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分十二:(一)禮敬支(二)供養支(三)悔罪支(四)隨喜支(五)請轉法輪支(六)請佛住世支(七)回向支(八)願差別(九)願邊際(十)願利益(十一)勸受持(十二)總回向
繼續講解「勸受持」。受持普賢行願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若是不修行普賢行願,就不能解脫,不能成佛,這一點要明白。普賢行願是唯一解脫成佛的方法,一切法門都包括在其中了。
我們要觀察自己,是不是真心想解脫,是不是真心想成佛?這也是關鍵啊!沒有無緣無故就能解脫、成佛的,如是因,如是果。普賢行願是唯一的,也是最殊勝的解脫、成佛的因。若是不修行普賢行願,不成就普賢行願,你就無法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也無法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你也許會想,「不是有其他很多法門嗎?比如說大圓滿」。是的,但是這些法門也都在其中。任何法門,包括大圓滿法,都是成就普賢行願的方法,也可以說就是普賢行願。普賢行願無所不容,普賢行願含攝一切。所以,一切法門都不例外,一切解脫、成佛的方便都在其中,所以它是唯一的,也是最殊勝的。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若人誦此普賢願」:這是當時普賢菩薩講給善財童子的話。如果有人以信心、恭敬心誦此普賢願。「普賢願」指《普賢行願品》。「誦」代表十法行,即讀誦、唱誦、書寫、供養、聽聞、受持、施他、演講、思維、修習等。這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對此法生起信心是最重要的。前面講過,「若人於此勝願王,一經於耳能生信。」對普賢行願必須要了解,甚至生起信心。如果對普賢行願不了解,就是不明理,即使生起了信心也是迷信,起不到作用!成就要靠堅定的信念,成就要靠一心一意、誠心誠意,在此處也不例外。應該對普賢行願生起信心,在此基礎上行持聽聞、思維、修習等任何一種十法行。
「我說少分之善根」:為什麼說「少分之善根呢」?諸佛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在數劫當中積累善根、積累福德,最後才成就。而你看起來沒有做多少,只是寫了一遍,讀了一遍,講了一遍,思維了一下,聽了一遍而已。在表面上看,這個善根和佛菩薩相比非常少。
「一念一切悉皆圓」:儘管看起來很少,很簡單,但是在一念當中全部圓滿。
「一念」是當下,沒有前後,無始無終。這個世界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宇宙是怎麼產生的?科學家在研究,哲學家也在研究,宗教家也在研究,各自都有不同的說法。比如,科學家主張大爆炸理論,但這是說不通的。佛講,是在一念當中形成的,沒有前後。在一念當中形成,其實沒有形成,在一念當中發生,其實也沒有發生。為什麼佛法里稱之「假相」呢?都是妄想之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就講這個道理。都是一念當中生的,當初也是一念當中生的,後來也是一念當中生的。無論是外器世界,還是內情眾生,都在一念當中生滅,所以說「不生不滅」,但是在相上,也「有生有滅」。相是妄想,是假的。
讓科學家說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大家都當笑話聽,這可不是笑話,這是真理!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你說不清楚;是先有父還是先有子,你也說不清楚。先有父,那這個父是怎麼來的?先有子,那這個子是怎麼生的?說不清楚。其實很簡單,這是不可思、不可議,這就是真理。為什麼說無始無終呢?就是這個意思。若是有始有終,就可以說,要麼肯定是先有父,然後再有子;要麼肯定是先有蛋,再有雞,這能說清楚,但是它是說不清楚的。大家都當笑話聽了,其實這是真理。
