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稱霸台灣第一富豪好幾年,但是縱然有這麼多的錢,錢就能夠解決內心的憂悲苦惱嗎?縱使開設了台灣非常龐大的醫療集團,這些醫療設備就能夠解決你內心的痛苦不安嗎?縱使你有再多的名、再多的利,生為世界權位最高的總統,那又怎麼樣?!你得到世界最高的財富,或是得到世界第一的權力、權位,又怎麼樣呢?!能夠解決掉你內心的苦惱、煩惱、不安嗎?而佛教所要追求的,就是真正讓我們的憂悲苦惱消失、止息,真正能夠快樂、安詳、解脫、自在,這方面不是以任何金銀錢財所能換取的。所以,【金剛經】也講用很多金銀財寶去布施、護持,頂多也是在培養善根福德因緣、種植福田,這樣而已,你的憂悲苦惱還是存在,還是沒有出離苦海,不是說布施不重要,是可以種種福田,培養善根福德因緣,但是你的憂悲苦海還是存在。
如果沒有走上解脫道,累積很多的福田、福報,頂多是累積生天的福報,還是有可能福盡又還墮,因此佛教所講的得、失方面,不是世間所認為的得、失,修行想證到什麼果,所謂的「證悟」,正是讓你的憂悲苦惱慢慢減少,內心所得到的是無形的,是內心的安詳、快樂,越來越自在,所得到的是妙智慧,代之而起的是慈悲的心、感恩的心,你的生命會放光芒,像這些是無所得嗎?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得到非常多,你所得的這些,縱使王永慶用所有財產來購買,也買不到。如果經過聞思的打基礎,然後一期禪修下來,真正能夠安祥快樂、解脫自在,這些你的所得,不是幾千億、幾千萬能夠換算的。
你所得的是無形的智慧之財,如果你很高興、很快樂的回去跟家人講說「我真的我得到很多,好安詳、很快樂自在!這一期禪修我真的收穫很多、得到很多……」家人可能會打開你的皮包,看你到底得到什麼?「你到底拿多少錢回來?得到多少珠寶?你得到什麼?拿來給我看啊!」如果他要你拿出所得給他看,你拿得出來嗎?「糟糕!」你就會「唉!到底得到什麼?要我拿出所得出來證明,有形方面、我是無所得,但是我整個人生觀、整個心態改變了,從此我的體悟、我的所得,可以用具體的事實展現出來,回饋家人、回饋世間,雖然以後我可能不會那麼積極去賺錢,以前一直還想賺很多錢,但是可能參加禪修之後,我的生命體悟更深,以後對家裡回饋的實質金錢沒有那麼多啦!甚至會漸漸減少了,但是這一方面不是用金錢所能買來、所能換得的,這些我會回饋更多……」。
你說你的禪修到底有所得、還是無所得?從某個層面來講是「無所得」,但是從某個層面來講,你是得到很多。所謂的得、失觀念,不要用世間人勢利眼的角度來衡量;同樣的,你的修行證果也是這樣,證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都是如此,不能用世間的勢利眼或是用比功夫說「我現在是柔道幾段,你才是初段,我已經是七段了……」你自以為是七段,比初段的還厲害,結果後來有一個「臭段」的,你就被打敗了,世間的有為法,可以界定你得到幾段、幾段,像柔道、劍道或是跆拳道,都可以比高下,看誰得的多。但是「出世間法」的思維角度與世間不一樣,那一種「得」、證果,不可以用世間的衡量去認為證到二果的人比初果的人厲害。其實,沒有所謂的厲害,是「我慢」反而越少,貪、嗔越淡薄,內心越安詳、越是無諍。真正證到四果阿羅漢的人,是來到無諍的世界,意即「離欲」,沒有那些欲望,不跟世間人爭什麼,或是爭名奪利、見諍,所謂「入空戲論滅」。
很多人對阿羅漢的「無生」,一樣都是錯誤的解讀,因為在【阿含經】講到證阿羅漢的人,會有共同的宣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含意實在很深!解脫者他們共有的心境,描述出離生死輪迴苦海,而且「自我」完全消失、粉碎。然而眾生又會從有限的理解能力來理解,結果「我生已盡」,一樣啊!那些「無生」的人「我生已盡」,同一個名詞就是「無生」,「證悟到無生的人,這樣『無生』啊!他的生命就斷滅掉了,對眾生、對世間就沒有幫助啦!……」因此,有很多的宗教師就勸大家「不要證阿羅漢、不要去修那些,否則走到後來是『無生』,這樣沒有慈悲心啊!不會來這世間……,不會再倒駕慈航啊!……」這些完全是錯誤的解讀,不了解何謂「無生」。
