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遠離四有為相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⒈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演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咨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⒉,認四顛倒為實我體⒊。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⒋,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⒌。厭流轉者,妄見涅槃⒍,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⒎,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註解]
⒈淨諸業障菩薩一切業障,盡依四相而生。除諸業障,自然清淨。淨諸業障菩若知眾生心,請問世尊: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因此問引起世尊說四有為相。
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四相都是我相,由於展轉變化,所以有四相名。最初取自體為我相,計我展轉趣於余趣為人相,計我盛衰苦樂種種變異相續為眾生相,計我一報命根不斷而住為壽者相。
⒊認四顛倒為實我體四顛倒即前說四相。舉我相以明。真我本有,迷之謂無。妄我本空,執之為有。其餘三相,亦復如是。
⒋於虛妄體重執虛妄四大五蘊,是虛妄體,再執四相,二重虛妄。
⒌妄見流轉因執四相而形成妄業,因有妄業而有妄見流轉。
⒍妄見涅槃因厭見流轉而趣寂耽空,志在灰身滅智,妄認頑空是涅槃。
⒎非覺違拒諸能入者不是圓覺之性與入清淨覺相違。而是由於執著我見而不能入。
(此經解四有為相,都是從修禪的角度作解釋的。先除我相,再除人相,再次除眾生相,最後除壽者相。
四相都除,才能得見如來。)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⒈。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若復有人讚嘆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⒉。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⒊,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⒋,終不成就。
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⒌。見勝進者,心生嫉妒⒍。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註解]
⒈別憎生死名不解脫以愛涅槃之心,欲求滅除生死。既然存在愛心,即是生死之根。愛根憎苗俱在,怎能名為解脫?
⒉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藏識種子,緣起現行,遇境則發,相續流轉。因對幻境,猶有我執,慧軍魔眾,交相登場。阿賴耶城,難得清淨。末那參將,我慢頑強。由六識將。鎮六根門。內將外賊,頻通遊戲。時時偷號,惑我法王。往往侵強,擾我觀境。雖外怯般若。晝伏夜行。而內挾無明,晝夜不斷。
⒊說病為法聞嗔喜是我,便擬忍受不嗔,以為便是無我。見有人毀我,我被彼毀而不嗔,此仍是我,而非無我。若知我本空,無能毀我者,亦未得我空。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亦復如是。故知四相難除,此即修禪大病。而末世眾生,說病為法,如來說是可憐愍者。
⒋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佛說了義稱理法門,皆言心境本空,惑業本淨。凡聖不異,因果皆圓。就佛見之,理實如此。眾生迷倒已久,種習根深,縱令信解法門,但以分別心識,解如來無礙言教,說佛意亦只如是,生佛平等一如,何勞更修更證?華嚴經說:如貧人數他人珍寶。終非自家資財。因此不能斷惑求證,終不成就清淨圓覺。
⒌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於聖賢功德未得謂得,於聖賢智慧未證謂證。增上慢也,大妄語也。
⒍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然諸聖人,形類不定。得與不得,內證在心。何以辨他未得未證?故觀心行以驗真虛。夫聖人用心,他己無二。見他勝進或法教流行,念念喜歡,必能隨順。若自覺己衰他盛則嫉,己盛他衰則喜。縱令深解妙境,但是心之所緣。萬勿錯認謂得謂證。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入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⒈。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剎,先去貪嗔痴。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