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波法師:《維摩詰所說經》講義十 入不二法門第九  


《維摩詰所說經》講義十:入不二法門第九

入不二法門第九

一切現象界的本質,都是空無自性,雖然緣起法歷歷現前,卻不是真實不變,所以「不二法門」是對二而說不二,即對現象界而說理體界空。空即是真,不可空外求真。雖是對二說不二,證入實相也無不二可說。不但空去有,還要空去空。可見,所說不二法門,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業障而成為妙法,如佛說十二部經,千經萬論,都是指月過程中的手指而已。如果我們的眼睛只在手指上盤亘,則終究不能見月。正如本品中三十一位菩薩所說,都是相對而言,以二法說不二法。妙吉祥菩薩遣一切法,還是要方便說此不二法門,只有維摩一默如雷,示入不二法門,此默對一般人而言莫名其妙,事實卻是無聲的獅子巨吼,不再聽瑣碎之聲,百獸之聲,如是見性開悟,得大自在,耳邊常有獅吼聲,誰敢傷你!此時妙吉祥菩薩大加讚嘆: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語、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終於終於回家了。且不可多歧路,因為歧路亡羊。

【經文】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經文意思是】就在維摩詰說偈完了之後,隨即又對眾菩薩說:各位仁者,怎麼樣才是菩薩證入不二法門呢?請大家各隨所證的契機說一說。一直是兩個人說,現在放開讓大家說。

【經文】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此位菩薩,於法自在,契入諸法實際,所以稱法自在菩薩。他發言說:各位仁者,用眾生的眼光來看,生與滅是兩個對立的東西,事實上法之本體,如金與器物,器相雖生,同一金性,即是不生不滅,從性而言,《中論》中有「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又有「已生無有生,未生亦不生,離已生未生,更無生時生。」此即是「無生法忍」,能夠消融生滅二法,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繼法自在菩薩說完不二法門,德守菩薩說不二法門。此菩薩能持守般若、解脫、法身等三德,所以稱為德守菩薩。因此德守菩薩說,一般凡夫以為,四大五陰業報身為我,六塵緣影的環境為我所;外道以八識見分為我,以六塵緣影幻現的色相為我所有法;二乘以有能見煩惱的人為我,以所證的偏空涅槃為我所有法。權乘菩薩以人為我,以法為我所有法。諸多種種,都無非是金子的表現形式,外表的相而已,而外表的相都是千差萬別,即是二,都是不確定的,因為有了我,才有我所有物,如果沒有我,則無有我所有物,即是相待假立,如是即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舍,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3〕眴是眼皮動義。人眼是往上動,天眼則上下都動,所謂不眴,即此菩薩因恭敬佛之形相,目不轉睛,加之慧眼常開,對諸法不作分別想,所以稱「不眴」。當德守菩薩講完之後,不眴菩薩接下來講「不二法門」。他說:眾生不覺,則有執受心,即能領納苦樂諸法,稱之為受;菩薩了悟緣起性空的幻相,沒有自性,苦樂等感受分明是自己主觀的對境緣起的結果。而事物的真相則是沒有二相,只因眾生我執不同,所以有苦樂等受,菩薩則沒有我執,自然沒有苦樂舍等受,即是不受。用二乘人的觀點看,眾生的受和菩薩的不受是二法,所以舍受取不受,事實上,有取捨之心,仍然是受,則還是有掛礙,所以依然要去除。正如《般若經》所說:一切法不受,乃至不受亦不受。也如《壇經》: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所以說「若法不受,則不可得」。因為不可得的緣故,所以則是本無可取,當然也無舍,沒有可取,自然沒有凡夫的善惡業,沒有可舍,也沒有二乘的寂滅行。如是無作無行,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經文】德頂菩薩曰:垢淨為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於滅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4〕此菩薩所修德業已具足圓滿,所以稱德頂菩薩。在不眴菩薩講過後,他站起來說「不二法門」。垢法和淨法,如同煩惱與解脫,用凡夫和二乘人的觀點看,以為是二法,事實的真相則是:垢淨二相,都是無明所導致的分別心的結果,如糞便,豬狗以為淨(美餐),人則以為垢(排泄物)。如果去除豬狗與人的業力,則是非垢非淨,即是諸法實相,也就是見垢的真實性,如是也無有淨相,即一也沒有,何況是二?如是隨順天然空性的寂滅涅槃,這就是入不二法門。