永嘉大師補充得非常好,所謂「若時無生無不生」,「無生」、出離六道輪迴,絕對不是斷滅空,不是用一個超高級、超厲害的火箭,把你一直送、送、送……,送到宇宙的最邊緣去,然後衝出宇宙,不是這樣啦!「無生」就是超越六道生死輪迴。永嘉大師說「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空空無大千」就是超越六道輪迴,不要以為說「他都沒有生命啦!都斷滅掉啦!生命都不存在,沒有在六道裡面……」這些都不是正確的。事實上,他的人還是一樣在三界裡面,如果他在世間成就阿羅漢果,證悟到「無生」的世界,他的生命一樣行雲流水的運作,但是他的心境是不一樣,在一般人的世界中、理解中,是有六道、有各種的道。但是,對他而言,六道眾生都是平等的,他以「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來善待六道的一切眾生,他的生命也是一樣來到「無生無不生」,前面的「阿那含」已經是「不來而實無不來」,因此他沒有這種斷滅,沒有那種不慈悲、不倒駕慈航的問題,有的只是眾生要不要解脫而已。
真正的覺悟者,他們想講真話,眾生卻不喜歡聽;一般眾生總是喜歡喝迷魂湯,喜歡被灌迷魂藥,講一些好聽的、好言的,讓你的尾巴翹得很高,讓你這樣茫舒舒,讓你這樣「哇!好高興、好快樂!」但是很多類似這一種灌眾生迷魂湯的藥,真正的覺悟者是不會講、也不想講,變成了悟真理實相的人,他想講的,一般眾生不喜歡聽;而眾生喜歡聽的,他不想講,因此不容易有交集,你認為他不慈悲,但是他認為你所要的慈悲反而是在害你,真正對你慈悲的,是希望拉拔你出離苦海,但是你卻不要。當你在責怪他不慈悲,你的內心是有你欲求、預定的框框,認為他應該怎樣才算是慈悲,就像說你好賭如命、喜歡賭博,現在「跑路」、在欠錢,覺得「你有錢,怎麼不把錢給我?你把錢給我,就是不慈悲;如果現在給我錢,我就很快樂、很高興啊!……」他雖然有錢,但是拿錢給你,你認為是慈悲,事實上是害了你,會讓你越陷越深。
所以,為什麼有的小孩子會殺了自己的父母親?因為他們向父母拿錢去買毒品,要去網咖打電動玩具,如果不能滿足他們欲望,就嗔恨父母說「你不慈悲啊!」我們很多在責怪阿羅漢的心態,認為他們不慈悲,這是錯誤啊!因為眾生是用你的所要來要求他,但是他知道說如果符合你的所要,照你的意思去做,滿足你的欲求,很多是害了你,造成你想聽的,他不太想講,不會刻意講一些很好聽的話,讓你們聽了很爽,你們就會大筆大筆的布施,他不會這樣啊!名利對他來講真是如浮雲,他想講的是真正能夠喚醒你遠離顛倒夢想,除非你的苦真的吃夠、受夠了,真正想要出離苦海、想要解脫,你就會珍惜。如果你還想在夢幻世界裡面繼續沉淪,構築你的夢想,他想要喚醒你,你就是不願意。
比如你吸毒上癮,他一直希望你戒毒,在你還沒下決心戒毒之前,如果硬性要幫你戒毒,你會跟他拚命,認為「這是大壞人!我需要毒品,我吸了毒之後,才快樂啊!不給我毒品就算了,還要強迫我戒毒……」如果你的苦吃得還不夠,沒有決心、沒有魄力,真正要邁向究竟解脫,他也沒辦法跟你宣講究竟法。所以,絕對不是阿羅漢不慈悲,而是我們眾生有沒有真正要解脫?如果你真正要解脫,會散發出一種磁場、一種頻率,不管你在哪裡,會「千處祈求千處應」,不管你在哪裡,只要你真正想要解脫,解脫法就會出現。如果沒有真正要解脫,就算在你身邊流過,因為頻率、磁場不一樣,還是不會相應。【金剛經】很多都是在顛覆我們的傳統思想,真是要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莊嚴淨土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這個「則非」,有的經典是「即非」,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這一段經文滿重要的。