所以,萬法在一念當中生滅,再進一步,就是空性。生滅是在相上講的。在一念當中生滅,其實是沒有生滅,一念當中沒法生滅,到底是生還是滅?「生」哪是「滅」啊?「滅」哪是「生」啊?在我們的境界裡,這是矛盾的,但是在真理面前,這不矛盾。所以不生而生、不滅而滅,這就是空性。
在這裡也是,「一念一切悉皆圓」。一念當中就OK了,不圓滿而圓滿,圓滿而不圓滿,是一個意思,一切都圓滿。這就是普賢行願。若是你能真正念《普賢行願品》,若是你能真正聞《普賢行願品》,那你所獲得的力量與加持不得了。
「不對吧,我每天都在聞,每天都在念啊!」你這是表面上的聞、表面上的念,但是實際上沒有聞到,也沒有念到。應該怎樣聽聞?應該怎樣念誦?若是能安住於當下,不起心、不動念,這才叫做真正的念。真的,大家要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念。漢文里這個「念」字,上面是個「今」字,下面是個「心」字,「今」它是當下的意思,心在當下這叫念。當下沒有動,一動妄念就上來了,不動叫真心,動叫妄心。
有妄心就沒有真心。「妄心不死,真心不活」,妄心若是不息滅,真心就沒法現前。在相上,二者是你死我活的。若是妄心活了,真心就會死;若是真心活了,妄心就要死。其實,真心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所以沒有死活。妄心本來就不存在,本來就是假象,所以也沒有死活。二者同樣沒有死活。但是在眾生眼裡,在分別念面前,二者都有死活。真心在顯現上可以有「死」;它不顯現,這就叫「死」。
「成就眾生清淨願」:幫助眾生成就一切清淨願。不清淨的願不要成就,清淨的願都要成就。所以它是最殊勝的,我們今生能夠遇到此法,這是大福報啊!所以大家要懂得珍惜。
十法行其實也可以包括在聞思修裡面。聞就是用心諦聽。無論書寫、讀誦、聽聞還是唱誦等,都用心諦聽,從中生起的智慧叫聞慧。認真地思維《普賢行願品》的內容,思維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內容,從中生起的智慧叫思慧。進一步地去領會,將普賢行願落實到生活、工作中去體驗,從中會生起的智慧叫修慧。聞慧、思慧、修慧,一個比一個力量強,一個比一個境界高,這就是珍惜。
聞思《普賢行願品》,聞思修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把它放在首位,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把它當成重點。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無論是心情好還是心情不好,無論是懈怠還是精進;無論是比較休閒還是比較繁忙,行住坐臥、吃喝拉撒,任何時候都把它放在首位、當成重點,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這叫重視,這叫珍惜。大家都沒有珍惜吧!吃飯比這個重要,要吃飯了,就把它扔了;睡覺比這個重要,困了把書本扔到床下,就睡覺了;有其他事了,又一扔,就跑了;心情不好了,看都不看,「啪」地就扔到一邊去了。你這是在造業。學佛修行不能憑興致,更不能茶餘飯後偶爾地學修的事。我們現在就是這樣,不困了行,不餓了行,讀一讀、看一看;沒有其他的事,閒得不得了,看一看;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學一學。不應該這樣。
其實念多念少,學多學少沒有關係。「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如果心到位了,也許一下子就圓滿了。主要是需要這種信心,需要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需要這樣堅強的毅力,這是最重要的。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以這種心態和發心來學來修,很快就會成就的,真的快了。「為什麼沒上課?」「有病了!」、「心情不好了!」、「沒吃飯!」、「困了,睡覺去了!」這樣學,這樣修,能成就嗎?以這樣的心力和心態,絕對是不行的,不可能成就!