【經文】善宿菩薩曰:是動是念為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即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5〕此菩薩如天台宗智者所言,此菩薩「得日月星宿三昧,故名善宿」。他站起來說,外境的動相和內心的念慮,凡夫和二乘以是二法,就實際而言,外境不實,即不動,心緣無性,即無念,無念即無分別,無分別即不著境,不著,則一切外境動靜平等,為什麼?因為對靜說動,對動則說靜,動靜無自性,則動者自動,靜者自靜,如能通達徹悟,心無掛礙,不加分別,則動靜二相空相平等,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6〕此菩薩擁有擇法的智慧眼,善於觀察契入中道之理,所以稱為善眼。他站起來說,以二法而說不二,即是一相,二於不二都不可說,即是無相,用凡夫、二乘人的眼光看,此一相和無相是二法,事實的真相是,不二是對二法而言,如果沒有二法,不二法也不成立,如是一相即是無相,雖如此,卻又不是執著有個無相,如是入於平等,是為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妙臂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為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7〕此菩薩善於運用種種殊勝方便的手臂提攜眾生,所以稱為妙臂。他站起來說,菩薩和聲聞同悟無生,只是菩薩不但事空,而且理空,聲聞人只空現象的事障,未空理障,如是即以生為生,以無生為無生,即終日執著無生,所以「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不見理體法性,則悲心不生,即不願教化眾生,菩薩觀法如幻化,不但不住有的觀念,同時也不住空的觀念,因為幻化,所以不住。如是菩薩見法相幻有並不障礙法性真空,同時法性真空也不障礙緣起幻相。如是相不礙性,則不見有三界可出;性不礙相,生死不過是兒戲,所以菩薩能廣度眾生,遊戲三界,可見菩薩心與聲聞心,凡夫以為二,實際卻是無菩薩心,也無聲聞心,如是心者即是佛,這就是入不二法門。

【經文】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8〕依天台智者所說,此菩薩出世時,因與弗沙星相應,所以稱弗沙,而弗沙是二十八宿鬼星,他站起來說,善和不善,凡夫以為是二,卻不知善不善完全是相對而安立,純是個人主觀定位,實際卻無此標準,不可以截然分開,以為善是善,不善是不善,就客觀而言,則一切法隨其各自因緣而受果報,對此,如果不起善與不善想,即是入於無相而通達,如是法法都是真如,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師子菩薩曰: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9〕此菩薩深入真如法性,在大眾之中說法無所畏懼,如獅子吼,所以稱獅子菩薩。他站起來說,罪、福表面看起來是對立的二元,如果通達罪的本性,那麼同福沒有差異,都是性空平等。如金造佛像,也造便盆相,二相因緣幻相,金性平等,非罪非福,如是即是以金剛慧(空慧)決定了達此罪福二相,即是緣起性空,如是則無所系縛,當然也無解脫,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於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0〕此菩薩得首楞嚴三昧,一切不畏。羅什法師以為:獅子渡水,要截流直渡,曲則不渡,此大士之根本智,深入法際,生死海中,直登彼岸。所以稱獅子意。他站起來說,世間善惡煩惱等有漏與一切法無相的無漏,凡夫與二乘人以為有二法,如果證得諸法平等,則無有漏、無漏,即無有此想,如是即不著相,也不著無相,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淨解菩薩曰:有為無為為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虛空,以清淨慧,無所礙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1〕此菩薩見解純正無染,所以稱為淨解。他站起來說: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即心有造作和心無造作,凡夫與二乘人以為有二法,如果離開一切名言概念,即是了不可得,則平等無差別,如是即心與虛空等同,因為證得清淨空慧,所以沒有障礙,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那羅延菩薩曰: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2〕此菩薩已證得金剛三昧,斷惑證真,最為勇猛,所以稱那羅延。那羅延譯為力士、堅固、勇健等。他站起來說,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在凡夫和二乘人以為是二法,實際而言,世間緣起如幻性空,即是出世間法,即在一切法中不出不入,不流溢也不散亂,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為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然不滅,如是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3〕此菩薩善知眾生心意,也善解生死、涅槃的妙理,所以稱善意。他站起來說,生死與涅槃二法,凡夫與二乘以為有二法,實際而言,生死如幻化,即是生死無自性空,如見生死性是空,即是無有生死,如是則無束縛與解脫,即是不生不滅即是涅槃,能這樣理解的人,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為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4〕此菩薩以現量智照見諸法了無掛礙,稱為現見。他站起來說,能了脫生死稱為盡,不能了脫生死稱為不盡。針對兩者,凡夫二乘以為有二法,就實際而言,了脫生死只是不住生死而已,不了脫生死即以為生死是實在,於是被生死牽著鼻子流轉而不得出離。可見,不住在生死遷流的變相之中,即生死盡。住在生死遷流的變相之中,即是生死不盡。而法性緣起無自性空,如是盡與不盡平等,都是無盡相,而無盡相是空,如是則無有盡無盡定相,如是入者,就是入於不二法門。此中所謂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如《華嚴經》中說:眾生無盡,世界無盡,虛空界無盡,法界無盡,涅槃界無盡,佛出現界無盡,如來智界無盡,心所緣無盡,佛智所入境界無盡,世界轉法轉智轉無盡。