「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上一節講過的得,有所得、無所得,不要以一般的觀念理解,是真正了悟真理實相,來到大徹大悟。「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這句話也是很有意思,為什麼說「莊嚴者,則非莊嚴?」一般眾生所認為的莊嚴,不是真正的莊嚴;那些智慧者、解脫者真正所講的莊嚴,一般眾生卻不認為是莊嚴。這幾天有因緣,可以到法界體悟更深的活生生佛法,如果我說:「法界、大自然真的很莊嚴,看到日出、看到日落,哇!嘆為觀止啊!法界之莊嚴……」但是如果你的智慧眼沒打開,就說「沒什麼啊!哪裡有什麼?!」你認為沒有什麼莊嚴,認為「我應該要來參加盛會或是禪修,要來莊嚴道場嘛!是不是應該再戴個頭冠、戴著耳環、化妝啊?戴著一些裝飾品、珞瓔,以及墜子……?我應該戴著那些,一些菩薩畫像……,這樣不是更莊嚴嗎?才莊嚴啊!……」你認為這樣很莊嚴。
事實上,你是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生命,你的心不清淨、不寧靜。再者你自認為很重視禪修,認為自己要來莊嚴道場,於是塗了口紅、擦很多的香水……,表示一種莊嚴,這是一種比喻啦!結果你自認為是莊嚴,一般社交場所,沒有打扮就好像不禮貌,認為要來參加盛會,沒有打扮是不禮貌、不莊嚴,因此你認為打扮得漂漂亮亮,這樣才叫作莊嚴。於是你來這裡、坐在這裡,心裡洋洋得意,大家都沒有化妝,你們不夠禮貌,因此你們要向我看齊學習,要像我這樣才是重視、才夠莊嚴,你的內心裏面還會洋洋得意:「喔!我是在莊嚴道場……」當你在洋洋得意,請你看看旁邊苦海的同胞好嗎?他們受不了你的香水味啦!你的耳環墜子還會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你自認為是在莊嚴道場,還搽了很多的名牌香水,但是這些香水散發出來,對於真正在禪修的人是不需要啦!聞那些香水真是刺鼻,你自以為是擦了上等的香水,表示很尊重、很重視、很有禮貌,但是卻不知道自己是在干擾眾生的禪修。所以,你認為是莊嚴,佛陀說:不是!這不叫莊嚴。
「菩薩莊嚴佛土不?」佛陀就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如果以凡夫的立場,你認為的莊嚴,不是真正的莊嚴。能夠真正莊嚴道場、莊嚴法界的,是依教奉行、如法修行,以及見法、慈悲喜舍,還有心靈淨化。真正莊嚴法界,是來到反璞歸真,身心的清淨、淨化,不要再像一隻小烏賊,到處去製造污染。貪、嗔、痴的展現,就是在污染自己、在污染眾生,當你以嗔心謾罵眾生,就像一隻小烏賊在噴眾生墨水,貪、嗔、痴就是我們內心的污染,你又去污染其他眾生,結果大家就在那裡噴來噴去,就是在污染法界。當你擁有污染的心,就沒辦法叫作莊嚴。真正的莊嚴,是我們身心的淨化、沉澱,如此也能夠幫助世間眾生身心的淨化、沉澱。在邁向解脫的過程,你會越來越反璞歸真,越是展現赤子之心,真誠真心善待一切眾生,慈悲心自然的流露,生命的無形花朵是朵朵在開放,真正的法界花朵一直在開放,才是真正的莊嚴法界。