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身口意全部獻給上師三寶?上師三寶不需要你的身口意。你自己要成就,就要靠這樣堅定的信念和無私奉獻的心。並不是真正要把身口意供養出去,佛菩薩拿不走,佛菩薩也不需要。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有這種發心,把身口意全部奉獻給上師三寶,奉獻給眾生,用自己的身口意來做利他的事業。如果能這樣發心,成就就在當下了。
大家要重視、珍惜《普賢行願品》。佛講的一切法都包括在《華嚴經》裡,而《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的關鍵,是精華中的精華。所以佛菩薩、諸大德、歷代祖師們都特別重視《普賢行願品》,它是解脫成佛唯一的、最殊勝的要訣。我們在此生能夠遇到此法,並且有這樣聽聞的機會,真的是不可思議!這是自己宿世修來的福報,大家應該好好的珍惜!這不是誰都能遇到的,不是誰都能得到的。
這次看來大家聽得也很歡喜,這個過程中大家也明白了不少佛理,明白了《普賢行願品》很多的涵義,希望大家能堅持。這樣聽一遍,雖然有一些收穫,但還遠遠不夠。越聽收穫就會越大,越修悟性就會越高,境界就會越高。
我們現在的緣分、福報非常不一般,我們接到了法王如意寶清淨的法脈,《普賢行願品》是法王如意寶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修法。在喇榮,講法、修法、給信眾念經文以及給亡靈做超度等這些時候,前後都會念《普賢行願品》。比如說法王講法的時候,還有堪布們講法的時候,前後都會念《普賢行願品》。在喇榮四大法會期間,每一座修法前後都會念《普賢行願品》,以《普賢行願品》積資淨障,以《普賢行願品》回向發願。在法王的帶領下,海內外的很多信眾都念誦《普賢行願品》,學習《普賢行願品》。一生當中念幾百億遍、幾千億遍的都有。法王講過:他在此生當中,沒有別的希求,他唯一的希求就是喇榮的四眾弟子每天都念《普賢行願品》。這個利益功德太大了,他就對這個功德利益有點留戀,別的沒有什麼。其實,他老人家有什麼放不下的啊?世出世間的一切法,他老人家都放下了。之所以這樣說,實際上是在給我們示現,讓我們明白《普賢行願品》的重要性,也是希望我們能重視《普賢行願品》。
做為上師如意寶的追隨者,我們早晚課誦以及開法會等任何修法里都有《普賢行願品》的修法。這次之所以講解《普賢行願品》,也是希望大家能重視。這次講得算是很仔細、很清楚了,但若是太仔細了,對大家也不一定有幫助。普賢行願的字字句句都含攝著甚深的意義,希望大家念誦和修持的時候,用心去領會它的涵義。不要只在口頭上念,只在形式上做。
(十二)總回向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法行可以總集在聞思修里。對《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進行聞思修,進行十法行,從中獲得的善根和福德是無量無邊的。「果報唯佛能證知」,這個善根福德不是一般的善根福德,太廣大、太圓滿了,唯一佛才能夠衡量。
我們這次也是在演講、聽聞、修習普賢行願,若是自己修行到位、發心到位,肯定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大家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沒有白來,聽一遍《普賢行願品》的講解,所獲得的善根和福德無法言說。大家能夠用自己所有的精力來學修普賢行願,真的是很有意義!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我們在修習《普賢行願品》的過程當中,得到了無量無邊的善根,無量無邊的福德,現在都要做回向。將所有的善根福德都毫無保留、不折不扣地全部回向。
對一個真正的智者來說,真的不容易,一點都不留給自己,統統回向,真的有點捨不得啊!因為生起點善根、積累點福德,太不容易了。但是,做為大乘行者,不是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嗎?所以心量要大一點,將這些善根、福德都拿出來回向,回向給三界裡無量無邊的一切眾生。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以我們善根和福德的力量,願沉溺於輪迴里的一切眾生,迅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同時獲得阿彌陀佛的授記。
