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金剛經淺釋(正信稀有分第六)  


正信稀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那麼,方才所說這個四句偈頌就是「若以色見我」,這釋迦牟尼佛說的,以這個有形有色的,你在這個地方想見如來,想知道如來的法身。「以音聲求我」:這個音,就是聲音的音,不是因果的因。這個聲音的音,你以這個有聲音的這種的思想來,見如來,「是人行邪道」:這個人,所行的不是正道,不是真正佛法,「不能見如來。」所以,說完了這個偈頌,這也就是表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現在釋迦牟尼佛,說完這話,須菩提就要說了,他又有了見解了。

有甚麼見解呢?他生出懷疑來了,他說,「須菩提白佛言。」這個「須菩提」是結集經藏的人,說的;「白佛言。」這也是結集經藏,阿難加上去的,這段文。說,「世尊」--這個「世尊」,是須菩提說的了--「頗有眾生」,說,可有這個眾生,「頗有」也就是可有眾生、或者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他呀,聽見佛所說的這種言說和章句,也就是這個經典,「生實信不」:他能真真實實地生出一種信心嗎?會不會他不相信呢?這就是問釋加牟尼佛。「佛告須菩提」:他這樣一問,釋迦牟尼佛就告訴須菩提說了,「莫作是說」:說,你不要這樣講,你不要作這種的說法!為甚麼呢?

「如來滅後」:他說,如來滅度之後,等「後五百歲。」如來在世的時候,這個五百歲,叫禪定堅固,也就是修行證果的人多。等如來滅後,再後五百歲,這是多聞堅固。那時候,人人都研究經典,多聞堅固。然後再有五百歲,就是寺廟堅固。等末法時代呢,就是鬥爭堅固。現在我們這個時候就鬥爭堅固。那麼釋迦牟尼佛,說是,等我滅度了,「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有人哪,他修持戒律,專門持戒修福。這個人,「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他對這《金剛經》,這一段經文,他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他以這個經的道理,作為真實不虛的道理。「當知是人」:你應該要知道,知道這個人,他不是「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他不是於一劫、二劫、三、四、五劫,這個時候種的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已在這無量千萬劫以前,「種諸善根」:他種這個一切的善根。

怎麼樣叫種善根呢?種善根,就是要在三寶面前來種善根。供養三寶,這是種善根。你恭敬三寶,這是種善根。你信仰三寶,這是種善根。這個善根,就是和這個惡根是兩樣。你不供養三寶就增長你的惡根;你不信仰三寶也增長你的惡根。你對於三寶疏遠,那就是對你的善根疏遠;你對於三寶親近,那就是增長你的善根。所以,在北俱廬洲的人就不見佛,不聞法,不睹僧。在北俱蘆洲那個人,所以他的善根就會斷了。你想要增加你的善根就要供養,恭敬,信仰三寶,皈依三寶。你皈依三寶,這是你種善根的一個初步。然後你再能受五戒、八戒、菩薩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輕,這是菩薩戒。再能,盡受比丘二百五十條戒,這種種的,都是種善根的因緣。你還有,你去修這個五戒、守持五戒、行十善都是種善根。

這個善根,你看是看不見的,你聽也聽不見的;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你嗅之,它也無味,沒有甚麼滋味。你做去,往前去種善根,也不覺得它有一種東西。因為它是無相的。前邊那不是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有相是虛妄,無相就是真實了。所以我們一般的人,祗知道為這個身體來作打算,而不為善根作打算。這個善根是甚麼呢?善根也就是你的法身,善根也就是你的智慧,不過它變變名而已。善根就是好的根機、好的基礎。你好的基礎,必須要你去修去。

你有了好的基礎,你的法身也就顯現了,你的智慧也就增長了,你本有的般若實相的功能也就恢復了。所以,這是種種種的善根,你必須要在三寶的面前來種。你種到三寶的面前,這種善根終究有一天,它會結菩提果的;如果你在外道的地方種善根,你種多少,種時間再久,也是虛而不實的。你在三寶面前種善根,這是絕對不會虛種的!所以要「種諸善根」。這個「諸善根」,就是種種的善根都要去種,就是所謂,諸惡不作,眾善奉行。