貪、嗔、痴止息,把我們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本身的心花朵朵開,也會隨緣協助眾生心花朵朵開,就是真正在莊嚴法界。但是,當你真正在莊嚴法界,沒有我是、我能,此所謂的「莊嚴」,也不是一般眾生所理解的莊嚴。雖然我們在莊嚴法界,但是沒有「我在莊嚴」的一種心態。一般眾生習慣從外表來衡量、觀看,因此我們說「把道場布置得莊嚴一點,好不好?」有好、也有壞,包括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蓋得很龐大、很莊嚴、很豪華,到底好或是不好?一樣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就是可以接引初基的眾生,因為眾生是以一般的眼光來衡量什麼叫莊嚴、不莊嚴,於是一些道場或是教堂的建設,就要符合眾生心目中認定的莊嚴來建設,用作接引初基方便。但是,本來是一個方便法,如果引導的人能夠透過這些方便法讓眾生進來之後,慢慢再協助他們聽聞正法、深入解脫道,就是方便法、是善巧,可以接引眾生進來,再逐步培植他們成長、來到究竟解脫,這樣的道場就很有意義。否則大家儘是興建豪華的道場,變成為觀光道場,或是大家只是來這裡拜一拜,然後又回去;或是來這裡捐一些錢、做一些功德,然後就回去,這樣縱使親近了這所道場幾十年,真正的無上甚深微妙法,你還是不懂,這樣道場的存在、道場的莊嚴,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到教堂裡面,如果沒有真正解讀【聖經】裡面所講的深義,一樣也是很冤枉,你只是看到相的莊嚴。如果你的水平素質越來越高,就會在乎外相莊嚴不莊嚴,真正要建設一個禪修中心,硬體設備反而都是很簡單、很樸素,經濟、簡單、樸素、實用,能夠讓我們防蚊蟲、遮風蔽雨,在一個寧靜的地方,都很簡單啊!這樣就好。如果你的心不夠純淨、不夠寧靜,不是要邁向解脫,只是看到外相的道場,認為越大越豪華叫作越莊嚴,這樣都還在外圍繞,【金剛經】是要破除我們既有的錯誤觀念,而不要迷執在外相,一般你認為的莊嚴,還不是真正的莊嚴。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連線前面的內容一起看,一般人是著重在外相的莊嚴,認為我的身打扮得漂漂亮亮,才叫莊嚴,這是錯誤的觀念,變成你的心是住在色,「不住色生心」不要住在色身上面,不要黏著、迷執色身。如果一直在色身裡面打扮,你的心是住在色身上面,這樣是不對的,【金剛經】講說不要迷執色身,誤解為怎麼樣打扮才叫作莊嚴,這樣是不對啦!你認為的莊嚴、打扮,不是叫真正的莊嚴。「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所謂「聲、香、味、觸、法」,都屬於我們的心靈感受,不要迷戀音響要多好聽,不要迷戀在三餐要怎麼樣煮,味道才好,才是色香味俱全,因為你迷戀就變成心靈的感受,本來吃得飽、有營養,這樣就好了,如果你迷戀在味覺上面,就是「住」在上面,你的心都在解脫道的門外。
所以,我們要來到「不住聲香味觸法」,包括聲塵也是一樣,不要總是期待別人跟我們講好話,說我們喜歡聽的話,別人只要講真話或是逆耳忠言,你就不喜歡聽,我們都要超越這些。我們要解脫、要成為真人,就要有這一種雅量、胸襟,要能夠聽懂真話,不要迷執於「聲塵」,就叫作「不住聲塵」。但是現在講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香、味、觸、法生心……,我可以理解啊!現在禪修可以「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是真正要做到,非常不容易!一方面當你離開禪堂,回到滾滾紅塵之後,如果沒有那種定力,沒有正確的聞思基礎,馬上又是在貪婪,「六根」與「六塵」處處在黏著啊!黏著就是「住」,你又在「住」那裡,又在黏在那裡,都被境界黏著。