【經文】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復起二,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5〕此位菩薩以守持真如法性而善法無所失,所以稱為普守菩薩。他站起來說,我與無我,凡夫和二乘人以為是二法,實際而言,主客相對,才有了我相,如果去除五陰人及人所有法,則無有我,即無我,則非我也不可得,如是,徹見我的真實性空性,則無有我,也無有無我,即不再執著我與無我二見,這就是悟入不二法門。

【經文】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為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於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6〕此位菩薩深知天然空理,智慧運用迅速如雷,立竿見影,所以稱為電天菩薩。他站起來說,不昧佛性(空性)即是明;昧於佛性即入眾生性即是無明,凡夫和二乘人以為明與無明是二法,實際而言,無明是以現象幻有為實,了知如幻即是明,如是此明與無明完全平等,無有差別,即是無二,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喜見菩薩曰:色色空為二,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識空為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於其中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7〕此位菩薩,一切眾生見之即生歡喜,所以稱喜見菩薩。他站起來說,色法和色法空,凡夫和二乘人以為是二法,實際而言,色法幻有,當下即是真空,不是等到色法滅了才空,即色法自性空,如是,受想行識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此五陰中能夠通達,五陰即空,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明相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為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後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8〕此菩薩深知四大通塞、明暗等相,所以稱明相菩薩。他站起來說,地、水、火、風四大種各有異相,空大種不同於四大,即四大種是色法,空大種是空法,對此,凡夫和二乘人以為是二法,實際而言,四大種性即是空大種性,如是四大種性不異空大種性,因為四大依空生,空依覺生。如《楞嚴經》雲: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如是,四大未起時,即前際空;四大分散時,即後際空;四大住時,也是空,即中際也空,如果能夠這樣通達各種性,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妙意菩薩曰:眼色為二,若知眼性於色,不貪不恚不痴,是名寂滅,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若知意性於法,不貪不恚不痴,是名寂滅,安住其中,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19〕此菩薩善於思維根塵(境)的妙性,所以稱妙意菩薩。他站起來說,眼根與色塵,凡夫二乘以為是二法,如果眼根對色塵不貪、不嗔、不痴,則根境各住法位,相契空性,寂然不動,稱之為寂滅;至於耳、鼻、舌、身、意等根,直對聲、香、味、觸、法,同樣不貪、不嗔、不痴,如是安住微妙意中,即是稱為寂滅空性,如能如是安住其中,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無盡意菩薩曰:布施回向一切智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回向一切智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於其中入一相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0〕此菩薩發大悲心,常行六度,無有窮盡,所以稱無盡意菩薩。他站起來說,布施法和布施回向一切智(即布施波羅蜜),凡夫、二乘以為是二法,事實上,理事六度雖二,卻是不能截然分開,因為不離事布施,即是理布施(三輪體空),也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住相布施,即會隨生滅而受苦樂報。如不住相布施,即是布施性,也即是一切智性,則離生死,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此中能夠入於一相,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即無心意識,於一解脫門,即是三解脫門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1〕此菩薩得甚深三昧,發甚深智慧,所以稱為深慧菩薩,他站起來說,三解脫中的空、無相、無作,一般人以為是二,實際而言,空即是無相,無相即是無作,如果在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中,不執著於心意識,如是,即於一解脫門即是三解脫門,如此,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寂根菩薩曰:佛法眾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眾,是三寶皆無為相,與虛空等,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2〕此菩薩得六根清淨,所以稱寂根菩薩。