如是回向,所回向的善根是無量無邊,對境眾生也是無量無邊,所獲得的功德和善根也是無量無邊的,這是保存和增長自己善根的最殊勝的方法。善根福德回向,不但不會減少,而且每時每刻都會增長;善根福德回向,此善根和功德更廣大無邊了。
有的人說:「我可以先這樣回向給眾生,但是之後可不可以再回向給我的兒子啊?可不可以再回向給我的媽媽啊?因為我的兒子學習不好,因為我的媽媽身體不好。」這樣也可以。不敢說不行,怕你們不接受。如果先回向給一切眾生,善根增長了,善根變無量無邊了;然後再單獨回向一下,善根就又開始縮小了。剛才心量那麼大,現在心量又縮小了,功德也縮小了。剛才功德增長了,現在功德又減少了。那沒有辦法,你的心量沒打開,發心沒到位,只能先這樣,不能說絕對不行。《百業經》裡講,當時佛陀在世時,每天都有供養者,佛陀在善根回向的時候,也單獨給他們回向。因為這是眾生的需求,沒辦法。佛在世的時候,身邊的很多眾生都是小乘根基,不給他回向,他會不高興或不理解,這也是佛在隨順眾生。佛第一轉法輪的時候,為什麼講的是小乘法?因為身邊的眾生都是小乘根性。後來有幾位菩薩來求法,身邊稍微有一些具有善根的人,他才開始講大乘佛法。但是他一生當中注重講的是小乘法,因為身邊全是阿羅漢,都是小乘根性。也許有人會想:「佛當時也單獨給眾生做回向了,我怎麼不行呢?」也行。其實,這樣你還不如先回向給兒子等,然後再回向給一切眾生;或者實在沒辦法,就先偷偷做一下回向。雖然這樣不夠虔誠,但沒辦法。
眾生無邊,功德也無邊,所以要回向給眾生,祈願一切眾生都能迅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將眾生送到西方極樂世界,任務就完成了。將眾生都交到阿彌陀佛的手上,就放心了。他見到阿彌陀佛以後,乘願再來的時候,也許他的智慧和福德比你還厲害,這個時候就不用擔心了。之所以要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因為這裡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更容易一些。願六道輪迴里的所有眾生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面見阿彌陀佛,都獲得了阿彌陀佛的授記,都達到了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這是最後的總回向。
普賢菩薩安住於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給善財童子講一切菩薩猶如煙海般的行願,也就是普賢行願。善財童子聽了,「踴躍無量」,歡喜得跳起來了。其他很多菩薩、阿羅漢及人和非人等眾也都皆大歡喜。
在座的各位能笑一笑就不錯了,哪有跳起來的?聽聞了如此甚深廣大、妙不可得的殊勝妙法,善財童子那麼高興、歡喜,一切菩薩也皆大歡喜,佛也在現場也隨喜讚嘆:「善哉!善哉!」太妙了,太妙了!
《普賢行願品》雖然是普賢菩薩講的,但這是普賢菩薩通過佛的加持力與神通力而講的,所以也可以視為佛經,可以稱為佛經。前面講過,普賢菩薩早已經成佛了,但是他示現上還是位菩薩。菩薩還沒有能力講普賢願,十地菩薩也只能講相似的,不能完全講清楚,所以這都是通過佛的神通力加持而講出來的,這都屬於是佛經。
所謂佛經,有佛親自講的,也有通過佛的加持而講出來的。雖然《普賢行願品》是普賢菩薩講的,但是佛也隨喜讚嘆。因為這也是通過佛的神通力講出來的。實際上,普賢菩薩自己也是佛,也可以說是通過他自己的神通力而講的。但是他示現上是菩薩的身份,他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就通過佛的神通力而講。佛隨喜讚嘆,一切菩薩也「皆大歡喜」,其他的阿羅漢以及人非人等也聽了,雖然沒有完全聽懂,但是也隨之而歡喜。在座的一些人聽《普賢行願品》,雖然沒有真正明白,但是心裡也稍微有一些法喜、歡喜。同樣,阿羅漢沒辦法完全接受這樣的教義、教理,那些天龍、夜叉等非人與人,只能懂一點點,但是也都非常歡喜。在這樣一個法喜充滿的狀態中,結束了講法。
當時普賢菩薩主要是為善財童子講的《普賢行願品》,我們的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是善財童子的轉世,這個傳承特別直接,加持力也無比廣大。所以,大家珍惜吧!好好地學修《普賢行願品》,今生一定能成就!
今天講到這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