禪修就是讓大家的身、心寧靜下來,然後有距離的來看,看清「六根」的實相,也看清「六塵」的實相,這樣離系的力量才會分開,才能夠漸漸做到「不住」。所謂的「不住」,如果沒有透過禪修,保證絕對做不到,因為你只是頭腦在理解而已,只是用口述、用口頭宣說,用嘴巴講的口頭禪而已,不可能真正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是敘述實修實證的世界,一定要透過實修實證,才能夠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為我們平常的「六根」與「六塵」都習慣衝動、黏著在一起,今天就是要解析開來,「阿含經解脫道」的聞思基礎非常重要,讓你清楚了解「六根」、五蘊身心的實相,無常、緣起、無我,然後從「六界」方面解析,也從「六塵」方面解析,「六塵」的實相是如何,外面世間的實相又是如何,因為眾生看不清實相,沒有透視的眼光,因此佛陀幫我們解析,「六塵」一樣是無常剎那生滅變化,也是緣起、無我,現象界的一切都是無常、緣起、無我。
由於平常聞思是打下一些基礎,在禪修的時候,身心慢慢的沉澱下來,來到正思惟、靜慮、禪思,很寧靜的去思考、體悟,進入「止觀」、進入直覺,也進入真正的喝到、體悟到,這時候你會把整個聞思與修證都結合起來,很自然對這些抽象的名相消化、了解,就會變成為真正的力量,根、塵的黏著力就會漸漸分開,會有離系的力量而不再黏著。所以,心與「空」相應,就是讓你的心與境界之間有一個距離,當這個距離出來,以後不管是在禪修期間,或是在歷緣對境面對滾滾紅塵的種種境界,因為你的心是無量的、很寬大的,加上你是與「空」相應,因此當你跟境界接觸,你是有空間的,也有空間的來看,不會被境界吸引過去,才能夠真正來到無住、不住。一定要有深厚的聞思基礎,加上參加過禪修,才能夠真正了解,真正可以做到。
只要具足聞思基礎、然後實修,一定可以實證到,絕對不是抽象,大家慢慢去消化。因為這是初果、二果、三果,讓你穩定度慢慢上來,如果真正來到究竟,全然都是會「無所住」,不管是面對「六塵」,或是包括「自我」,以及對名利,更是不會抓取,真的是「無所住」,如果錯誤解讀,誤解世間沒有什麼值得抓取,就會變成消極、悲觀,「以前還有一個目標可以抓取,現在這些目標以及你講述的【金剛經】打掉了、否定掉了,變成茫茫然、沒有方向啦!……」這又是一個錯誤的解讀,是從一邊跑到另一邊。因此,錯誤解讀【心經】或是【金剛經】的人,不是落入斷滅空,不然「我慢」就越來越大。很多人就是用【金剛經】去攻擊別人、去砸別人,如果不了解、沒有真正解開其義,從一邊又跑到另一邊,變成「無所住嘛!回去什麼事情都不敢接觸,我們吃飯也不可以有味覺,都要很嚴肅的吃,不可以有感受,有感受就會有罪惡感,走在街上不可以去觸、也不可以去看……」多看別人一眼,就會覺得很罪惡,變成錯誤的解讀,讓你的「六根」不敢去接觸,這些都不是經典裡面所講的「無觸」,變成好像受到很多挫折,躲進寄居蟹的殼子裡面,眼睛捂起來、不敢看,這樣不叫作真正的「無住」。
真正的「無住」,一定是透過你的正確聞思,然後真正做出來,自己與境界、塵接觸,都是有「空」,有空隙、有空間的,不會衝動、不會黏著,要做到這一種工夫,一定要正確理解這些實相、看清了實相。在還沒有看清實相之前,沒辦法!你還會黏著,於是在硬性訓練的過程告訴你說:不可以!你不可以接觸。但是你還是一樣會想要接觸,如果透過教條、透過戒律、透過規定,規範你不可觸、不可……,還是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都只是暫時的壓抑而已。包括說規定你不可以碰到錢、不可以持金銀,戒律上是這樣規定,但是你的心與錢財方面,還是會在拉扯。當你真正對錢沒有黏著,「不住」在錢上面,不是說我不可以拿到錢,雖然我的手有碰到錢、有拿錢,我有放在身上,但是這個錢在我身上沒有黏著力、我沒有貪婪。雖然錢是放在我的身上,我一樣「不住」在錢上面、不黏著,因為我了知它的特性。
如果沒有真正了解這些現象、實相,雖然錢沒有放在你的身上,但是你的心還是會跑去與那些錢黏著,叫作「住」。所有的戒條、戒律,所有的規範,只能夠規範你的外相,無法約束到你的心。在你還沒有真正了悟實相之前,硬性用這些戒條規範規範你,還是一樣很苦。當你有一天,真正了悟真理實相之後,很自然就是離系,我拿錢、不拿錢,都無所謂,這都是修行的真工夫,要學到活的佛法,不是學到一些外相。無所住而又能夠生其心,真正能夠來到「無所住」的人,可以隨順因緣情況而產生心的作用,當遇到因緣能夠慈悲、應該慈悲之時,一樣會慈悲去善待一切眾生,一樣會回到滾滾紅塵跟眾生接觸,但是你卻是不黏著,絕對不會消極,不會悲觀、不會逃避的,不會躲到深山裡面躲起來,產生「厭世」的現象。