他站起來說,佛法僧三寶,凡夫二乘以為是二法,雖相對確是互異,即從別相三寶而言,佛不是法,法不是僧,但如果從自性三寶而言,佛性即空性為十法界所依,也就是法性,法是從眾緣合,也就是僧性,如是三寶都是無為相,與虛空等,即佛即法即僧,僧即法即佛,如是,一切法都是這樣的道理,如能隨順此平等行,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則不起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於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3〕此菩薩通達二諦妙理,心無掛礙,無所畏懼,所以稱心無礙菩薩。他站起來說,身和身滅,一般人以為有二法,實際而言,身之當下即是身滅,為什麼呢?見身實相即空相,因為身雖有卻是幻有,更何況緣起性空,遷流不住,住則誤以為有身,不住則無身,入器相萬千回歸金性(空),哪裡有器相呢?即身相呢?如是諸法實相即是不增不減,即不起見身及見身滅,如是身與滅身,平等無二,無有分別,如是即能夠在此中不驚不懼,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上善菩薩曰:身口意業為二,是三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4〕此菩薩三業清淨,通達中道無所得,所以稱為上善菩薩。他站起來說,身口意三業互異,凡夫二乘以為是二法,事實上,三業都無作相,雖如此凡夫由三業造作諸罪所以受報,而上善菩薩在三業中通達空性,所以是三業皆無作相,如是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不僅身口意三業無作相,一切法莫不如此,如是能夠這樣隨順無作真實慧,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三行實性即是空,空即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5〕此菩薩常觀第一義空,不著罪福二相,教化眾生,堪作眾生福田,所以稱福田菩薩。他站起來說,對於福行、罪行、不動性,凡夫與二乘人以為是二法,實際而言,罪福,不動都是緣起性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如是三行實行即是空行,如是在此三行中而不生起,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為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無所識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6〕此菩薩以萬行之因花,莊嚴佛果,所以稱華嚴菩薩。他站起來說,從我相而起人相乃至眾生相,壽者相,凡夫二乘以為二法,實際卻是緣起如幻,如徹見我相及人相等的真相,即如器相見金,即不起二法見,如果不住二法,就沒有了分別心,如是既無能識,也無所識,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為二,若無所得,即無取捨,無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7〕此菩薩能含藏三德秘藏,所以稱德藏菩薩。他站起來說,對能證得和所證得的法相,凡夫、二乘以為是二法,如就器相徹見金性,則無器相可得,即無所得處,則無取捨,而無取無舍,即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月上菩薩曰:暗與明為二,無暗無明,即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暗無明,一切法相,亦復如是,於其中平等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8〕此菩薩智慧之光如皓月當空,所以稱月上菩薩。他站起來說,暗(諸惑)與明(智慧),凡夫、二乘以為二法,即暗時無明,明時無暗,實際而言,如無黑暗即無光明,如無光明也無黑暗,可見,明暗互為因緣,且明暗遷流變化,則明暗無自性,如是則無有明暗之二元,為什麼呢?如證得滅受想定中,不再見有明暗二相,一切法相也是同樣的道理,能夠在一切法上遠離明暗二邊,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29〕此菩薩以諸法實相印為手,常以方便智提攜眾生,所以稱寶印手菩薩。他站起來說,對於樂於涅槃和不樂世界,凡夫和二乘以為是二法,實際而言,如果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即心行平等,則無有二法,為什麼呢?如果有束縛,則有解脫,如果本來就沒有什麼束縛,那麼是誰在尋求解脫呢?即沒有束縛,自然也沒有解脫,如是也就沒有了「樂涅槃」、「不樂世間」的觀念,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30〕此菩薩頂戴實相,如同珠髻,所以稱為珠頂菩薩。他站起來說,對於正道和邪道,一般人以為是二法,所謂「住正道者不分別是邪是正」即是明心見空性,即是如來智慧德相,即不執取邪正二邊,即所謂真正正道,如是離正道、邪道二者,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為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31〕此菩薩好樂實相,即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似一般人的偽善、浮躁,所以稱為樂實菩薩。他站起來說,對於實法和不實法,凡夫、二乘以為是二法,實際而言,真正的實法也不是實法,即空見者尚且不能見空,何況是不實的有見呢?為什麼呢?因為諸法實相的空性,不是肉眼所能見,即不落能所,也不是昏昧的無記性,即是慧眼才能徹見,如是慧見如照鏡,對於一切法沒有見,也沒有不見,所謂無見,即是有別於我們眼識著境而成掛礙;所謂無不見,即眼識對境的覺照,雖無見而見,雖見而無見,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如是以上三十一位菩薩各各說入於不二法門之後,就問妙吉祥菩薩,我們已經就各自所證表達樂入於不二法門的途徑,那麼您認為,怎樣才是菩薩入於不二法門呢?妙吉祥菩薩回答說,如我所感受的不二法門的內涵,應是無言無說,因為凡有言說,都是相對而立的二法,而諸法實相不但無言無說,甚至是無有指示,無有分別,離開問與答的方式,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

