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修行次第,出離心


時間:2016/1/2 作者:若水

(一)認識苦是覺悟的前提

每個人皈依佛門都有各自的理由,有的是對佛菩薩有所祈求,有的是遇到困難請求上師、佛菩薩的幫助,有的是對自己的一些生活狀態感到厭煩,有的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歡喜,但無論如何,每個皈依佛門的人都有對苦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認識和感受,即便個人的經歷不同,但是身心痛苦卻是普遍存在。有些苦來的劇烈些,如疾病,病痛會把一個強壯的人瞬間瓦解,會消沉人的意志,多數人在病痛的折磨下失去了快樂,我們也見到過很多重病的人沒過多長時間生命就逝去,但導致快速死亡的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我們自己因為疾病而陷入到低迷、頹廢的情緒中及終日的自艾自憐的痛苦中而無法自拔。死亡更是一種痛苦,我們現在雖然沒有感受到,但可以見到,當我們的親人去世的時候,我們不僅看到了他們在體驗死亡的過程中痛苦掙扎,同時自己的內心也因失去親人感到悲傷,但有的人早已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他們能夠坦然的面對死亡。

也許對於一個年輕健壯的人,疾病並不是生活中的常態,雖然見過他人死亡的場面卻也會很快忘記,但求不得苦卻是常常困擾我們,在漢地普遍的觀念中,如果我們不為改善自己的生活去追求什麼或是進行些努力,周圍的人包括我們的親人、朋友等會認為我們消極,不求上進。但當我們總是不斷地努力去追求,為我們的 「 理想 」 拚命地揮灑汗水和淚水的時候,實現我們的追求的情況總是少數,也許我們會渴望有個能夠成功的機會,也會妒忌他人的成功,也許我們還會以一種掩飾自己失落的心裡說:我不在乎。即便我們在與他人競爭中獲得勝利,而得到了我們所期待的,但是在這個追求的過程,我們攻於心計、緊張、擔心、害怕等等負面情緒讓我們不快樂,同時即便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擊敗他人獲得成功,也會發現我們所實現的目標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痛苦。

遇到痛苦後,普遍情況下人們都會感覺到迷茫、無措,還可能頹廢,但有些人就會在痛苦中反思和覺悟,我見到某些被稱為事業有成的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奮鬥,得到很多人的羨慕,當這些人突然遇到一些嚴重的事故或患上某種嚴重的疾病的時候,他們會發現原來辛苦奮鬥所得之物,名譽也好,地位也好,財產也好在痛苦面前一無用處,然後他們認識到這就是佛法中無常的道理,並進一步明白只有精神上的信仰和寄託才能解決自己精神上和心靈上的問題。

現在社會雖然物質生活條件非常的好,但是人們的心靈卻顯得格外的脆弱,不用說遇到災難一樣的嚴重的變故,就是平日生活中很微小的事情也能讓人的內心煩躁不安,惶恐不已,很多人患上抑鬱症,終日在擔心、害怕和緊張中度過,太多的負面情緒已讓人們內心感到無比的沉重,在這種情況下,能讓人們內心輕鬆、自在和快樂的就是佛法。

( 二)人生的孤獨和缺失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孤獨的,出生的時候是孤獨的,死亡的時候是孤獨的,就算在忙碌中及與他人交往時也是孤獨的,只是我們在忙碌或與他人相聚中暫時的遺忘孤獨。我們對自己存在很茫然,內心很不確定,總想通過什麼方式來證明自己存在,於是想通過奮鬥而得到別人的認可或是通過享受而慰藉自己的內心。

因為內心的孤獨感,我們總在試圖從外面尋找某些人來陪伴自己,去除自己的孤獨感。或是追求些什麼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填滿自己的缺失感。

我們很想去依賴某個人,希望這個人能夠永遠的保護我們,陪伴我們,關愛我們,小的時候我們依賴父母,我們痛苦時,難過時,悲傷時,及我們有任何需求的時候,渴了、餓了,或是想要些什麼,對父母說,父母會盡一切努力來滿足我們,可當我們漸漸長大後,父母也漸漸地衰老或是離開這個塵世,或是當我們不得不遠行,我們會發現沒有辦法再依賴父母了,我們的孤獨和無助感一下子湧現出來,那麼該怎麼辦?通常的方式就是尋找另一個可以依賴、陪伴我們的人,於是有了情人和愛人,我們覺得那個人是最理解我,最關心我,能夠永遠的陪伴我的人,這樣兩個人就有了山盟海誓,希望有至死不渝的愛情,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世事無常的變化,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在發生某些事情的時候一樣的脆弱和靠不住,這個時候,我們會感覺到痛苦,發現以前的認知是錯誤,同時反思而明白:原來愛情是不可靠的,對方是靠不住的。也許我們會尋找下一個讓我們依賴的人 —— 孩子,我們覺得自己的子女可以依賴,年幼的子女讓我們依賴的理由並不是他們為我們做什麼,而是我們覺得這個子女是我的,他(她)會聽我的,不會離開我,不會背叛我;成年的子女讓我們依賴的理由是他(她)會照顧我,關心我。可當子女因某些原因離開我們或是不孝順的時候,我們又一次痛苦,原來子女也依賴不了,自己還是孤獨的。

有的人會在這時產生一種認識:只有依賴自己了,原來別人都是靠不住的,於是變得自私自利,所作所為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但這樣的念頭和行為最後會為自己帶來損害,讓周圍的人對你厭惡,最終還會明白:自己也是依賴不住的。

也許我們現在進入了佛門,皈依了上師,慈悲關懷我們的上師就成為了我們可以依賴的對象,我們會覺得遇到困難沒有關係,有上師可以依靠,遇到痛苦也沒有關係,上師可以幫助難題,當我們把一切希望寄託於上師的這個色身的時候,終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這個色身的上師同樣也無法解決我們現在所遇到的困難。這個時候,我們也許會茫然,上師都無法依賴,那麼該怎麼辦? ——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也就接近答案了 —— 任何一個有形體的人都是無法依賴的,包括上師和我們自己。

我們不太確定自己存在著,於是我們常常會為了得到別人的讚揚和羨慕來做一些事情,在別人的誇獎中我們才確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一直在努力、在奮鬥,在與他人競爭,為的是得到一個被他人讚揚和肯定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去做的事情並不是自己真的想去做,僅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肯定,當我們受他人所影響和掌控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原來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我們因為他人的讚嘆而高興,他人的侮辱就憤怒,那麼我們情緒持續著被他人所左右,自己也不會快樂。還有的人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那就是進行享受,認為享受是快樂,這樣自己沒白活,享受是快樂嗎?享受的本身不一定是快樂,在吃、喝、玩、樂的過程中,自己內心的缺失感暫時被痳痺,並不能填滿,而享受之後內心會有更大的缺洞,同時吃、喝、玩、樂的本身也有太多的負面作用,常常會產生不良的後果,包括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及對他人的影響。

那麼如何面對孤獨和缺失呢?用信仰來寄託我們的心靈,當我們不斷地學習佛法和不斷地修行時,我們就會領悟到:原來世間的一切有形都是無常的,同時也是依賴不住的,上師對我們來說,不是要依賴於他的色身,而是依賴於他的精神,把他與佛菩薩等同起來,作為我們困難時的祈禱,精神的支撐,心靈上的寄託,同時我們在誠心誠意、盡心盡力、念念為他人奉獻和服務的過程中,自己的孤獨感和缺失感自然就會消融。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