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5年09月25日
講別:第十二講
請大家合掌。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於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眾佛友!在上一講次之中,簡單說明了有關「涅槃」的第三種含義。雖然可以只對這個「涅槃」來說明,就能開展出《金剛經》的一切法義,但是,礙於一般人還是比較喜歡「逐字講解」,所以,我只好割捨,略說「涅槃」一詞的含義。其餘的深義,請眾佛友自己用功深入。千萬別得少為足,以免畫地自限,而延誤自己的成就。
貧僧要提醒眾佛友,於經典中,哪怕只是一字、一句、一偈,如果能如實解義,層層深入,都能趣入一切法之實相義!因此,如天台宗之智者大師,能於九十天解說一「妙」字。
佛四十九年,說法度眾生,可說只開示一個字理……心。
佛四十九年,說法度眾生,可說只開示一個字理……法。
佛四十九年,說法度眾生,可說只開示一個字理……空。
佛四十九年,說法度眾生,可說只開示一個字理……無。
佛四十九年,說法度眾生,可說只開示一個字理……覺。
是故當知:
佛陀所傳經,字字皆珠璣,
引導於眾生,入於實相義。
如能了其義,則能趣入之。
如人不了義,則反成障礙。
非文字有障,妄解故成障。
如能心真實,則能了佛義。
《首楞嚴經》載,佛說:「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是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CBETA,T19,no.945,p.132,c22~25)。
因此,我們要學習「真實」。什麼是「真實」一詞之義呢?我先用白話說明,接著,再引經文來印證之。
「真實」:在所指定的範圍中,存在什麼,就如實照見此範圍中,存在什麼。簡單地說,就是:「有,如實知有。」
「空」:在所指定的範圍中,不存在什麼,就如實照見此範圍中,不存在什麼。簡單地說,就是:「無,如實知無。」
「顛倒」:在所指定的範圍中,存在什麼,而以為不存在,或不存在,以為存在。簡單地說,就是:「有,以為無;無,以為有。」就是顛倒。
如《中阿含經》:「阿難,如此鹿子母堂空,無象、馬、牛、羊、財物、穀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丘眾。是為,阿難,若此中無者,以此故,我見是空。若此有餘者,我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CBETA,T01,no.26,p.737,a8-12)。
眾佛友!因此,我們就要知道《楞嚴經》中所說「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就是指「心如直弦,一切行真實、行空、不顛倒」。用白話來說,就是:就像弓弦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直的。同樣的,我們也要訓練我們的心,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如實知有,無,如實知無,不會將有,以為無,不會將無,以為有。如此,即是「直心」也。
如《維摩詰所說經》載:「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CBETA,T14,no.475,p.542,c15)。
又《首楞嚴經》載,佛說:「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CBETA,T19,no.945,p.107,a2~4)。
所以,眾佛友!請大家共勉,一定要學習這「心如直弦,一切真實」的「直心」,訓練自己,隨時都是「心言直」、「無虛假」。
眾佛友!我又必須跟大家說明「虛」與「假」的不同之處。
「虛」:看似「有」,實是「無」,名為「虛」。例如:「肉身一定是我。」這件事,看似有,實是無。
「假」:實雖「有」,而非我們所認為的那種「有」。例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虛假」,有時又叫做「虛偽」。真實者,無虛假(虛偽)也。我們學《金剛經》也是如此,要學習「無虛假」。
如何學習「真實而無虛假」呢?當知,如實了知任一文字,都是「無實無虛」,是名學習「無虛假」。
為什麼說「文字是無實無虛」呢?
一、因為「文字」之實相,即是非一定有義(非有義),非一定無義(非無義),故說:「文字非實非虛」,以「文字有義或無義,非實非虛故。」。
二、因為「文字」的實相,即是非一定一義(非一義),非一定多義(非多義),所以說:「文字一義,或文字多義,非實非虛故。」。
三、因為「文字」的實相,即是非一定了義,非一定不了義,所以說:「文字了義,或文字不了義,非實非虛故。」
四、因為「文字」的實相,即是非一定有文字,非一定無文字,所以說:「文字有,或文字無,非實非虛。」
五、因為「文字」的實相,即是非同一人,就一定給於同一文字,同一含義,亦非同一人,就一定給於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含義,所以:「文字有何義,皆非實非虛。」
如此種種「文字相」,請眾佛友,當深入觀照,則能於文字相而得解脫,則能不死於文字下,則能不為文字而自障礙。文字者,假名也,如能如此如實知文字相者,則能「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佛言:『不也,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多非文字可得,所有文字但為顯示此法門故,而般若波羅蜜多離文字相,畢竟於文字中求不可得。若有人作是言:我書文字,即是書寫般若波羅蜜多,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同樣的,我今天為什麼要跟大家說明這些,就是要讓大家別在文字中打轉,而當照見我所說的文字所指向的諸法實相。
如《首楞嚴經》載:「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
同樣的,當我們在聽人說話時,要「了其語義」。當我們看經文時,也是要「了其文義」。一切語言文字,都是「標月之指」罷了。我們要「循指見月」,而非看著他的指頭。因此,「循指見月」,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了。
但是,我們又要知道,有時,有些人說話是「有文無義」。這時,我們千萬別在他的文字上打轉,而應當如實知他是「有文無義」,那就是「如實知其有文無義」,這就是「行真實」,這就是「行無虛假」,這就是「行空」,就是「行不顛倒」。
又有些人說話,是「有文有義」,但是,我們別自已妄加替他賦予含義,應當讓他自己說明其義。
同樣的,當我們在讀經時,經文中,有時記載著某一段是佛說的,有時某一段記載是弟子說的,有時某一段記載是外道說的。請大家別將經文,全都以為是佛說的。也別以為佛說的,就一定「有文有義」。為什麼呢?因為有時,佛陀為了教弟子觀察,也會說「有文無義」的話,來讓弟子觀察。
如《首楞嚴經》載:「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阿難!汝亦如是。』」
在這段經文中,佛陀就是故意說了一段「有文無義」的話,讓阿難來觀察。阿難觀察到了,所以說:「無有是處(不可能有這種現象)」。佛陀接著才再提醒阿難,您自己剛剛所說的話,也就是像這樣。
眾佛友!當我們心中,以為什麼一定是什麼時,一定要再深入觀察自己現用的觀念合不合於實際的現象及道理。當照見我們的觀念的虛假,才能進一步修正我們的觀念。如果我們能夠如此,解了諸文字語言,非有義非無義,非一義非多義,非了義非不了義,非文字非無文字,非同人同文同義非異人異文異義,那麼,我們就能對文字語言更加了解,能更加巧妙運用,而不會被障礙住。
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載,佛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CBETA,T08,no.235,p.752,b24~27)。
當您在看我所說的文字時,請您們別只看到文字相,而是要看到文字所指向的那如如不動的諸法實相之義。同樣的,當我們在讀《金剛經》時,也是如此,別只看到金剛經的文字相,而要看到經文所指向的那如如不動的諸法實相之義。如果我們聽人說法時,只看到文字相,則您要知道,文字相,是屬於有為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如果我們沒有照見《金剛經》經文所指向的如如不動的實相,而只看到有為生滅的種種現象,那將會隨時幻滅而不值得依靠的。
好了,下課!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