【經文】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

【經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薩說完不二法門之後,就問維摩詰居士,我們都已經敘說完對不二法門的感受,那麼現在輪到你應該說:怎麼樣稱為菩薩入於不二法門呢?此時,維摩詰一言不發。相信所有於會大眾都被這情形驚呆了。當然諸大菩薩心領神會,大弟子們若有所思,至於人天等肯定會竊竊私語,以為辯才無礙的維摩詰終於被妙吉祥菩薩難住回答不上來了。事實上,卻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恰如佛陀永恆的沉默,一默如雷,留下隆隆回聲,在人們的心際,直到今天的我們,應該引起長長的深思,「不二法門」即真理到底是什麼?

【經文】文殊師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薩對於維摩詰的沉默,大加讚嘆:好啊!好啊!維摩詰居士,不二法門甚至都不能用語言文字去表達,這樣才是真正入於不二法門。

可見,三十一位菩薩以二法顯不二,如同指月之指,並不是月,妙吉祥菩薩雖說不二離言說,卻依然落於言說,仍不是毫無掛礙,只有維摩詰,無牽無掛,一步到位,心中冥契不二法門,如果不是妙吉祥菩薩讚嘆,險些會被眾人以為無知,反省今天的現實,同樣也是如此,不知道的人總是喋喋不休,知道的人其實無話可說,當然,不是不知道的無話可說。

【經文】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經文意思是】正在法會中說此不二法門之時,於會大眾中有五千菩薩都悟入不二法門,證得無生法忍,永不退轉。

學習此品,我們明白,學佛探究佛法之理,最終是遠離語言文字的「心有靈犀一點通」,因為對執有的說空,對執空的說有,若然不執,還說個什麼呢?正如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即性空不生,緣起不滅,不生則不住於生死之中即無量壽;不滅則不壞緣起,照樣對我們責任何義務盡職盡責,其實,不生就是不滅,不滅也是不生,即性空緣起,緣起性空,看你還能分開他們嗎?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