如果錯誤的解讀,就會厭惡,就會有一種離,變成是反彈到另一邊,就沒辦法「生其心」,產生錯誤的厭離、厭世,沒辦法來到歷緣對境,而能夠生其心。如果你是錯誤的走在解脫道上,沒辦法對你的家人慈悲,來到「無所住」而又能夠「生其心」,真正有這種「空」,有正確的解讀,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境界,都能夠「無所住」,但是又能夠看清因緣情況,能夠「生其心」,至於生出什麼心,是隨順因緣啊!如果你們可以了解,就可以像六祖,無所住而生其心,要醞釀到這一種能量,要有這樣的體悟與證量,一定是來自於大家腳踏實地、實實在在聞思修證,你所下的工夫不會白白浪費。一般眾生在滾滾紅塵裡面,常常都是一直在累積財富,都是在名利堆裡面打滾,內心裏面常常要想賺取更多的錢財,於是你的心與金錢有沒有黏著?都是黏著。如果你常常在看股票指數,你的心就住在虛無縹緲的指數上面。
如果你的心一直在想著賺更多的錢,就是住在錢上面,結果你一天到晚內心都一直在打滾、在想著,「怎麼樣賺更多的錢?怎麼樣獲得更多的財寶?這樣我可以滿足更多的欲望……」但是你的內心還是空虛的,一般滾滾紅塵的人就是這樣,常常在名利堆裡面打滾,但是到後來還是空虛、還是苦。佛陀希望大家能夠走上解脫道,才會制定一些戒律,真正要修行應該來到不持金銀,當然戒律也是協助大家能夠放下,幫助你先有一些隔離、隔閡,幫助你放下種種的誘惑,讓你在比較單純的環境情況之下,能夠來禪修、聞法、實修實證,有一天當你了悟真理實相之後,自然來到「無所住」,但這是一個過程,不得已用一些戒律來規範你,但是很多人又被戒條捆住了。
包括今天在南傳地區,很多還是展現自己身上沒有碰到錢,以為身上沒有碰到錢,就是不住在錢上面,然而除非你是來到「無我」,真正了悟這些實相,才會真正來到「無住」,不然你的身上雖然沒有碰到錢,但是你的心還是住在錢上面,錢財對你還是有誘惑、有吸引力,有時候你的心雖然跑去,但是你沒有真正拿到,你以為說自己沒有,然而只要那個錢對你有誘惑性、有吸引力,你的心都會跑去住在上面。所以,有的人就認為外相上沒有拿錢就是「無所住」,其實這不是真正的「無所住」。有的人認為戒律規定我們不可以碰到錢,於是堅持不碰到錢,如果別人碰到錢,就認為別人是犯戒、別人是不清淨……。
以前北傳出家眾要到南傳去禪修,很多是被排斥的,他們認為北傳的人有碰到錢是不清淨的,我們不跟不清淨的人一起共修。另外,他們也認為我們所穿的袈裟跟南傳不一樣,沒有依佛制而行,不認為你們是出家人,你們所受的戒,我們不承認……,於是就會變成在外相上面見諍,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認為外相沒有碰到錢,我就不拿錢,就「不住」在上面,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還是沒有真正來到「無住」。再者,當你跑到另一端去,結果一些錢你都不敢碰,只要一張紙上面印有數目,你就認為是很罪惡的。因此曾經有一位出家眾有問題要問我,等於說要來參訪,我跟他講可以坐公車過來,他就回答說:「但是我不持金銀啊!我的身上沒有錢,我不持金銀……」於是我問他:「你怎麼過來?」他說「我可以坐捷運」我問:「你怎麼能坐捷運?」他回答:「因為我有捷運卡,捷運卡上面沒有印孫中山啦!」他認為捷運卡片就不是錢。
