、煩惱、業障也不是本具的,所以通過修行、懺悔可以清除掉。
每一個眾生,無論是人還是非人,無論是信佛的還是不信佛的,都一樣,都想解脫,都想成佛,只是不會用「解脫」、「成佛」這些詞,不敢用這些詞而已。他們不敢用,認為這是迷信,是神話,認為別人會有看法,認為這樣不好。害怕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這還是自私。實際上他就是求解脫的、求佛果的。
我已經給大家講清楚了,看看還有誰不願意解脫,不願意永久地遠離煩惱、痛苦?看看還有誰不願意福德與智慧圓滿、心想事成?誰不願意,可以站起來……不可能有。「我不想快樂幸福,我想煩惱;我不想有福報,我想貧困潦倒;我不想要智慧,我想傻乎乎的。」如果有這種想法,就是不正常,這是瘋子。
(二)要解脫,尤其要成佛,就要發菩提心
為什麼佛講眾生是愚痴的?就是因為沒有明白什麼是解脫,什麼是成佛。經剛才這樣一講,你明白了,「是啊,我也在追求解脫,我也在追求成佛啊!」這就不算愚痴了。
那為什麼佛講眾生是顛倒的?我們都想解脫成佛,但以前所採取的方法是顛倒的,都是痛苦、煩惱的因,所想和所行背道而馳。你若是再採用那些方法,還要繼續感受煩惱、痛苦。
以前我們為了掌握知識、圓滿智慧,為了圓滿福德、發大財,想了很多,絞盡腦汁、挖空心思;也做了很多,坑蒙拐騙、不擇手段。什麼都想過、都做過,現在也有經驗了,但是你的福報還沒有圓滿,你的智慧還沒有圓滿,還不是心想事成啊!雖然有點錢,有點地位,可很多願望還是無法實現,很多欲望還是無法滿足,這是福德沒有圓滿。雖然有很多知識,國內外的都研究過,可還是沒有達到心無疑惑的境界,心裡不是很通達,這是智慧還沒有圓滿。這就說明你以前採取的方法行不通,現在就要換方法。
學佛就是改變思想、改變行為,尤其是改變內心。我們要掌握命運,要改變命運,就要跟佛學。因為佛已經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已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佛的福德、智慧已經圓滿了。不僅是人,天界的眾生都皈依他、供養他,他成為了人天的怙主與供養處。他給眾生指出了一條轉凡成聖的道路,眾生只要沿著這條道路走到底,就能脫離三界,圓滿斷證功德。
現在有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科學家、哲學家只能用「幻覺」一詞來概括。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以及你心裡的一切疑惑,全部可以用佛法解釋,用佛法解決。我們現在依據佛的教言,依據佛的智慧,沒有解釋不通的,沒有解決不了的。這就說明佛的智慧圓滿了。佛還有一個稱呼,叫遍知。遍知就是智慧圓滿。現在我們皈依佛,跟佛學就是這個原因!不是因為佛能力強,我們才皈依他。而是因為佛已經解脫煩惱了,智慧圓滿了,他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可以把這個方法教給我們。
佛不是用他神奇的手把眾生的煩惱、痛苦全部拿走、扔掉,讓眾生解脫;也不是用某種洗滌劑把眾生的業障洗刷掉;更不是把他修行的成就和境界移植到眾生的相續里。佛只能教給眾生解脫煩惱與痛苦的方法,教給眾生圓滿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的方法,眾生按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永恆地解脫煩惱、脫離痛苦,圓滿所有的福德和智慧。皈依佛,就是以佛為究竟的導師。我們要解脫煩惱,脫離痛苦,要讓自己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圓滿,就要跟佛這位老師學!
要解脫,尤其要成佛,就要發菩提心。佛講了,不能自私自利,要發菩提心,要利益眾生。當你沒有私心,只有純淨的利他心,不為自己只為眾生的時候,煩惱就沒有了,智慧就圓滿了,福報也圓滿了。菩提心是成佛唯一的因,成佛必須要靠菩提心。我們為什麼要學修菩提心,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受菩薩戒,就是要解脫成佛。
自私自利、我執我愛是一切煩惱、痛苦的根。你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為什麼不圓滿?你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經歷了那麼多坎坷和磨難,現在弄得錯綜複雜,寸步難行;快樂越來越少了,痛苦越來越多了;輕鬆越來越少了,煩惱越來越多了。以前你沒有理想的工作,然後不擇手段地去找,終於找到了,但是煩惱越來越多了,痛苦越來越大了。以前因為沒有成家、沒有孩子,現在成家了,有孩子了,但是內心的煩惱又多了,痛苦又大了。因為這都不是快樂的因。這些行為與快樂都沒有太大的關係。你上學、工作、成家、生孩子時,從來沒有離開過私心,都是自私自利的,這是煩惱痛苦的根!所以,你沒有得到所期望的快樂,沒有得到如是的幸福,甚至給自己帶來了更多的煩惱與痛苦。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換種方法。以前你是為自己的,以後要為眾生;以前你是自私的,以後要存利他心,這就叫換種方法。若是你現在不自私自利,只是利益眾生,你照樣可以上學、工作、成家、生孩子,你一定會得到想要的快樂和幸福。有自私自利,肯定有煩惱痛苦;沒有自私自利,真正能利益眾生的時候,內心的快樂就來了,幸福也來了,福報也上來了。
現在你要明白: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要利益眾生?我為什麼不能利益自己,而要利益他人?利益自己有什麼過患?利益他人有什麼功德和利益?真正明白了以後,你才會真正生起想利益他人的心,你才會真正想發菩提心。否則,口頭上說得再好聽,也是花言巧語,都是騙人的。
二、如何才能發出菩提心
相續中真正要有利他心,必須要通過修行。