這也就是種善根。「聞是章句」,因為這個人,在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所以一聽這個《金剛經》,「乃至一念」:就在這個一念之中,「生淨信者」:就生出,最清淨、最純潔這種的信念。這種的信念,就是不雜,沒有疑惑心,真真實實地信了。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須菩提,你應該要知道,如來悉知悉見這個人哪,「是諸眾生」這一個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呀!他會得到如是無量福德。得到這種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何以故」呢?甚麼緣故他會得這麼多的福呢?「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個人,他把人空了,所以他也沒有人相,也沒有我相,也沒有眾生相,也沒有壽者相。甚麼叫無我相?無我相就是沒有我了,把我看空了。甚麼叫沒有人相?就是人空了。我也空了,人也空了;人我都空了,所以眾生也就空了;眾生空了,那麼也自然就沒有壽者相了。壽者相就是想要永生,得到永遠都生存著,這叫壽者相。你凡是愛惜一切的物質,你不破壞它,這都叫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那麼人空,法也要空,所以,一切的法相也沒有了,也空了。「亦無非法相」:也沒有一個,那不是法的相,到這個法的本體上,也沒有一個是法,也沒有一個非法。「何以故」:甚麼原因哪?「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假設他這個心要有一個法相和人相我相,這就是著住到我人眾生壽者了,這還是著相,他還沒有得到解脫,沒有真正的放下。「若取法相」:他要取這一切的法相,法沒有空,這也是著我人眾生壽者,這四相上了。「何以故。若心取非法相」:若取,這個非法相。法相、非法相,不是法的相,也就是著我人眾生壽者了。他都沒有把它看破,也沒有得到人空,也沒有得到法空;人空、法空沒有得,所以還是有我人眾生壽者。

「是故。不應取法」:因為這個,所以就說,不應該取這個法相,不應該有所執著這個法相。「不應取非法」:也不應該取一個沒有法的相。怎樣子呢?「以是義故」:以這種的道理,這種的意義的緣故,「如來常說」:你在過去常常聽見佛常說過,說甚麼呢?「汝等比丘」:說你們這些個比丘啊,「知我說法」:你們應該要知道,知道甚麼呢?知道我所說的一切法,「如筏喻者」:就好像,一個船似的。這個筏,就是個船,「如筏喻者」。你用這個船幹甚麼呢?這個船是度生死苦海的。你生死了了,你就應該把它放下;你要生死沒了,你用這個法去修行去。生死要了了,還要把這個法也放下了;你要不放下這個法,你有一個法執。不放下這個人,你有一個人執,人的執著;你不放下這個法,就有法的執著。你要有法的執著,這又成了一個法病了,成了一個病了,這也是病。你治病,用這個藥來治這個病。病要好了,你還要吃藥做甚麼呢?你病沒有好,你應該吃這個藥;如果病好了,再要吃藥,那簡直就是一個狂人了。那就是一個癲人了,瘋癲的人了。為甚麼呢?他自己不知道病好沒好呢!

所有的法,你這一切的比丘應該知道,我給你們說的這個法,教你們了生死;如果生死了了就不需要法了。所以說,「過河不需舟。」你已經過了這個河的時候,就不需要再背著一個船去跑路。你如果過了海,然後說,我這個船沒有地方放,我背著它吧!把它背著,背著這個船跑路。你說,這個人要見著你,這個人,喔!都認為你是一個發癲的人、癲狂的人。癲狂的人哪,英文不知道叫甚麼。大約就是crazy。這個「法尚應舍」:那麼你過河不需舟,生死了了,就要把筏也放下,要人空、法空。那個真正的法尚且要把它放下,「何況非法」呢?何況你所執著的,一般人所執著的,那麼又怎麼可以不把它放下呢?法都應該放下,那要不是法更應該放下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