變成你不敢碰它,你就不敢生其心,不能夠善加套用,我們是要能夠「生其心」,如果錯誤的解讀,然後不敢碰到錢,錢本來是一個工具,但是你不敢去套用這個工具,對這個錢不敢「生其心」。如果能夠正確的理解所謂「不住」,真正了悟這些實相之後,錢財對你來講沒有誘惑力,你不會黏著這些錢。但是,擁有這些錢,因為是世間的一個方便法、一個工具,如果有信徒、信眾布施這些錢,我們可以善加這些工具,不是拿來充實我個人的各種欲望享受,而是把這些錢拿去做VCD、做錄音帶、做MP3、印書,來回饋世間,可以善加套用這些工具,我的心沒有黏著那些錢,但是可以善加套用這些工具,叫作無所住而又能生其心。
(磬聲三響)這個聲音也都是法音,是在喚醒我們,也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叫作無常法流,什麼叫作生生滅滅。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一般眾生對眾生的身相,常常都用我們狹隘的觀念去看,如果你是活在螞蟻的世界,你的視野、你的身相就是停留在螞蟻的角度,另外一隻比較大的螞蟻,它的身體比我大,如果身相是超越螞蟻的形相,對螞蟻來講,它就不容易覺察到它是一個眾生。如果你躺在地上,螞蟻爬到你的身上,對螞蟻來講,它不知道你是一個眾生,它認為你是一座山,這座山裡面又有不少金礦,因此它會咬,如果它知道你是比它大好幾百倍的大身,哇!它會驚嚇得皮皮趖,會一直跑掉,因為你輕輕一個手指按壓它,它就會死翹趐啊!所以,相對於人與螞蟻來講,螞蟻不認為人是一個眾生,因為你的身體之大,超乎螞蟻它們的理解範圍,它才敢爬到你的身上,如果它理解到你是一個大身,你只要一隻指頭一壓,它就粉身碎骨,它絕對不敢上來。這也是告訴我們:人類常常認為「人是萬物之靈,我們智慧各方面都很高啊!」但是你還是一樣不容易照見到,很多方面是超乎你的想像之外,你就沒辦法真正理解的。
所以,我們看山河大地,認為這是無情啊!但是,如果要跟大家講說玉山也是一個眾生,阿里山也是一個眾生,「須彌山」就是喜馬拉雅山,因為喜馬拉雅山常常是終年結冰、結雪的,又稱為雪山。我們講說雪山也是一個眾生,但是人類就會認為「它不動啊!它哪裡是個眾生?!」你是用很有限的知見在理解。如果跟大家講說地球是一個眾生,也是一個大身,大家更不容易理解,地球是什麼地啊!水啊!怎麼可以稱為眾生?這是無情之物,你認為它是無情之物,是人類用自己的感知能力及程度來理解,沒有正確了解什麼叫作眾生。
佛陀講說「眾生,即非眾生」,因為我佛陀所講的眾生,你們又會用有限的範圍來理解、來框框、來界定,認為在範圍內所看到的才叫作眾生,如果它很大的,你們就不了解,就沒辦法理解。如果地球沒有生命,你也不可能有生命的,因為整個太陽系、地球,它們是有生命的,因此你才能夠誕生,才會有生命的存在。以前在上「三套無漏學」課程時,透過醫學的角度讓大家理解,在每一個人的身體裡面,是不是有很多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一個紅血球就是一個眾生,它有生命、有出生,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成、住、壞、空。紅血球出生之後,沒多久就可以工作,在我們身體裡面默默幫助我們,紅血球就是我們身體裡面的卡車,幫助我們把新鮮的氧氣載進來,供給我們身體各部組織所需,同時又運走那些廢物,然後把它們送出來。紅血球在我們的身體裡面,當它出生之後,就是默默不斷在工作,但是它總是有壽命,它一百多天,就會生、老、病、死。
當死亡的時候,它又會新陳代謝、排泄掉,白血球、血小板也是一樣,我們身體裡面有很多的眾生,也有很多有益的菌,如果沒有那些有益的菌,很多食物是沒辦法消化的。紅血球在我們身體裡面,在我們的肌肉組織或是骨頭組織裡面,穿流進出、進進出出,紅血球本身沒辦法理解到,因為紅血球認為「我會動啊!我會動來動去啊!」尤其包括白血球,變動得更明顯啊!它又可以做變形蟲運動,進出自由自主自在,相對於骨頭或是肌肉來講,它認為「我昨天來,你也在這裡嘛!我今天再運送東西來,你也在這裡嘛!你都沒有動嘛!是我紅血球在動來動去、進進出出。我昨天來,你的門也是開這樣;今天來,你的門也是開這樣,你也都是在這裡……」相對於紅血球、血小板來講,這些骨頭、肌肉是不動的。所以,紅血球就認為說「我們是有生命啊!我們有在動啊!是你沒有在動,你沒有生命啊!你是無情的東西……」但是紅血球體會不到沒有這些骨頭、肌肉組織,沒有完整的這些組織,你們紅血球怎麼存在?現在是以醫學方面做比喻,大家比較容易了解。