發菩提心的基礎、前提條件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在有四無量心的基礎上,才能發出菩提心。
菩提心有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就是證悟無我、空性的智慧。無我和空性是諸法的實相真理,你真正領悟了諸法的實相,真正證得了諸法的真理,才是勝義菩提心。那是超越三界的,一地以上的菩薩才有這樣的發心,一般的凡夫沒有這樣的發心,即使有也是相似的。
世俗菩提心有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願菩提心就是為度化眾生要修持成佛,行菩提心是為了成佛要聞思修行。我們經常念的「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這三句就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要圓滿成就願行菩提心,就要處處學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三種菩提心。要圓滿成就行菩提心,就要修學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這是整個發心的內容,是一個總集,大家要根據這些內容去思維、修持。
三、若有菩提心的攝持,一切都是成佛的因
不用說生起勝義菩提心,當相續中有了世俗菩提心時,一切都成為了成佛的因。吃喝玩樂、行住坐臥都是消業,都是積福。
現在都會說:「我現在為眾生吃,為眾生穿,為眾生休息,為眾生在外面溜達……」算了吧!沒有真正地生起菩提心之前,不可能真正為眾生。其一,我們現在講的是世俗諦的菩提心——願行菩提心。其二,這種心不是特意發,而是自然而然發出來的,在相續中真正生起來的。沒有自私自利心,只有利他心,真心實意地為眾生、利益眾生,這時才可能真正做到為眾生吃、為眾生穿、為眾生休息、為眾生玩。這個時候你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可以散散步、玩一玩。因為這些都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是為了眾生。
怎麼都是為了眾生呢?如果真有菩提心,你吃飯,吃好是為了什麼?你穿衣服,穿好是為了什麼?你休息,休息好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這個身體,為了有個好的心情,這樣才能真正地學佛修行,才能精進。尤其是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舒暢的心情,怎麼能學下去?怎麼能修下去?為了遣除違緣障礙,可以調整修行的狀態。
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是貪,而是為了調整心態,為了能更好地學佛修行。身體健康很重要,家庭和睦也很重要。家庭關係要處理好,跟他(她)一起吃吃飯,出去走走。這樣做都是為了學佛修行。把家裡關係處理好,多做家務,多為他們做事,讓他們高興、滿意。身邊的眾生高興了,轉變了,自己修行就更方便了。違緣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的,障礙是自己給自己創造的。遣除這些違緣障礙,處處都是寂靜處,多好啊!若學佛修行的條件都具備了,就是給自己創造的寂靜處。學佛修行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解脫成佛,解脫成佛是為了度化眾生。自己不解脫,怎麼讓眾生解脫?自己不成佛,怎麼讓眾生成佛?
菩提心發出來了,自私心就沒有了。不能有自私自利心,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利他心了。有時候我們也有一些菩提心,有時也有一些感覺,但那都是刻意發的,而不是真正從心裡發出來的,真正發出來的菩提心是任何時候都有的。發出來後,任何時候都沒有自私自利心。自私自利心和菩提心好比是水和火,水火是不相容的。同樣的道理,有自私自利就不會有利他心,有利他心就不會有自私自利心。如果你沒有自私自利心,真正有利他心,吃穿不是為自己,休息不是為自己,解脫成佛也不是為自己,都是為眾生。雖然不是直接地利益眾生,但也是間接地利益眾生。無論是想成佛,還是想解脫,都不是大乘行者,只有為眾生才是大乘行者。所以我們現在是為眾生要吃好、穿好、休息好。否則對身體不好,身體不好影響修行,修行不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就度化不了眾生。
適度很重要,不能太放逸,也不能太緊張,要不松不緊,任何時候都應該這樣。佛講的是中道,在勝義諦的境界中都是中道,在世俗諦的境界中也應該是中道,不能墮落兩邊。
不能找藉口!有的人什麼都吃,總是貪吃,然後找藉口「為眾生吃」。做簡供供養的時候,有的人就找藉口,「要多做些好吃的,一會兒不是要做簡供麼,不是要供養佛麼。」實際上是自己想吃。穿衣服也是這樣,「不是要莊嚴壇城麼,那就要穿好的。」然後去買這個買那個,真實的目的不是想莊嚴壇城,不是想供佛,而是想打扮,然後出去迷惑眾生,迷惑眾生實際上也是迷惑佛。睡覺也是,早上太陽都出來了還在睡,是自己懶惰,想睡懶覺,然後找藉口,「我為眾生麼,我要休息好,睡眠對身體太重要了,我得多睡會兒。」散亂也是,「為眾生,我得出去散散步、玩一玩。」然後到這兒玩,到那兒玩,也是找藉口。這樣做,你誘惑的不只是眾生,你傷害的不只是眾生,把佛也包括進來了,不能這樣!
《入行論》裡講菩提心的功德,當生起菩提心時,哪怕是做吃喝玩樂等看似放逸的行為都能增長福報,增加功德,增長智慧。大家要一步一步地來,先把出離心修出來,再把菩提心發出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1、請用生活化的語言解釋,什麼叫解脫?什麼叫成佛?
2、請簡單說明,什麼叫世俗諦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