現在把你的身相縮小,進入紅血球的世界,想像你就是身體裡面的紅血球,或是血小板、或是白血球,白血球它會做變形運動,你、我、他就是身體裡面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如果把原來人的身體,擴大成為整個地球,把地球想像成一個身體,地球上的所有人類就是身體上面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我們就在此進進出出、進進出出,一直在那裡鑽動,這是很深的一些比喻。大家真的要把我們的智慧,把我們的視野、把我們的世界提升,否則只是在井底的青蛙,用你的觀念來理解什麼叫眾生,什麼叫非眾生,沒辦法真正了解所謂的眾生,因此佛陀就有講「所謂眾生,即非眾生」,因為不是你現在的觀念所理解的小小範圍,大家要慢慢去了解、慢慢去體會。
「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非身」有兩個意義,第一,以紅血球的立場了解,以我們的身體來講,它是體悟不到的,不容易體會到跟紅血球、白血球它們,比較相類似的,他們才可以體會到我們是一個身體。但是,整個大的身體,對紅血球來講,它就是一個大身,但是因為它沒辦法了解,又可以稱為「非身」,因為它大到你不能夠了解、沒辦法了解,因此就是真正的「大身」。講述這些,大家真的要有一些推理能力,我已經儘量用大家可以了解,來縮短實相與你的認知之間,因為你的認知與實相之間有很大的落差,我現在是儘量把這些落差銜接起來,讓大家能夠慢慢理解到,因此「非身,是名大身」。「非身」還有一個滿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就是整個法界。以前在幾次禪修期間,都有帶大家到戶外,慢慢去體悟什麼叫作「法身」,身體裡面的紅血球,對身體來講,紅血球是一個單位的眾生,就像你、我、他一個人,身體對紅血球來講,就是紅血球的法身。
紅血球就像一個人,就是一個眾生,如果你的智慧眼沒有打開,紅血球它認為我是、我能、我很厲害,我可以跑來跑去、唯我獨尊,但是你看不到「大身」的存在,不知道「法身」是什麼,不知道是因為整個身體的存在,你才能夠存在,因此你會認為我這個紅血球跟那個紅血球不一樣,我這個紅血球跟那個白血球不一樣,我跟那些血小板沒有關係,你我他、人我之間的冷漠、隔閡,都是我們停留在這樣的知見,體會不到你是整個身體裡面的一分子,你所不認為跟你有關係的,其實我們都是同在一體裡面,慢慢會講到一體世界,大家要有相當的聞思基礎,才能夠慢慢體會到。
以紅血球來講,如果它的智慧沒有打開,感受不到整個身體的存在,以及對它生命的重要,智慧眼沒有打開,你不知道「法身」是什麼。佛教裡面所講的「法身」,佛的三身,覺悟者的「三身」是報身、應化身、法身,沒有體會到「法身」是什麼,你的心境沒辦法來到無我無私的世界,沒有體會到自己跟所有的眾生,竟然都是在一體的世界裡面,而且我們都是息息相關的。當你沒有體會到這樣的實際境界,很難做到「三輪體空」,大慈大悲來善待一切眾生。所以,以我們的身體與身體裡面紅血球來比喻,身體裡面的紅血球,如果它的智慧眼有打開,了解整個身體就是它的法身,只是整個法身裡面的一份子,它的我慢就會消失,代之而起的就會有感恩的心,會善待其他的紅血球,善待其他的白血球,善待其他的眾生。因此,佛陀都是要破除我們很多狹窄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